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五邑文化怎么画

五邑文化怎么画

发布时间:2022-08-04 08:15:00

1. 五邑的五邑特色

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侨胞在海外繁衍生息,为居住国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如加拿大总督伍冰志、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等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科学家。
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他们修建了学校、医院、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影剧院、图书馆、桥梁、公路、自来水工程、侨联大厦等一大批公益事业。还设立助学、敬老等基金。他们造福乡里,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近年,五邑地区电商行业发展迅猛,落地阿里巴巴1688·江门产业带、阿里巴巴1688进口货源·江门站两大电商项目,迅猛带动当地企业升级,大力推动电商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外商回来投资的信心。江门五邑侨乡成了华侨和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至今,来江门五邑侨乡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5个,其中居前的是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法国等,涉及的行业达20多个,产品上千种,主要行业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子、通讯设备、塑料及制品、建材、皮革及制品,食品、木器、农业、建筑、交通运输、房地产、饮食、旅游等行业。侨商与外商联合来江门五邑投资增多,产生了连锁效应。一批大财团、大企业、大商社、跨国公司陆续到五邑投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家在江门落户,侨属企业已成为侨乡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江门是一个对外交往较多的城市,它和包括美国河滨市在内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每年接待一大批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游客。
江门五邑还是一个窗口,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这里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将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带回中国,架筑起中国和外国的友谊之桥、经贸之桥、科技之桥,为中国和居住国的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宏伟的贡献。 新会陈皮、人工虫草、桔普茶、陈皮普洱茶、桑果红酒、恩州奇石茶具、剑花、葵扇、白菜干、广合麻油腐乳、牛大力
外海面、开平火蒜、台山虾酱、开平腐乳、荷塘头菜、古劳面豉、陈皮饼 1起源
粤剧是什么时候在这块土地上“安营扎寨”的?到底是100多年前,还是近400年前?
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几位热心的老戏迷不约而同指点迷津:新会东关路留下五邑唯一的明代石戏台。
穿过两条车水马龙的马路,我们来到会城东关路的石戏台,顿时眼前一亮。高高的戏台坐落在民居前,古色古香的屏风刻画着各式各样的戏曲人物,宽敞的“群英台”分“出将”、“入相”两道门,不用细看,这是一个最典型的戏台。石戏台前立下石碑:石戏台建于明代,清代重修,1995年被列入新会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屈指一算,石戏台迄今有400多年。
新会地方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告诉记者,石戏台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400多年前,这里是会城的中心位置。根据明万历《新会县志》卷二“风俗”条记:“昔云城中尚杂剧,今而乡则盛矣。到明朝,戏剧演出不分上中下户……””杂剧“是金元时期盛行于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戏曲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最早最成熟的戏曲艺术形态。
新会地方文史学家林福杰结合地方史志说,石戏台是关帝庙的附属物(石戏台对面是关帝庙,已被拆),每年“关帝诞”都举办庆贺盛会,往往一连几天请戏班来演戏。
由此,用于戏剧表演的石戏台,早在明代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个石戏台演出的杂剧是否已包括粤剧?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日星否定这一说法,“粤剧是清代中叶以后兴起的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追溯粤剧的起源,当以开平籍名伶邝新华为粤剧的开山之师,他在广州成立了首个粤剧会馆——八和会馆,标志着广府戏的崛起。接着,辛亥革命时期,‘志士班’告别用‘戏棚官话’演唱的历史,开始了用广州方言演唱,进入粤味浓烈的真正的粤剧时代。
然而,很多官方说法则认为,粤剧有300—400年历史。2009年,在粤剧成为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后,广州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负责人黄斌,在2009年粤剧成功摘取广东首个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后,接受记者采访指出:“有近400年历史的粤剧有9大流派……”
不管答案是100多年,还是近400年,我们无法去否定的是,粤剧具有一种魔力,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五邑地区,植根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
2崛起
一幕幕历史烟云已经过去,留下了一个谜一样的话题:为什么五邑人能在粤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因为是珍贵的文物,石戏台只有在节假日才能进场演唱。很显然,往日喧哗早已随风而去,站在金碧辉煌的屏风下,四周如此平静,耳畔回响起那悠扬的粤韵,绵绵不绝,由近及远。
遥想100年前,广东的戏曲正酝酿着一场破冰之局,领头人正是开平水口镇泮村人邝新华。
史书记载,清代同治年间,因李文茂率伶人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粤剧正处于长达10多年的禁足。伶人为了生存,正寻找突围之路。同治七年,两广总督瑞麟为其母大局祝寿,广东班武生邝新华和花旦勾鼻章以一部《太白和番》大戏大受嘉宾赞赏,邝新华和勾鼻章借机向瑞麟提出解禁之请,经瑞麟向朝廷奏请,获得准许。
邝新华振臂一呼,伶人纷纷响应,几年后,粤剧会馆——八和会馆,在广州成立。
辛亥革命后,粤剧逐步走向鼎盛发展时期。五邑各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成。根据《五邑戏曲概览》一书介绍,公元1911—1925年,五邑各地全年演出不断,1913年,江门建起专演粤剧的大同戏院,会城建起普庆戏院,台山阮氏华侨,在端芬镇建起大同戏院,在斗山建起联华戏院。开平的赤坎、三端口先后建起七八间戏院,这些戏院,成为省港名班的演出场所。
丰富的戏剧土壤和舞台,造就了一批批伶人。继邝新华后,五邑名伶粤剧名宿陈非侬(外海)、20世纪30年代粤剧“四大名旦”谭兰卿(新会双水)、粤剧“四大名丑”廖怀侠(荷塘)、叶弗弱(台山),唱响舞台,成为名角。恩平籍芳艳芬独创“芳腔”,在粤剧界备受推崇,风头一时。省内大小戏班里的文武生、乐手、花旦,来自五邑地区的更是难以统计。
由清至民国初年,“每一戏班都少不了四邑人”、“没有四邑人就不成戏班”的定律为粤剧戏行内所公认。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出自梨园世家,开平籍红线女演过近百出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独创“红腔”,唱红半个世纪,成为蜚声中外的粤剧泰斗。
一幕幕历史烟云过去,留下一个谜一样的话题:为什么五邑人能在粤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对此,李日星认为,一方面,五邑地区曲艺文化底蕴深厚。粤剧使用广州话演唱以后,将大量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粤曲如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等吸收到粤剧里来,使粤剧真正成为充满南粤文化气息的粤语粤韵的地方大戏。此后,粤剧中的精美唱段在流传过程中又从粤剧中独立出来,为群众广为传唱,私伙局由此而兴,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在过去,五邑地区生存条件恶劣,生活艰难,在当时,以艺谋生,唱戏为业,算是一个向阳出路。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门剧协副主席司徒沛告诉记者,五邑人思想开放包容,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本身具有开放兼容的粤剧这种戏曲,非常容易接受;与此同时,五邑是水乡,民歌、曲艺群众基础雄厚,自古用“红船”作为交通工具在各地巡回演出。
两位专家不约而同提到同一个原因——曲艺文化底蕴深厚。2002年,台山、开平和新会,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
3走向
如果剧团继续锐减,一代观众老去,将来,粤剧会消失吗?
入夜,华灯初上,石戏台陷入了沉寂,但城市各地的广场上却热闹起来。五邑各地的粤剧、曲艺团体正投身于各大社区的创文演出。五邑最大的粤剧团——江门粤剧团连续几天进社区演出,所到之处,皆被围得水泄不通。
国家一级演员,江门粤剧当家花旦余阳丽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台上处变不惊,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句句传情。一曲既终,余音袅袅。
面对场外人山人海的观众,余阳丽并不认为现在的粤剧市场回到从前。“看热闹,看过瘾的,有很多人,但真正愿意为此掏钱进场看戏的,没有多少人。昔日一票难求的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粤剧已遭到各方面的冲击,市场的路子越来越窄。多年来,我们剧团主要是靠一些大老板请我们去做戏来维持,很苦也很难。有时跑跑港澳、珠三角其他城市才能撑下去。”
一个不争的数据足可以证明余阳丽的担忧:根据江门市曲协提供的数字,解放后到现在,五邑地区专业粤剧团先后出现70多个,业余剧团曾有120多个,目前在市场上活动的剧团锐减成10多个。
如果剧团继续锐减,一代观众老去,将来,粤剧会消失吗?
“不会。粤剧是广府民系所创造粤方言戏曲 艺术,只要粤语存在,粤剧就不会消失。不过,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它将与影视、网络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编剧、表演、传播的形式都可能发生变化,或许新的粤剧艺术形式也会应运而生。”李日星说。
“不会消失,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身体结构特点显示,他们喜欢节奏慢的音乐,粤剧是人心底最柔软的文化。”做戏40年,新会粤剧团副团长李天龙说。
往事如烟,随着时代的变迁,褪下华美外衣的“粤剧”,像夜色一样,渐变沉寂。然而,江门五邑各地的私伙局却不甘寂寞,遍地开花,多达200多个。第二天清晨,我们上班路过的公园一角,依然又听到那牵动人心的小曲,整个城市恢复一天的色彩。
是的,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正延续着对粤剧的热爱,粤剧将继续滋养着这片名伶辈出的热土。

2. 江门五邑地区的传统文化

特色的景点当然有很多的啦! 其中最着名的当然是开平的碉楼啦,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希望采纳

3. 江门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有哪些系统详细点!谢谢~

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到40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耕地面积21.38万公 江门市城区图
顷,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0.82万公顷。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 江门五邑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末着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着名人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冯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马举人村风景区等。 江门市区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着名侨乡的首府。也称为“中国侨都”。

4. 广东江门地区为什么叫五邑地区五邑有什么含义

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籍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邑”就是县的意思。历史上这五个地方都是县级单位,即使现在已经全部改称市/区,但行政上还是属于县级市。关于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有关名称:四邑、五邑和六邑(加上赤溪)。其中四邑用得最多。

在1983年,鹤山划入江门地区管理后,五邑成为官方名称,但在海外华人小区,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称呼。

(4)五邑文化怎么画扩展阅读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肇庆。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口众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参考资料:网络-江门

5. 广东文化为何不包括五邑文化

答:您是广东美术生,文化311分美术219分事实应该可以读五邑大学和韶关学院。

6. 江门市导游词怎么写

导游词,最好依照景点来讲!江门二日游线路特色: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独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辉映,中西文化交融,构成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线路设计:D1立园→帝都温泉D2小鸟天堂→圭峰山→玉台寺线路指导:第一天:早上参观广东最大的私家园林—“立园”,立园是已故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按名着《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景致而建造的一座园林式别墅,园内的建筑、布局、风格、融中西文化之精华,堪称“中西建筑艺术之典范”。然后前往恩平,游览帝都温泉,温泉位于山林拥抱中,设计独特,多个形状、大小不一的天然温泉浴池分布在七万平方米的温泉浴区内,其中的十二生肖池面积达3200平方米,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温泉浴池,可谓泉在石中流,池在水中出,是高等级的优质治疗性温矿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爽身润肤,对治疗风湿痛、早期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还具有恢复疲劳、美容、减肥等作用。晚餐品尝当地特色风味黄鳝饭。第二天:早餐后,前往新会,游览着名作家巴金名作《鸟的天堂》里的“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占地1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单株榕树,岸上望去,象一座绿锦墩,里面栖息着十多种鸟类,以白鹤及灰麻雀最多。之后游览山脉群峰俊秀,湖泊众多,兼有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圭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建于东汉年间,广东“四大丛林”之一——“玉台寺”。风景秀丽的圭峰山,游人登上顶峰上,江门市、新会市的风光尽收眼底。

7. 新会有哪些民风民俗

1、双水山地风筝

新会区“双水山地风筝”相传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代干隆年间,山地风筝主要类别有两种:板块类,以上凌村和南岸村“鸣牛”风筝为代表作;竹节类,以岛桥村、洋美村及木江村《蜈蚣》风筝为代表作。

一般有10-80米长不等。有鲤鱼、鹰、荷花、蝴蝶、各种鱼类等花式品种100多个,其工艺精巧,经过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平时村民农闲假日,用竹笏制成风筝,每年秋高气爽,成群结队,在山头放起风筝,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1998—2000年连续三年举办风筝节和图片展览,参加放风筝的人从10岁至80多岁,充分展示了双水风筝之乡的风采。

2、新会鱼灯

鱼灯一种纸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新会鱼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是烘托节日气氛、营造社会和谐景象的吉祥用品。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人们做鱼灯、买鱼灯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新会鱼灯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3、新会葵艺

新会葵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会葵艺历史悠久,东晋时期即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清代干隆至光绪末叶的两百多年间,新会葵艺的发展达到鼎盛。

葵艺是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种广东民间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及周边地区,以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闻名。

4、蔡李佛拳

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1806年-1875年)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

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5、司前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采用彩色颜料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迎新、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过节时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并且历代不衰。

在广东,木版年画至少有600年的历史,司前木版年画也曾一度兴盛,远近闻名,在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非常多,这些都说明了它在当时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所以才深得消费者所喜爱。

6、大鳌咸水歌

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大鳌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

8.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着名侨乡。五邑华侨历史故事节选如下:

1.冯如,广东恩平人,我国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被美国报纸称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于1912年8月25日,在国内作飞行表演时,冯如因飞机操纵系统失灵,失事牺牲。弥留之际,他仍支撑着把失事原因告诉助手,并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8)五邑文化怎么画扩展阅读: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着名侨乡。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于2010年全面落成开放。

步入其中,“根在五邑”4个大字映入眼帘,厚重的历史感和沉重的故土情扑面而来。馆内展览以时间为线,分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等六个部分,全面展现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及回报家乡的感人历程。

9. 以五邑文化做一份手抄报

觉得好看就点个赞

10. 五邑地区有什么比较传统的文化

小吃:新会陈皮、人工虫草、桔普茶、陈皮普洱茶、桑果红酒、恩州奇石茶具、剑花、葵扇、白菜干、广合麻油腐乳、牛大力 外海面、开平火蒜、台山虾酱、开平腐乳、荷塘头菜、古劳面豉、陈皮饼
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可以说,现在祖国内地江门市行政区域的确立,是建立在海外“四邑”籍侨胞的认同上,逐渐为国内政区划分所认可,并最终定型的。 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遵名都、新化都、古劳都等三都和开平县双桥都、古博都址山等地,新建鹤山县。显见,鹤山也是由新会县、开平县两县析地而置,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鹤山的。同理,赤溪厅是从新宁县地析出,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多认为“四邑”与“五邑”有别,那是因为江门地区存在两种粤语系当地口音,一是广府话、一是四邑话。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恰恰在鹤山邑以外的台山邑、新会邑、开平邑、恩平邑,因此定名为“四邑话”。以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四邑”的说法不能抛却,如果太多地强调“五邑”,很容易造成四邑方言的矮化,失去江门地区独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四邑”代表的是江门市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广宣五邑之说呢?!若有不同之心,纵“五邑”亦不能使同;如有团结之心,言“四邑”亦不致分。 今天的江门地区,县级行政区已经不只五个。包括县级市四个: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县级区三个: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而却没有改用七邑之说,似乎五邑大学的名称赶不上江门行政区域的调整,倒不如称为四邑大学,更能体现江门市所独有的地域文化。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之中分出,就不应该认为“四邑”没有包含鹤山的可能性。

阅读全文

与五邑文化怎么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