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烦简单介绍下霍尔高低语境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 T. 霍尔(EdwardT.Hal1)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他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研究文化异同的有效方式,他在l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
霍尔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也就是说:“高语境(HC)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低语境(LC)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语境文化中语义的承载主要不是语言性的,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传达信息时并不完全依赖语言本身,因为人们对语言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然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较为突出,因为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高语境中的信息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解码则主要在言语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小。
霍尔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有着伟大而复杂文化的中国就处在天平的高语境一方”,而“美国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较低的一方”。Gudykunst将十二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低语境”到“高语境”的方式排列,从中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
⑵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有什么区别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6
⑶ 什么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如果你经常旅游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不同地方的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有不同的表露程度。在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中,人们常常被要求直白的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要拐弯抹角,婉转其辞。低语境文化下的人们更看重人的自我表达、个人观点的陈述还有说服他人能力。21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而加拿大、以色列还有大多数的现代欧洲国家,都属于这样的文化。
而在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的国家中,人们从小则被教育说话要婉转,不能太过直接。这样人群包括了韩国人、新西兰的毛利人以及美国的土着人。在这些社会当中,保持社会的和谐防止与他人发生冲突显得更为重要一些。22因此,人们讲话会更加婉转,行为也会更加谨慎,他们往往通过脸部表情以及声调等更加微妙的行为信息或语境线索来表达自身的意思。
从人们处理批评和反对意见的方式中,我们可以一窥这种文化差异对沟通行为的影响。在低语境文化中,上司可能会公开严厉地训斥一个不负责任的下属,拿他来做例子,以儆效尤。这个上司可能会毫不顾情面地揭露下属的错误,同时也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希望对方改正的地方,以及如果再达不到期望的话,会有怎样的后果等。
然而,在高语境文化中,这个上司可能会顾着下属的“面子”而不当众训斥他,相反,上司更多地会在私底下向下属提出批评,同时会选择一些婉转的语言来表达批评的意思。他不会直接说出下属哪里做错了,但是他会通过“绕圈子”的方法引导下属自己发现错误。例如,一个员工经常迟到。在高语境文化中,上司不会直接针对迟到这件事情来批评他,相反,这个上司可能会不断强调同事之间的责任感,成为团队里面“拖后腿”的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等。在这个时候,这个员工通过上司的语气声调、肢体动作以及脸部表情,应该能够明白其所想表达的意思。
你可能也会想到,当低语境文化背景的人到了高语境文化中,他受到误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你想邀请两位朋友明天晚上一同去一家十分受欢迎的书店咖啡厅喝咖啡。来自低语境文化背景的朋友蒂娜对你说“不了,我明天晚上要学习呢,但还是谢谢你的邀请”。而另一个来自于高语境文化背景的朋友李对你说“那很不错啊”,但是,之后你会很惊讶地发现他并没有如约去喝咖啡。
你是怎样解释这种行为上的差异呢?在高语境文化中成长的人,他们很难对别人说不。即便是他们真的拒绝某事,他们也会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婉转其辞。与李来自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通过他的语音语调以及脸部表情就可能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他实际上并不太想去喝咖啡。但可能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低语境文化中,你认为他没有直接拒绝即表示赞同,因而你会误认为他愿意与你一起去喝咖啡。
⑷ 低语境和高语境是什么意思
1)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都是交际双方预先进行编排的,编排所依据的条件以及编排出的信息大部分掌控在交际双方的手中,少部分蕴含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中。换句话说就是,高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而是主要依靠交流的物质语境或交流双方各自的背景。在语言的使用上,高语境文化中交流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交流信息所表达的意识不局限于交流语言本身,人们进行交流或行动的意义主要依靠交流双方所处的场合。
2)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直接蕴含在交际语言之中,以补充语境中所缺失的信息。也就是说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境,而是主要依靠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在语言的使用上,低语境文化中交流信息仅依靠语言的编码信息就可以表达得清楚准确,极少再需要交际双方根据交际语境去推测。
⑸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
高语境文化: (1)内隐,含蓄; (2)暗码信息; (3)较多的非言语编码; (4)反应很少外露; (5)圈内外有别; (6)人际关系紧密; (7)高承诺; (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 (1)外显,明了; (2)明码信息; (3)较多的言语编码(4)反应外露; (5)圈内外灵活; (6)人际关系不密切; (7)低承诺; (8)时间高度组织化。
简而言之,高语境文化的交际,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宣而累赘。不同的文化对言语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往往口齿伶俐,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更吸引人;而在韩国,更受信任的却是口头表达稍显木纳之人。在低语境文化里,人们往往对一些非语言交际行为视而不见;而在高语境文化里,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行动、交往速
度、交往地点、难以言说的情绪、微妙的手势及其他周围环境细节等都是丰富的信息符号,给敏感的交际者以无限的信息与内涵。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 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
古迪肯斯特等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有: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这些国家的文化都是重视具体细节安排与精确的时间表,不
注重环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系统源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与线形思维。同时具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特点的国家有:法国、英国、意大利。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着、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中国语言本身即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如查汉语字典中几千个单独的汉字,这些汉字会随着搭配词的不同而不同。这里的搭配词可以说是单独汉字的“环境” 。日本
的茶道更是绝妙地传递了其非言语信息。
⑹ 高情境与低情境文化各有何特征
、低语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将人与事件分开来,尽管有时这样做会牺牲个人关系。在组织中,人们强调的是工作关系,而不是个人关系,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相反,高语境文化往往不把事件与人分开,批评某件事就等于批评某个或某些人。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往往有很强的保全面子的动机。
2、低语境文化中的人通常不喜欢他们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不确定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能够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当然,他们也需要信息,他们善于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3、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他们总想获得大量信息并引导交流程序。例如在发生和解决人际冲突时,人们一般要摆出大量事实,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使用较为间接的交流方式,对他们来说,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会使人丢面子,会破坏团体的和谐。
⑺ 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分别有什么特点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特点:
1、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语境文化:内隐,含蓄、暗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应很少外露、圈内外有别、人际关系紧密、高承诺、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2、低语境文化:外显,明了、明码信息、较多的言语编码、反应外露、圈内外灵活、人际关系不密切、低承诺、时间高度组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的思维记忆深处,信息的传递和编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者所处的具体情景,显性清晰的编码所负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人们对交际环境的种种微妙的提示较为敏感。
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们在交际时,大量的信息通过显性直白的编码承载,隐性的环境传递出相应的信息和情景,暗示的信息较少。
也就是说,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双方,习惯用语言本身的力量来交流。不过这种区别并不是绝对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并不是泾渭分明,因为在实际交流中,这两种类型的交际类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存在。
(7)高低语境文化哪个更依靠法律扩展阅读:
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最早在1976年在《超越文化》中提出。
这一对概念的提出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指出了任何交际的双方都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人文关系环境、具体的交流情景的影响,拓宽了人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野。
霍尔认为考察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不能回避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他将语境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开创性的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
世界每一刻都处在变化当中,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低语境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交流的趋势,中国的高语境文化正在经历着向低语境文化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应该先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了解高低语境的文化差异,克服高语境的交流障碍,从高语境逐渐转变为低语境。这样,才能达到高、低语境下,不同交际习惯的“异源合流”,提高中国的外交效率,促进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⑻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是什么
所谓高语境文化,乃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换成中国话来说,就是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就属于高语境,许多人也将这种高语境作为座右铭,因为,这种语境实在是太高了,引人向往并作为人生所执,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典型的高语境语种。
而与高语境相反的就是低语境文化,低语境具有具体、详实的特点,同时显琐碎,唠唠叨叨,事无巨细,就是低语境了。在这里,产品说明书,或者转达一个朋友的住址或电话号码,就是低语境模式,它是社会日常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内容。
⑼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特点不同、注不同、代表地区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高背景文化
一条信息的语言所包含的信息量低于低背景文化的语言信息量,大部分的信息隐含在沟通接触的过程中,涉及到参与沟通人员的背景、所属社团及其基本值观。
2、低背景文化
信息的表达比较直接明确,语言是沟通中大部分信息的载体。
二、特点不同
1、高背景文化
内部同文同种,约定俗成相同,信息容易传播。
2、低背景文化
社会内部差异大,存在许多“亚文化”相互独立。
三、注重不同
1、高背景文化
注重的是道德与集体利益,因此在这样的文化下的企业员工视企业为自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重视互相了解,讲信誉。
2、低背景文化
只相信法律的作用,因此律师是他们必不可少的。
四、代表地区不同
1、高背景文化
高文化背景的代表地区是日本和中东等以“理”为重的地方。
2、低背景文化
低文化背景是如美国这样以“法”为重的地方文化。
⑽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分别有哪些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1、低语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将人与事件分开来,尽管有时这样做会牺牲个人关系。在组织中,人们强调的是工作关系,而不是个人关系,批评也是对事不对人。相反,高语境文化往往不把事件与人分开,批评某件事就等于批评某个或某些人。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往往有很强的保全面子的动机。
2、低语境文化中的人通常不喜欢他们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喜欢不确定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能够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当然,他们也需要信息,他们善于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3、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他们总想获得大量信息并引导交流程序。例如在发生和解决人际冲突时,人们一般要摆出大量事实,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相反,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使用较为间接的交流方式,对他们来说,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会使人丢面子,会破坏团体的和谐。
4、在商业谈判时,低语境文化中的人趋向于线性逻辑思维,他们在讨价还价时善用推理分析。相反,高语境文化谈判时通常使用较为“模糊”的方式,善用包括感觉和直觉在内的交流方式。 东方社会很多都是“高语境”社会。
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有:德国、瑞士、美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加拿大属于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美洲土着、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国家。
(10)高低语境文化哪个更依靠法律扩展阅读: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学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语境文化,内隐,含蓄;暗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应很少外露;圈内外有别;人际关系紧密;高承诺;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低语境文化,外显,明了;明码信息;较多的言语编码;反应外露;圈内外灵活;人际关系不密切;低承诺;时间高度组织化。简而言之,高语境文化的交际,有时显得秘而不宣、藏头露尾;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显得多言而冗余、宣而累赘。
古迪肯斯特等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的文化都是重视具体细节安排与精确的时间表,不注重环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系统源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与线形思维。中国语言本身即属于高语境文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