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03 22:06:36

㈠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对后世的影响 麻烦具体些,500字左右,我要具体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穴居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二、巢居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曰:“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从此建筑不仅具有了它的物质功能而且具有了精神意义,促进了建筑技术和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真正建筑诞生
农耕社会的到来,引导人们走出洞穴,走出丛林。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㈡ 建筑设计知识:不同文化对建筑空间品质有哪些影响

在官文化思想影响下,建筑空间品质从古到今往往以华丽、富贵呈现,这种现象在政府。如今的地方官员出于各种原因,在办公大楼室内外装修上,采用高档材料,营造出政府多么富有。我参观过一些县城、市区的政府大楼,发现一个屋子里两三个人就占40多平方米的空间,大量的空间浪费、闲置。
士文化影响下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空间品质的要求,可以用简朴、典雅、精致。在中国古代,士文化的特点是朴素淡雅的书卷气。不讲究尊卑等级,也不要求表现权力意志,也不追求豪华富丽的气派,纯粹只是文人们高雅的审美趣味的追求。在建筑上主要有私家园林、文人宅第、书院、书楼书斋、风景建筑等。文人艺术尤其对自然情有独钟,尤其以山水诗、山水画为典型代表。文人艺术还喜欢以自然的某种事物的自然属性来比喻人的道德品质。

㈢ 东西方的文化对建筑有什么影响

西方的文化强调垂直向宇宙模式,确立了天堂和地域相对立的结构,基督教认为人在上帝面前是渺小的,需要祈求上帝的保护,同时为了显示上帝的存在,哥特式教堂往往用高耸入云、直刺青天的塔尖来表现一种神秘的特性;而东方的文化强调水平向的宇宙模式,以方位、色彩等为标志。如儒教(家),强调实用理性和现世的生活,礼仪是为了确立等级秩序,令人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它通过平面的展开,来创造一种安适的环境。

㈣ 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儒家的礼治,作为一种顽强的封建政治伦理观念,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与历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影响建筑的类型、形制。儒学一直以来都提倡礼,礼不仅是治国之本,也是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我国古代建筑受其影响,产生了殿堂、宗庙、坛、陵墓等多种类型的建筑。

2、古代建筑多体现了君权的至高无上的特征,这也是受到儒学的君权至上影响的。

3、古代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社稷、先农诸坛等祭祀的建筑,也是受到儒学的敬天思想影响。宗庙、陵墓之建营则是受到儒学主张孝亲法祖影响。

4、古代建筑的布置格式,讲究方整对称,昭穆有序,是受到儒学主张中正有序的影响,古代建筑的都城、宫城及建筑群体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制。

5、儒学讲究尊卑有序,上下有别,注重用建筑来体现尊卑礼序,举凡建筑的开间、形制、色彩、脊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儒家思想对传统建筑的作用:

至此,儒学对古典建筑的影响就完整无疑的展现出来,从城市规划到单体建筑,从街道布局到屋檐鸱尾,无不体现着儒家遵循崇尚的“礼
”、“等级”、“尊卑”等秩序,他们严谨又具有理性,中庸而冷静。

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筑形式的成长成熟中始终起着关键的指导与主导作
,它令我国建筑艺术的风格从其它同样伟大的民族中独立出来,成为世界建筑文化中灿然生辉而自成体系的建筑艺术。

中国古典建筑虽初看
人不禁稍觉微缺变化一般,然而越多对它了解越发现她深沉而静穆的广阔胸怀。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表现及影响,都在起翘的屋檐与一进一
的庭院中完美展现。

㈤ 外来文化对唐代建筑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唐初的时候,宫人出行都戴一种帽子。这种帽子四周垂纱,把全身都能遮住,不让外面的人看到本来面目,显得很神秘。唐高宗的时候,一种新式帽子开始流行,叫做帷帽。这种帽子最大的不同是垂纱变短了,仅仅垂到肩上,骑马奔驰的时候,偶尔脸部会有所暴露。这若隐若现的装束,可能更有吸引力。朝廷曾经下令,禁止这样的装束,但是行政命令管不住时尚,一旦流行就难以遏制。到武则天的时候,一种叫做“胡帽”的帽子更受上层妇女的青睐,而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没有了垂纱,脸部全部无遮挡,五官艳妆,一览无余。而从这种帽子的名称上,你就知道它的来历。其实,这个帽子的演变过程,说起来是宫内影响宫外,其实是异族影响汉族,总的方向是更加自由更加开放。

汉族服装,原本宽松华丽,但是到了唐朝却受到流行服装的冲击,时髦女性开始穿着窄袖衣衫,据说这是来自吐火罗地区(中亚)的式样。还有波斯式样的披肩,有大小之分,在长安上层妇女中十分流行。

其他方面,长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很多。唐玄宗有一个凉殿,每到夏天的时候凉爽宜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它的四周墙壁上都有流水,所以屋里面到处都是凉爽的水汽。唐玄宗有一个大臣叫王鉷,他家有个亭子叫自雨亭,似乎自动在下雨一样。这种建筑风格和技术在后来的圆明园建筑中也有。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是来自东罗马(当时叫做拂林)的技术。
转自网络知道:唐朝长安有哪些异域元素 的回答

㈥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生产方式对建筑的影响;生活方式对建筑的影响;地域特征对建筑的影响;思想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民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我也是查询101教育PPT里的课件资料,感觉PPT背景图不错。

㈦ 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而现代文化又是怎样影响现代建筑的

1.清末民国的建筑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华帝国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来实施的。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中国控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如民国时期的仿罗马建筑石鼓路天主堂,西方古典的原中央大学建筑群。
2.现代主义风格的诞生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纸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㈧ 文化要素和经济水平对建筑有什么影响

文化要素反映了建筑的外形。极大地提升建筑的美观度和欣赏水平。经济水平决定了建筑的牢固度和建筑的用途。

㈨ 中国古代 建筑文化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我们的园林建筑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为人们编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世界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以其多姿多彩的形式,丰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中国园林、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园林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人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渴望,作为一种艺术的综合体而出现的。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良好环境。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园林体系而享有盛名。

人类社会进步到了一定阶段,当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种种需求时,感情和理念的眼睛便在更大深度和广度上投向气象万千的大自然,去寻找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这种欣赏视线的开拓和审美趣味的转移,使人们更加地崇尚自然,于是去妙造自然。在城市高楼林立,空间狭小的今天,人们为了追求潜意识中亲近自然的心态,人为地在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尽可能的创造自然的景观,以弥补城市空间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因此,形成了城市之中众多的公园、绿地及室内庭院,将自然界中的山水、植物经过加工、提炼后搬进了喧嚣的都市和室内,还给人们一片安静的生活环境。

如何将大自然中的山水、植物有机地融进现代建筑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首先,我认为在当今城市建筑设计中,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功能的主体,作为山水、植物是其主体的背景和衬托,也是建筑物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缺少山水、植物景观,城市中的建筑物就缺少了生气,当然,没有建筑物便失去了使用功能,也就缺少了主题和中心。这与园林设计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并不矛盾,二者相互依存,是缺一不可的。这也同时符合我们国家的建筑方针的。我们在模仿自然创造意境的设计中,常常采用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成熟手法,并加以提炼和发扬光大,也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城市建筑的庭院设计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只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可以将室外的大自然美景搬入室内再创造,也可以将建筑物融入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或者在其周围再造自然景观,使室内外的景物相互穿插,互相借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视觉效果。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在这一方面设计手法独特,别具匠心,它既可以有效地引景入室,又能够巧妙地烘托周围的环境,建筑与环境交相辉映,密不可分。使我们领会到了建筑大师的风采,受益匪浅。再如,宾馆饭店的大堂中庭,人们常常的惯用手法是将山石、水面、喷泉及花草、树木置于其中,将建筑物中的“四梁八柱”有效地弱化,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宁静感受,既亲切又有生气。广州白天鹅宾馆的中庭造景,是设计者的一个佳作,它将建筑(亭子)、山水、植物及人文景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无论在那一个角度看,均是一幅山水画,听着那潺潺的流水,看着那“故乡水”三个大字,使那些改革开放后归国的广大华人华侨心情舒畅,感慨万千,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去。在室内利用假山、叠石、低处挖地作潭,使水自高处泻下,击石喷溅,俨然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其落差和水声使室内变得有声有色、静中有动,使得文人墨客不得不低吟小诗一节。既丰富了室内的空间变化,又提高了宾馆饭店的档次。真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韵.

㈩ 文艺复兴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古希腊艺术与文艺复兴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突出人性的自由与人性美。虽然文艺复兴更多的是政治方面的斗争,但她的思想核心却离不开古希腊艺术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对文艺复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古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前就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古希腊文化。在古希腊文化的各种成就中,古希腊艺术显得极为突出。

古希腊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起源,为西方艺术提供了理想的典范,通过将宇宙与人类合而为一的探讨,得出“人是一个小宇宙”的观点,充分认知了人体的和谐特征与人体的和谐所带来的美。古希腊人相信,人体是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与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当古希腊人开始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神和自然力的崇拜时,艺术家们把这种观念推而广之到建筑、雕塑艺术等各个方面,以人体雕塑表现其心目中的神的形象,并以此象征宇宙的神圣秩序。古希腊艺术家试图寻求一种人体标准来表现美,这也表现了古希腊艺术中对“人”的赞颂与重视。

中世纪之后,公元14世纪,随着欧洲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除了在经济上存在冲突,在思想文化上也有彼此对立的观点。封建阶级通过宗教来控制民众的思想;而新兴资产阶级则要求人权的被尊重与不受侵犯。古希腊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核心的精神契合了资产阶级的理念,于是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及古罗马文化”的名义轰轰烈烈地展开,继承古希腊艺术中对人的尊崇,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艺术作品,来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作为对现实的反抗。

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而古希腊艺术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根基,以后所有的艺术、美学都几乎是以希腊罗马为基础的。从精神的传承来看,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对理性人文的第一次复兴;从艺术形态的角度看,文艺复兴时的艺术作品大量借鉴了古希腊艺术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对古典艺术的推崇和借鉴,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共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略有领悟。

(一)雕塑方面

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曾说:希腊人表现人体还有一种全民性的艺术,更适合风俗习惯与民族精神的艺术,或许也是更普遍更完美的艺术,这就是雕塑。人体雕刻艺术是古希腊雕刻艺术之冠。

古风时期,男女人像雕刻中,雕像在人体比例和肌肉质感方面都接近真实的人体,面部表情开始生动起来,现出笑容,成为当时统一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古风式微笑”。希腊过渡时期,雕刻艺术中因希波战争的深刻影响而出现了战斗主题。希腊古典时期,雕刻家们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突破古风程式,试图在人体直立的基础上将人体的重心移至一足,使另一足自然地表现出一些动态,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各种运动感。这意味着雕刻家对人与人体美的认识的提高。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既有同古典艺术接近的风格,如《米罗岛维纳斯》等一系列维纳斯雕像,也有体现这一时期生死搏斗、美丑相争的时代精神、掺入悲剧性风格的《拉奥孔》等。希腊化时期的雕塑艺术由于希腊本土雕塑传统深厚,依然成为希腊雕刻艺术的中心。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从人的生活出发,肯定人生,赞美人的美,赋予人的肉体和精神以崇高而十全十美的理想,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充分体现了古希腊雕塑和谐的理想美,在人物雕刻中极为突出。以《大卫》为例,《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希腊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米开朗琪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了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通过他的塑造,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雕塑家在人物结构上进行了深思熟虑的艺术夸张:把头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长,手和腿的关节都较大,以加强英雄的形象效果。

(二)建筑方面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称作“柱式”。如帕提农神庙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再如厄瑞克提斯神庙,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为了使少女石柱能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承受相当的重量,每位少女的颈后留有一缕秀发,同时头顶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他们都以古希腊建筑为其根本。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府邸,维琴察圆厅别墅和法国枫丹白露宫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而事实上,古希腊文化艺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是艺术形式上的影响,而文艺复兴所“复兴”的也绝对不完全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与艺术。文艺复兴实质上的在当时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出于对自我价值与位置的要求,而展开的一场颠覆神权‘倡导人权的斗争。在文化的表现下是深刻的政治意义,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已使得他们想要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资产阶级所需求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政治和文化,在思想内核上与古希腊文化艺术凸显人性美的特征不谋而合。所以,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古希腊文化的再理解和再利用。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古希腊文化与文艺复兴时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针对目标,因而文艺复兴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于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带有对旧时期的反对和批判。

由此可见,虽然文艺复兴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与古希腊文化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古希腊文化却依然以她注重人性、以人为核心的特点对文艺复兴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与引导作用。

通过古希腊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形态上,古希腊文化艺术都对其有引导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借鉴古希腊艺术,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也实现了精神上的第一次解放。而我们也应学习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态度,将古典艺术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自我特征的优秀作品

阅读全文

与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