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B. 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振兴乡村
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振兴乡村,那就是努力的奋斗呗。
C. 你觉得你村的发展优势在那里,,有哪些制约因素
摘要 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导向,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必须着眼于文化兴盛、治理有效,坚持农村和谐发展。“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乡村振兴必须以共同富裕、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农民共享发展。“勤为政者,贵在养民;善治国者,必先富民。”
D. 为何说乡村振兴也是乡村文化重构的时候
北京3月13日电。“乡村振兴的过程恰恰是乡村文化重构的过程,建议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考量文化因素,重视对文化重构的顶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在3月12日的全国政协小组界别会上表示。
乡村的很多文化需要怎样顶层的设计?
“我们知道乡村文化是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它反映着乡村老百姓从顶层哲学宗教的层面,到中层伦理道德的层面,再到底层风俗社会的层面,都有很多的特点。” 郑福田表示,这些东西瓦解的进程非常快。原来农村的安土重迁、子孝妻贤、邻里和睦、敬老怜贫、以和为贵等乡村文化都在不同程度的逐渐改变和瓦解。
E. 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及对策是什么
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
1、乡村中“人”的问题突出,“三农”带头人待培养
村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且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情况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中59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尤以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
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待提升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多欠账,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
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庄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方。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集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修建,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
3、基层自治基础良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较为缺乏
农村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缺乏。在被调查村中,由村里举办的公益性、群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只占38.9%,有电影或录像活动的占54.6%。
有球类比赛活动的有18.3%,春节时有全村集体活动的占38.8%。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凝聚和团结人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动的缺乏与村庄经济缺少可用资金有关,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
对策:
1、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道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政府继续加大对村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缺乏的村庄的公共投资,并在公共基础设施维护上给予奖补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要给予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和继续倾斜支持。
2、因地制宜,以本村资源禀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3、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项服务多元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一方面可继续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与义务,增强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5)文化因素如何阻碍乡村振兴扩展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
F.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挽救传统文化的原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1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和思想变革,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
G. 乡村文化为什么会出现衰落应该如何振兴乡村文化呢
农村巨变:从封闭式平稳到对外开放失调,几千年来,中华传统农村维持了相应的稳定性与封闭式,这类平稳与封闭式具体表现在2个层面:一是村子人口数量相对稳定,群众大部分全是生于斯、长而斯、死于斯,是一个熟人社会;二是群众的具体收益来源于村子,特别是在来源于土地资源。农户在村子土地资源上辛勤劳动,从这当中得到收获,世世代代日常生活在乡间的农田上。
增加乡村文化网络资源维护承传与创造力转换运用。农村文化振兴,基本在乡村文化网络资源维护和继承自主创新。现阶段,乡村文化网络资源发掘、梳理、维护和运用成效明显,但仍有某些地区对乡村文化网络资源防范意识比较欠缺,忽略文化资源维护。
H. 文化振兴能带动乡村的振兴吗
据报道,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乡村振兴的文化要素和发展路径,而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