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知识的学习,带来了一些什么启示10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在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做人要懂得感恩。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供我们读书,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长大后,离开了他们,他们在家乡仍然是无尽的惦念。
父母已逐渐老去,有一天一定会离我们而去,尽孝的时日无多,作为子女,应该做得越多越好,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我自己深有体会,父母亲养育了十个子女,母亲因操劳过度,得了肝癌,在患病期间,还早早起来为我烧粥做饭,怕我上班迟到,怕我劳累,为我做好准备。
在弥留之际,还竭尽全力为子女操劳,多给子女一份爱。因为母亲的病确诊的晚,当我做子女的得知噩耗时,都来不及怎样去回报母亲的爱,报答母亲的恩,只有抢着时间多陪一下母亲,短短的十五天母亲离我而去,留给子女的是自责、后悔、遗憾,而这份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之后,我的兄弟姐妹吸取了这惨痛的教训,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怎样照顾好父亲的行动,日后的生活中,舍不得得罪父亲,父亲的冷暖、爱好、健康都在子女的言语、行动中得到体现。现在,父亲已进高龄,由于子女的尊重、珍惜,身体、精神都很好。
这个暑假,我问父亲想到北京玩吗?父亲说:“想到广西桂林看看你舅舅、舅妈。”就这样,虽然自己家经济不是那么宽裕,还是带老爸去桂林玩了一星期,带老爸到桂林的景点看看,这可乐坏了老爸。看到桂林的奇石山峰、岩洞,老人家赞不绝口,看到“刘三姐印象”。
老爸怀疑是神仙下凡,我告诉老爸是人工合成的,老爸说,现在人真聪明,科技发展真快。一趟访亲旅游,给老爸长了见识,了却一桩心愿。我一家人也感到很高兴,能陪陪老爸走走。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我们的祖先,因为他们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享受的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好处。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他们的爱让我们的人生阳光普照。孝敬父母要趁早。
写好作文的技巧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 文化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养
这是有文化的最基本的特质。斯文,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这些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形容读书人的,有文化的人。
因为古代人,基础教育,就是四书五经那些经典,这些书读完,对人格的塑造,和现在教育里面重功用而不重修身的纯粹知识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代教育,重实效和功用方面的培养。但是,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年的学,却连怎么做人的起码礼貌教养都没有,那么只能说,人格不健全。长歪了,人格成型后就是歪的,那么后面,也会越长越歪。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
教养良好的本质,是一个人气是平和的。气和而有悦色,有悦色则有婉容。这就是教养背后的东西。气和,则神气舍心,笃定内敛。根本就不会想到去侵凌别人。
一个没教养的人,则相反,他的心不平,气也不和。气不和的人,不弄点事出来,不折腾折腾别人,就是浑身的不舒坦。
缺乏教养的人,整个人的气机,不仅是混乱的,而且是向外扩张型的,偏盛之气,扑到别人身上,就会给人一种侵凌之感,不舒服,这就是盛气凌人,粗野的令人生厌。
气度
这就是比教养提升了一个境界的特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浩然正气,器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等等。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有文化的人,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的。有了笃定而内敛的和气。继续升华,继续积淀。
这团气,甚至可以透过身体,散发出神采和光芒。让人看上去,就觉得这个人,气度非凡。这个特质,不是装能装出来的,也不是能演出来的。只能是日日的积淀,修养出来的。
现代的人,不怎么注重修养身心。多在外部世界做文章,专注于社会属性,而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属性。太过于专注社会属性,就会认为气度就是你开的车比别人好,吃的穿的比别人好,什么条件都比别人好,这就是气度非凡。
其实弄反了。超跑男,和烧烤摊上的金链汉子,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内在的贫瘠,需要外在的装饰。外在的装饰越繁复,则内在的气度越廉价:没有任何文化上的积淀,社会属性上的显贵,和一个人的精神属性,有时候是负相关关系。
庄子说过,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
关怀
古道热肠,待人诚挚,颇有古君子之风。就是形容的这种人。
这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出来的,也不是社会道德熏陶出来的,而是,当一个人,气和神定,静笃内敛,正气充体,他必然的会表现出这样的对人对物对社会的关怀。
C. 我们为啥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有哪些好处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的话,如果不是出于真正热爱中国古典文学,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去学古诗词和文言文呢?是用来炫耀自己的才能吗?如果是真正的热爱古典文学,那么他自然心里会有答案。
好比我,一开始接触古典诗词,只是出于热爱文学,我并没有把研习古典文学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但是在慢慢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我真的陷进去了,被震撼到了。当我看到这些辉煌灿烂的诗词和古代文化,真正体会到古人说的“士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气度,你就忍不住想把这些美好的事物,分享和传播给更多的人。
D. 多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这八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包括:儒、道、法、墨等百家思想,以及易经、中医、风水、武术、气功、律吕、书画、围棋、茶道、建筑、服侍、饮食、礼仪……等等所有中国的东西,都无不出于这八个字。 (“天圆地方”非指物理结构,而是表象、功能、意境。理解了“天圆地方”,也就理解了中国文化。天圆地方的概念,请参见: http://ke..com/view/348640.htm) “天圆地方”是认识事物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依据,“天人合一”是坚定的信念、方向,和一切行为的准则。 以现在最流行的西方文化做对照,来理解这八个字更容易: 西方文化是“天人分离”,以“人”为宇宙的中心,其发展方向是改造自然,统治自然,就像上帝一样。 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追求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达到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所谓的“得道”、“成佛”。 (请不要拿西方的科学来衡量得道、成佛是否“科学”。中国的科学已经发展了5000年,西方科学才数百年,漫漫时空,西方科学的“科学性”还需进一步考验。而事实上,它目前已经面临了问题,比如:相对论认为宇宙中的“虫洞”可让人回到过去,但事实上,可能吗?你回去万一不小心阻止了自己的出生,怎么办?西方科学现在还无法解释和回避这个逻辑上的悖论。) 西方文化讲究个体、结构,凡事都要找到物理的最基本单位,例如解剖学、化学等等。 中国文化只注重功能、表象。例如中医、经脉。中医里的肾,指得是肾脏等一系列代谢功能,而非解剖学的肾脏,“肾虚”是说这一系统的功能虚,却非指肾脏的细胞组织出了问题。再如金木水火土,是代表五种自然元素的功能,而非指金子,木头……。 (注重结构和注重功能,哪一个更“科学”?就拿西方科学体系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究竟是结构决定功能,还是功能决定结构还不成定论。比如一部发电机,是它机器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它要发电,还是人们因为要制造一个能发电的东西才有了发电机,让其发电?是内部的结构决定了它发电量的多少,还是因为人们要让它有多大发电量,它才发多大电量?目前西方的实证科学研究结果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所以,中国文化注重功能,至少不能说成是不“科学”的,也不能说它是落后的。否则,只注重人体功能的中医何以能治好病?) 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博大精深”,但究竟如何博大精深?很多人都不知其理。你听谁说过西方文化博大精深吗?尽管西方文化创造了那么多物质奇迹。 在思想上,西方文化和中国的“天人合一”背道而驰,但我相信,最终它还会向“天人合一”靠拢,事实也证明它正在由“改造自然”向“回归自然”转变。 但是,中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可中国人提及它时,总是没有自信,在西方文化前,就像农村人见城里人一样,甚至跟着城里人骂自己。为什么?因为近200年来西方科技的发展使其物质财富超越了中国。 但中国文化并非以创造最大的物质财富为终极目标。仔细想想,西方文化创造物质财富,对于整个宇宙、整个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它自己也证明“物质不灭”,既然物质不灭,被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就不能称其为“创造”了,而应当说为“被人类改造出来的物质财富”,而“财富”仅仅只能供人类使用。 所以中国人应当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迟早有一天,西方人会说:“哇!中国的古人实在太神奇、太伟大了,他们早在5000年前,就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了。” 但,很可惜,很多中国文化被中国人自己套上了“伪科学”的名头。其实,这里的“伪科学”之衡量标准,还是用的西方实证科学的一套,用它来衡量中国文化,就像一个女孩子对男孩子说:“你没有胸部,所以你发育的不健全。” 拿问卜举例,中国人问卜求挂,是用易经的理论来预测未知之事,就像数学中的“已知勾为3,股为4,根据勾股定理就能求得玄为5”,起码,问卜和做数学题在道理和形式上是一致的。 而易经,则是中国古人通过对天文地理的各种现象、功能的观测,而推衍而出的一个“数学模型”,就像牛顿观察苹果落地而创立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都是一个模型,切莫管这个模型是否像数学公式一样被人以严格的逻辑求证而出(实际上万有引力等物理定律也只是一个事先未经求证的推测,推测出后能应用到大部分的事物中去而被检验为正确,和易经没有区别),单看其几千年来的实际应用——阴阳学说套用到万事万物都成立,中医里的经络一样未被证实,但不一样有用而很“科学”吗? 事实上,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一步步的研究路径,不正是一直为了寻找一个能应用到宏大宇宙中的“大定律”吗?不也是希望通过套用这个“大定律”从已知事物中求得未知事物吗?这和问卜有何区别? 但,现代物理学已经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之中(上文提到的“虫洞假说”),它如果不把“天人分离”转向“天人合一”,这个大定律是根本无法求得的。 而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早在几千年前就基本掌握了这个“大定律”,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子。所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只是,中国人历来“留一手”的授业传统,以及无数次“战争”、“焚书坑儒”等文化浩劫,将很多更为切实、更为“科学”、更为可信的“真东西”丢的太多,以致于我们现在只能“支离破碎”地去看这个“大定律”,“五四”以后,又用西方的观点和立论来审视、衡量甚至批判自己,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其实,对这个大定律我们只需尊崇,如果非要求证,也许会在未来得出结论:现代的西方实证科学只是走了一个弯路而已。 所以,一定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心,我们所要做的,或许应当是多从古人留下的书经中,最大限度的去学习、思考、应用。当然,这里所指的古人,应为秦汉以前。 另外,外国人吃惊或感叹时常说“上帝啊!”,中国人则说“天啊!”,这个天,实际上指得就是自然,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那个所谓的“大定律”。 要不,牛顿、达尔文等人为何要去研究上帝? 由于中国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只相信自然法则,不相信神力,所有的神话,以及外来的宗教,都无不被这一信仰所同化,佛教中的因果说、轮回说实际上也被中国人当作了自然法则。所以中国的宗教没有一个像上帝那样统治一切的神,中国的本土的神也和人一样,必须遵守自然法则。中国土生的道教,其实是最“唯物”的,所谓“道”,也就是指得自然之物,而绝非什么神力。参考资料:《天圆地方——中国文化的百年之痒》周春才着
E.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优秀文化对人有哪些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提升气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赢得别人的尊重,过上更幸福和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