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林大钦是什么文化

林大钦是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5 05:05:58

Ⅰ 潮汕话所说的“出花园”的来历是什么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

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

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1)林大钦是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仪式细节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年满15岁的孩子要举行“出花园”仪式。

因各地习俗不同,比如,有些地区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要用12种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淋浴等等,所以现以揭阳市区为例,浅谈一些“出花园”礼节。

不再祭拜“公婆母”潮汕人认为,小于十五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Ⅱ 潮汕前七贤是那七位

林光祖——揭阳人,官广西副使;

章熙——揭阳人,官广西令事;

黄国卿——揭阳人,官福建按察使;

郭维藩——揭阳人,官临安府知府;

陈昌言——揭阳人,官福州同知,通志作主事;

苏志仁——海阳人,官吏部主事,升广西令事;

成子学——海阳人,官御史苑马寺卿。

(2)林大钦是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潮汕八俊

赵德——海阳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戊午科进士,授推官;

许申——潮阳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6年)庚戌科,初举贤良方正,应诏正奏进士第一,官工部郎中,江南东路转运使,刑部郎中;

林巽——海阳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正奏第二甲,对策忤权贵,不录。后股匦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仪曹。弃仕不就,南归读易,着有《易范》;

卢侗——海阳人,(宋)仁宗皇五年(公元1053年)癸已特奏进士,官太子中舍;

刘允——海阳人,(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丁丑正奏第三甲进士,历官梅州权管化州;

张夔——饶平人,(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戊戌正奏第四甲进士,官廉州判官,新州知。

王大宝——海阳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甲正奏第一甲第二名,官礼部尚书;

吴复古——揭阳人,〔生前为海阳人,过世后,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拆海阳之永宁、延德、崇义3乡13都复置揭阳。

Ⅲ 历史上姓林的名人

1、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5、林放

林放,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其生卒年无考,约与孔子同时代。以知礼着称。曾向孔子问礼。《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后世尊为先贤。

Ⅳ 潮汕的七贤八俊是指哪些人

林光祖——揭阳人,官广西副使;
章熙——揭阳人,官广西令事;
黄国卿——揭阳人,官福建按察使;
郭维藩——揭阳人,官临安府知府;
陈昌言——揭阳人,官福州同知,通志作主事;
苏志仁——海阳人,官吏部主事,升广西令事;
成子学——海阳人,官御史苑马寺卿。
此七贤在明崇祯戊辰科后七贤之前,又在宋代前七贤之后,也就称之为潮州中间七贤;或与戊辰科七贤别称为:明代潮州甲辰、戊辰前、后七贤。而且,又因这明代甲辰、戊辰前、后是经过朝廷殿试钦定的两科贤士,更为符合科第法定,不须经过地方文林权威人士之评议,也不能任意除开哪一人。
另又在这科明代前七贤中,也与后七贤同样有四位贤士是揭阳人,这正好和揭阳〃戊辰四俊〃相对应,随之也就称之为:明代揭阳甲辰、戊辰前、后四俊。这就更加显示出潮州府以及揭阳县文化之昌盛,人才之济济。
第二种说法:
十相:
唐代:常衮、杨嗣复、李德裕、李宗闵|
宋代: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士杰前七贤:
1.许申
2.张夔
3.刘允
4.林巽
5.王大宝
6.卢侗
7.吴复古

前八贤:

1.赵德
2.许申
3.吴复古
4.林巽
5.卢侗
6.刘允
7.张夔
8.王大宝

后八俊:

1.翁万达
2.林大钦
3.郭之奇
4.黄奇道
5.萧端蒙
6.许国佐
7.罗万杰
8.林大春

Ⅳ 姓林的着名人物有哪些

姓林的着名人物:

1、林则徐

林则徐,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2、林慎思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3、林兆恩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莆田县城内赤柱巷(今荔城区英龙街赤柱巷)人。林富孙。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三一教创始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补邑弟子员,入县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

4、林鸿年

林鸿年,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六年状元及第,是福建省清朝时期的第一个状元。林鸿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道光十八年被册封琉球国之正使,出使琉球,而后历任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巡抚等职。同治五年被以“畏寇逗留”等罪名革职,返回福州后担任正谊书院(现福州第一中学前身)山长。

5、林大钦

林大钦,明嘉靖壬辰科状元。与字敬夫,号东莆,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Ⅵ 潮州出现过什么伟大的历史名人

1、林大春

林大春生于1523年12月9日(明嘉靖二年十一月三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汕头市潮阳区)人。 [1-2] 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中嘉靖庚戌科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晚年归老,于1588年(明隆庆二十二年)2月12日离世。

林大春官不显赫但文名颇着。为人操守高洁,为官廉洁刚正,晚年作为潮州府最为着名的乡贤之一,积极参与乡梓事务,对当地社会具有很大的贡献。代表作品有《井丹集》、《潮阳县志》等。《明史》“艺文四”收有《井丹集》目。

2、翁万达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明朝中期名将、诗人。潮州府揭阳县(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人。翁万达出身寒门,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

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职,曾参与平定安南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抗击蒙古俺答汗侵扰,统边五六年间,屡立战功。

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逝于回乡途中。明穆宗时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

3、王大宝

王大宝(1094年-1170年),又名王元龟、二龟、二王,海阳县汤头村人(今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宋朝名臣 。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中进士 ,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

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 ,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王大宝对儒学颇有研究,尤长于易学,着有《谏垣秦议》、《周易证义》、《毛诗国风证义》、《诗解》、《王元龟遗文》等。后人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

4、丁日昌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小名雨生,别名禹生,广东省丰顺县人。历任广东琼州府儒学训导,江西万安、庐陵县令,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5、郑大进

郑大进(1709(己丑年)~1782),清代人,又名誉捷,号谦基,退谷。生于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梅岗都山美村(今属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少时有神童之称。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干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大名府、河间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官至直隶总督。任政期间,草除积弊,关心民生,所至颇具政绩。

后加授太子少傅衔。二十二年任正定同知时,纂修了《正定府志》50卷,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卒,干隆帝御制墓碑,亲撰碑文,赐祭赐葬,追谥勤恪。主要着作有《爱日堂诗文集》和《郑勤恪公奏议》。

Ⅶ 历史上广东的第一位状元是什么朝代

唐朝时期的莫宣卿。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岭南第一状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广东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

根据莫氏族谱记载,其父莫让仁早逝,莫宣卿是遗腹子,母亲梁氏改嫁开建县金楼村(今南丰镇金楼村)莫及芝,随继父生活。继父莫及芝乐善好施,家境富裕,年幼入学堂读书。

相传莫宣卿七岁时已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参加州试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

唐懿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 )。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7)林大钦是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历史上广东籍的状元:

1、简文会

简文会(南汉(907--958),广东历史上第二位状元,佛山第一位状元。南汉乾亨四年,简文会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先任翰林院编修,从事为皇帝起草、批答文书,撰拟文词等工作。后来升任尚书左丞相,成为南汉重臣。

2、张镇孙

南宋时期广南东路南海县熹涌(今广东省顺德伦教熹涌)人,生年不详,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状元,卒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

3、伦文叙

伦文叙(1467--1513),字伯畴,号迂冈。明朝南海县黎涌人(现为广东佛山澜石镇黎涌村)。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连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一,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4、林大钦

林大钦(1511~1545),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人。幼家贫,聪颖嗜学。

明嘉靖壬辰年(1532)全国高考,21岁的潮州考生林大钦总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成为潮汕地区在封建王朝唯一一位文科状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莫宣卿

Ⅷ 历史名人林大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是潮汕史上唯一一位封建朝代文科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林大钦在潮汕地区有大量传说故事,不少潮汕熟语亦与其相关,他的蟾宫折桂,为一代代潮汕学子树立了一个奋发向上良好榜样。
林大钦对提倡道学可谓是不遗余力。不论是在讲学中,还是在与友人切磋探研中,他都竭力加以倡导、阐述,以至于使旧里儒生,不致惑于佛老。而且,他还对其母也竭诚地加以渲染,使其母“不焚香以徼福,不供养以幸报,平心易行,起化门内以及于众人。”这在迷信佛老之风盛行于全国的情况下,的确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2]
林大钦生活的时代,正是王阳明心学开始盛行,并进而发展到足以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时期,潮州各地不少名人显宦,诸如薛侃一家,杨骥兄弟,陈明德,陈思谦,以至功名显赫的翁万达等,都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王阳明便曾直言“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者”。林大钦与这群学人,多是至交,常与切磋心学心得,深受阳明学说影响,实际上,他上京赴考,已曾参加过王门学者40多人的聚会。后回潮讲学,讲的就是阳明心学。《华岩讲旨》就是他的讲稿,也是他心学研究的代表作。
在《华岩讲旨》一文中,林大钦论说的中心内容全在论心学道,这是心学的内核,是研习心学者首必弄清的问题。他明确指出:“诸贤进学,先须理会此心。”林大钦认为,“此心广大虚空,原无取舍爱恶”,“此心神秘无二,本自条理”。这显然与此前区别气性善恶,区别“本体无欲是非之心”与“世情之心”的主张(这种主张一如朱熹的区别“道心”与“人心”),已有原则上的区别。尽管文中还有“妄心”与“正心”的区别,但他将这个区别限定在“妄心即正心”的前提下,其区别也只是从体用动静上来说,正所谓心体原本“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心动则妄,不动何妄之有”?也就是说,妄心复于不动,也就无善恶,就是“正心”了。因此“心本无欲,以妄为欲;心本无妄,见欲则妄”,“见可欲而不乱,则性定矣”,“天下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是以君子扩然大公,物来顺应”。
潮籍学者黄挺一再指出:林大钦的“《讲旨》论述是以阳明学说为依归的”;“《华岩讲旨》论心说道的言论,几乎都祖述阳明”,“连用语都从王阳明那里搬来”。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有良知,因而“致良知”的修持方法自然也应该是简易的。林大钦在《华岩讲旨》中在强调读书穷理的重要作用时,也强调了这一良知说:“诸贤须知吾道原从自心,实存自得”;“圣贤百言,异世同符”;“尧、舜、孔、颜之道,原是愚夫愚妇天然之心”。本着这个精神,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一再强调修持简易说:“夫道之至迩至易,不得外求”,“良知故易,良能故简,易简天下之理得也”。“易简之性,本不落于想象”。对因主易简而出现的“不须读书”的误解,他在《讲旨》中给予反驳:“若谓读书为心累,则必不读书,便有必不读书心累”,“无心累者,安得书累”。
林大钦的论述,对阳明学说还是有所发挥的。特别是《讲旨》中说:“千古圣贤说学,真实平心,原从吾人各足之心。如尧曰执中,文曰缉熙,孔曰一贯,颜曰博约,曾曰至善,思曰明诚,孟曰性善,周曰无欲,程曰性定。”林大钦又分析说,这些学说,谁都听到了,谁也都能讲了,但如果“不察其义,不会于心”,就如同“暝目而辨五色,闭耳而审五音”,那么,即使是“师旷耳提,离娄面命”,也不能得到了。为此他强调说:“诸贤须知圣贤千言万旨,皆是形容吾心妙义,乃知至道真从心得,非由拟议。”然后逐—进行阐发“执中”,“缉熙”,“—贯”等,这一定程度上在构建他自己的心学道统,确有其独特见解,非唯阳明之马首是瞻。联系到他对薛侃《惠生八问录》的评断:“近蒙寄《惠生八问》,虽辨问周明,莫非实事,然觉毁誉之心未忘,而精察之功少慢,若顾形迹声色之末,非我廓然无情之体,势将治己约,而望人周矣。”其不完全囿于王学的倾向就更明显了。这一裁断是很不客气的,其精神与《华岩讲旨》有关”妄欲之心“的分析可谓一脉相承。
此后,由于与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嘉靖八年状元,授修撰),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林春(字子仁,号东城)等信札往还密切而深受龙溪、泰州学派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越来越突破了阳明学说的藩篱。他不但在给友人的书信中经常阐述他的新观点,而且似还有新的学术手稿问世,所谓“年因无事,遇兴辄书,遂尔满轴”:“欲献疑于兄(指王畿),以求反启于我”。同时,还修改了他的《华岩讲旨》。因“近有友人刻传,偶取一帙读之”,“觉旧日字义有未融处,故而略加删定”。综观林大钦的信札,他后期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的主张:
一、以“现成良知”论,否定了王阳明的“良知”说。林大钦在《与王汝中兄》信中说:“善恶同于幻化,思虑等于冥蒙,清净均于大道,灭绝齐于生发,故混于物而不垢,离于物而不净。”他认为“人心之真,万古不磨,原自廓然,非由圣传而有”;“不传而自明,不求而自至”。这就是说,“道”妙在“无为”,一切都不必去做,求其自然。
二、以“无思无虑”否定“读书明理”“致良知”的修持方法。林大钦主张本体即工夫。他认为,由于“道以无为为妙”,“非人力为之”,所以心学之道只在于让心纵横自在,无思无虑,即灭即生。在他看来,什么“致良知”,什么“读书明理”,都是不可为的,也是多余的,而且可以说是书读多了反而把人弄糊涂了。他在组诗《感兴》中,对这一思想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诸如“所困在群书”,“开颜抑遗帙,茫然失所宜”,“神德本自然,岂为知识迷”,“斯理苟能明,何必读多书”等等否定“读书明理”的诗句,触目可见。
三、以“托志泉石,安命乐天”否定“立德、立功、立言”的道德观念。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封建时代土大夫公认的价值准则,被称为“三不朽”。林大钦撰写了《驳<左史书>》一文,对这“三不朽”给予无情鞭笞。他严肃指出,以此“三立”为不朽,让人们去“奔走功名,跷足富贵”,那是“诡异流遁,饰行动众”,使人丧失本性。为此,他极力主张“托志泉石,安命乐天。纵心容冶,逍遥自然”。与此同时,他一反“无欲”主张,提出了“今之所称无欲者,寡欲而已矣”的新的道德价值取向。当然,这种“寡欲”主张与否定“三不朽”似一致,又不一致。否定“三不朽”不是“无欲”了么?大概“托志泉石”也是一种欲罢。
林大钦学术思想上的变化,有他个人的社会经历的特殊原因。嘉靖赞赏他的文章,但嘉靖远非明君。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朝政日非以至根本就不可收拾,“从此功名之心益消,任放之情转笃“阳。从积极人世到消极出世,从致良知到道妙无为,从读书明理到何必读书,这都是林大钦的必然归宿。而阳明心学的发展规律似也可从中悟到其必然性。
希望采纳!谢谢!

阅读全文

与林大钦是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