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发扬亮剑精神为垦区经济发展做贡献
在推进新一轮改革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以下4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战略定位与作用发挥的关系。要围绕新时期把农垦建设成为“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稳定器”的总体战略定位,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做强产业,做到“有为”和“有位”的有机统一;二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在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不动摇的基础上,鼓励各农场结合实际,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突破条条框框;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农垦体量大,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做好整体谋划,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改革突破口,通过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改革;四是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新一轮农垦改革必将涉及、触及利益调整,必须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平稳有序推进改革。
针对海南农垦2016年的经济发展,张韵声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要求,垦区上下要同心协力全力推进“八八战略”,力争年内八大园区全部揭牌开园,部分园区有实质性项目落地。八大产业要加快组建产业集团公司,在年底前完成草畜、南繁、旅游地产等产业集团公司的组建。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继续实施橡胶“走出去”发展战略,逐步增强旅游地产板块核心竞争力,逐步建成热带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完成南繁产业园生物育种专区可研报告。加强金融服务板块风险控制,加大招商力度。此外,要加快转变农场发展方式,促进各农场进行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打破农场、公司下属企业、职工自营经济甚至垦区与地方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壁垒。
张韵声强调,垦区上下要继续关注、改善民生。一方面不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安排,着力解决当前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职工。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打好垦区扶贫攻坚战,用好用足中央扶贫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调动困难职工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我省率先实现脱贫。特别是要重视非职工的农垦贫困居民的脱贫致富,让底层职工和居民能够拥有农垦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张韵声指出,要继续加强企业党建和人才培育工作,为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撑。各单位要狠抓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上新台阶。要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
“农垦精神、军垦文化、知青文化是海南农垦的文化底蕴和力量源泉,我们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张韵声特别强调,要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农垦精神,使农垦的红色基因辈辈延续,农垦精神代代相传,将农垦精神作为海南农垦企业文化助推器、凝神聚力的汇集器、发展的源动力,增强农垦精神的引领力。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巩固和扩大舆论阵地,让垦区职工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农垦的定位、发展方向、目标,为新一轮农垦改革夯实思想基础,汇聚力量源泉。
张韵声指出,开展“两学一做”要适应当前形势,面向全体党员,利用“两学一做”加强自身的理论武装,像牛开成那样践行群众路线,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奢、贪,对不干事、不担事等突出问题亮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凝心聚力抓项目、解难题、克难关,增强本领意识和苦干实干意识,开创农垦新局面。
张韵声要求,垦区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借助此次活动的平台使垦区全体党员接受教育,聚焦突出作风问题,联系思想工作,准确领会“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丰富内涵和部署要求,对照查摆出来的问题持续有效整改,坚决防止说空话、走形式。要做好以上率下,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下一步还要在工作中不断挖掘如李德海、巾帼班一样的先进典型,为垦区党员干部树立更多正面标杆,以典型带动创造“农垦速度”。
㈡ 海南省农垦总局的是上级单位是哪里
农业部!
㈢ 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
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的意志,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
2.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5.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6.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
7.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㈣ 海南农垦集团总部一般人员的待遇如何
和一般事业单位的一样,1000~3000这样,不过其他待遇不错,经常组织旅游什么的,奖金也不错,工作清闲,周末正常放假。总之,相对于公务员低了点,但是比一般的私人公司强多了
㈤ 海南农垦集团总公司和海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是一家公司。
海南农垦集团孕育于1952年1月创建的海南农垦,其前身是与海南省农垦总局实行政企合一的海南省农垦总公司,属中央直属三大垦区之一。
200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海南农垦开始由海南省全面管理。2010年9月海南省农垦总公司与海南省农垦总局实现政企分开,正式独立运作,并改制更名为海南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农垦集团是以天然橡胶产业为核心、多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大型综合企业,主营天然橡胶种植、加工、贸易以及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冷链物流和畜牧业、金融业等重点产业项目。2011年1月7日,农垦集团旗下的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海南橡胶(代码:601118)”的股票登陆国内A股主板市场,成为中国农业上市的第一大股。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海南农垦集团进一步优化管理,增强活力,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天然橡胶、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制种、金融等产业板块的发展,力争把农垦集团建成橡胶生产能力位居全球前三名的跨国企业和中国热带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成为海南经济新的增长点。
㈥ 农垦区具体是什么概念全国有多少农垦区它们是什么性质什么级别
农垦,这支农业战线的“国家队”,代表着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农垦一直在亏损的局面中“煎熬”。新年伊始,农垦战线终于传来了农垦人期待已久的喜报—全年实现盈利13.12亿元,比上年增加 20.71亿元,扭转了连续5年亏损的困难局面。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0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收入达3375元,比上年增长5.6%。
农业部农垦局局长魏克佳告诉记者:“扭亏盈利13亿元,说明农垦经济在战略性调整中终于走出了低谷,探索出了农垦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这背后孕育着在农垦新的战略期和新的发展机遇期蓄势待发的一股劲头。”
农垦产业
老树发新芽
近年来,农垦系统突出发展奶牛饲养业,畜牧业产销两旺,全面快速增长。特别是鲜奶市场消费的不断扩大,对奶牛饲养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呈现出畜牧业投入增加、奶牛饲养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优势更加明显等特点。全系统良种及改良种奶牛57.8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77%。乳制品生产和加工业已成为部分垦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增长势头强劲。上海光明、黑龙江完达山、北京三元、沈阳辉山、天津海河、广州燕塘等一批龙头企业已成为农垦奶业发展的排头兵。
农垦养殖业在努力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陕西的鸵鸟产业已成为垦区的经济亮点;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山西等垦区的肉猪饲养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水产养殖有了一定的增长,特种水产养殖逐步形成了多品种、规模化的新格局。黑龙江农垦、北京、海南、辽宁、广东、宁夏、甘肃、江苏等垦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呈现了显着的增长态势。目前,农垦系统上市企业已达20多家,这些企业已成为带动农垦经济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垦改革
“四不像”开始冰雪消融
关于农垦,有一个“四不像”的说法:是农民吧,要入工会;是企业吧,要办社会;是政府吧,要交税;是部队吧,没有军费。
农垦企业承担了许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性、行政性职能,使企业形成了难以承受的“双重负担”,影响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这是垦区长期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各垦区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加大社会职能剥离力度。目前,上海、江苏、浙江、沈阳等垦区企业所办学校已基本移交完毕。广西垦区已有57所学校、 40所医院完成移交或内部分离。河南、山东、青海等垦区的部分农场已将所办的医院、中小学校和公安派出所移交给当地政府统一管理。湖南、湖北等垦区的当地政府在大农场设立了管理区并赋予财税权力,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事务。
“深化企业改革,不仅是剥离负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同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改制企业规范运行。”魏克佳说。
近年来,农垦企业制度现代化明显加快。通过产权改革,各垦区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而且走上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政策环境
旧“四个一”与新“四个一”
在风景秀丽的海南省,农垦人曾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小康社会”的目标:“一片承包地,一群鸡鸭鹅,一套房子,一点零花钱。”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邱国虎说,这“四个一”,早已经实现了。现在,我们又提出了新的“四个一”,就是“一份产业,一栋楼房,一笔存款,一辆小车。”
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从历史方位的高度评说海南农垦人的小康目标:“一份产业”不仅是家庭产业,而是同农垦相连有竞争力的产业;“一栋楼房”是农垦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一笔存款”不仅是存款,而是筹集社会资金,还是农垦人的社会保障;“一部小车”是农垦人生活和交际方式的改变。
小康目标的实现,须臾离不开农垦政策环境。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结果,就是农垦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几年来,按照整体推进、个别突破的思路,垦区不断加强协调,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过努力,已有65%的在职职工和74%的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垦区每年得到养老差额补贴达20亿元;32%的在职职工和28%的离退休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47%的垦区人口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垦区的社会负担。此外,一些垦区在化解由于政策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历史债务方面,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减轻了垦区发展的历史债务包袱。
随着农垦国有经济进一步退出,职工自营经济和其它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产业层次和经营层次都有所提高,为搞活经济、提高效益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数字农垦
农垦系统拥有400万职工、1200万人、470多万公顷耕地;
农垦系统每年社会负担达60多亿元;
2002年,全国农垦盈利13.12亿元,扭转了连续5年亏损的局面。
㈦ 海南农垦名下有多少个国营农场,分别是什么
大致有49个左右的国营农场:国营红明农场、 国营畅好农场、国营三道农场、国营中建农场、 国营蓝洋农场、国营南滨农场、 国营山荣农场、国营邦溪农场、国营东升农场、国营长征农场、国营桂林洋农场、国营橡胶研究所、国营西联农场、国营立才农场、国营乌石农场、国营南田农场、国营立才农场、国营阳江农场、国营白沙农场、国营东和农场。
国营新星农场、国营东路农场、国营南阳农场、国营红光农场、国营南平农场、国营罗豆农场、国营保亭所、国营金安农场、国营保国农场、国营东太农场、国营中坤农场、国营东平农场、国营广坝农场、国营岭门农场、国营红华农场、国营南俸农场、国营乐光农场、国营加钗农场、国营东路农场、国营新中农场、国营金鸡岭农场、国营东兴农场、国营西培农场、国营八一总场、国营龙江农场、国营中瑞农场、国营南新农场、国营金隆加工分公司、国营东红农场、国营金江农场。
(7)海南农垦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海南农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明显企业特征,同时又承担着社会和民生职责,还带有半军事化痕迹,亦城亦乡、亦农亦工、亦政亦企的特殊经济体制。
创建于1952年1月的海南农垦,是仅次于新疆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的全国第三大垦区,曾是海南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生产总值一度占全省的1/3。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企社不分的体制机制藩篱日益凸显。
在资源难以整合、运营行政化、企业效率低下、员工体系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海南农垦于2008年迈出实质性改革步伐,并于2015年底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