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城市精神文化包括哪些

城市精神文化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5 20:58:45

㈠ 《你认为你所熟悉城市的城市文化有哪些

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步行经济。它代表着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是城市长期和谐发展的基础。城市文化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完美结合,是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互补,是城市发展历史细节的积累。

㈡ 上海城市精神是什么

上海城市精神是指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最早是上海市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市性大讨论的基础上正式确定的,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个字。后来增加了新增了“开明睿智”和“大气谦和”的表述。上海的价值取向:公正,包容,诚信,责任。

发展历程

上海城市精神最早是上海市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全市性大讨论的基础上正式确定的,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八个字。2011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提出要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

㈢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哪些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包括:

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在人民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它的腐朽思想。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包括:

1、发展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发展科学事业。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3、发展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

拓展资料: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

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

“新人”的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在中国当前阶段的具体化。“四有”是一个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质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㈣ “成都城市精神”是什么

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充满了时代气息。成都之所以别具魅力,主要在于她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这12个字全面、准确而又凝练地勾勒出了成都的城市精神,使人徜徉其中,能深切地体味和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城市特色。这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便熔铸成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城市精神,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成都人守望的精神坐标和外地人了解成都的锁钥。由成都社科院刘从政、王苹主编的《成都城市精神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一书,深刻地揭示了成都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概括地说,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视野开阔,立意深远。作者遵循“植根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的写作原则,以突出成都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以城市精神为主线,将历史、现实和未来串联起来,追溯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解析了成都城市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和演变过程,阐释了成都城市精神的具体特征和丰富内涵,论述了这种城市精神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对成都城市精神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是内容丰满,论证精当。作为第一部以“成都城市精神”为题的研究专着,综合运用哲学、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行为学、城市发展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翔实的资料,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的文字,详细梳理、解读了成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所赋予的新的时代内涵,深入阐释了将成都城市精神定义为“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原因和由来,以及培育、弘扬成都城市精神的基本原则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成都独特的地域文化及其发展轨迹,进而深化对成都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关注现实,针对性强。作者没有单纯地就城市精神论城市精神,而是关注现实,着重通过这种研究,为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书中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在精神层面治理城市上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对成都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该书提出在发展成都特色文化上进行新尝试,在提高城市水平和市民素质上采取新举措,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经济工作上展开新探索,通过推行“三新”来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成都城市精神,凝聚人气,使成都的魅力和吸引力得以继续延续和发展。书中提出的不断保持、完善和丰富成都城市精神的其他一些思路和举措,也多具有启发意义和可操作性,顺应了成都在与国内同等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争取机会,进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城市的需要。
说到底,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衡量该市发展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是该市文化底蕴的具体反映和广大市民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培育、发展和光大城市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以“八荣八耻”为要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该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方兴未艾的城市精神研究,同时也为广大成都市民学习和实践成都城市精神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助于推进成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进步。

㈤ 南京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2003年初,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继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讨论、定位之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塑造南京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市民、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各抒己见,南京城市精神的主要内涵已逐渐形成共识。现将其中意见较集中的几个建议方案公布出来,请市民从中进行选择,同时也欢迎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方案一:厚德载物 同进文明

“厚德载物”,语出古老的《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系孙中山先生1912年为《神州女报》的题词。

“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着眼于南京“文化立市”的根本特色。文化是本,以“厚德”为本就是以文化为本,唯有“厚德”才能“载物”。一个人不厚德,则失家人于内,失亲朋于外;一个国家不厚德,则失民心于内,失友邦于外;—个城市自然也是这样。而如果说“厚德”是“体”,那“载物”即发展经济等等则是“用”。因此,只有厚德方可“载物”。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作为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更为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就是“同进文明”。它意味着南京要与世界文明同进,与中华民族创造灿烂现代文明的改革开放步伐同进,与南京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同进,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进,实现“同舟共济”、“戮力同心”、“与国同春”、“共进大同”(孙中山)的美好理想。

孙中山先生是南京2004年建城史上的光荣。没有孙中山先生,南京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都将失去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因此,以孙中山先生“同进文明”的殷切嘱托作为南京铭志不忘的城市精神,不但可以深刻地表达南京的城市内涵,而且可以极大地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

“厚德载物同进文明”是作为世界历吏文化名城的南京绵延发展的生命旋律,也是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的精髓所在、希望所在。

方案二:厚德载物 刚健文明

“刚健文明”,出自《周易》:“《彖》曰:‘大有’,柔得尊泣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作为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必须与时俱进,创造更为光辉灿烂的文化,这就是:“刚健文明”。“刚健文明”是对于未来的更为光辉灿烂的南京全新文化的美好期待。

方案三:厚德载物 积健为雄

“积健为雄”,语出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厚德载物”需要内在的精神动力,这就是“积健为雄”。作为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只有“积健”才能“为雄”。这意味着:愈挫愈奋、自强不息、闻鸡起舞、发愤图强、海纳百川、锐意创新,并最终成就世纪伟业。

“厚德载物积健为雄”是南京文化绵延发展的生命旋律,也是南京文化的精髓所在。

方案四:有志竟成 同进文明

“有志竟成”,系孙中山先生1920年的题词。美好的未来需要远大的志向,也需要矢志不移的创造。“有志竟成”就正是这一远大的志向与矢志不移的创造的写照。

“有志竟成”、“同进文明”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也是孙中山先生“万苦千辛四十年”光辉一生的缩影。从“救国救民,为公为私,唯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北伐誓词》)到“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兴中会宣言》)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先生题词),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令人景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南京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就是南京城市精神的象征与代表。“同进文明”则是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振兴中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及“国家为民听共有,政治为人民所共管,利益为人民所共享”的“博爱”、“大同”理想的集中概括。

㈥ 襄阳市城市精神人文理念是什么

襄阳市城市精神人文理念是“精进致远、包容大气、创新创造、法治诚信、勤勉务实。”五种人文理念是把襄阳建成文化名城的提神之需。

五种人文理念的提出,非常重要是有“五来”,就是尊重原来,立足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避免重来。客观地说,除了“法治诚信”中的法治,五种人文精神基本上都能在襄阳历史上找到大量的事例。

比如,历史上,本管辖西安周边地区的雍州治所曾两度侨治襄阳,襄阳人不大度包容,肯定是搞不成的。现在的襄阳中心市区的人,三代前很多可能都不是襄阳人。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状态,提倡法治诚信人文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是十分有战略眼光的。特别在“避免重来”的问题上,笔者特别钦佩市委的做法。只是提倡人文精神,引导市民去提炼襄阳城市精神,而不是定出一种城市精神让市民去“买账”。

这样,通过引导,形成的城市精神,必然会成为全体市民共有的精神DNA,必然会成为全体市民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

五种人文理念的提出,难能可贵是有“三本”:本土、本真、本色。尤其是第一个提倡的人文理念“精进致远”,是我们襄阳历史文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现代社会的节律加快和“快餐文化”的影响。

自己把自己本源的东西淡忘了,似乎有点“数典忘祖”的意思。市委以“精进致远”励精图治的精神,挖掘出“精进致远”的人文理念,实在是难能可贵。弘扬好“精进致远”的人文精神,才对得起襄阳人的祖先,才真正具有襄阳的本色。

五种人文理念为引导形成的襄阳城市精神,对襄阳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精神层面的建设,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战争可以摧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但决不可能摧毁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内核实质上是精气神。

比如德国,曾两度被战争夷为平地,但其靠着“从不懈怠”的坚韧精神和“把麻袋当作锦绣织”的精工精神,经济总是快速崛起。从这种意义上讲,城市精神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太重要了。襄阳城市精神提炼培育的过程,就是襄阳进步跨越的过程。

(6)城市精神文化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襄阳的文化

1、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2、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

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着《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

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

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

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

3、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

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

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4、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诗经·汉广》描写的汉水女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江河女神形象。历经千百年流传,汉水女神形象成了千万汉水女儿美丽、善良、聪慧、高贵的象征。

寄托了汉水流域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美的追求、善的推崇和情的向往。襄阳人宋玉和王逸是《楚辞》的主要作者,宋玉推动了楚辞向楚赋的转变,王逸编撰了《楚辞章句》。

5、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

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他的画以“米点山水”着称于世,他的《研山铭》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习书临摹的法帖。

6、古城文化

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

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7、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襄阳大地涌现了程克绳、谢远定、黄火青、吴德峰、胡绳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理论家,涌现了张光年、陈荒煤、梁斌、蓝光等一批文学艺术家。

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成立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李公仆、老舍、姚雪垠、臧克家、李可染等一批爱国文人志士来到襄阳工作,给襄阳的文化艺术带来新的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襄阳文明网-五种人文理念真提神

㈦ 请帮忙总结城市的人文精神

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以物态的形式存在,更以无形的意态和心态方式大量存在。这些无形的意态和心态方式就是一种城市记忆。本文所说的城市记忆,特指那些没有具体物质形态为载体的,在历史上、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特色文化、历史传统、人文精神的总和。例如,珠海的历史文化名人、海上丝绸之路、崖门海战、飘色风俗、疍家婚俗、沙田民歌以及由重商意识、爱国传统、冒险精神、开放心态、包容性格构成的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等。城市记忆具有非具象性、稀缺性、脆弱性等特点,是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等城市资源。

一、深刻认识发掘城市记忆的重要意义

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日益自主的今天,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是一个城市能否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人们做出对一个城市的选择,其中必然包含了对城市文化氛围、城市人文精神的选择。一个人文精神缺失、毫无文化特色的平庸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而一座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具有厚重文化的城市无疑能够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要增强这种吸引力、凝聚力,建设先进文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记忆的开发,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塑造昂扬的城市人文精神。

首先,保护城市记忆,具有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的重大政治意义。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而且文化方面的竞争是最核心、最高层次的竞争。文化开放是把“双刃剑”,城市记忆对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抵御外来文化糟粕,发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个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城市,如果淡漠了城市记忆,必然会在异质文化的强势冲击下迷失自我,成为异质文化的俘虏。在日本《文物保护法》的文物分类中,专门列出“无形文物”一类,把戏剧、音乐、民间习俗等城市记忆列为“无形文物”,作为文物来保护,而在我国,由于缺乏民族文化安全意识,许多城市在开发过程中毁坏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这也无形中毁掉了城市记忆赖以存在的载体,人为地隔断了城市记忆薪火传承的命脉;其次,发掘城市记忆,具有发展旅游经济的现实意义。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现代旅游业必须与本地文化结合,旅游景点必须注入文化内涵,才能散发恒久的人文魅力。无文化品牌、无文化特色的旅游业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的;第三,传承城市记忆,具有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意义。文化力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深层动力,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文化的竞争力渗透在城市其他竞争力之中,并对增强其他竞争力发挥潜移默化的支撑作用,没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就不可能抢占竞争的制高点。今年一月初发布的《珠海历史文化资源评估报告》显示:早熟的海洋文化、悠久的商业文化、丰富的名人文化和独特的摩崖石刻文化是珠海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这些城市记忆对珠海建设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珠海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些文化资源一旦转化为文化资本,必将成为珠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第四,对珠海这样的移民城市而言,开发城市记忆更加重要而紧迫,移民往往故乡情结较浓,对所移居的城市缺乏文化上的维系与认同,珠海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通过发掘城市记忆建设先进文化,增强城市的文化向心力。

㈧ 西安市的城市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心理文化构成的统一体,而文化精神是蕴涵于、贯穿于文化各要素、各层面、各领域中的灵魂和红线。文化精神,是文化中“一以贯之”的“道”。 长安文化的特征决定了长安文化的品质和内涵。长安文化构成要素很多,长安文化精神内容也极其丰富,但其文化精神中最有价值的核心,最具当代意义的内涵,最值得我们汲取和弘扬的成分,乃是盛世文化精神。总体言之,长安文化的盛世文化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一)创造革新精神。无论是周秦汉唐四个朝代,还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社会治理较好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创造和革新。“武王克商,光有天下”,西周在殷的废墟上兴起,封诸侯、立井田、制礼乐,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把奴隶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战国时,商鞅变法,秦国日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行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汉唐时代在具体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硕果累累。西周的“成康盛世”、“宣王中兴”,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等“盛世”也进行了各种革除弊政的社会变革。中国历史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许多都是在以西安为首都的周秦汉唐时期创造的,特别是在这几个朝代中的“盛世”创造的。创造革新精神是长安盛世文化精神的突出特色。

(二)崇尚道德精神。中国民族重人伦道德,号称“礼义之邦”,而重德观念的源头也在古代的长安。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突破了殷人的上帝、天命宗教观念,开始形成了重视道德的意识(儒家鼻祖孔子,虽为鲁国人,但他以“吾从周”、“梦周公”为理想追求,把周人的重德传统、礼乐文化发展为“博施济众”的仁爱精神,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西周“成康盛世”和西汉、大唐的几个“盛世”,社会的道德风尚也都优于其它时期。例如史赞“贞观之治”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拾于道路”。贞观四年“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

(三)群体凝聚精神。周秦汉唐都是统一的时代,华夏民族兴起于中原,经过长期交往融合至秦汉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以后,华夏族称为汉族。周秦汉唐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汉唐中央大一统的政治结构,使长安成为全国政治、文化、意识的趋同中心和凝聚核心。西周和汉唐的几个“盛世”时期,由于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所以民众的向心力、凝聚力都明显强于其它时期。中华民族的重群体、重统一、重集中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情感,基本上是在以长安为首都的盛世历史时代培育而成的。

(四)对外开放精神。秦汉唐三个朝代都有开放的气度,都比较重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秦国广招天下英才,住用客卿,以成统一大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国际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在汉代也初具规模。唐代兴盛时期长安聚集了大量的国外客商和留学生,日本僧人晁衡,埋骨盛唐;唐高僧玄奘,长途跋涉,赴印度取经;鉴真和尚,浮桴东海,去日本讲学。他们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秦、汉、唐时期的开放和兼容政策,既促使了国内儒、释、道的思想融合,汉族与兄弟民族的文化融合,也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汇融合,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五)浑厚博大精神。周秦汉唐创造的文化成果,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气势宏大,风格凝重,表现了一种浑厚博大的精神特质。在浑厚雄伟的黄土高原和辽阔富饶的秦川大地这种自然环境中,在周武、秦皇、汉武、唐宗时代的历史功业中,在西周青铜器,秦代长城、兵马俑,汉代石刻,盛唐诗文以及宫殿、陵墓建筑中,都充满着阳刚之美,浑厚之质,凝重风格,博大境界。后人说的“强秦威势”、“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就是对这种浑厚博大精神的称颂。

(六)乐观进取精神。盛世时代,由于君臣励精图治,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环境比较宽松,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人们的人生态度比较乐观,处世态度比较积极。社会上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臣民们有较强的建功立业意识。文学史家把盛唐诗歌比喻为“青春的歌唱”,就是对盛世时代乐观进取精神的赞赏。

不可否认,也无庸讳言,长安文化和长安盛世文化精神中也包含不少局限和糟粕,如周之天命意识、秦之暴政峻法、汉之中央集权、唐之好大喜功等等,这些都必须予以批判和剔除,但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和民族精神培育提升而言,发掘弘扬其积极因素、优秀成果更为重要。

阅读全文

与城市精神文化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