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文化文字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
1、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汉字作为汉语的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作为记录汉语信息的载体和传媒,在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汉字是维系祖国统一的文化基因
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图形符号。从汉朝到现在,不管历朝各地如何读音,汉字的构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宋代印刷术发达以后,汉字的字形基本固定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是维护国家统一之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
(1)记录的还是什么文化到底扩展阅读:
汉字既古老又现代:
中国汉字巨大的优势就是高度凝练和紧凑,这从翻译联合国宪章中可见一斑,中文本比其他语言的文本短很多,中文可以做到字数少且“信雅达”。今天,小小的手机什么都能做,而同样的事情用欧洲语言写起来就冗长繁复。
我们今天能在世界范围内引领移动互联网浪潮,和中国文字的这个特点有关,过去曾有人质疑汉字难以适应现代化,现在汉语不仅适应了现代化,而且还展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看来是欧洲语言应该与时俱进了。
人民网-文字不等同于文化 由繁趋简是趋势
人民网-汉字:文化自信的伟大基石
② 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时期的文化生活
甲骨文记录了商朝时期的文化生活,在商朝的后期比较的盛行,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也用于占卜。
甲骨文盛行于商朝后期,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字体之一,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书法特点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
③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
关于文明我们先看看网络的解释: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精神财富、发明创造。智慧生物为更好地认识世界而团结协作,就构成了文明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其余由智慧生物创造出的各种现象只是文明的附属品。
文明包含三要素: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
这个基本释义的价值在于指出文明存在的前提是智慧生物。其余由智慧生物创造出的各种现象只是文明的附属品。至于文明的三要素,不论出处在哪里,都一点也禁不起推敲。
文化或文明的定义,无法从历史的词语演变中追寻,无法从现世的纷纷万象中找到,它是抽象的概念,只能由抽象的概念来定义。
不同时代或许会有不同的定义,而当今时代,对于文明或文化的定义,存在着相对的最终定义。
文明来源于智慧;没有智慧就没有文明。
所以,文明只依赖于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智慧的第一次成熟并在社会上彰显出来。
文明只依赖于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智慧的第一次成熟并在社会上彰显出来。
说彰显出来来,是因为所有个人智慧都是在人类群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晶,是个人成就,更是人类社会群体智慧的努力表达。没有人类社会群体智慧的根基和滋润,不会存在个人智慧的突破。
什么是人类智慧的第一次成熟?就是有一个或一批彻底的觉悟的人,这些人通过行动或文字彻底的彰显了智慧的这一高度并巨大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
这在较早的文明中,现代人易于看到的东方中国有老子、庄子、孔子、墨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智慧,印度有佛陀及其它僧团为代表的佛学智慧,西方有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传承的哲学智慧,这是显而易见可考可证的;另外在其它的古老文明中,可能也有这样的一群人,限于本人知识面,肯定也有,但已经不能列举了。
我举这一时空现象,是因为有很多直接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种智慧的突破都具有群体性和传承性,具有群体性是只有社会上最高的思想认识水平群体性的达到足够的高度,才会有破茧化蝶的第一只蝶出世,而只要有了这第一只蝴蝶,就极大的可能将这种突破性的智慧传递下去。即是传不下去,也会成为这一社会群体的精神指引和后世代其它人突破的种子。
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在东西方文明中还有一个早期的爆发,在更早的远古,还有三皇五帝时代的文明,还有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巴比伦文明等,但因为年代久远,所留置存的记录不多,但毫无疑问,这是在近似时空上人类产生以来真正的第一次智慧爆发。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文明印记,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在这以前,谈不上文明。
只有这种突破和成熟才能使人类真正与其它生物区别开来,也只有这种突破,才能使人类能够称为人类。只有在这种突破之后,人类社会才能留下足够巨大的文明碎片传承至今天。
所以,文明的版图,最远也不会离这种突破太远。
基于此,对于文明我们可以定义如下:
【什么是文明】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界、植物界等其它非智慧生命体的精神产物,依附于客观世界的雕刻、文字、图画、音像等客观实在上展现出来。因为文明是指向人类的文明,所以是人类所区别于其它物界的产物;因为客观物品只是精神的表达载体,所以是精神的产物。
因此,文明包括文明本身和文明的载体两个大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是指所有智慧的产物本身的内涵,包括所有物质文明所反映出来的文明信息。
物质文明是指所有承载精神文明的本体,包括所有文明的碎片,无论是一片贝壳还是一块石头。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同时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升华。精神文明源于物质文明而高于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载体。
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不是看物质文明的水平,而是看物质文明所代表的精神文明的水平。
第二章 文明的核心是什么?文明的灵魂是什么?
无论在哪个文明的经典中,我们翻来翻去,其实都只有一个字:爱。
真正的爱,无论是爱自已、爱亲人、爱身边的人、爱同族的人、爱一国的人、爱同族的人,爱全部人类,都是真爱。如果所有人类都是我们自己灵魂的一部分,你能用爱来和每一缕灵魂共鸣吗?不是这样吗?
一切智慧,从爱中彰显;一切文明,因爱而存在。
第三章 什么是文化?
如果有年轻学生问我如何重新推进中国文脉,我的回答是:首先领略两种伟大——古代的伟大和国际的伟大,然后重建自己的人格,创造未来。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ustar Jung,1875—1961)说:“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
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以上引自余秋雨《何谓文化》
余先在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这是文化的使命!并提出了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亦即文化要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充满爱和善良的集体人格!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终极使命!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令人尊敬龙应台女士眼中的文化:
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有行为的基因
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有行为的基因
文化就是我们生活中所有行为的基因
在同一时空下,我们说起文化,一定还会想对文化的许多符号,比如书籍、字画、音乐;比如各种民风民俗、比如各种地域性的口味、观念、物品偏好等。
文化是人类产生过程中和人类产生以后在日常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所有行为态征和内在精神,并通过各种载体表达出来。
【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精神意识创造型态和产品,包括一切人类精神意识形式下的创造物,无论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或书本,或者流传于各个村庄、城镇、国家、民族、世界的习俗、群体偏好等等。
这就是各种形式的书本、观念、习俗等相关的文化中文化的意思。
狭义的文化指一个人的道德、知识的综合素质水平。
有文化就是说一个人具有伟岸的德行、高尚的情操、和超脱的境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的中“文化”的意思。
第四章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在哪里?
当下的文化与当下的文明是一致的,而当下文化如果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下来,就真正从文化变成为文明的一部分。
文化来源过往的传统,却只属于当下;文明透通古今,古代流传下来的是文化的遗迹,今天人们创造的是文明的未来。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文明的未来!
④ 中国文化的内容多半记录在哪里
记录在《论语》上。
论语记录了中国文化的多半内容。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在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提到了仁,主要表现在他对个人修养、政治理想、人际交往、哲学思辨的论述上。孔子提倡人须当有君子的人格,从伦理方面继而生出孝悌、忠恕、诚信等品质,《弟子规》即是从论语中的一句话,衍生出来的一篇蒙文。在政治方面,孔子不得志,他反对苛征暴敛,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他这块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⑤ 舌尖上的中国才是最朴实的中国,让人感动...它记录的不只是中国辉煌的一是文化,更是亿万中国人的勤劳与智.
同感!最近在看,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流着口水。。。
⑥ 北京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文化信息是()
不知道是单选还是双选
但从字义上来看,D是无疑的。因为四合院确实是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这种关系内向稳定,秩序井然,防卫严密,是独特的中国式合院住宅。
如果不光是文化信息的话,以上四项都是对的。
A.北京冬冷夏热,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减少不良外在气候的影响。
B.北京属三朝古都,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经济水平的发达,带动了四合院的发展。有各种跨、进式四合院,更有王府带花园的四合院,种类繁多。
C.北京地处平原地带,三面环山,降雨时雨量很大,而北京平时干燥,四合院的院落式结构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同时可以抵御秋季的风沙。
⑦ 中国到底是有2000年的文化还是5000年的文化
从古人历史的教导是五千年,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的确是超过5000年,因为比三王五帝更早时候的记载,他是记录从人类开始居住在黄河的开始到现代史。中华历史是四大古国中最后一个开始的,但是它是四大古国里曾经是最强的的帝国,也是唯一一个还在的,也是现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
⑧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必须注意的是,民族的灵魂未必都是正面的。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⑨ 史前文化指的是什么文化呀具体指哪些文化呢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编辑] 中国史前文化列表 二里头文化 河姆渡文化 黄河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 下川文化 夏家店文化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家岭文化 新化 屈乐遗址 李家村文化 湖熟文化 红山文化 老官台文化 良渚文化 薛家岗遗址 裴李岗文化 贾湖遗址 辛店文化 齐家文化 仙人洞文化 大地湾文化 磁山文化 半坡文化 庙底沟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滨文化 城子崖文化 马家窑文化 安阳殷墟 周原遗址 半镐遗址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猿人 大洞文化 金牛山文化 大荔人 马坝人 丁村人 柳江人 河套人 山顶洞人 下川文化 三星堆文化 [编辑] 旧石器时代 传说的蛇族双帝时代,蛇族双帝指伏羲和女娲,公元前约78到77世纪他们建立伏羲罗奉政权,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氏族首领。 [编辑] 新石器时代 中国在该阶段已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但正统历史上因为缺乏考古证据,仍将中国国家出现的时间定为公元前2071(或公元前2070年)。该时间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 这一时期对应传说中神农,轩辕黄帝时期。
⑩ 文化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关于文化你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吗
文化,就词的释义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也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应,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累,是人类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寄托的框架,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次序的认定与遵守。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