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批判和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文化

如何批判和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6 03:51:35

❶ 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一,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始与流变的一点民间观察。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其鼎盛时期。然而好景不长,秦始皇天下-统,中国即走上了专制极权道路,学术自由在秦“焚书坑儒”之后,逐渐式微。到了汉武帝时代,听董仲舒之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孟的儒家学说,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其核心理论,就是“三纲五常”,其中“君为臣纲”是-条主线。到了宋明有程颐程颢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即程朱理学,提倡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其“存天理”的天理,就是皇权天授,帝制永固;而“灭人欲”则是要灭掉人生来平等,民主自由人权是与生俱来的需求。这就比董仲舒走的更远了。逐步走向了说得好听一点的是“文以载道” 的实用主义,实质就是文化专制。用现在的话语来说,就是文学乃至一切意识形态,都要为政治服务,也就是要为统治者服务!这种以帝王利益为核心利益的文化, 实质就是帝王文化。我这个意见是否片面,可以讨论争辩,但有-事实必须正视,就是在历代王朝更迭过程中,新一代兴起时几乎都在批判儒家学说,推翻三纲五常,不承认什么皇权天授,否则他就不能唤起民众。而一旦后起者夺得了政权,又几乎无例外的要重新祭起儒家三纲五常的大旗,目的也很明确,要庶民们承认自己也是皇权天授。中国已经在这样循环反复中倒腾几千年了,到今天也未改变。要说都是拜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赐,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那说它起了重要作用,应该是说得通的。
如此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岂非全无是处,那中华民族是如何延续数千年的,岂不是早该灭亡了吗?这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吗?应该说这样的反诘很有道理,它提醒我们观察问题切忌简单化,不能直线思维,尤其是关系到我们祖先数千年的种族延绵,其生存环境、政治生态、思维状况,乃至道德操守、价值判断,诸多重大问题时,必须慎重对待!怎样才能做到持之公允,不偏不倚,既尊重传统文化中的正面价值,敬畏它在维系我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经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又能批判其保守性闭塞性,尤其是它与数千年帝制的因袭,不可分割的关系,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批判,使其从腐朽反动的帝制文化中剥离出来,早日与世界先进文明接轨,快步实现国家现代化。任重又道远,不可掉以轻心,不能信口雌黄。
笔者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另-起源,即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封建宗法制度,及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略说一二。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确切一点说就是儒学与帝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庙堂之高上层之间的纠葛,那儒学还有与江湖之远的基层之间有更深密的关联,或曰儒家学说与中国农耕文明、宗法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这才是儒学所以能延绵数千年,至今还有较强生命力,依然受到严重关注的根本原因。

❷ 如何用辩证否定观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


我们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闭关自守和全盘西化。要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横向空间上看,随着“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有机整体而获得其应有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从纵向时间上看,它都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历史来进行建设。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也必须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但关键在于如何吸取。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方法论的视角上看,这一吸取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能因以往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失误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第二,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来研究和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这就是说,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而必须使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必须坚持科学的扬弃原则。具体说来:(1)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须作一分为二的分析,这是科学吸取的起码要求。(2)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即使对之合理成果, 也不能照搬,而必须既克服又保留,从中“拯救”出对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进而加以“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发展。(3)在“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过程中, 坚决反对思想表层的简单罗列、类比,反对“洋瓶装洋酒”和“旧瓶装旧酒”,特别是要反对“新瓶装旧酒”或“中瓶装洋酒”,人为地使儒学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以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对此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4)扬弃的理论参照系只能来自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能来自头脑。
第四,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主义原则。因为任何理论都是都有它的时代性以及对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一个思想家都是自己时代以及自己所生活的范围内的特定社会存在的产儿。所以,在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时,既不能超越空间而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当代西方思想家及其思想,又不能以当代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古代的儒学家及其思想;相反,需要的是客观地历史地研究,即从他们所处的社会存在以及时代条件和关系出发,去进行具体历史地分析,不把中国人和后人才有的思想硬挂到其名下。
第五,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价值观和唯物史观的辩证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如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最一般规律客观真理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它在研究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时,能够从当代中国的现实出发,忠实地面对事实和反映事实,彻底揭露矛盾,根据确凿的事实找出合乎逻辑的根据和标尺,进而予以科学的评价和扬弃。如果我们在研究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时,不能坚持无产阶级价值观和唯物史观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就不可能走向真理,甚至连科学地提出问题这个起码的要求都可能无法达到。
我们在今天不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真正科学地吸取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合理成果,这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但要科学地对待当代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

❸ 辩证否定观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但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而且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超越。这就是说,要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宽阔了,就不会囿于传统而固步自封,也不会因世界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相适应的,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尖锐的对照,这就决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彻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复兴,只能是对优秀传统实现弘扬超越。所谓弘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继承性,弘扬就是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它充分体现出民族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选择性,弘扬不是全面复兴,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能让封建腐朽的东西在社会上流行,也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三是时代性,弘扬不是原封不动地复古,而是将传统中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是指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又包括传统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不仅作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影响,只有对传统的负面效应进行系统清理,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实现时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文化的进步性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前瞻未来,把传统、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与未来。对于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课题,从文化价值观的视角进行解释和阐发,是前瞻性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焕发这种前瞻性的意识。总之,弘扬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是讲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基础上超越。

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鉴、相互补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来进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珍爱生命的养生之道及体育传统,出奇制胜的军事权谋,五光十色的宗教文化,以及建立在这些文化科技哲学基础上的强国兴邦爱国爱民的治世经验、仁爱礼义的人伦道德规范、崇德齐贤高风亮节的情操修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论语》,一读就是六年。”1938年10月,他在延安特别叮嘱全党:“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言,中华智慧必将而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精神、社会伦常、天道自然观、人性修养,被东方诸国所尊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所着《论语加算盘》一书,提倡道德经济合一论,成为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王阳明(宋明理学集大成者)的心学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中都被作为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影响着一代代东方各国政治家、企业家的思想,连《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也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热衷于“中为洋用”,我们华夏子孙,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❹ 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兼容并包。不要盲目排外,也不要盲目崇外。首先要学好祖国的传统文化,使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艺素养,才有可能对外来的文化吸收、借鉴、和评判,才看得懂“比较文学”。
2.客观地态度。不管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客观地看待,辩证地分析,多视角地审视。例如:从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军事、地理、气候和当时的格局、流派、哲学思想等等方面综合考虑。
3.不能尽信书、尽言书。要大胆地设问,多方查证,结合当下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成一家之言”。
4.善于借鉴。对有着国内外丰富经历的人讨教,结合他们的个人观点,有条件的话可以亲力亲为,进行游历,搜集数据,多方交流。
等等。

❺ 如何准确地进行文学批判

(一)审美体验 欣赏与体验,即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与艺术形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因此,进行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评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对象的这一特征。也就是说,批评家应该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合格的文学接受者都能够做到的,批评家首先应该做到。当批评家象普通读者那样进入阅读、欣赏的角龟,在作品的形象世界中产生由衷、真切的审美体验之后,他才拥有了批评作品的权利。脂砚斋是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他的批评富有真知灼见,却又处处与作者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息息相通,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批评家应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感受能力。一个艺术感受力迟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批评家的,因为他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是大可怀疑的。普列汉诺夫说:“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的批评家。”那些虽具有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却又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脱离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分析而对作品价值乱加评判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批评的。 (二)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文学欣赏与审美体验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它以个人主观感受的结果为依据。即使含蕴着理性认识,也带着个人体验与情感的印记。因此欣赏与体验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文学批评虽然也必须首先感知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认知活动。批评的目的是要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作出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这就需要它从偏于感性的欣赏与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与评判,要考虑和关注作品在读者中唤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与社会反应,要限制个人偏爱与情感倾向在批评中的干扰或支配作用。俄国着名诗人普希金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人们通常把文学批评归人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其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学批评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认知活动。 如果说欣赏和体验是对作品“人乎其内”,那么理性分析就是“出乎其外”。批评家既要像一般读者那样人乎其内,还要从专业的角度出乎其外,以冷静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红楼梦》第48回有香菱谈诗的情节,她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章再找不出两个宇来。”香菱基本上还停留在欣赏与体验的层次,‘未进入理性分析,具体表现在讲不出“直”字的好处。对王维的这一首《使至塞上》,批评家叶维廉却能从理性高度加以阐释:“文字向内凝缩,意义向外延展。举王维的另一种表现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虽然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景的描摹,但我们无法将之视为表面的景,它伸人烟以外的事物,和历史的联想里。首先,漠大,但是空的,除了烟以外,别无其他形态的生命,而‘烟’因‘直’字而具躯体之实。‘孤’不只是‘独一’的意思,因为连风都停止了,亦是说,没有任何活动,所以又是‘孤寂’与‘死寂’。但在‘孤寂’、‘死寂’中我们因为‘烟’的活动而引向我们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感得到眼前的景物之外的活动:边地的战伐、戍卒的怨声、风沙的翻腾……”这段话包含着词与词、景与景外、文字与意义等多重关系的理性分析,体现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三、价值判断 批评家对作品的整体价值判断是在理解与阐释作品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与评价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已经渗透着评价,是整体评价指导下的理解;评价为对作品的理解与阐释所证明,并且是理解引导的最后结论。 批评家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包括审美判断与倾向性判断,从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作出主观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判断带有个人性和主观性;然而批评家的价值观又是社会的某种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的反应,因而具有集体性与客观性。总之,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与被评价的作品,共同担负着影响读者进而作用与社会的文学功能。

❻ 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文化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对外来文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同时,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

传统文化其实也是持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要拘泥于“传统”两字。古人尚且没有被“传统”束缚住手脚,奈何我等今人,要被困在“传统”和“外来”之间呢?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来就是吸收了许许多多其他文化的营养而综合形成的文化,这才是我们历经数千年而一直延续下来的根本。所以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关键就在于“包容”。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3.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部分,容纳一切优秀人类文化,创造出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有人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那看看我们现在的地产流行文化:欧陆文化、欧美文化、地中海文化、夏威夷文化。就象看到企业文化、官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人们的家里又有了厨房文化、厕所文化、阳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把中国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固步自封,辩证的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实现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融合,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外来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选择。

❼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❽ 如何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予以继承发扬光大,又要看到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部分予以抛弃。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古老智慧和民族精神的部分,如“仁义礼智信”“道德”“自然”我们应当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压迫妇女”“迷信”等腐朽部分应该予以抛弃。

❾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应该全盘肯定,并且不允许人们对之有任何怀疑与批判,否则就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二是西化派,采取虚无主义或取消主义的态度,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把它们统统斥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动”的东西,把近代中国的贫弱、落后等问题都归咎于传统文化,主张完全抛弃中华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1.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 具体地说: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社会和谐”、“天下统一”的社会理想;等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的。

3. 对有些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又如,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思想,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4. 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❿ 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说明我们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用辩证否定观点来说明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 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 联系起来的。 第四,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 保留其积极因素。
2.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台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全盘西化:一方面把现代化等与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现代化和中国固有文化对立起来,因而把现代化的过程看作是西画文化的移植于我们民族的过程。 闭关自守:绝对的排斥外来文化,特别是对体现现代文明的西方文化畏之如虎,这实际上是不思变革,抱残守缺。 以上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就是否定之否定,是科学的否定观,运用辩证的否定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其错误的东西,继承其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有鉴别的,有选择的学习,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能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批判和客观地面对自己的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