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延续文化
谈到文化的延续性,我们很为自己的本土文化骄傲。似乎,在一切古代文明里,中国文化最具生命力。可知的是,古埃及文明璀璨过,可是亡了;古印度文明也是伟大的,可是它的文明也中断了。古巴比伦也如此。
再问,为什么中国文化独一具有延续性呢?那个结论却偏移事实。即以为中国文化是传天之道,是最先进的文化。人类不灭,中国文化就永恒。
把文化优越感升级为神话,这自然不是真实的中国文化。若从文明的存在所具有的基本条件,来做一些客观的剖析,或许距离这个答案切近一点。
古代文明,不过是有很多的聚集人口,以及形成社会组织,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个朴素的,真实的认知,无疑是由很多智慧的人发现,并在这个宗族或组织体里流传着。这个传播的方式,最初是依靠口口相传,这不具有稳定性。要知道,人类早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狂风、暴雨、洪水、干旱、地震、火灾、饥饿、疾病等等,都可以造成大幅度减员。况且还有频仍的战争。战争也是直接造成部落被兼并,从而其文化亡逸的原因。
文化传承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是,有一种文字可以把这个地域共同生活的人的认知经验记录下来。这是文化的奠基工程。那时的文字,几乎都采用了象形方式。由结绳记事而来,文字便以线条勾勒图画,以象形表现实物。可是,这种方法可以产生的都是基础文字,无法满足大量文字创造的需要。为此,中国古文字有一项重要发明,即形声造字。也就是说,中国文字里,兼有表意与表音两种功能。放在人类文字初创时期看,这是具有特别性与先进性的。要知道,先进性的应用比较便利,所以也就稳定下来。
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种族多样,源头文化不一的地方,要让操持不同口音的人,都接受一种文字,非要具备表意的特点。而单纯的表意,无法支持便利的应用,多亏这个文字大部分为形声,可以引导你认读,这就容易流传。
这么看,中国文化之所以具备延续性,与这个文化所选择的文字载体有最重要的关系。
此外,中国区域,大部分时间都形成具有统一文化的政权。虽然分分合合是常态,可是民心所向,主张应该建立统一的文化与政权。而且因为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性,在欧洲与中亚地区,基督教与伊斯兰两大宗教对立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则一脉流传。
这个稳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中国文化不被其他文化所吞并。需要说明的是,中原政权也有失落的时候,可是外来统治者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其文明的发育,与这个稳定政权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差异,要维系这个稳定政权,自然需要在文化上进行革新,一定程度上,要向最多人口认可的文明妥协。
这是中国文明具有延续性的政治原因,与自然环境也有关系。而且要看到,当人类与自然顺应的时候,即农耕文明中,中国文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今天也是不可逾越的。
中国文化传承中,有一个重要的渠道,即官方的修史。中国的史传文化非常发达。可以说,自从有文字记录之后,我国的历史就没有中断过。在历史上,流传的典籍与史学名家众多。
这些秉持信史精神的人,为中国社会贡献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也促使这个社会的管理更加合理和科学。这个资源库太丰富了,每在政府重大抉择时,往往习惯从历史上找可以借鉴的例子。这就克服了决策的盲目性。
而且,一直到今天,我们传习古代文化,这些流传下来的历史书籍,还是最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在史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教育的重视与发达,是保持文化传承的先决条件。
最初的教育是西周奴隶制被颠覆,一批熟悉国家管理与宫廷礼仪的各个方面的专家,这批人原本是被豢养的贵族,如今流落在外。他们,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也是知识的种子,需要养活自己,所以顺应社会需要,成为了书塾里的老师。
一个文化圈子里,有了专门的文化人,他们以文化传承为己任,强调为自己寻找衣钵传人。这种文化的扩展,是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一个老师一辈子可能要教出几百学生,其文化影响,要辐射很大的区域。一般这样的文化人,在本地都是被人尊敬的。
这个社会组织里,教育得到重视,孩子读书被认为是家庭里最为重要的事。这个良好的教育传统,让今天的中国还是受益无穷的。
中国人特别了不起的是,无论多么穷,也要支持孩子读书。把读书看作第一重要的事,这就深入挖掘了这个民族的智力资源。这个条件就让中国参与全世界的智力竞争时,不会落后。
教育最初是具有多样性的。即在春秋教育繁衍时,据说有百家都有子弟从学。
可是慢慢这个教育的道统就被统一了。这原因是官方意志在教育中得到了体现。我们知道这个官方意志是儒家思想和主流文化。
怎么做到官家对于文化的控制呢?因为隋唐时设计了一个制度,就是科举取仕的制度。也就是,给教育找到了一个出口。
大家读书,规定好读什么,有一个统一考试,然后由此可以选拔优秀分子,参与国家管理。这是一个筛选官僚的社会机制。
由此为教育繁荣奠定了基础。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客观形成了一个特殊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这个读书人群体很特殊。他们与底层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精英教育的形式下,也不排斥穷人的家庭让孩子读书。事实上,也有一批从底层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例子。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有文化使命感,不断以自己的阐释弘扬古代文化的传统。若可以参与国家管理,更可以让这个道统与现实社会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
中国知识分子与现代意义上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不同。他们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现代教育中,被多元化需求所分化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是精神境界上的拔擢,注重品德修养上的提纯,所以他们以圣人为自觉崇拜,力求成为君子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别人。这也为我国古代社会构建道德伦理社会奠定了文化基础。
现代大学,虽然总是提及大学精神,即不丢弃理想追求,可是与知识化功利化目的比较,道德感与精神完善,变得虚化了。
不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你永远无法理解诸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嵇康、李白、杜甫等一批社会边缘人,本来是社会选择上的失败者,他们为什么反而被后来知识分子膜拜。
因为教育传承,有了特别阶层,秉持不变的是古代文化精神。所以,文化与其繁衍的艺术,就不断繁荣起来。
这样中国古代社会管理里,融合了自觉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
现在可以总结一下,形成中国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大致有五个原因:文字基础,环境的稳定性,史传文化的发达,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以及科举制度造就了知识分子阶层。
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核,也是其鲜明的特征。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也不可避免有问题。
例如,中国人的文化优势感的形成,或许成为制约他接受新鲜知识或文化的籍口。
任何文化其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杂糅与广泛的融合的结果。不能因为这个思想或文化在当时多么先进,就以为可以是得道了,发展到极致了。而中国文化传承,借力于教育途径,加上官方意志干预,把儒家文化树立为正统,这造成了文化的一元化。
教育以传承为目的,所以缺乏批判意识。在以张扬为目的的解读中,融入了很多现实认识,其实已经背离了文化的原意。而且在这个流传过程中,神圣化了文化传人与文化认识。于是,崇古的意识被培植起来。我们在其他文化的学习时,总是强调两面认识,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在近乎所有的本国文化解读中,总是回避其局限性。这种有意漠视文化不足的传统,让中国文化处于自我中心地位。在现代背景下,一些所谓文化学者,把中国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做夸大的衍化,赋予了现代认识,由此推断如今人类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存在。今不如昔。最为可笑的是,从古代言辞里,找出例子,说明那是科学的。以此对抗今天的科学判断。要知道,古代囿于认知,缺乏科学方法,可是存在科学意识,以及科学判断。毕竟,科学体系的构建,是人类近代几百年的事。这是基本事实,不能睁着眼说瞎话。
我国古代文化是具有先进性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被宗教所控制,具有独立的思想判断。所以,早期唯物思想,一些朴素的科学意识,以及务实的态度是存在的。这在人类早期社会,中世纪西方蒙昧时期,具有比较优势。可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今天的思想认识一定是落后于古代的,只有古代才代表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文化优越感的装饰下,很多社会现象与思想扭曲相关。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大众那么容易被装神弄鬼的人所欺骗?为什么以所谓古方、御医等,作为标识,很多假作中医药或者气功之类,还可以让许多人受骗?
在这些轻信背后,因为我国文化里有信古崇古的传统。
在历史研究者看来,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又不好解释的:以中国文明的先进性,为什么会在近代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中,让日本抢跑了一步,反而让它提前了发展进程,而我们则要面对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
日本在西化上历史包袱少,所以他们可以明治维新时期公然以脱亚入欧为国策。要知道同期,中国的变革则为动摇祖制而被民意排斥。所以,中国发展在近代滞缓了,主要原因就在于被所谓传统所绑缚了手脚,抑制了思想上的创新。
历史上,不会有一种文明永远先进。中国文明的演进中,有一个中心转移现象,即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今天的所谓中土文明反而不那么纯正了,中间因为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入侵,历次战争,造成了原生文明南迁,而中土则形成了民族融合后的杂色文明。
文化就是一条长河,它的河道或许有变迁,而其中的水滴,则是流经每一处都要吸纳而来的。
B. 正定有哪些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
正定是沿用石家庄长安区东古城的名字,东古城汉朝之前称为东恒,后刘邦改东恒为真定,取义真正平定之义。正定古称安乐垒,北魏时期常山郡首府由真定前往安乐垒(如今的正定),安乐垒开始崛起,到隋唐时安乐垒改名称成为真定一直到清朝又改为正定。
石家庄桥西区西三教东三教是韩信练兵的地方,以前是三校后来变成三教。西部太行山区一直是古代制造兵器的地方,冶河由此得名。鹿泉区是韩信射鹿见泉水的地方,以前称获鹿后来改成鹿泉。抱犊寨是张三丰悟道场场地,并题有抱犊福地。井陉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古战场,井陉古秦道是古代燕赵通向秦晋的交通要隘。长安区东古城古称东恒,战国时是中山国的重要城邑,秦时在东恒设恒山郡,汉朝时刘邦亲自率军攻城平灭陈豨叛乱后更东垣为真定取真正平定之义。元氏,东古城(古称东恒,真定)以及正定(古称安乐垒)是常山郡先后所在地,赵云是常山郡真定人,当时常山郡首府坐落在东古城。秦朝大将南下第一人,南越国创建者赵佗(东古城人)的先人墓在新华区赵佗公园。正定古称安乐垒,北魏时为常山郡首府,隋朝时改安乐垒为真定,正定有九楼四塔八大寺,古建筑保存较好。新乐伏羲台是华夏人文先始祖三皇之首八卦发明者伏羲繁衍生息的地方。赵县古称赵州,柏林禅寺是中国禅宗史一座重要祖庭,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历史。平山县以及周围县是古中山国所在地,中山国遗址坐落于平山县境内,出土了大量稀世珍宝,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西柏坡是中共领导人指挥三大战役办公地,石家庄是新中国解放的第一个城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赞皇县是周穆王战胜于此,封为赞皇。由于古代各县与如今管辖范围或名称均有较大改变,一个名人可能在古代属于那个县,在现在可能属于这个县,但无论怎么说,都属于如今石家庄市!这片热土叫石家庄市!名字是毛ZX改的,省会是周ZL定的。石家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C. 文化如何延续,该怎么判断,由谁来决定
我们现在很多优秀文化都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但是仍然有很多它没有延续下来,它们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些文化是因为不适合当时那个时候,落后于当时的朝代,就走向没落了。有的文化则没有被很好的传承延续,慢慢的被人们忘记。我觉得文化是否延续的唯一标准是它这种文化有没有被后代的子子孙孙们记得。文化如何延续应该由当时的社会大趋势来决定,不取决于某个人,某个家族,而是取决于整体的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努力来让文化不断地相互延续。
中华传统文化掌握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手中,它属于我们每个人,不是某些人的附属物品,不是某些人的私有记忆。有些人就要摒弃传统的观念,然后能够付出,将文化带给更多的人,不要局限于门派,以及家族。如果将传统文化教到每个中华儿女的手中,那么我相信这种文化将会越来越强大,他们那个家族和技艺也很会越来越重要,具有历史划时代的意义。
D. 国家历史名城正定古城,有"九朝不断代"之誉,可为何知道它的人屈指可数
正定古城坐落于我国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这座古城完全是按照汉族的风格建立起来的,由于当时历史的原因,这座古城非常的受欢迎。因为这座古城完美的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特色。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能够建造出一座如此宏伟而且如此漂亮的古城。
但是就是这么一座历史文化浓重的古城却鲜有人知道。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被打造成了旅游城市,而越来越多的历史古迹充满了商业化的气息,因为这个古城并没有过度开发保留着它原来有的风貌,所以在一些宣传上它就比较欠缺,所以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E. 概括正定文化特点
正定
正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石家庄北约40公里。正定有4座风格不同的石塔,值得一游。
木塔,坐落在正定城内,又名天宁寺凌霄塔,也称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高60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塔内有阶梯可攀登至顶,眺望正定全境。塔顶、塔刹和第九级于1965年邢台地震时受波及倒塌,八级以下仍保存完整,其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特点仍清晰可见。
青塔,坐落在正定城内东南角,又名监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此塔有一番来历: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创建了佛教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到宋代传入日本。唐咸通七年(866)义玄去世,翌年佛教徒在正定城内东南选地建塔葬之,遂移临济寺建于此,寺早毁,青塔在金大定年间重修。现仍以此寺为临济宗发祥地,信徒众多。青塔高33米,塔分九级,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日本佛教界朋友近年来常到该塔朝拜。
华塔,坐落在正定城内南门里,又名广惠寺多宝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一805),金、明、清皆有修葺。塔高45米,下面三层为正八角形。第四层为圆锥体,下面八个角各有一力士承托,塔壁塑有人物、虎、豹、狮、象等,造型独特,塑工精细。
砖塔,坐落在正定城内西南街,又名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乾宁五年(898)重修,现仍保留唐塔的特征。砖塔呈方形,高48米,塔分九级,塔的初层四角各有石刻力士承托,力士肌肉丰满、栩栩如生。塔的下层正门上写"须弥峭立"四字。砖塔东面有一古钟楼,内有一巨大铜钟,据说钟楼大钟响时,方圆几十里都可听见。此塔和有名的西安大雁塔有相似之处。
F. 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正定古城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正定古城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正定古城的规划、保护、管理、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正定古城”,是指《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城区范围,包括古城护城河、城墙以内地区及城关地区(东关、西关、南关、北关)。第四条正定古城保护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古城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传承性和生活永续性。第五条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正定古城保护工作的领导。
正定县人民政府负责正定古城保护的具体工作。
石家庄市、正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正定古城保护工作。
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古城保护专家咨询机制,对古城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进行咨询论证。第六条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正定古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可以给予资金补助。第七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投资、设立公益性基金、开展志愿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参与正定古城保护工作。
正定县人民政府对在古城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表扬或者奖励。第八条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正定古城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正定古城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劝阻、举报。负有保护管理古城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第九条每年8月24日为“正定古城保护日”。第二章规划与保护第十条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编制《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正定县人民政府编制或者修改其他专项规划,涉及古城保护内容的,应当与《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相符合。第十一条依法批准的《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严格实施,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依法重新报送审批。第十二条正定古城保护对象:
(一)古城墙、隆兴寺、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天宁寺、府文庙、县文庙、风动碑、崇因寺藏经楼、蕉林书屋、荣国府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二)隆兴寺历史文化街区、开元寺历史文化街区;
(三)南城门及周边历史风貌保护区、燕赵南大街历史风貌保护区、镇州南街历史风貌保护区、府前街历史风貌保护区、西门及王氏双节祠历史风貌保护区;
(四)正定古城内恢复建设的阳和楼、府城隍庙等重点建筑;
(五)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古碑石刻、壁画彩绘、古井桥梁、古树名木;
(六)历史地名、商业老字号、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红色文化遗产及纪念性设施;
(八)护城河、常山公园、莲池公园、云居湖公园等已形成景观的生态环境风貌;
(九)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对象。第十三条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正定古城传统格局、整体风貌和空间尺度的保护。
重点保护一环(正定城墙)、一河(护城河)、四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双十字(燕赵南大街、镇州街、中山路形成的古城轴线)的古城格局。
重点控制古城内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形式,保护古塔、古寺之间的视觉通廊,突出大悲阁、凌霄塔、澄灵塔、须弥塔、华塔、南城门、阳和楼等标志性建筑在整体风貌中的统领地位,保持古塔、古寺、古城墙、历史街巷和传统民居形成的古城整体风貌。第十四条正定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保护对象分类建立正定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县文物、规划、住建、园林等主管部门负责编制、调整古城保护名录,报正定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列入保护名录的保护对象,应当建立保护档案,并分类设置相应的保护标志。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设置、移动、遮挡、污损保护标志。
G. 正定古城墙的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正定古城墙的中国明清城墙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详情:
继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也迈出第一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名单除南京、西安、荆州等8个城市外,宣化、正定、开封、长汀、肇庆等5地也将加入其中,使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作形成“8+5”捆绑模式。由古城墙历史价值最高的南京被推举为“牵头”城市。虽然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已踏出第一步,但申遗之路还十分漫长,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准备。按照计划,2015年年底前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016年3月底前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申报材料,2017年1月10日前正式上报世界遗产中心评审,2017年8月底前迎接国内外权威专家的最终考察,2018年6月底前接待最终考察与世遗评审,迎接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简介:
正定古城墙位于河北省。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正定城墙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正定南邻石家庄市15公里,北距北京城258公里,京广、京深、石德、石太铁路穿境而过。
131路 老火车站(解放广场)至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票价2元;
148路 新火车站至正定国际物流园,票价2元;
132路北国商城到园博园,票价2元;
177路 南焦客运站至园博园,票价2元;
130路 省博物馆至正定蟠桃 票价2元
也可从石家庄市内打车直接到直接到正定隆兴寺,大约30元。
自驾车 107国道、体育大街、建华大街、中华大街、太行大街均到达正定。
H. 河北正定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荣国府、宁莱街荣国府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的正定县,是为配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拍摄,根据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中的具体描述和中国清代木结构建筑的通行规范,并参照《大清会典》中规定的王公府第的建筑制度而建造的一座仿明末清初的建筑群。
荣国府为一正两厢鹿顶钻山形式的多进四合院。府中分中、西、东三路,中路依次是莱府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厅、荣禧堂;西路有西角门、垂花门、大理石屏风穿堂、贾母花厅、荣庆堂、凤姐院;东路是贾政书房。东侧是仿江南园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共有房间212间,游廊102间。
宁莱街和荣国府是一体工程。街长4000多米,两侧共建房屋120间,51家店铺,均为仿明末清初建筑,街道错落有致,牌匾幌子古朴精美。商店经营各具特色,有工艺美术、冷饮食品、日用百货、文化书刊和旅游用品商店,还有饭店、咖啡馆等旅游服务设施。
交通: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的正定县
临济寺位于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的正定县,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发祥地,现为河北省佛教协会住址。寺内主要建筑有澄灵塔、大雄宝殿、僧舍等。临济宗广泛传播于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临济寺作为临济宗的发祥地,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佛教信徒来晋谒拜祖。
交通:正定县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木,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干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有2.28米高,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 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