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将燕歌行散文化

如何将燕歌行散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6 12:26:43

❶ 将燕歌行转化成现代诗

《燕歌行》不是一首诗,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❷ 燕歌行 高适赏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指代唐朝。唐代诗人喜欢以汉代唐。他们这样指代,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汉朝比较强盛,所以唐代诗人在描写与敌人作战的时候,经常以汉指代唐朝,以夸耀唐军的威风。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明明封长卿是唐代的将军,却把他说成是“汉家大将西出师”。又如高适这首诗,明明是唐代发生的战争,他却说“汉家”、“汉将”,言语之间流露出一股夸耀和自豪的感情。唐代诗人喜欢以汉指代唐,还有一个原因,便于讽刺。唐代诗人在讽刺当朝皇帝的时候,也经常以汉指代唐,这样可以使讽刺皇帝显得比较委婉。如白居易的着名诗篇《长恨歌》批评唐玄宗贪恋女色,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又如李颀批评唐玄宗穷兵黩武,侵略其他少数民族,“空见蒲桃入汉家”。所以提出这一点,是请大家留心,以后碰到同类问题,就不会拘于字面,而不知所措了。烟尘:烽烟尘土。古代打仗,用狼粪点着以后报警。狼烟起就是呼唤友军前来支援,边境上常设有烽火台。这儿用烟尘指代战争。在东北:指在东北方向。唐代开元年间,唐与契丹族,奚族在今天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几次战争。站在长安位置上来讲,河北北部在唐朝首都长安东北,所以说烟尘在东北。这一句是说,东北边境发生了战争。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说明敌人来犯,边境告急。汉将辞家破残贼:唐军将士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准备前去歼灭凶残的敌人。请注意“残”字,一般书中无注解,这里是“凶残”的意思,“残敌”,是指凶残的敌人。今天意思是残留、残存之意,如残留的敌人,称残敌。如果当时只是残留的敌人那就不必兴师动众派兵去支援了。这句是承上句,说明出征原因。唐将离别家园,是为了奔赴沙场杀敌。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看重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重:看重。横行:纵横驰骋,不可阻挡。这句话最早出于《史记》,汉代有个名将叫樊哙,他曾与吕后说:“臣愿将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意思是说,他希望能带领十万军队,去扫荡匈奴。因为当时和匈奴矛盾很深。这里高适是活用了樊哙的话意,表唐军将士同仇敌忾,杀敌的势气很高、很旺盛。天子非常赐颜色。天子:指皇帝。国家认为皇帝是天之娇子。非常:不一般。这个词现代汉语里也有,大家很熟悉,但还要解释一下:在古代“非常”是两个词,“非”:不,不是。“常”:通常、平常。“非常”即不平常。今天“非常”虽有此意,但它是一个词,是副词。意思与古代“非常”相近,但两者不完全一致。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赐:在过去封建社会里,皇帝无论给谁什么都叫“赐”。给你官做叫“赐恩”“、赐官”,要找你的不是,定你的罪,叫“赐罪”。叫你死为“赐死”。颜色:脸色、脸面。这个词与我们现在也不一样,现在是“色彩”。古代“颜”是“脸”;“颜色”:脸色。“赐颜色”:给脸面。整句的意思是,皇帝也非常赏识男儿到边境杀敌立功的志气与行动。三、四两句是议论,说明男儿辞家破贼,报效国家,原是大丈夫本色,皇上对此非常赞赏。

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交待唐军出征的原因及出征时将士们土气旺盛,斗志昂扬。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这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二部分。描写唐军出征途中声势浩大,军容整肃,而前方军情紧急。

“摐金伐鼓下榆关”一句描写出征时的声势浩大。摐:撞击。金:古代军中的乐器,如筝、沉鱼一类东西。敲打撞击这些乐器用来指挥军队进退,古书上常有“鸣金收兵”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这个。伐:敲打。鼓:战鼓。敲打战鼓以促进战士追击的作法,在春秋时就有了。如《曹刿论战》里就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榆关:山海关。是我国内陆通向东北的要隘。下榆关:朝山海关进发。下:去、到。“旌旆逶迤碣石间”一句是描写唐军出征时军容整肃。旌旆:军中各种旗帜。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曲折。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也有人认为古代的碣石山在渤海边,如今已沉入海中。这句描述唐军出征时军容整肃,千军万马犹如一条长龙,穿行在碣石山的蜿蜒行道上,军旗飘扬,刀枪闪光,接连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是叙述唐军出征时浩浩荡荡的气势。途中又接到边防前线的告急情报,敌人又将发动进攻了。校尉:当时武官的官衔,这里是指边境前线唐军部队的长官。羽书:插有羽毛的文书,表示情况紧张,十万火急。《鸡毛信》电影里海娃的鸡毛信就是羽书。瀚海;本意是沙漠,这里指代与敌人交战的边境。单于,本是汉代匈奴首领的专门称号,作者在这里指代敌人首领。猎火;古代游牧民族在准备打仗前,经常以打猎名义举行军事演习,猎火就是打猎时燃起的火光。这里用来作为战争即将爆发的征兆。猎火一起,表示战争就要爆发了。狼山:地名,全名是狼居胥山,在今内蒙西北郡,汉代时是匈奴地盘。既然用单于指代敌人的首领,这里就用狼居胥山来指代敌人活动的地区。这使得两者显得一致,也和汉家烟尘、汉将吻合起来。这两句写战事紧迫,戍唐军校尉派人火速送来了紧急情报,敌人已在狼居胥山燃起了战火。

第二部分四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两句紧承开头四句,描写唐军穿荆爬谷,浩荡出发,军旗飘扬,逶迤前行,十分壮观。后两句写军情紧急渲染气氛,为下文即将展开的战斗场面作铺垫。本来这次增援就十分紧张,行军途中又接到告急文书,可见情况之急迫。“羽书”已十万火急,用了一个“飞”字更见形势之紧迫,迫在眉捷。“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不仅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也紧紧吸引着读者的兴趣,被提到嗓子眼上急于了解下情。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是本诗的第三部分,写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山川萧条:边境的景色非常萧条荒凉。极:穷、尽。极边土:一直到边疆的尽头,也就是到了边境。胡: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是一种不尊敬的说法。骑:读第四声,一人一马叫骑。胡骑:敌人的骑兵。凭:凭借,依仗。凌:凌辱、欺凌。凭凌:敌人凭着人高马大,善于马上作战,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犹如狂风夹杂着暴雨而来。这两句是说,唐军开到了萧条荒凉的边境,还没扎住阵脚,凶狠的敌人就凭借优势发起了进攻,攻势猛烈犹如暴风骤雨,不可阻挡。这两句为下文与战士的英勇奋战开路。这场战争是敌人发起的,唐军所进行的是一场正义保卫战,所以尽管处于劣势,士兵们面对强敌,仍然毫不畏惧,英勇战斗。两军短兵相接,拼命厮杀,唐军兵士伤亡惨重,好多战士倒下了。“战士军前半死生”,军前:阵前,战场上。半死生,死者一半,生者一半。死生这个词,在这里是偏义复合词,作者主要强调唐军兵士战死的很多,已经有一半人战死了,其意义偏重在“死”字上。“生”是附带的。兵士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而唐军的统帅、将军在哪里呢?他们干什么去了?“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军们还在饮酒行乐,还在营帐内看美女唱歌跳舞。“犹”字很关键,是“诗眼”,它深刻地揭露了这些所谓的将军们自食奉䘵,只知作威享福,而不顾国家利益,不体恤部下,在战斗如此激烈,伤亡如此惨重而他们依然在看跳舞、听唱歌、饮酒作乐,可见昏瞆到什么程度了;两军交战时,他们尚且如此,那么平时、其他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不难想见了。

需提出并加以说明的是,对“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句历来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些选本,一些参考文章,有不同看法:少数人认为,这句不是揭露将军荒淫,而是夸赞他们能干,能够临危不乱,在强敌压境时,学诸葛亮摆空城计。其理由是《旧唐书·张守珪传》上,有一段记载:开元15年,吐番侵略瓜州,瓜州刺史王军藩战死了,朝廷任命张守珪继任瓜州刺史,带军率众抗敌。张刚到瓜州时,就带领众人修筑了两座城墙,就在这时敌人突然又攻到了城下,城中军民相顾失色,都认为仗没法打了,也不敢抵抗了。张守珪说,敌众我寡又在刚刚失败之后,我们不能拼死力死守,于是就在城上饮酒作乐,唱空城计。敌人看到后,认为城中已有准备,不敢攻城,于是就撤兵回去了。张出城乘机追击,大获全胜。笔者认为仅仅依据这一点就把“美人帐下犹歌舞”说成是高适夸赞张守珪,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理由是:

1、时间不对。张守珪抵抗吐番是开元15年,那时他的官职是瓜州刺史。张任御史大夫是开元23年,而高适写这诗前有小序说,御史大夫张公出塞是开元26年,前后整差八至十年。

2、地点不对,对象不同。张守珪在开元15年抵抗对象是吐番,地点在瓜州,而这次抗击的是契丹,地点在幽州。两者相差几千里,风马牛不相及。再说高适诗前小序中写,他之所以写该诗,是因为与一个从边塞回来的客人谈话以后有所感触才写的,而这客人虽是张的部下,但并不等于说,就可以认为这首诗所写的战士一定是张守珪的。

3、这样理解与诗人诗中有关叙述不符合。据前介绍《旧唐书》记载,张守珪唱空城计时,并没与敌人交战,至到敌军撤退才发兵追击的,而高适写这首诗时,在“美人帐下犹歌舞”之前,非常明确写着“战士军前半死生”,正在打仗,而后面还有“力尽关山来解围。”我们看下去就可以知道,这次唐军是失败了,而张守珪唱空城计时唐军是胜利的。如果有人拿《旧唐书》所记载为证据,那此种说法本身也是站不住脚的。很显然高诗写的不是瓜州之战,也根本不是赞扬张守珪,而是指责、抨击那些荒淫误国的将帅。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有些人可能要看一些参考文章,而且多而不同,所以提出,免遭错误领会。既然指挥官如此昏庸,那么,在他们指挥下的部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尽管士兵们奋力搏杀,战斗还是失败了。“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写战士与将帅之间苦乐悬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抵抗,死伤惨重;而主帅的帐幕中美人还在歌舞,寻欢作乐,两相对照,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战士的同情,对将帅的愤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唐军失败的悲壮景象。注意这里有5个有边塞特色的景语。大漠:沙漠,这儿指荒凉的边塞战场。穷秋:深秋。塞草:边境上的草。腓:本意是病,这儿指草枯萎发黄。孤城的城:指唐军的边防城堡。这两句描写战斗接近尾声的凄惨景象。在长满枯草的旷野上,夕阳惨淡,秋风萧瑟,地上到处是尸体,到处是鲜血,失去了主人的战马发出了令人心悸的嘶鸣,剩下稀稀落落的士兵还在坚持战斗,手中刀剑相碰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而他们的背后则是一座孤伶伶的城堡,既凄楚,又悲壮。如果用电影来比较,相斗的士兵恰是中景,他们的大背景则是一座孤伶伶的城堡,一轮惨淡无光的落日,一片空旷无边、荒凉的原野。这个画面非常凄楚,而情韵非常悲壮。“孤城落日斗兵稀”这句写得很好。(1)形象而概括地写出了日落时分战场上的肃杀气氛;(2)是它照应了前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的叙述,使整首诗对战斗的叙述显得连贯而且完整。

“战士军前半死生”是从死的多来写失败的惨重,而“斗兵稀”则是从活着的人很少来强调伤亡更加厉害。两者前后照应。(3)是写出了唐军士兵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精神,尽管“稀少”,人员伤亡也很惨重,但依然在战斗,依然在博杀,没有屈服,因是“斗兵”吗!身当恩遇恒轻敌。当:受。恩遇:皇帝的恩惠。恒:常常,轻敌,不怕流血牺牲。这句是说,士兵们由于受到皇帝的嘉许赞赏,常常感激不尽,不怕流血牺牲,以死报效国家。这是照应前面的“天子非常赐颜色”。力尽关山未解围。兵士们竭尽全力,还是没能解除敌人对边境城堡的攻势。这两句描写战士心理,誓死保卫国家,但这次增援还是失败了。

第三部分写战斗进行的情况,写的既形象又概括,而作者的感情也显得相当鲜明。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是第四部分,写战斗结束以后,兵士们的心情和想法。

铁衣:盔甲,这儿指代士兵。辛勤:辛苦。这句是说,兵士们身披盔甲,远离家乡,吃尽辛苦,时间已很长了。玉箸:玉做的筷子,这儿比喻思妇的眼泪。筷子一双,竖起来是两行,少妇眼泪也是两行。玉做的筷子晶莹透明,少妇的眼泪也是如此。所以用玉箸来比喻少妇的眼泪。这句修辞手法与上句同,也是用局部指代整体,用玉箸来指代这些兵士的妻子。应啼别离后,是倒装句,“别离后应啼”,是说家中的妻子恐怕在与我分手之后就一直在流泪哭泣。应:恐怕的意思,表猜测。城南:总指家乡妻子的住处,不是确指。欲断肠:少妇们伤心到了断肠的程度。表伤心程度非常深。征人:士兵。蓟:古代有蓟州,在天津西北,这儿说蓟北,是泛指边塞。回首:白白地回首,意思是回头远望家乡也枉然,并不能慰藉胸中的浓郁相思。汉代诗曾有“远望当归”的说法,意思是说想家乡不能回去,朝家乡望上两眼也是好的,可以替代回去。等于是回了一次家。其实远望并不能当归。这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空回首”,回家看也没用,回头看也没用,望不到家了,即使望到了也代替不了回去。安慰不了胸中浓郁的想思。以上四句是写征夫、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写的悲切动人,令人断肠。战士长年远离家园,守卫边疆,生活艰苦;妻子自丈夫出征以后,因思念而伤心流泪,少妇在家悲痛欲绝,征夫在外想念妻子也是徒然。边庭:边境。飘飘: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那可度:过不下去,没法生活。这句说边境的日子动荡不安,就像风雨飘摇一般,简直没法过下去。绝域: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苍茫:形容荒凉。更何有,一无所有。以上两句写征夫军旅生活的苦况。边境战斗紧张,塞外人烟稀少。杀气:战争气氛。三时:有的解为春、夏、秋三个务农季节,这里解为早晨、中午、晚上为好。这样可增加兵士们的紧张、辛苦。作阵云:化作战云,也就是一天到晚经常要打仗。寒声:使人听了心寒的声音。这儿指刁斗的声音。刁斗:是古代军队煮饭的铜锅,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来敲击报更巡夜。这一句说兵士们因战斗不断,晚上睡觉时也提着心眼,睡不安稳,耳朵里时时传来一阵阵使人心烦的刁斗声。这两句紧承上两句,进一步写出战斗的紧张气氛和征夫的苦况。白天战场上战斗激烈,夜里戒备森严。相看白刃血纷纷:指战斗结束以后,士兵们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刀刃上都是鲜血。纷纷:表示多。“死节从来岂顾勋”意思说,为报效国家而死,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功名利禄。节:节义、节气。今天理解为某种理想、某种道义。死节:为某种理想、为某种道义而死。这儿指为报效国家而死。顾:顾及,顾到,想到。勋:功勋。李将军:指汉代着名将军李广。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当时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李广作战勇猛,对待部下的士兵却十分和善。部队每到一个地方,土兵不吃,他不吃,士兵不饮,他不饮。但到与敌人对阵时,李广却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因而,深受部下的拥护爱戴。高适写这首诗时,李广已死去将近九百年了,但士兵们依然深深怀念着他。这想念,其实就是对当时那些昏聩的将帅们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怨恨。君不见:这三个字在唐诗歌行体中经常见到,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开头:“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李白的《将进酒》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都是用“君不见”三个字。这两句总收全诗,以疑叹的句式,表现了诗人同情征夫艰苦生活,并希望良将李广再世的愿望。

第四部分作者将笔触深入到士兵们的内心,着力刻画了他们内心的矛盾。战斗结束了,兵士们又饿又累,默默地围坐一堆儿,心情十分沉重,他们经历了刚才那场拼命厮杀,非常疲倦。现在心情稍舒缓,就想到了许多问题:他们想到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离家后家里亲人不知生活的怎么样?或许自他离家那天起,妻子就一直在哭,哭到肝肠欲断的程度。可自己又无法回家,无法安慰妻子,最后也只能站到高处向家乡望上几眼,人却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只能在荒郊野外过这种紧张而凄苦的日子。可边境上的日子实在太苦,苦的是难以熬下去。局势动荡不安,景物荒凉萧瑟,而兵士们的生活,白天是接二连三的战斗,晚上是使人心烦意乱的刁斗声,这一切都使他们苦恼、怨恨。然而士兵是高尚的,他们一想到国家,就抛开了个人恩怨。他们感到为报效国家而死,连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个人有什么舍不得丢弃的呢?于是就把方才想的一切都抛在脑后。但他们毕竟是人,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感情、有思想,他们虽愿为国战死,他们也希望将领能理解、同情、关心他们,给他们以温暖,体恤他们的苦衷。所以他们在战斗之后,伤心之余,不禁思念起那冲锋在前而平时又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李广了。实际上“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既是表示他们胸中的怨恨,又是表现他们的希望,希望能有一个体恤他们苦衷、关心他们的“李将军”来共同作战,这种希望非常合理。整个第四段刻画士兵心理的矛盾非常细腻,作者真切地写出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矛盾的两重性。士兵既有离家万里,为家为国牺牲的精神,又有思念家乡、亲人的丰富思想感情;既有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英勇豪气,又希望得到同情、体恤、温暖,内心世界十分丰富。作者通过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情操和思想。而这些士兵的形象也因为描写、刻画而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亲切!

❸ 高适的《燕歌行》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为一体,试分析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是说,东北边境发生了战争。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说明敌人来犯,边境告急。汉将辞家破残贼:唐军将士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准备前去歼灭凶残的敌人。这句是承上句,说明出征原因。唐将离别家园,是为了奔赴沙场杀敌。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看重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重:看重。横行:纵横驰骋,不可阻挡。这句话最早出于《史记》,汉代有个名将叫樊哙,他曾与吕后说:“臣愿将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意思是说,他希望能带领十万军队,去扫荡匈奴。因为当时和匈奴矛盾很深。这里高适是活用了樊哙的话意,表唐军将士同仇敌忾,杀敌的势气很高、很旺盛。三、四两句是议论,说明男儿辞家破贼,报效国家,原是大丈夫本色,皇上对此非常赞赏。
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交待唐军出征的原因及出征时将士们土气旺盛,斗志昂扬。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这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二部分。描写唐军出征途中声势浩大,军容整肃,而前方军情紧急。
“摐金伐鼓下榆关”一句描写出征时的声势浩大。“旌旆逶迤碣石间”描述唐军出征时军容整肃,千军万马犹如一条长龙,穿行在碣石山的蜿蜒行道上,军旗飘扬,刀枪闪光,接连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两句是叙述唐军出征时浩浩荡荡的气势。途中又接到边防前线的告急情报,敌人又将发动进攻了。校尉:当时武官的官衔,这里是指边境前线唐军部队的长官。羽书:插有羽毛的文书,表示情况紧张,十万火急。这两句写战事紧迫,戍唐军校尉派人火速送来了紧急情报,敌人已在狼居胥山燃起了战火。
第二部分四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两句紧承开头四句,描写唐军穿荆爬谷,浩荡出发,军旗飘扬,逶迤前行,十分壮观。后两句写军情紧急渲染气氛,为下文即将展开的战斗场面作铺垫。本来这次增援就十分紧张,行军途中又接到告急文书,可见情况之急迫。“羽书”已十万火急,用了一个“飞”字更见形势之紧迫,迫在眉捷。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是本诗的第三部分,写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山川萧条:边境的景色非常萧条荒凉。极:穷、尽。极边土:一直到边疆的尽头,也就是到了边境。胡: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是一种不尊敬的说法。骑:读第四声,一人一马叫骑。胡骑:敌人的骑兵。凭:凭借,依仗。凌:凌辱、欺凌。凭凌:敌人凭着人高马大,善于马上作战,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犹如狂风夹杂着暴雨而来。这两句是说,唐军开到了萧条荒凉的边境,还没扎住阵脚,凶狠的敌人就凭借优势发起了进攻,攻势猛烈犹如暴风骤雨,不可阻挡。这两句为下文与战士的英勇奋战开路。这场战争是敌人发起的,唐军所进行的是一场正义保卫战,所以尽管处于劣势,士兵们面对强敌,仍然毫不畏惧,英勇战斗。两军短兵相接,拼命厮杀,唐军兵士伤亡惨重,好多战士倒下了。“战士军前半死生”,军前:阵前,战场上。半死生,死者一半,生者一半。死生这个词,在这里是偏义复合词,作者主要强调唐军兵士战死的很多,已经有一半人战死了,其意义偏重在“死”字上。“生”是附带的。兵士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而唐军的统帅、将军在哪里呢?他们干什么去了?“美人帐下犹歌舞”:将军们还在饮酒行乐,还在营帐内看美女唱歌跳舞。“犹”字很关键,是“诗眼”,它深刻地揭露了这些所谓的将军们自食奉䘵,只知作威享福,而不顾国家利益,不体恤部下,在战斗如此激烈,伤亡如此惨重而他们依然在看跳舞、听唱歌、饮酒作乐,可见昏瞆到什么程度了;两军交战时,他们尚且如此,那么平时、其他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不难想见了。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上几句,有记叙、描写,字里行间中有诗人的悲愤之情,最后几行的议论也带有感情色彩。由此可见,此诗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为一体。

❹ 将<<燕歌行>>改为抒情散文

狭窄的小巷文/多雾潮湿交会

也有一些是在你最不经意的,突然闯进你的心脏,让你措手不及。
我记得在小巷里。这是一个雨巷,这是一个狭窄的车道在雨中。
苏毅,丁香般的姑娘没有一个人,只有我的家乡父老。
在梦中,我经常回去,胡同,在这里记录我童年的梦想。这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我依稀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悠闲地醒了过来,从他们的睡眠,大声地打打哈欠,然后恍恍惚惚的花香气味一阵。
我不知道,谁是在野外采摘野花在门上,静静地做我的门。他(她)不仅给了我一束花,但也给了我睡的甜香味醒来,以及一个良好的心情。
我想在我醒来的时候,他或她已经走出了巷子里,巷子里我住的地方。这条小巷是如此之短,短,短的早晨像一些想法。
清晨的阳光是如此的调皮,它高兴地玩我的眼睛,使我不禁笑了。我觉得有东西在我耳边轻轻说话的声音,早晨的太阳。我也觉得也有一些是在吻我的脸颊,我知道这是太阳。
在我的脸上,我的眼泪悄悄滑落。
我被感动了清晨的阳光?不,我被感动了,一束鲜花,花儿。
我终于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些人??担心我,担心我孤独的灵魂。于是,他送我一束花,同时派出了他的心灵。
这不只是一束花,这是一个跳动的心脏。
我记得我经常走在巷子里,我知道我的人。他们错过了我的童年,我成长的怀旧气息。今天,我再次走在巷子里,但不同的,这一次我是在梦中返回到该珍惜的地方。
我依稀看到了我的叔叔和姑姑,我叔叔,我的兄弟,他们或站或坐,冻结在一块短的小巷。
我去了其中的一些正在吃饭,不改变任何东西,因为我的到来。依旧是吃,但提出了他的眼睛,看着我,和我去了那里,静静的,静静的。
时间还是在当下。
我记得你,伙计,我看你在梦里,我知道,当然只是一个梦想,因为我很远,这么近的可以看到只有在梦中给你,我的同胞。
我不知道,你不会怪我,因为我静静地,没有打招呼,和你一起玩,我不认为因为你是我的人。
为什么我少比的问候,因为这只是一个梦想。
下雨。
这是一个下雨的早晨。我还太小,太小了,只记得那是一个下雨的早晨,我走在那么短的车道在雨中,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女孩,手中的糖果还没有完成,他们是越来越少了,我知道,这是我多年在这条巷子一样,虽然甜甜蜜蜜,他们变得??越来越短。
冒烟的烟囱冒着烟,风斜雨。

春天的遐想文/雾湿交会

晚上,深,只有雨,仍在进行中,哼着歌,那年深处的歌。
晚上,一个不眠的夜晚,为什么呢,我是属于孤独,寂寞我的吗?夜,深。
世界上最不快乐的人,秋天,最温暖,春风。我看到了山含黛,娱乐淡淡的云,也含黛,一点点梦幻般的悲伤,悄悄地来了,是从距离。
它可能是一个50岁的的老人,Bairan银到华发早在晚年。因此,它携带拐杖,再次来到地球。从远处看,静静地走,走。
这可能是一个文静的女孩,我似乎看到了春天的气息在她的嘴和波,他们观看了一抹醉人的刘侠,是一个美丽的甜美的笑容,人也不能放过。
似乎应该是一个顽皮的男孩,一个顽皮的孩子,若斯,不肯放下童年的欢乐,拒绝长大,因为如果你长大了,会失去很多很多,那些谁不要失去的,黄金将不会再来,并不会重复。
这似乎是一个小宝宝,喃喃叫道:“人们为之神往,为之遐想。也许这是一个婴儿,但同样的人都不能放过。
我不能看到那一抹暗灰色,戴宇云,但是,一直以来,从远处,悄悄走近我。
最讨厌的,春天的雨,滴答,滴答,晚上缓缓流过净化空气,直到天亮。所以我说,最值得同情,最喜欢的,还是风,驱散阴霾,无边的天空万里无云。
最周到的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春天已经挂满枝头。
春天,穿了一抹新绿的草地上拱,用一个淡淡的微笑,柳枝发出新芽。桃树,并在顶部的花蕾,梨,准备与安然难得的平静的一年,直到万树花时间,花层林尽染。
春风吹绿江南岸,所有道路春水,东去不回地弹簧,只有怀旧,徜徉在桃林,点缀着春暖花开的季节。

你是一个孤独的花架文/雾湿楼台

你是一个孤独的花,我知道,你的习惯,在早春的一朵美丽的花台,种植??花站在脚下的孩子们喜欢吃黄瓜或豆类,则任何春风,吹寂寞花架。寂寞的花,您的到来是不再寂寞。
现在,你有一个满头银发,但是,你仍然坚持多年来的影视剧习惯,在早春,一个孤独的花架。
春风似乎可以吹老燕子鱼,飞行在蔚蓝的天空,让他们享受的。他们的春风,吹羽毛,羽毛逐渐丰满,开始搏击长空。然而,这其实是不是有些残忍老颜?新颜,长大了,开始搏击长空,空巢,除两个老颜遗憾地叹了口气。不过,我认为他们不后悔,因为孩子们有自己的理想,天空,他们飞走,你应该寻找自己的未来。同样是真心对你的,即使是在前面的空房子,也很高兴,因为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结婚了,和对母亲的最好回报。
孩子,你也有一丝不绝的春风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已经长大了,走上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非凡,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但是,到最后,你就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早春,中国新年刚过,孩子们离开,你就陷入了深深的孤独。陪在你身边,只有一个孤独的花架。
奶奶,现在我看到你,看到你的白发在风中翻飞,你岛村口,以满足我,我心里美滋滋的。我不知道你的苦衷,我只知道,你的孩子都很孝顺,给你一个宽松的生活费用,但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你是一个孤独的老人需要的儿童膝关节周围需要很多的孩子。你想要让孩子们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童被织入笼在你最喜欢的儿童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你想要的生活。
但是,谁可以给你吗?
只有一个孤独的花朵静静地站在盛开的春天,和舒展的叶子在夏天的雨,在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实 - 但没有人陪伴你挑选。
奶奶,我来,我来,我会住一段时间,让你不再寂寞。我去之后呢?谁陪你?
我看着那舒展枝叶,在??早春的晨风花,静静地笑,然而,恰巧有两行热泪从他的眼睛流出滑下,静静地,静静地,我知道,两行眼泪为你流。

走出巷子的文/雾湿交会

我的感觉是走出来,巷子里。
阳光攀登的高檐,然后沥干下这个小的天地。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承载着我们的欢乐和悲伤。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胡同样的内存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人,生活在这个问题上的内存在内存中存在的一些难忘的回忆,这似乎是这个冬天,冰的湖面以下的鱼,虽然我不会忘记,但并不总是记得,只有一个春天,春风吹皱一池塘时,这些鱼从底部浮现之前,我惊呆了,猝不及防。
我记得我们 - 我和隔壁的那个女孩在胡同里打羽毛球,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加入她的哥哥,那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是现在,我想,他已经成为翩翩少年,毕竟,已经六十年后来。
那么,如何欢快呀,我认为未来是充满希望,精神振奋,但现在,我像变了另外一个人,是不会乐观。是什么改变了我?学习压力吗?是什么改变吗?我觉得我的世界仍然是那个世界,但我不再是我,所以我不怨,只怨自己。
这是一个明确的态度对待生活。
我还记得青蛙钓鱼的场景与叶,它也是一个时期的好时光再也没有回来。
我还记得我们的树木和花卉,在春季后期下降到地面红色的风扇,它是一个悲哀的,无忧无虑的在他们的青年,难得一见的“悲哀”。我错过了,错过的时间,我们都走了。
我想我可以再也出不来了,胡同,我还记得小巷的老太太,她习惯的步伐,与通常的节奏,用一颗平常心,通过几十年多年来,一直来一个长长的巷子。
隔壁,是一个不幸福的家,那里有一个常年卧床麻痹,可能患小儿麻痹症,我只好去他家,帮奶奶照顾的麻痹,他是一个邻居家里的麻烦,但是,一个人从邻居到他是很不错的,这样他就可以活得很好,活得那么滋润,幸福......
“他很高兴,我们可遭罪了......”邻居的祖母曾经告诉我说,但只进行了麻痹的麻痹前,她仍然是一个笑脸,只是他的心感觉好多了 - 毕竟,是一家集服装来伸手,食物到口的麻痹。
邻家女孩,一个11岁的女孩,只有11岁,但很懂事,可能是她家的阴郁气氛的影响。但她很开朗,学习成绩也不错。好,因为我知道,你可以引导她,和她是在小学。
她经常来我家,问问题,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可以直接说答案,但我没有,我是负责任的,只是教练吧。她还问,有一次,我直接帮她写的文章,在那个时候,她的家人也,所以问心无愧。但其他时候它不工作,我坚决不写,写一个容易的,我的小学作文 - 我是13岁,初中。也许每个人都有难忘的记忆,那段记忆是在初中和高中以上。
我觉得我得到了那个巷子里,因为我不知道我怎么能得到一般欢快,再也不能回到那无忧无虑的时代。
但生活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想继续沿着这条道路。
今日稍后,我们移动,并转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并也切断与邻居接触。但是,谁也不知道,我有很多次在我的梦里期的小巷,去欢乐时光...

❺ 燕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思想内容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艺术特色是: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全诗的思想内容是,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重点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战士为国御敌之的辛勤。

全诗的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二是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三是运用律句,琅琅上口。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很严整。

高适的《燕歌行》

❻ 以《燕歌行》为例谈谈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❼ 论述燕歌行的艺术技巧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❽ 高适的《燕歌行》解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后举有道,授封丘尉。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还,为左散骑常侍。永泰初卒。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待集》。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注释: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题名。以三国时曹丕所作二首为最早,均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为较早的七言诗体。后人所作多写征戎之事。以唐高适诗最为着名
开元:玄宗年号。
元戎:主帅,此处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汉家、汉将:均借汉指唐。
烟尘:烟,狼烟烽火;尘,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争。
残贼:凶残的敌人。
横行:指广行,驰骋。
赐颜色:犹赏脸。
摐金伐鼓:鸣金击鼓。借指出兵打仗。金,形似锣小而的军队乐器。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泛指边防长官。
羽书:上插羽毛以示紧急的军书。
瀚海:大沙漠。
单于:借匈奴君主指敌方首领。
猎火:战火。古人以“会猎”作战争的借代辞。
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极边土:临近边疆的尽头。
胡骑:敌人的骑兵。
凭陵:同“冯陵”,侵扰。
斗兵稀:战斗的士卒愈来愈少。应上句“半死生”。
铁衣:借指身披铁甲的战士。
玉箸:玉做筷子,比喻女子的双泪。
城南:借指家乡。
蓟北:在今天津市蓟县。泛指东北边地。
三时:即整天。一天分早、中、晚三时。
李将军:李广,汉武帝时名将。

简析:
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❾ 《燕歌行》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 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燕歌行散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