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2007年6月4日)
近年来,共青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互联网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紧密结合网络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实际,在动员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努力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就有关认识和工作情况作一个综合的汇报。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深刻地塑造青少年,青少年有力地推动网络发展。这些年来,在开展青少年网络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青少年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网络已经构成了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当代青少年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使用网络的主体人群。据统计,目前我国内地网民人数达到1.44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2.5%;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近17小时,青少年网民上网时间更多于其他网民。青少年同时也是参与网络建设的主体人群,我国IT从业人员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8成以上;广大青年还广泛活跃在论坛、博客、播客等网络文化形态中。作为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创造者和率先使用者,青少年以充满创造精神的网络文化实践,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重要的力量。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并发挥好青少年的作用。
第二,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更新了青少年的知识观念,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交友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亲密伙伴。另一方面,网络无序、虚拟、隐蔽的特性和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也给一部分青少年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中出现了思想混乱、道德感弱化、责任感下降、网络成瘾甚至网络犯罪等问题。一些网上出现的问题甚至衍生成现实中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加强网络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好帮助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趋利避害的工作。
第三,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青少年是需要重点引导和保护的人群。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辨别力、自控力还不强,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能不能使青少年成长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以预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我们应该让互联网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良师益友,而不能听任互联网的有害信息危害青少年的成长。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强网络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消除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外宣办等部门多次就运用网络教育引导青少年作出部署。这为我们积极应对网络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带来的影响,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网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共青团组织在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和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工作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些年来,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要求,以帮助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趋利避害和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团属网络阵地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少年网络文化氛围。各级共青团组织通过重点网站建设和实施县县上网工程,建成了以中青网为龙头的1200多个团属网站,并依托团属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宣传教育活动。中青网等网站运用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网上报道,在网上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2001年以来,各级团组织利用“民族魂”、“血铸中华”等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群,成功举办了6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和主题团队日活动,网站的访问量达到2.6亿人次,在广大青少年中有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们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动态,积极培育和引导网上热点。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我们通过团属网站组织力量主动编发贴文、评论等,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强化主流声音,发挥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2.广泛开展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发挥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04年和2005年,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两届“感动——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近4万件,主网页访问量达470多万人次,广大青少年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丰富了精神和情感世界。2006年,依托中青网、新浪网等广泛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系列宣传活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参与主题歌和“青春档案”征集、“新时代的年轻人”推选等活动。各级团组织还通过举办网络创意展示和flash公益广告、网络歌曲等创作活动,充分展示和发挥了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3.开发健康的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网络文化需求。中青网建立了以英语角、I学习、网络知识等为代表的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子网站,为广大青少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社区平台。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办了中国青少年广播网,并联合300多所院校广播站成立高校广播联盟,举办“文明之声网络展播计划”等公益活动,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探索服务青少年的新途径。2005年和2006年,我们还举办了中韩青少年电子竞技大赛,开展国际青少年数字娱乐嘉年华活动,200多万青少年直接或通过网络参与比赛,在参与健康的网络游戏中增进了交流、得到了提高。
4.深入实施绿色网络行动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2006年,团中央联合中宣部等部门实施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和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开展“网络美德排行榜”、“最受青少年喜爱的绿色网站”评选、“百家(网络)公会万名玩家签名支持‘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等活动,建设未成年人互联网内容导航平台,积极探索创建青少年成长良好网络环境的新途径。同时,我们注重发挥传统媒体对青少年上网的正面引导作用,中国青年报2006年上半年连续组织的“青少年成长网络绿色风”系列报道,在广大青少年中和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5.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推动青少年形成文明上网的观念和习惯。开展“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全国中小学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戒除网瘾全国行‘十百千万工程’”等主题活动,推出“戒除网瘾”主题电影、电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帮助青少年及家长学习网络知识,远离网瘾危害,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组织专家志愿巡讲团到全国65个城市进行“戒除网瘾”主题巡讲,组织1万多人的“戒除网瘾”志愿者队伍,为有网瘾的青少年戒除网瘾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团中央还联合中科院、北京军区总院等机构积极推进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在网瘾成因、防治方法、青少年网络行为及心理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通过长期扎实的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只有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只有充分尊重广大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只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文化需求,才能营造出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三、贯彻中央要求,进一步做好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次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共青团组织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的具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一道,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前不久,我们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集全团之力实施“青少年网络建设工程”。总的考虑,就是要围绕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开展网络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建设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努力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我们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服务,做大做强青少年主体网站。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全团力量,重点打造中青网等几个共青团和青少年的主体网站,努力形成服务青少年的网络阵地,通过服务来吸引和凝聚青少年。为此,我们将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建设高效便捷的共青团和青少年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网络服务。同时,以帮助青少年学习知识、弘扬中华文明、展示改革开放成就为主要内容,开发多种形式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网络视频、歌曲、游戏、动漫等多媒体产品,服务青少年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第二,把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网络的优势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网络高效便捷的特点和共青团健全的组织网络优势,把这两个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立足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着力做好线上和线下的工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工作,努力扩大活动影响,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引导青少年中的作用。同时,以团干部、青年学生、青年学者为主体,建设一支多层次青少年网络评论员队伍,围绕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络评论,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
第三,努力推动形成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青少年成长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互联网没有边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共青团将从做好青少年工作的角度,积极推动加强网络综合服务,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引导文明办网,构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和谐网络环境。同时,我们将广泛团结网络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编辑记者和社区版主等网络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推动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同各类网站的联系,向青少年推荐一批绿色网站,进一步扩大积极健康的绿色网络空间。我们还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打击网上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真正把网上青少年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相信,这次会议之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会呈现出新的局面。我们也希望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事业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共同的努力。
B. 如何做好网络文化协会
(一)科学定位,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协会桥梁与纽带作用
发展壮大网络文化协会作为促进互联网文化良性发展的有益探索,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在网络管理者、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和协调的纽带,达到各方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建设和谐网络文化的目的,但前提是网络文化协会要摆正自身位置,处理好与管理部门、企业组织、网络用户及其他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努力为行业发展服务。
一是服务大局,做好精神贯彻、信息反馈等工作。通过协会平台,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的活动等传递给会员并加以贯彻落实。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网上舆情处理、引导、化解等工作。此外,对广大网民反映的了解权威信息、表达见解诉求等多样化的需求,及时搜集反馈给主管部门,发挥好党和政府与网民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是着力在会员利益协调、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网络文化建设的愿望要求,围绕会员单位需求,在提供信息、开展活动、维护权益等方面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争取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给予会员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促进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主动为政府和协会会员的决策当好参谋。关注整个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拓展交流渠道,创新合作模式,开展互联网学术研讨、交流协作、观摩考察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业界交流合作。及时提供互联网发展状况、市场发展趋势、经济预测等信息,做好政策、技术、产业、市场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工作, 积极参与行业规划、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的研究,主动为政府和协会会员的决策当好参谋。
(二)优化内部,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协会行业自律作用
网络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管理,而最重要、最有效的管理就是网络领域的行业自律。协会的发展壮大,要从大局出发,通过努力探索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带好“协会会员”这支队伍,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单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作用,让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首先,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使协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会员要遵守大会通过的协会章程,按章理事。要制订实施自律公约,按公约办事,坚持依法办网,传播合法内容,抵制低级媚俗,消除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等。
其次,协会要做好会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要团结会员单位,坚持依法经营、有序竞争,自觉遵守宪法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主管部门关于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会员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共事,共同维护协会和会员的良好形象。
再次,要强化相关网络主体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素养。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学习力度,加深其对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识,推动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深化其对其肩负的传播文明、传承文化责任意识,力促网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守法为本,坚持诚信立站,进一步增强网络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使其践行文明办网,努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者、社会公正维护者、社会责任承担者等角色。
(三)积极承担,充分发挥协会对网络文化文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信办。10月末,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正是网络文化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呼声高涨的体现,它已持续引起有关高层的密切关注,全国也掀起了建设健康网络文化的热潮,在这一浪潮当中,网络文化协会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承担,敢于挑起网络文化文明健康发展的“重担”,具体措施有:
一是借用协会平台,开展活动和清理工作遏制庸俗、低俗、媚俗,打造互联网引领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通过协会这一(下转第65页)(上接第61页)平台策划“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等活动,协助开展网上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等清理工作,充分调动会员单位大力参与、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互联网的建设,倡导文明办网、健康上网、科学管网、和谐建网,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理性平和的网络环境。
二是充分利用协会有关资源,打造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通过加强策划,主动加强会员与主管部门间合作,发挥协会会员在人气、人力、平台等优势,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并紧追社会民生热点,开展正面宣传工作,引导网络舆论,倡导建言献策,舒缓民情民意,营造有利于社会科学发展与稳定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是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供给,打造互联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注重围绕满足广大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组织会员集思广益,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创新和生产,通过线上打造名牌栏目和频道,线下组织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网民文化活动等,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
发展壮大网络文化协会,为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和主体搭建一个可管可控、有序有用的“大本营”——应当说,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按照以上三点思路开展工作并予以有效贯彻落实,相信能够进一步发挥佛山市网络文化协会在搭建起民间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友好关系,维护网络行业整体利益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营造网络文化(内容)生产、发布、传播的环境与氛围,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行业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C. 怎样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深化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网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网络文化“重在建设”,既要重视技术手段建设,更要重视内容建设,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既要重视网站建设,更要重视舆论导向,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既要重视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更要重视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提升,以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希望有关部门加快网络立法和法律监管步伐,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运营和网络产品的监管,尽快实行网络、手机实名制,确保有线、无线上网的身份认证;建立和完善网络分级管理体制与青少年网络保护法律体系,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赋予网络经营者不同的经营权限;设立互联网安全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并严惩重罚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互联网安全和正常秩序。同时应加强宣传和监督,对青少年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要严把“禁入”关,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场所要严加处罚和整治。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监督,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网站经营者加强业务培训,规范网络发布内容,在源头上把好关,为青少年输送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网络信息和文化精品。
三是净化网络环境,积极构筑绿色网上空间和服务平台。依法管理互联网,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网络色情等不法行为,积极倡导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遏制网上有害信息传播,并且从网民结构特点和网络应用实际出发主动搭建平台,突出互联网社会服务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网上环境。设立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绿色健康”网站,通过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推动网络文化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努力在社区、乡村打造集政务、娱乐、信息、教育、服务、惠民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乡村)网络文化,建设传递文明和谐、温馨关爱的网上幸福家园。
四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用新阵地引领社会新风尚。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微博、视频拍客等新兴媒体“短、平、快”的传播优势,围绕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和谐氛围。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品牌栏目是新闻网站科学定位、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净化网络和新媒体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D. 说一说如何如何规范和整治网络文化
网络实名制。
很简单的措施,可惜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
网络实名制根本没有推行。
E. 如何加强建设网站文化
网络建设公司很多,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的。但是可以从几方面去选择:
1、有做了很多精明案例的
2、案例都是可以验证方法的
3、只做网络建设的,没有做其他的
4、做的比较久的。
F. 怎么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分析与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指导。学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校内各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今年,学校又发布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校园网络新闻发布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校园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控及相关工作绩效考评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于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推动民主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四川师大校务信箱系统是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一个具有学校校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特点,运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要素都集中放置到一个网络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都可以直接与校方管理者就相关校务问题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这些交流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开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及其处理流程,只要不是涉密的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被呈现于公共视野之中。因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所以在这里进行意见表达,还有许多其它沟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提出疑问和建议,更容易讲清楚,讲透彻。校务信箱系统的开通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消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等;同时,它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关心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就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后,校内各单位都将根据工作职能及时予以回复并给出处理办法,使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早在2003年,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管中心即建成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并能较有效地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还能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第二,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为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开辟了以师大论坛为主的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数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电脑技术等各个方面。就运行情况看,上述平台上的交流文章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论,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部门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还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的信息,切实把所负责的版块建设成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另外,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申请书、责任书,并经所在学院书记签字批准才能入网。学校还组建了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还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在上述网站、网页上,以问答、纲要、述评、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论述和同学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学校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开设了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着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还开设了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近年来,同学们为校园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既丰富了校园网,又在同学们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校内已构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阵地由主流信息占领的格局,消减了不良消息的侵蚀,构建起了“大网络德育平台”。
(五)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才能对这些变化加以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着重抓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二是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并着力加强该队伍的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既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进修,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甄别问题、应对问题的工作能力。学校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的”,着力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学校目前组建了一支包括12名教师和50名学生在内的稳定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工作。这支队伍非常熟悉大学生思想动态、高等教育规律及学校校情,且热心于此项工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在门户网站和各级网站上不定期推出他们撰写的高质量的述评文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有理、有力的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解疑释惑,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加强关于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和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学校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显在、潜在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若干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发出文明上网倡议,提出网络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形式加大了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在校内创建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在线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起,开辟了校务信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分管工作及时回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近两万条;实现了三大校区,即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网络的相互联结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路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校内各单位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客观上存在的,大学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与使用方面的条块分割状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方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大多数高校承担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大多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其中的相当部分老师只具备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也只不过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依据网络德育教学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教学没有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队伍,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必须是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有网络文化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并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使用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等问题,同时,完善兼职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的网络红客和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内论坛上就热点问题进行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我校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把关、过滤。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见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还将在现有网络舆情分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对学生访问率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敏感观点以条目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列出简要评析和对策建议,呈报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G. 如何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在我国,文化管理一直是管理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对于网络文化管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严格来说,还不知道如何管理网络文化,其表现是:在网络文化领域内所采用的管理手段只有一个,即行政管理。这一现象不仅在一些网络文化管理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就是在一些理论性、学术性的文章或着作中也可以找到运用行政手段对网络文化管理的提法、建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网络文化,不认识网络文化,因此,也就拿不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只好采用最省力的手段——行政管理,指令性的让网络文化运营者这样做或那样做。从表面上看,对网络文化在实施管理,实际上并不能发挥管理对网络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网络文化是一种俗文化,即大众文化,是普通流行的文化,它具有通俗性,具有习惯性,有时还具有不自觉性。比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国骂”——“他妈的!”应该是一种俗文化,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一种俗文化现象。在网络文化范畴内也有许多这样的俗文化,应该如何管理呢?就“国骂”文化来说,是不能简单地用行政管理的方法去阻止“国骂”的,它只能以俗去解决俗的问题。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教化习俗的名句。比如管子就用“渐”、 “顺”、 “靡”、“久”、“服”、“习”去教化习俗。当前要采用这种方法去教化习俗,关键是要弄清楚网络文化为什么是俗文化,这种俗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以便有针对性地去教化它。在历史上,许多俗文化都是在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形成的;而网络文化这种俗文化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常常是在现代已有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网民所需求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俗文化。这种现象告诉管理者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对网络文化的管理要有超前意识,应在某种网络文化现象出现之前就有一套可行的对策,以便引导网络文化的发展;二是创造新的网络文化,一旦科学的、大众化的网络文化占领了市场,非科学的网络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环境条件。实施这种管理方法的前提是科学的认识网络文化,否则,这种以俗治俗的管理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还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指导性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网民高素质和高自律能力基础上的管理,它强调网民的自觉性。现在,我国网民多是年轻人,要提高指导性管理效果,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网民的素质,强化对网民的培训。在信息社会,对网民的培训不仅是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所必需的,而且是信息社会提高信息利用率所必须的。现在所出现的网络文化现象,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如果能够加强对网络文化活动的指导,一定会提高网络文化的质量。制度化管理是网络文化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网络文化活动规范化的保证。目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还缺乏制度化,多是一些条例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出现在某种网络文化现象之后,它只能起到限制某种网络文化现象的作用,很难规范网络文化行为。强调制度化管理,其目的是保证网络文化健康的发展,从制度上起到促使指导性管理效用的实现。
总之,要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是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一种网络文化模式的建立并不是凭借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我国,所谓科学的基础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基础和现实状况、中国网络技术基础及其发展前景、中国网民的文化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中国人民对网络文化的认知度和利用度等,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网络文化模式,网络文化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得到发挥。
H. 为什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既要坚持依法管理,又要倡导网络文明
网络是全球的一个最好的交流平台,是一个宝典,但是,网络给很多非法份子建造了有利机会:
1.黑客盗取各类游戏账号,以及用RMB购买的虚拟产品,或者是侵入电脑做一些非法操作!
2.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吸引学生的眼球.
I. 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提高网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工作道德素质
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减少“三俗”文化的出现和传播
广大网民也要提高对不良思想文化的辨别和抵制。
J. 网络文化的建设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为了保证我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技术。要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文化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新一代网络、“防火墙”、“电脑密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研究开发力度,着力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抵御破坏性信息侵袭的同时,保证网络文化的优秀成果能更快地传输到各个相关领域;要加快建设中文域名服务器,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改进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手段;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在继续推进东部和城市地区建设的同时,以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以卫星网、移动网、电视网等宽带业务为方向,通过多元化投资打破垄断,不断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速度;要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分配、网络接入、互联网治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促进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用优秀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以强大的民族网络文化产业为支撑,不断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以市场为依托,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文化骨干企业;要以产品为基础,不断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向原创为主转型升级;要以中华文化为重点,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要加强战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网络文化产业协调机制,优化网络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的基础环境,指导规范网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建立网络文化产业高端交流平台,展示、交流网络文化产业新进展新成就,提高网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网络文化产业良性运行。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起来了,网络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障。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的建设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的管理人才。比如巩希儿,因为网游玩得较好所以组建了自己的家族。面对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短缺是一个重要的瓶颈。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人才构成也不平衡,高端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张。繁荣网络文化,造就网络文化产业人才,首先要着力培育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与市场相适应、与品牌相适应、与我们的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队伍。其次,要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再次,要建设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文化产业运作方面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建立网络空间教育与现实空间教育一体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人们利用网络的能力和网络文明素养。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网络文化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通过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格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一要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进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思考设计;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严格执法,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二要以技术突破带动网络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技术的发展既有可能给网络文化带来某种威胁,也一定可以运用它来消除这种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技术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产品的监控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通过研制和开发先进的防范病毒传播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建造防火墙,启用分级过滤软件,对网上内容进行甄别,将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站予以屏蔽、过滤。三要以行业自律为重点,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推进网络行业自律,就是要做到自觉维护主流思想、自觉传播先进文化、自觉抵制低俗之风、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共同构筑网络诚信。这当中,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互联网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自律,文明办网。网民也要自律。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起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