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忠县历史名人
忠州,总是让人魂牵梦绕,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尽管它在当今时代只是一个县,而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起不少地级市区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人之丰”。有据为证—— 2006年,忠县跻身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之列。只要知道全国有2000多个县,就知道忠县文化的分量了。
今天单说与忠州有关的人。说人就说名人。说漏的欢迎补正。
与忠州相关的名人最早的或许应该算治水的大禹了。东溪镇一些岁数大的老年人说,很多年前,翠屏山有一座不大不小的禹庙,是当地人用来纪念在这里治水做过短暂停留的大禹的。禹时期是夏朝的开端,历史上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传说是存在的,真假只有“鬼”知道。禹的出生地据说是在汶川,他一路顺小江进大江治水并非不可能。至今钟溪口有老者还记得一句谚语:“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走钟溪口。”说的是,淹没前的中坝子附近行船很危险,每当三月三、九月九,这一带就有大旋涡,吞没行船。当然,禹时代的船相比现在来,肯定是不大的。但在他们那个时代,也不是小的。特别是群众安全,责任如山。所以,大禹在忠县治过水,我们相信比不相信有价值些。何况我们多少有些人证物证,比起有些旅游地把说什么也不像的山说成是猴山还是要“诚实”得多。
忠州名人之丰,在于名人史之不断档。
战国时期,忠县就出了赫赫有名的断头将军——巴蔓子。那时巴国内乱,请楚国派兵帮助平息,并许诺楚国包括忠州在内的三座城池为酬。内乱平息,楚国派使臣索城。守土临江城(今忠县)的巴蔓子对楚国使臣说:“借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可将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言毕,刎颈自尽,满座大惊。
使臣无奈,捧蔓子将军头颅归。楚王唏嘘:“吾得臣如巴蔓子,用城何为?”遂以上卿之礼葬其头颅;巴国也以上卿之礼葬其身于今重庆市七星岗。
巴蔓子,是巴人精神的化身,为大义凛然、救国救民的楷模。可以说,巴蔓子是忠州人笃诚笃信的集中体现。而其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忠义”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忠州人。
物转星移,若干年以后,巴蔓子的精神感染了另一位忠州人——严颜。
东汉末年,严颜出生于巴郡临江(今忠县)。东汉建安16年(211)刘备取益州,派张飞攻打江州,严颜死守其土,张飞施计引严颜夜出袭营。城破被俘,他站立不跪。张飞喝问:“你为何不降?”严颜回答道:“是你们不守信义,侵夺我州。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将严颜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还发什么怒呢!”张飞被其无畏精神所动,便释放了严颜,并将其引为宾客。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刘璋兵败失益州,严颜闻讯后自刎于守土。唐贞观八年(634),朝廷谥严颜为“壮烈将军”,并追封严颜为忠州刺史。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出生地取名将军溪,即现在的乌杨镇将军村。县城有严颜路、严颜桥、严颜碑等。
三国时期,东吴出了一名大将——甘宁,就是而今东溪镇甘家田人。据《三国志》记载:甘宁颇读诸子,行侠仗义,20余岁投奔刘表、黄祖,不见进用,于是投奔吴国,周瑜、吕蒙共同向孙权推荐他,颇受重用。屡立战功,大败黄祖,随周瑜攻曹操于乌林,攻曹仁于南郡,升为西陵太守。207年升为折冲将军。甘宁敬贤士、重信义、轻钱财,深得部下爱戴。215年,甘宁帮助孙权攻打合肥,大战张辽,选100名精兵强将,夜晚突袭曹营,取回首级数十个,被誉为“江表虎臣”,深受孙权器重。如今想来,在那个混乱的时期,甘宁还真有点“良禽择木而栖”的味道。
忠州之人杰,不仅有武将,同样还有文官。
晋朝时期,东溪文家溪出了一名文人叫文立。文立蜀汉时游于太学,博览群书,官至尚书。晋武帝泰始二年(266)拜济阴太守,后来入朝中给太子当老师。上书请求晋武帝叙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子孙,以慰藉巴蜀人之心,倾吴国人之望。泰始10年(274)转任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劝过失,以备顾问。并拟典章奏诏,常参与机要。后升为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咸宁末年(279)病故,朝廷派人送柩回乡厚葬。
唐代的忠州,被贬至此为官者众多。名相刘晏,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理财家”之一,曾主要负责国家的经济工作。历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度支使、铸钱使、转运使、宰相等职。他体察民情,宽惠为政,平敛赈救,发展农业,改革漕运,整顿盐务,实行常平仓制度以调剂粮食、平衡物价,注重商品经济和养民,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后因奸臣杨炎陷害,780年正月被贬为忠州刺史,半年后,奸臣假传圣旨赐死。抄家时,“仅书籍两车,米麦数斗而已。”刘晏长期主持全国经济,每年过手的钱物何止亿万?杨炎原以为通过抄家可以揭出刘晏腐败的问题,没想到反倒证明刘晏是个清官。刘晏屈死,全国震动。
出生于浙江嘉兴的陆贽,也与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就是在忠州度过的。陆贽18岁时就中了进士,20岁开始进入政治场,39岁开始担任宰相辅佐帝王。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一生忧国忧民,直言敢谏。不幸的是,后来由于奸臣裴延龄陷害,42岁时从宰相的高位一下贬为忠州别驾——一个比县官还小的官职。
陆贽不因个人的沉沦而颓废,他在翠屏山上凿洞读书,继续研究学问,仁心自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时值忠州瘟疫流行,百姓呻吟,陆贽搜集医方50卷以解民间疾苦。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还陆贽,诏书未到陆贽已经病逝。唐顺宗追赐陆贽谥号为“宣”,葬于忠州南岸翠屏山,现存有陆公墓。
陆贽的学识和品德风范,深受后人称赞。他的道德文章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东方。在日本,1000多年来,陆贽一直受到顶礼膜拜,历代天皇都把陆贽的文章作为必读的经典,把陆贽尊为“圣哲中的圣哲”。1997年8月15 日,日本东洋文化振兴会会长鬼头有一教授不远万里专程前来寻访陆贽的遗踪,当他在烈日下找到了残缺的陆贽墓碑后,激动得一头跪了下去。第二年春天,鬼头有一教授率领一个由33位日本学者组成的访华团,冒着潇潇春雨再次来到翠屏山,在新落成的陆贽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他们在墓前摆上特地从日本带来的供品,全体肃立,由鬼头有一教授朗声诵读《祭陆宣公文》,然后列队依次到墓前跪拜敬酒,一杯又一杯的酒浇湿了墓前的石坝。
然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陆贽在位时,也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浙江宁波)做员外长史。不久,陆贽却被奸臣所害罢相,被贬到了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如此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除掉陆贽。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反而礼待陆贽,因此六年不徙官。而今忠州大多市民不曾想到,被传为千古佳话“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原来出自忠州官员。
忠县人文历史不但有以保家卫国的英雄而传世,而且还有一些光耀史册的大诗人于此助辉。位于忠州镇城西的白公祠,就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忠州刺史白居易而建的祠堂。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太子左赞善大夫,他有开明的政治态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腐败,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被贬任忠州刺史。
在忠州任职两年期间,白居易简政安民,植树修路。他在城郊东坡土质肥沃之地,遍植花树,在城东严颜桥河边遍种柳树,在城西鸣玉溪畔植木莲树,在城西南种荔枝。(有传北宋大词人苏轼后来到忠州,专程参观了东坡花树林,出于对白居易的崇拜,便改号为“东坡居士”。)白居易为忠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他宽刊均税,鼓励农桑,身先躬行、与民同苦乐,他创制的“香山蜜饼”成为忠州传统名点。在忠州任职期间,写下了百多首诗、词,其中《荔枝图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描写荔枝的专文。忠州人民崇敬他,把他同刘晏、陆贽、李吉甫并称为“四贤”,在宋代修建了“四贤阁”以纪念。
除白居易外,唐代大诗人杜甫、元稹也于此驻足留诗,宋代大诗人陆游、苏轼、苏辙都有诗迹传承下来,当然文人墨客以及官员在途旅长江中,大多数会来忠州怀古,以凭吊忠县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登巴子台,观严颜碑,赡仰白公词,观东坡花树林。明人姚夔有诗曰:“人生一死终难免,落得忠州骨也香”,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许多过客们都十分看重忠州这块神奇的土地。
忠州自古忠臣良将辈出。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忠州人高倬中进士。任浙江德清知县。崇祯4年(1631)征授御史。大理右寺副,南京太仆卿,1644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同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福王在南京称帝,拜高倬为工部右侍郎。1645年任刑部尚书,5月清兵攻破南京,高倬痛骂福王昏聩、群臣腐败造成亡国之灾,仰天捶胸,自缢殉国。
出生于忠州的侠女秦良玉,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列传的女将军。明神宗万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忠州城西秦家坝,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教良玉诗书字画,还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良玉与兄弟们一起长大,不但诗书造诣上倍出于兄弟,就是论起武功,也决不会输给他们,父亲常夸她是一个奇女子。
秦良玉24岁时,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白杆兵”。1599年,秦良玉与丈夫一起率兵平乱,丈夫战死,秦良玉代领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封为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去世后谥号“忠贞”。其兄秦邦屏、邦翰,弟民屏,侄翼明、拱明、祚明、佐明分别做官至总兵、副总兵,其中五人为国捐躯,其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也战死沙场。真可谓“秦氏八将,满门忠烈”。
忠州历史上,不乏文人骚客,清代诗人李士棻,曾经名震海内外。少年李士棻家住忠州镇鸣玉溪,13岁能作诗,1850年赴京会考以第一名及第,受到曾国藩的奖赏,赠诗赞他“太白醉魂今尚存”、“时吟大句动干坤”,一时名震京师,曾国藩纳其为幕僚,并亲自书写两副巨作赠与李士棻。李士棻后来出任彭泽、临川等四县知县,弃官后寓居上海、南昌。着有《天瘦阁诗半》6卷收诗1066首。
在近现代,中国积弱日甚,外侮内患,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也造就了不少志士仁人。现拔山镇金家河尔塬金家大院人金少穆,青年时留学日本,与孙中山同学。两人关系密切,十分友好。后孙中山组织同盟会,金少穆大力支持并加入同盟会,全身心投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发起领导人之一。
民国三年(1914年)孙中山致电金少穆,请他再赴日本一起讨论救国救民大事。金少穆约好同在日本留学回国探亲的马仁庵一起赴日,并带了不少现洋以供革命活动之需。不想船至奉节,金少穆突患急症,经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孙中山得知这一噩耗,十分悲痛,题写挽联一副:“天不许再到东京生还忠郡,君岂忍远离西蜀死在夔门。”金少穆英年早逝,尚未婚配无子息。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追求光明,献身革命的精神影响全家子侄多人。十几个侄儿都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泣儒、金继尧、金焕若,他们都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共党员。
忠州镇人吴恩洪,清光绪四年(1878)生于忠州名门望族。二十世纪初,不少有志之士相继出国寻求救国之道,吴恩洪也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日知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改组为中国同盟会。胸怀救国之志的吴恩洪成为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
1910年,吴恩洪回到忠州,组织同盟会员于宣统三年十月五日起义,被推举为忠县临时军政府总理,后就任辛亥革命后万县第一任知县、重庆府知府、巴县首任县知事。曾参加护国讨袁,1920年9月18日,暴卒于万赴渝的外轮中。
花桥镇人沈芷人,1918年9月与邓小平同船赴法国留学,并与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等人同窗,获机械学博士和化工硕士、比利时电机硕士等学位,通晓英、法、德、拉丁等4种语言。回国后创办重庆第一个无线电台,任刘湘兵工厂总工程师,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1941年创办忠州大道中学(拔山中学)。1948年侨居马来西亚沙巴州,大办实业,被誉为“开发沙巴州的巨人”。
后来,沈芷人之子沈联涛,遗传其父聪慧的秉性,成为香港证监会主席、着名经济学家、国际资本市场知名专家。
同是花桥镇的余永藻,1921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大学党支书、北京九区区委委员、共青团北京市委负责人。1927年,他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方局书记王荷波等从武汉返京,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准备武装暴动。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忠贞不屈,说:“要杀就杀,怕死不是共产党员。”11月11日,余永藻与王荷波、吴可等18位北京市党团组织重要负责人集体殉难。1949年12月,周恩来总理亲临主祭,将十八烈士忠骨移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三汇镇泰来人罗广文,1925年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9年回国。历任黄埔军校教官,98师少将师长、18军军长。抗战时期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宜昌保卫战、鄂西大战、常德会战,多次负伤。1947年任国民党4兵团中将司令,108军中将军长,1949年兼任川鄂绥靖公署副主任,15兵团司令。同年12月率部在成都郫县起义,促进川康和平解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4年12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3月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
罗广文同父异母的弟弟罗广斌,1948年经江竹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组织派往成都对其兄长罗广文做统战工作,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入白公馆,1949年“11·27”大屠杀中突围脱险。建国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长,市青联副主席。1961年与杨益言合着长篇小说《红岩》。已63次印刷达360万册,成为教育中国一代人的红色经典。
石宝镇人吴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的秘书,1927年4月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11月任广州起义总指挥部秘书,协助张太雷、周文雍,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兼广州市委书记,8月不幸被捕牺牲,终年21岁。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在《纪念吴毅同志》中称赞“他是个忠诚而极有才能的党的干部”、“是忠县人民的光荣。”
在忠县众多革命人士中,还出了一名女革命家秦德君。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冯玉祥尊称她为“秦良玉第二”。1919年,秦德君到成都求学,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在吴玉章、李大钊领导下创办上海平民女校,1923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时期与邓小平等在冯玉祥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与茅盾同船东渡日本,成为茅盾的红颜知己,被茅盾称为“北欧命运女神”。1930年回国任刘湘司令部参议官,抗战后任民盟中央常委。建国后任2—7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中受江青迫害关进北京秦城监狱8年,平反后撰写出版回忆录《火凤凰》,为海内外珍藏。
新中国成立后,忠县涌现了不少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新立镇人黄万波,就是一名古人类学家,“巫山人”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巫山龙骨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1950年由现在的拔山中学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54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参与或主持全国多处古遗址发掘,科研成果累累,其中“巫山人”的发现是中国和整个世界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200万年前人类演化的空白,而且为研究整个亚洲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提出“长江大三峡是人类演化的摇篮”这一全新课题。
官坝镇人方文培,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结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1934年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所深造,193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归国任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直至去世。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网络全书编辑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还是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2年以来,发表植物学专着8部、论文50多篇,发现植物新种100余种,其中由他命名的有40多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槭树科、杜鹃花科专家。
现已90高龄的文学家马识途,1915年1月出生于今涂井乡一书香门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马识途现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作协”主席职务,享受省长级待遇。作为革命家与文学家双重身份的马识途,16岁便负笈出峡寻求救国之道,游学于京沪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抗日战争,领导了昆明“一二·一”运动,与胡绳同志一起创办了《大众报》。
马识途又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自1935年起至今,马识途已在全国报刊杂志共发表长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19部。他少年时代曾聆听过鲁迅先生的讲演,20岁时在上海参加了叶圣陶主持的征文比赛并获奖。从1959年起,马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发表了短篇小说《老三姐》、《找红军》等作品。1961年,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出版发行,震动全国,从而奠定了他在忠县人物中国文坛的地位。70岁后,马识途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并很快熟练掌握,成为中国作家中年龄最长的换笔人。 87岁以后,30万字的电视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就是他以电脑打字完成的。由于他对于文学的杰出贡献,四川省已决定编辑出版20卷本《马识途文集》,并组织专人完成研究专着《马识途生平与创作》,该书称:“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最具影响的作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湘西剿匪记》、《模范丈夫》热了一代人,可少有人知道,这些电影的编导就是出生于原甘井镇的周康渝。1957年,周康渝由忠县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演员、副导演,与赵丹合演《青山恋》等影片。1981年调任潇湘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湖南省电影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编导《天国恩仇》、《雍正皇帝》、《秋收起义》等30余部影视剧。2001年11月21日在青岛拍摄电视连续剧《执行局长》时,不幸因车祸而殉职。
在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不断涌现的时期,忠县相继出了白石镇两河的陈正富、三汇镇人李启科、汝溪镇人蒋崇安、黄金镇人吴玉金等四名少将,成为忠县人的骄傲。
一部《饥饿的女儿》被译为25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畅销,在当代文学史上,不得不称为奇迹,其作者虹影出生在忠县。如今,虹影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着名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代表之一。出版40余部小说、诗集、散文集。作品在大陆、台湾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数十次获奖,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人气作家之一,2001年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大女作家之首。
在今年的奥运会上,不少忠县人每遇中国男排的赛事必看,只因为国家男排主教练周建安是忠县人。周建安自小在忠州二小读书时,就参加了县少年体校排球队,现任北京市长的郭金龙成了周建安的启蒙教练。1987年,周建安进入中国男排,曾获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冠军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冠军、1997年和1999年亚洲锦标赛冠军,这四项冠军是迄今为止中国男排在亚洲重要赛事上所获得的所有冠军。1998年,周建安出任四川男排主教练,2005年12月任中国男排主教练。
2002年,因主演电影《生活秀》,囊括金爵奖、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陶红是新立镇人。他6岁随母离忠到宁夏大学与当教授的父亲团聚。198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演《女警官》等7部电影,《中英街》等20多部电视剧。
B. 重庆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1、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着,故设馆加以纪念。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红岩革命纪念馆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所有医务工作者实行免费参观政策。
C. 红灯笼是忠县的文化遗产吗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集北魏至清代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及显通寺,塔院舍利塔最为有名;
建于北魏的恒山悬空寺悬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惊险奇特着称;
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芮城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道观建筑群,宫内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
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莺莺传》故事发生地;
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气势雄伟。雕刻精细;
应县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木构建筑;
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的祁县乔家大院,加上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共同组成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
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优美。
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晋国名臣介于推携母被烧于此山;
北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
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全国第二大瀑布,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西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历山、莽河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有古树名木,珍稀动物出没,褐马鸡是国家珍稀动物
D. 重庆文化遗产有哪些
1、合川钓鱼城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至南安区主干道左侧的葫芦形浅谷中,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简约、典雅、别致,建筑一应俱全,平台一应俱全,亭台一应俱全。在水面上放置离子,除了民俗和建筑外,展品还体现了古代文化、民间工艺和生产技术,具有自己的特色。
E.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
重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川剧艺术、梁山灯戏、川江号子、接龙吹打、金桥吹打、梁平癞子锣鼓、木洞山歌、南溪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走马镇民间故事、秀山花灯、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梁平竹帘、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蜀绣、摆手舞
、刘氏刺熨疗法、梁平抬儿调、龙骨坡抬工号子、秀山民歌、永城吹打、酉阳民歌
、车灯、四川竹琴。
重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四川评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高台狮舞、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F. 请问重庆市万州区有哪些历史文化尽量详细点,比如巫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之类的。谢谢咯
万州历史文化
夏商属梁州地,周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朐忍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刘备分朐忍地置羊渠县,治城今长滩,为万州建县之始。蜀汉建兴八年(230),省羊渠置南浦县,治城迁至今万州区南岸。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徙治江北(今万州区环城路)。北周时期(557-584),先改鱼泉县为安乡县,为信州和万川郡治。隋初废万川郡,开皇十八年(598),改安乡县为南浦县。大业三年(607),废信州置巴东郡,南浦县属巴东郡。
唐武德二年(619)置南浦州,领南浦、武宁、梁山三县;八年州废,九年复置,改南浦州为浦州。贞观八年(634)改浦州为万州,天宝元年(742)改万州为南浦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万州,仍治南浦县。宋万州先隶川峡路,后属夔州路,开宝三年,以梁山为军,领南浦,武宁二县。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省南浦县入万州,领武宁一县。明洪武四年(1317),并武宁县入万州,六年(1373)降万州为万县,属夔州府。民国初隶川东道,后改东川道,十七年(1928)置万县市,二十四年(1935)设万县专区,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石砫等9县。
1950年设万县专区,属川东行署区。万县专署驻万县市,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等8县。1952年万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原由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划归万县专署领导。辖1市、8县。1953年万县市改为省辖市,委托万县专署代管。原大竹专区所属梁平县划入万县专区。辖1市、9县。1970年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地区驻万县市。辖万县市及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忠县、梁平等9县。
1992 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194号):撤销万县地区、万县市、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辖原万县地区的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个县,全市幅员面积为29485平方公里。万县市新设立3个市辖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龙宝区辖龙宝镇、武陵镇、19个乡、 3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天城区辖天城乡等31个乡、3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天城乡;五桥区辖五桥镇等5个镇、4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万县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的高笋塘。
1997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重庆市万县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改为龙宝管理委员会、天城管理委员会、五桥管理委员会。万县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管理委员会。万县移民开发区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代管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
1998年5月22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国函[1998]37号),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
2000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原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的奉节县、开县、云阳县、忠县、巫溪县和巫山县由重庆市直辖。龙宝管委会、五桥管委会、天城管委会更名为龙宝移民开发区、五桥移民开发区、天城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管辖,共32镇、45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1277个居委会、村委会。2004年万州对镇乡(街道)区划作了调整,由原来的92个镇、乡、街道减少到53个;2005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由万州区直接管理镇乡、街道,辖14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
有万州文化艺术一条街,你可以克看哈。。至于现在还开起灭得。。我斗不晓得了
具体位置在:新城路中段靠近上面白岩路那边的一个巷巷头~上面还写了几个类似于“文化街”之类的大字。
至于万州民间艺术。。多赛。。。
首先斗应该是诗嘛。。。
你看流杯池。。。是李白嘛。。。啥子对影成三人。。。 =_+
太白岩也是李白噶,位于三峡,诗人的摇篮,出了个写何其芳嘛~上回CCTV10还跑太白岩上搞了个诗歌朗诵节目。。。诗的氛围也算是一个老~
还有斗是三峡石艺术,根雕艺术。。。
然后你想一哈你小时候吃的耍的嘛。。。
啥子腰鼓队,车车糖吖,捏面人啊都有嘛。。。鱼泉榨菜和诗仙太白。。食品文化之类。。
我记得还有个啥子民间艺术网。。。
http://www.99cq.net/index/index.asp
一、概述
这是一座美丽幽静的山乡小镇,这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镇,这是一座历史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的历史文化古镇,这就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的罗田镇。它以“田园风光,自然和谐,文物古迹,鱼米之乡”的特色闻名于世。
罗田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陲,万州区东南部,东径108°36′,北纬30°36′,与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七岳山脚下,距万州城区71公里,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2429人。
罗田镇边贸活跃,是重庆市边贸重镇之一。位于渝鄂两地交汇处,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建南镇、百胜乡“两镇一乡”紧紧相邻。古时周边无场,自古商贸活跃,辐射半径30公里,是渝鄂两地的边贸经济中心,古时为川鄂两省的必经要地,有“老318”国道之称。古时川鄂两地的各路商人纷至沓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一派边贸繁荣景象。时至今日,盛况丝毫未减,每逢赶集天,渝鄂两地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有上万人之多,场上现有各类商业门面100余个,从业人员300余人,年商品成交额在4000万元左右,显示出罗田强大的边贸优势。
罗田镇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三条出境主干线四通八达,距318国道22公里,并全面硬化。距万石高等级公路15公里,也即将硬化,万石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更是给罗田带来便利的交通优势,“1小时万州、3小时重庆”快捷便利。即将建成通车的宜万铁路纵穿四个村(居),并建二级火车站一座与罗田古镇紧紧相连。宜万铁路的修建将大大改善罗田的交通格局,也给罗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罗田将伴随火车飞驰的车轮,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罗田镇境内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普济桥、字库塔、四合院、古墓群、罗汉水井”等古建筑,是罗田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400多年的古场古镇保存完好,渝东大小店铺、典当行、布庄有迹可寻,从现存的街道、庙宇、作坊以及延伸南北的石板路等依稀可见当年罗田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普济桥、古墓群、字库塔、金黄甲大院分别于1999年和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济桥、古墓群、金黄甲大院建造年代久远,雕工精美,气魄宏大,保存完好,重庆市内较少见,原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现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完全具备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集奇、幽、险于一体的红岩石林;海拔1600米高,林业面积达2000多亩的大小二寨;碧波荡漾的枫香坪水库;风景秀丽的百丈沟、“似桃源”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二、历史沿革
罗田古镇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相传明末此处有一大土包,其形圆如罗盘,四周良田环绕,又当川鄂交通要道,习称罗针田,简称罗田。当地村民开始在此修房集居,清干隆十七年增筑建场,并逐渐形成规模,距今已两百多年。清末民国初属市廓里大十甲,1941年由马头镇划出罗田乡,驻地罗针田。1949年12月解放后,于1950年初成立罗田乡,同年8月划归第十区管辖,1951年成立罗田区管辖罗田、马头、中山、谷雨、大兴、谋道、百胜七乡,驻地马头场。1955年民主建政时撤消罗田区,建立罗田乡改属龙驹区,中山、谷雨划归走马区管辖,大兴、谋道、百胜划归湖北省管辖。1958年建立罗田人民公社,1966年11月更名为友谊公社,1975年恢复罗田原名。1992年10月四川省撤地设市建区时,由马头、罗田两乡合并建成罗田镇,并隶属于万县市五桥区,1998年10月马头乡分设成立马头乡,罗田镇保持原名,2004年10月万州区行政区划调整时由罗田、马头、中山再次合并成立罗田镇,并隶属于重庆市万州区至今。
三、历史文化特色与自然风光
(一)古建筑群历史悠久
1、罗田古场镇:始建于明朝后期,清代开始形成规模,是川鄂两省间陆上交通必经之地,三条老街呈“之”字形,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有房屋720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老街总长391米,宽1.8-3.5米,由1623块条石镶嵌而成。古时,周边50里内无场镇,商贸历来活跃,有布庄、当铺、作坊等40余家;中场关庙是当地老百姓为祭拜关羽而建,也是人们拜神烧香祭祀的地方;“三祭店”是休闲、说理、说书的场所;场上原有“禹王宫”供奉着龙王,用于人们在天旱时求雨,“万寿宫”每逢大年三十、初一、元霄佳节以及重大活动都有人来求拜,至今还保存完好的石公厕,四周及屋顶全部用条石铸成,屋顶百多年来滴水不漏;供场上人畜饮用的罗汉水井,一大肚罗汉左手拿书,右手拿扇,稳坐龙腰嬉笑二百多年,一股泉水从龙口流出,过路人们都要到这里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轻松一下心境。街道两侧房屋年代久远,特别是永兴场40-42号四合院保存较好,占地3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小巧玲珑的天井和独特的门窗、回楼及排水系统,具有典型渝东古民居建筑风格。走过街道,至今仍感受到罗田的古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2、典型四合院古建筑
(1)金黄甲大院,始建于民国26年(厅堂中梁上清楚地记载着该院建成时间),“祖遗美田园齐梓承待万代,亲修华栋宇箎同继千秋”的门联首印眼帘。该建筑系当年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俩兄弟修建(其后人向全福,孙向峰尚健在),座南朝北,合院式布局,三院横向合一,占地面积2310平方米,原有56间房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奇特,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五开间,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细,青石板天井180平方米;下房楼上正中设木构戏台。东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101平方米;西房穿斗式架构,三开间,青石板天井80平方米,石水池一口;下房三院相通,一些门窗为欧式风格。在饭堂正面墙上,绘了一尾栩栩如生、活蹦乱跳的鲤鱼,鱼的上端是一幅喜鹊闹梅的小图案,画的挂绳也历历在目,仿若一幅年代久远的挂图,但细细一瞧,确是将画绘在了墙上。大门楼上美人椅独具匠心,大门观察眼,16个枪眼的设置以及院内木质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该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保存完好,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实属少见。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院曾用做粮站仓库,部分石刻、木雕毁损于文革年代。
(2)锅圈洞大院,始建于清代,四合院布局,穿斗式结构,一楼一底,青瓦硬山屋面,门窗具有典型渝东地域特色,墙上壁画栩栩如生,25厘米高的地楼防潮防水独具特色,现有住户4户,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
(3)石中坝大院建筑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20厘米高的地楼隔潮建筑独具特色,该院现住6户人家,至今还部分享用古建筑及雕工精湛的木椅、木床以及书桌等。后两大院堂坝镶嵌有明显标志,堂屋正对面与大梯同宽,纵嵌两条间隔2米宽石板。
3、古墓群牌坊石刻艺术
距古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以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建造于光绪十一年,碑高6.5米,宽5.7米,原系三重牌坊,第一道牌坊已损毁,两旁曾矗立望柱,四围精雕细刻用条石围砌,共占地1400多平方米,现仅存两重牌坊,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雕刻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特别是原墓碑右上角有一石雕海螺,曾有人用口吹便发出“呜呜”之声;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墓志铭由万州区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与之不远的向荣让(系向志扬之子)之墓,建造于民国五年,墓碑牌坊通高8.6米,宽7.5米,雕刻、建筑大气、美观,更是书法、雕刻并重。“鬣耸山头高石马,脉环水口锁江龙”;“功虽万字难书写,穴傍两城自然佳”两幅碑联耀眼夺目,出自大手笔风范,气势磅礴,墓碑牌坊上有万州同盟会会员刘声元的题词。整个墓碑正反两面均雕刻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书法结构严谨,苍劲有力,不拘一格。牌坊雕刻精湛,特别是墓碑牌坊顶上雕慈祥老人及六名小孩石像,寓意深刻。碑身雕刻形态万千,玲珑剔透。相距不远的向母幸君(系向荣让之妻)之墓,显得更为娇小玲珑,但却保存最为完整。无论是墓碑石刻还是拜台,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墓碑上一左一右两个石狮雕琢得虎虎生威,各种人物花鸟图案也活灵活现。墓前方至今保存有一段弧形的围台,围台用条石砌成,上面加盖石檐,石与石之间吻合非常紧密,即便是薄薄的刮胡刀片也很难嵌入。象这样清朝末和民国初建成的古墓大小共6座,墓碑牌坊至今保存比较完整,在重庆辖区也比较少见。从这些墓群我们能依稀感受到向氏家族昔日的繁华,也曾座拥粮仓、富甲一方。
4、美丽幽静的普济桥
普济桥建造于道光十七年,是迄今为止重庆万州境内发现最古老的石拱桥,距今约100多年历史,系当时数名社会名流捐资修建。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跨百丈沟,是当时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桥梁。桥长24.7米,宽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桥上龙头口含龙珠,龙尾悬于石拱正中,相传为保护石桥所铸,历来发洪水均未超过此龙头。桥上雕塑有石狮、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桥身两侧建有亭廊,一边上刻有“德厚流光”几个行书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对联,从字面上理解,是较早提出构建“和谐”的理念的例证,上还刻有“普济桥序”和“功德碑”。一边上供有观世音菩萨像等,古时供人们烧香拜佛求神用。桥身两侧为十级石梯。该桥桥拱形如鸡蛋,桥面正中有一块石名叫“鲁班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时的工匠师傅修该桥时,设计此桥,怎么也立不稳,就看见桥头有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婆,把鸡蛋立在地上卖,四四方方、平平稳稳,就顿悟,何不把桥拱也设计成鸡蛋形。在桥面的合拢上,据说,怎么也合不拢,修桥工费尽移山心力,打造了万千条石不成。当时路过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说他在那里打了一块石头,放在一个老太婆家里,正好可以安放于此,于是照办,花十石米从老太婆那儿换来此石,果真“天衣无缝”。人们疑为鲁班下凡,取该石为“鲁班石”。
该桥于1999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评为区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在“万州是个好地方”公益宣传片中就以此桥作为背景,多么漂亮。一座古老的桥披着青苔的衣,摇曳着古藤的臂,有力的脊梁和臂膀将两岸青山一个古镇拥入氤氲的怀抱,石拱桥上游200米处,有两巨石,自然形成为高3.5米,宽2.4米的石洞,走过此洞,前面豁然开朗,风景秀丽,有潺潺的流水,飞泻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景象,诠释为 “似桃源”。走过石桥便是古镇,古桥、古镇、流水浑然一体,美丽幽静,似画图。
5、巍峨的字库塔
字库塔座落于古镇上场尾端。该塔为仿木重檐阁式石塔,建造于清末年间,塔高7.5米,塔顶呈宝瓶形,塔身上刻有对联:“昔今人敬字,教古圣文明”和“蝌蚪云霞焕,鸿篇日月光”,其书法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修建该塔是缘于当时罗田场上罗氏家族和刘氏家族斗争,罗氏家族相信一风水先生的话,修建一石塔镇压兴旺的刘氏家族,现罗田刘氏家族确实后继无人.其实,该塔是当时是作为人们烧字纸专用,当时罗田场上的文人墨客、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字纸都要到塔里去烧,外面不准乱烧,故有“一字值千金”之说。是古时人们尊崇文化,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该塔于2006年被万州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田镇原有字库塔五座,而现在仅存此一座,故显得十分珍贵。
(二)自然景观别具一格
1、大小二寨:海拔近1600米,雄居古镇隘口,地质险峻,仅有崎岖的山路可攀崖而上,山里星罗其布48个山头,远看象两个寨子,因一大一小而得名。寨上古木参天,有森林面积2000多亩,各种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水杉、针叶杉、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已初步发现有野猪、野兔、猴子、斑鸠、喜鹊等物种,穿梭林间,时不时会觅见野猪、野兔的踪迹,各种鸟儿在树梢飞来飞去。若遇雨后天晴,那便是上寨子采摘蘑菇的最好时节,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生菌遍布林间。当寒冬来临,寨上银妆素裹、白雪皑皑,赏雪变成了都市人难得一遇的休闲方式。若运气好,还可采得成团成簇稀有的“雪菌”(系当地人称谓,待考证)呢!寨上有充足的水源,水质异常清冽,实为一大奇迹。从寨上俯视西面,万亩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弯弯的田坎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曲边图,夏天,恍入雾海之中,犹如人间仙境。东面寨脚下一大一小两座水库犹如镶嵌在绿色地毯下的两面镜子,当阳光斜照,微风轻拂,水面会泛出片片银光,仿佛自己已身居人间天堂。
2、红岩石林:集奇、幽、险于一体,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极为壮观。各种岩林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或像老人、或像座椅、或像罗汉抱扇、或什么都不像,但每一处石林都各有各的特色,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3、百丈沟:长20公里,风景秀丽,有“将军石”、“犀牛滚水”、“印盒石”等48处景点。
由于罗田海拔较高,夏天气候凉爽,每逢盛夏时节,到罗田避暑纳凉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万州区水利局、龙驹经营所等单位已着手旅游前期开发,枫香坪水库管理所经过改造,已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近闻名
罗田镇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自宋、清年间,先后出进士21名,举人36人。康熙年间,谭氏三候至今广为流传,谭丈封涪候,谭诣、谭弘分别封向化候、慕义候,犹以慕义候谭弘最为耀眼,时任川北地方总督,封地万顷,当地至今流传着谭候虎的人生轨迹。人们传为佳话,据说谭候虎准备在马头场立皇城,当时他势力非常大,威胁中央政权,皇上曾派马将军带兵收复他,马将军被谭候虎一箭射下五桐桥,现该处名为将军石,就是为了纪念马将军。张献忠入蜀也曾被谭候虎打败过。光绪年间,曾任九省提督向九九斗字不识,力大无穷,家世显赫,如今还广为流传着向九九成长兴衰的诸多故事。
近代名人高天柱烈士,又名高宏森,1915年出生于罗田镇新马村,1938年读省万师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乡任教,曾担任小学校长、代理乡长、中寺农会名誉会长等职务。此期间,他利用会长身份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8年6月17日,因叛徒出卖,他为掩护同志被捕。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社”渣滓洞集中营,时年43岁。现重庆渣滓洞还留有遗像及资料介绍。
罗田镇至今仍保存着古朴的民风、民俗,如迎新嫁娶,红白喜事,至今还使用历史流传下来的狮舞、锣鼓、年箫等庆贺方式;人们对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仍沿用传统习俗进行庆贺,原汁原味,传统氛围十分浓厚。人们在劳作时,常常一人领唱,其他人合唱的薅草歌以及抬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打铁锤号子等,歌词淳朴易懂,古风古韵。有人去世后,葬前每晚民间艺人到灵前高唱孝歌,以表示对死者的无限哀悼,以七律的形式,写上厚厚的一本“家祭”,列数死者的功苦,以悲痛哀挽的声调唱与世人,等等这些均体现出了当地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古朴民风民俗。
四、罗田镇文物古迹保护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建了专门班子
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陶荣为组长,郎邦福、程万、魏大东为副组长,郎正清、毛文彬、黄东、张健、李伍之、邓永志为成员的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暨文物古迹保护领导小组,理清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
(二)强化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镇形成了“热爱文物,保护古迹,推动发展”的共识。
(三)落实了保护措施
一是在各文物保护点都设置了标志,指定了专人负责日常管护;二是镇、村、组、农户层层签订了文物古迹保护责任书;三是整顿和规范了文物古迹保护区域内的搭建、堆码、开山、取土等行为;四是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严肃查处破坏、盗卖、贩卖文物的行为;五是镇文物古迹保护小组每季度实地检查一次,解决存在的问题;六是组织人员对散落民间的文物进行了认定、登记工作;七是把文物古迹保护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考虑。
五、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
(一)罗田镇文物古迹开发规划遵循“保护古迹,挖掘资源,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场镇建设中要把文物古迹的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现有文物古迹的同时,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力度。
(二)在规划上,要立足现实,分期实施,近期重点抓好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多方筹资,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一些基础设施;远期要从提升罗田形象,促进罗田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镇这块牌子,做大做强罗田的旅游产业。
(三)走合作开发的路子,充分利用宜万铁路和万石公路开通后带来的便捷交通,加强与旅游大市利川的合作,共同打造跨省“旅游经济圈”。
声名远播的昔日皇家贡米,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的万亩梯田,奇幽险峻的石林群……在人们的印象中,罗田镇诗画般的山水田园风光,有着动人的形象标签。
不为众知的是,素以"文脉绵长、古迹众多、冰川遗址"而独具特色的罗田,还有两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中国绿色名镇、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而这,都是万州独一无二的"桂冠",彰显出罗田不一般的内涵。
虽然没有城郊优势,但这座边贸古镇凭借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旖旎的风光,在波澜壮阔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进程中,抓住机遇扬长避短,以全新的发展视角,依托资源优势亮出三张"名片"。一个魅力四射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古镇,正破壳而出惊艳四方。
一群古石雕民居蜚声库区
作为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罗田除了明清古场镇之外,还有令人艳羡的丰富内涵。境内保存完好的古民居院落,至今仍有近10处,是万州最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出典型的巴渝风格。流连其间,让人恍若来到了清代或民国年间的大户人家做客。
而这之中,尤以美轮美奂的金黄甲大院、锅圈洞大院、石中坝大院最为有名。修建于民国26年的金黄甲大院,合院式布局,占地2310平方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大院规模宏大,建筑奇特,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梁架混合结构,青瓦硬山屋面,木梁架脊檩、梁托架等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湛、细腻,融汇了中西方建筑风格,透出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非常罕见。
四合院布局的锅圈洞大院,兴建于更早的清代,穿斗式结构,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门窗具有典型的渝东地域特色,山墙上端彩墨壁画清晰可见。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石中坝大院,正门两侧一对石狮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有雕工精美的木椅、木床、书案……
不仅如此,距古场镇2公里的用坪坝,与三大"四合院"晖映一体的古墓群牌坊石刻,同样蜚声库区堪称一绝。
这里现存大小古墓12座,每座都有精美的大型石雕。其中,以清光绪年间向志扬夫妇之合葬墓牌坊雕刻尤为细腻、完整。该墓现存两重牌坊,雕刻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梁祝观景"以及"赛龙舟"、"迎亲嫁娶"等人物、戏曲故事画面,非常精致,工艺为浅浮雕、深雕、镂空雕等。各类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墓志铭由清代翰林、书法家赵尚辅为其书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
其他清朝至民国初年建成的古墓牌坊,也都雕刻、书法并重,大气美观,各种人物花鸟活灵活现,雕刻形态万千。
坐拥如此得天独厚的祖宗遗产,高擎"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大旗的罗田亮出了第二张"名片"--整合资源,打造用坪古文化展示区。
"传承、保护好文物古迹,是我们的责任。"在蒋培华看来,古宅院、古石雕极具考古、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大有文章可做。"现在人们外出旅游,已不满足于单纯观赏自然风景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更受青睐。"而罗田就有这样的资本,关键是要打造好,展示出来。
记者采访期间,正巧碰上罗田镇政府回购金黄甲大院。蒋培华表示,这只是行动之一。目前,已委托专业机构设计金黄甲大院、石钟坝大院、古墓群牌坊石刻等文物古迹修缮加固方案。拟依托罗田独有的古宅院和古石雕群,在用坪打造民俗文化古村落观光区,展示罗田精湛的石雕技艺和独特的大院文化,生产销售石雕旅游产品;展示土家狮舞、锣鼓、薅草秧歌、抬工号子等传统民风民俗。同时,搞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吸引游客参加体验农业活动……
G. 作文:向你介绍忠州豆腐乳
忠州豆腐乳,又名忠县豆腐乳,产于重庆市忠县。忠州豆腐乳始于唐代,盛于清朝,千余年来一直旺盛不衰,其所用菌种系以清雍正十二年启用至今的霉房分离而得,其酶系多样性和分解力为全国独有。忠州豆腐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健脾宽中、润燥、除湿等功效。2010年,忠州豆腐乳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忠州豆腐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H. 重庆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大足石刻
从唐朝开始筑造的,由明清两代相继完善,大足时刻雕刻的石像非常的精美和细致,其中有佛像、道像、儒像等等宗教神像,大足石刻比龙门石窟、云岗石窟,莫高窟等四大石窟更有名气,被评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着古代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I. 重庆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哪些
分别是:刘氏刺熨疗法。
民间音乐包括川江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南溪号子、接龙吹打、金桥吹打、木洞山歌、梁平癞子锣鼓、鞍子苗歌、永城吹打、秀山民歌、薅草锣鼓、小河锣鼓、后坝山歌、梁平抬儿调、土家斗锣、甘宁鼓乐、龙骨坡抬工号子、五句子山歌等18项。
属于民间舞蹈的有铜梁龙舞、北泉板凳龙、摆手舞、大傩舞、巫舞、狮舞。
传统戏剧包括川剧、梁山灯戏、面具阳戏、接龙傩戏、阳戏、余家傩戏、石壕杨戏、踩堂戏。此外,还有四川评书(重庆)、车灯、川东竹琴等3项曲艺;中塘向氏武术、木洞龙舟等2项杂技与竞技。
梁平木版年画、蜀绣等2项民间美术;塘河婚俗、尝新、万盛苗族踩山会、丰都庙会、秀山花灯等5项民俗;梁平竹帘、重庆漆艺、龙灯彩扎工艺、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涪陵榨菜制作工艺、合川桃片、合川峡砚、永川豆豉、艺庐微刻、龙凤花烛、老腊肉制作工艺、朗溪竹板桥造纸、纸竹工艺等15项传统手工技艺也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