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学校可以开设哪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特色课程
可以每个学期选择一本传统文化教材学习。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等。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儿童教育要注重八德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看一个民族的兴衰,就看这个民族的小孩的素质怎么样,所以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治国安定之根本,所以不得不加以考究。儿童的教育更多的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整体素质教育,心生敬畏感的教育以及在行为层面的一种规范。小孩子在懂事的时候,你教他什么呢?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的教育如果成功,他一生受用无穷。首先要教孝,孝敬他的父母。你不能溺爱他,不能以小孩为中心。传统社会到吃饭的时候,小孩要帮父母添饭的,帮父母端茶的,这在培养他的一种孝心,孝行。现在可是颠倒了,小孩坐在上面,他好像是小太阳,做父母为他服务,忙得团团转。如果他是在三岁以前,或者是自己不能料理,你可以为他服务。当他到了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你就不要这样做了,一定要让他来为父母服务,来为他人服务,来尽到他的一份孝心。悌,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做弟弟的要恭敬兄长,兄长当然也要关怀弟弟,这里面兄弟之间要有悌的这样的一个德性。忠,处理个人跟社会,跟国家的关系。你在社会供职,做公务员,一定要对国家尽忠,忠心耿耿。你如果有忠心的话,你就不会用自己的权力去谋私利,去贪污腐化,去把国家的钱存到外国银行,你做这些事情就是不忠。所以我们看到这么多贪官污吏,就是由于从小没有教育;信,是朋友关系,要讲信誉。这个信,一边是个人字,一边是个言字,人说的话就是可信的,如果说出的话不可信,你都不是人了。所以自古以来对人都是很尊严的,有的事情用人格担保,那大家都无话可说。但现在人格瓦解了,你说用人格担保谁也不相信。古人的信,那是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论怎么样都得兑现诺言。信是植根于诚,真诚心才会表现出信。现在这个社会也是诚信极为低落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已经很难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了。有时候看到这一点真是感慨不已。经济领域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各种事情,甚至媒体当中掺水分的,虚假的报道,虚假的广告,虚假的文凭学历,那太多了。所以一个人一定要有信。孔子在教化当中,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治国有三个要素:足食、足兵,再就是信誉,信。子贡又问:如果这三者要去掉一项,应该去掉什么?孔子回答:可以去掉驻兵(就是国防力量)。如果三个要素非要去掉一个就把国防去掉,剩下两个。足食就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进一步问,足食和信这之间非得要选择一个的话,那取什么、舍什么?对一个治国者来说,这是很严峻的。孔子回答:去掉足食。把这个民生吃饭问题都可以放下,剩下这个信。子贡一听大吃一惊,怎么会作这个选择?孔子说:自古谁无死,民无信不立。你没有食可能会死,自古以来谁没有死啊,但是人没有诚信的德性,他就站立不起来,他的人格整个瓦解。也就是说这种信的道德价值超过肉体的寿命,这是我们中国圣人掷地有声的语言,我们对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能把一种道德精神价值高扬到这个程度。然而我们现在的不孝的子孙却把这个信的道德价值沦落到这个程度,我们都愧对孔老先生(孔夫子),要进行信的教育。礼,礼貌、礼敬,礼的精神就是恭敬,恭敬表现得要有礼节,要有礼的形态来表达这种恭敬;义,正义,中国文化当中,关羽的形象就是义的一个典型,桃园三结义之后,他对于兄弟关系,对于刘备的忠心,是什么都不能动摇的;廉,廉洁、节俭。一个人要减低自己的物质欲望,要廉洁,做官要做清官,两袖清风。一个人能够廉洁,他的道德人格就能上来,如果一个人,他很追求高消费,过那种奢侈的生活,他就容易走向堕落的道路,就会取那些不义之财;最后一个是耻,羞耻,内疚,当做了某件事情的时候,愧对良心,愧对天地,愧对他人。知耻近乎勇,你知道这个耻,才会勇于改过。这个耻就相当于佛门的惭愧,惭愧心,如果一个人没有惭愧心,那就无药可救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羞耻感,到无耻、免耻的程度,那也就无药可救了。这种耻感是他的良知良能还没有泯灭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良知良能都汩没了,汩没在物欲里面,仇恨里面,这些,他就不会有耻。不会有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看现在有些做坏事,他抢了人家东西,他当面炫耀自己,你看我抢的过程多么有勇气,多么有谋略,怎么怎么回事,他都把它作为一个炫耀的东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搞婚外恋,还炫耀自己,你看我多有魅力,我有几个情人这样这样,你看他都在炫耀。所以就是免耻,无耻了,一个人到了无耻的程度就没有办法了。八德,这八个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做人的人格。如果这八个字都没有的话,那古人说就叫亡八字嘛,亡八字,你这八个字都忘记了,在你身上都体现不出来了。忘八字比较文雅一点,如果把那个“字”字省掉,就叫亡八,有点骂人的样子了,你这是亡八蛋 ,那怎么了?就是亡八蛋,就是这八个字一点都没有了。对小孩进行这样的教育,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才是教育最本真的东西。然后进一步教三世因果,一切行为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个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我们每个行为在六道轮回都会有体现的,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教给小孩。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的核心,如果一个小孩能接受这样的道理,能够在内心深处建立这样的观念,他一定就会有敬畏感,他就不敢胡作非为,他就建立了惩恶劝善的一个根据。这个根据是深深地扎在他的内心深处的,他就会在行为上真正做到慎独,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他也会按照这八个字来约束自己,来规范自己。如果没有因果的观念,没有轮回的观念,那么一切道德的教化就没有根,没有基础。尽管他口头上说讲道德,那都是口头上作表面文章。所以我们现在感到深深的忧虑,当一个社会不相信三世因果,不相信六道轮回,他的道德一定会滑坡的,一定会沦丧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⑵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课五个重点有哪些
五个重点有如下所述:
①什么样的文化才是优秀的;
②哪样的文化才是传统的;
③哪些民族曾经有过优秀的文化;
④儒学是不是孔子创建的;
⑤到底是6千年丶还是五千年丶还是只有4千年。
⑶ 少儿国学课程都有哪些
1、经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老子庄子选》、《易经》、《诗经》选。
2、蒙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等。
通过对期间孩童的德慧智全面的教育,能够培养和提升孩子的道德品格,培养他们的感恩心、博爱心、忠孝心、宽容心、自省心,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国学的学习大体可以经过三个时期:
1、0-2岁宝宝学国学:可以放读经音频最好是读诵给宝宝听。
2、3-7岁宝宝学国学:可以领宝宝读,每读一字,应让宝宝的手指指着所念的字,不认识不要紧,能背多少是多少。最好找一个国学幼儿园,或者国学的学校,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感受国学韵味。
3、7-13岁宝宝学国学:读熟,背熟。开始对国学知识有所了解,这个阶段要给宝宝找给好点的学校或者老师,让孩子接受正规的国学教育。
⑷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古诗,书法,画画等等传统文化课程。
⑸ 小学五年级学哪几门课程
小学至五年级学习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英语、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
1、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2、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主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
4、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5、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英语包含约49万词,外加技术名词约30万个,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5)五年级传统文化课程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必学课程如下:
1.语文(一年级—九年级)
2.数学(一年级—九年级)
3.音乐(一年级—九年级)
4.美术(一年级—九年级)
5.信息技术(三年级—九年级)
6.体育与健康(一年级—九年级)
7.英语(一年级/三年级—九年级)
8.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
⑹ 小学中华文化有什么课程想了解。
小学中华文化有什么课程想了解?现在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生物现在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生物,我现在了解,好像就这些,但是都是比较难的
⑺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