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物理老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活动

物理老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活动

发布时间:2022-04-04 10:21:39

Ⅰ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做为农村小学的我校在重建学校新文化上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生命化的校园环境氛围
1、校园文化环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才成长的作用。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如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学校文化的今天,做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这就需要讲求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烘托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给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书写了课改的语丝,向社会、家长宣传课改。教学楼从左到右设置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国旗,国旗两旁写着热爱祖国,勤奋好学八个大字,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旁边配有梅兰竹菊四幅图画,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并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具有梅兰竹菊的品格,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着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学校上下操场栽种芒果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2、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开展的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二个栏目:《才艺大比拼》,《放飞想象》,《遨游苍穹》,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通过这些群众性组织的构建,既能做到把师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健康活动上来,又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再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鉴于此,学校与集新的果林场进行定期挂钩,充分利用这个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果树栽培种植的技术,懂得管理果树,同时也受到劳动思想教育,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创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融通。师生间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老师的爱,用爱心浇灌花朵。近几年来,我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师德师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名人为表率,开展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依法执教等系列活动,并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实施减负的大讨论,创造性地总结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教师应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学会了欣赏学生,懂得尊重学生,能够善待学困生,甚至要偏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的教师是采用倾斜政策的办法,即:增加一点感情投资,优先一点学习指导,多给一点锻炼机会,放宽一点表扬奖励。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鼓起了上进的勇气,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他们同样享受到做为人的尊严与待遇,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规范的校园生活氛围
规范的生活氛围指学生生活的规范化,包括文明得体的行为举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规范的生活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律修养;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指导,制约行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规范的生活氛围来源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我们制定了《集新小学生一日常规》、《集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优秀中队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五有五无评比细则》、《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规章。有了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否则,规章就只是一纸空文,对学生缺乏规范作用。我们利用少先队值日员检查落实。每周一公布,还开展规范教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每学期规定开学初的第一个月为日常行为规范强化月。通过看、练、比的方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它将不再是闭关自守的,而是存在于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它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例如请老协、关工委来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开座谈会、讲座、心理辅导课,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共建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做好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能与家长紧密联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许多家长能够为了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学校课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包括软件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含有硬件的、环境建设的因素。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活动中,我们要力求突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文化,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知识殿堂的神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Ⅱ 怎么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针对这一特点,我校逐步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和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学校校长亲自抓,学校少先大队、各学科教研组、班级、师生组织协调,齐抓共管,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在学校统一主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师生,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二、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此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点:
一是抓好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我校坚持结合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开展了德育系列教育为主题的三大主题班会,即:养成教育(主题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朋友与友谊、我心中的偶像、自信与成功等);感恩教育(主题有: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关爱、名人激励我成长等);心理辅导(主题有:如何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压力,做生活的强者、心理调试——相信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失意等)。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刘晓红老师的主题班会——感谢父母,生动精彩,父母和子女相拥而泣,班主任及前来听课的兄弟学校的老师也留下了感动的眼泪,并响起了阵阵掌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得到了家长、社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二是坚持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我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话语虽不多,但非常注重实效,在庄严的国旗下,严肃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国旗下的讲话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的渠道。
三是发挥媒体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好广播、橱窗、黑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开办了红领巾广播站,除了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2010年秋季,我校在中心小学支部的大力支持下,又投入资金10万元,添置各种高标准橱窗、名人名言宣传牌、警示牌、建校园文化宣传栏100余块。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走进校园不同形式的宣传牌、警示牌、学生艺术作品展示、教师、学生风采展示等文化氛围,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是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我们充分广泛地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创建县级艺术校园”、“我读书我快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拒绝管制刀具进校园”、“节约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专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元旦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六一学生特长展示”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师生学会面对突发事件紧急自救的知识,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坚持每年评选安全小卫士、学习小博士、文明小标兵、小舞蹈家、小画家、神剪手等,全校50余名学生的书画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学校也多次被中国少儿报社、全国艺术教育学会评为优胜单位。
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扎实抓好品行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是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是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及校规、班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品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形成“他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受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言行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我们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言行习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良好的言行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坚持依据《守则》、《规范》学校制定考核细则,对全校每位学生实行一日一记载、一周一考核、一月一评比,对各班考核前五名优秀学生在校园橱窗张榜公示进行表彰。
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在师生中广泛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等古训和格言,提倡“寓卓越于平凡,寓成功于细节”等理念,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通过家长培训、学校教育、社会配合等,架起家庭、学校教育的桥梁,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过不懈努力,我校全体师生讲学习、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已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被评为县级示范学校,襄阳市家长示范学校。
四、创建优美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没有完备的“硬件”系统,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发展规划、师生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
1、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校园整体布局。
我们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切入点,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突破口,以创建“县级名校”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近三年我们投入资金20余万,硬化了篮球场、修建了环形跑道,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等体育设备10余套,添置各类体育器材100余件。对校园进行了布局调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已完全分开,美化绿化了整个校园,使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美丽幽雅,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绿化合格学校。
2、重视人文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处处是教育之地” ,是我们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底蕴的校园建设原则。走近校门,“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大型标语,激励着师生拼搏进取;进入校园,“爱国、文明、求真、进取”的校风,“厚德、博学、自强、奋进”的校训,“博爱、严谨、敬业、奉献”的教风和“自主、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庄重、醒目,催人奋进;“用艺术点亮人生,用行动实现梦想”、“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警句,耐人寻味,时刻激励着学生的斗志;文化长廊中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刻提醒着学生;大门两侧,《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让同学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时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走廊中,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人人参与,构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校园里感情最深、影响最大、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对他们潜移默化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育人环境,也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同时,学校还创造性的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班级环境,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室的墙壁变成了学生学习创造的天地。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学生们自己剪出的各类艺术作品,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栏目。一扇扇别具特色、富有新意的班门脱颖而出;彰显个性的班风折射出班级特色;室内的环境设计别有新意: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社会一角”使学生对社会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责任;“学习园地”展示了学生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心里话”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班级之星”带动了全班,坚定了信心,每一颗“星星”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骄傲的告诉同学和老师:我能行,我最行;“父母的叮咛”让孩子们读懂了父母的融融爱意、良苦用心,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巧手慧心”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又成为了我校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级艺术作品展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树立可学的师生楷模
榜样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和激励,激励是第一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作用必然更大。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师生中的积极因素,树立榜样,大力宣传,让榜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在文化墙中开辟专栏展示“教师风采”;对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以及荣获各种荣誉的教职工、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画家,及时通过光荣榜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并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公开表彰;各年级,各班也成立了“进步之星”、“星光灿烂”等宣传栏,及时表扬在年级、班上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既让受表彰的师生拥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又让他们感觉到肩上的责任,同时更为学生树立起可学、可追赶的榜样,让师生明白榜样就在身边,让榜样成为鞭策自己和激励他人的力量,让学生更加信任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和校园。

Ⅲ 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

一、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学校内影响和制约师生活动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 优化校园外部环境
各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学
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色的显性标志,使他人一走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绿化外,校园环境规划还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增加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加强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的建设;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学校还可以推出“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让学生结合学校特色,写出自己的格言,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制成标牌(如百胜中心校),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还可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七校、三校等)。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认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教室布置要体现班级特色,有艺术气息。各班墙上可以悬挂由自己设计、制作的班风、班级格言,还可以设置壁报、艺术角、图书角等。在班级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班歌的谱写,班风、班级格言的征集,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在营建过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班级的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和行动,一旦发现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获得成功喜悦,就会更热爱自己的班级,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 构筑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构筑发展愿景,激发师生进取精神。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思考,把构筑学校发展愿景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憧憬,增强全体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校长要凝聚人心,调动集体智慧去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学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师拟订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学生确定成材目标,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材结合起来。
⒉ 策划发展思路。学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学校的办学信念来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要在认真分析已有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发展规划,理清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具体策略。比如蔺市小学利用美心集团以及古镇资源优势、学生艺术特色摸拟空间等优势,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模拟教育为特色打造特色学校,同乐中学结合独特的“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瓜果菜种植新发展模式”,开发乡土教材,提出了学校的绿色教育办学思路。我们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创建优质教育的同时来打造特色学校,使办学体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价值。学校要通过人本化的学校管理、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书香型的学校塑造来演绎和建构“激扬生命”的学校精神文化。“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读书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是校园读书活动的主要形式。读专着、赏名着、颂经典、写反思成为教师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学校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篇目,每人撰写读书笔记,学校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学校校长应是读书的带头人。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经典诵读到名着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的展示到读书心得与感悟,让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成为学生一种幸福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如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校携手营造书香家庭,通过书香家庭建设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改变家长的观念,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家长和孩子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且可以推动家庭教育、社区文化建设。
⒋ 依靠科研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需要专家的引领。通过科研引领,可以使文化建设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把全体行政人员、科研骨干和教师骨干推上了科研第一线,逐渐再进行全员推动。
⒌ 完善物质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精神的东西,它又需要通过学校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表现出来:学校的校舍建筑、校园规划、校园雕塑、园林绿化、交通道路等物质的东西都要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谈到过),各校要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创造物质、环境条件。要做到科学规划学校基本建设,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充实教工阅览室、活动室内容,认真规划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发挥学校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块砖瓦、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校园广播站、闭路电视、学校影剧院和校园网的育人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分析调查我校学校环境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环境建设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到位;开展校史研究,不断挖掘学校底蕴、拓展学校的内涵;提炼学校特点,建构学校特色,创设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⒍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特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创造执行、管理方面的条件。根据学校师资构成,科学规划学校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处室、各条线组成人员,完善学校组织制度;根据学校岗位工作需要,明确各处室、各条线教职员工岗位职责,完善学校岗位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岗位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工作的考评,完善学校考评制度;根据考评结果,对各处室、各条线、各岗位教职员工实施奖励,完善学校奖励制度;创立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建立由行政领导、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队伍,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在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研究,做到“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具体”执行制度;积极渗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对师生员工进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刚性的制度转化为柔性的自觉行动。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若干规章制度,但很可能由于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使这些规章制度缺乏“文化”内涵,如某些学校经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甚至还有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现象,这就是“没文化”的表现。
⒎ 关注行为文化。各校要为现代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动、动力方面的条件。一是提升领导艺术,规范教育行为,使管理者成为负责任、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道德型领导”和“目的型领导”;二是规范教学行为,规范年级组、教研组活动,强化教学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本培训新形式,建立以老带新的“青蓝结对”机制,创办“青年教师沙龙”,举办“青年教师大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继续推进科研型教师群体的培育,努力构建更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并进行研究;四是在学生中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文娱活动,组织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结合学校特色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六是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好社团活动。
⒏ 建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⒐ 创建教师文化。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设置优秀教师个人工作室、编印出版教师个人研究文集等,重视对反映学校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各种文书资料、声像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录制有关音像资料。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⒑ 培植团队精神。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因此,学校要赢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依靠整个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是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团结合作的集体。要老师们全面参与,要取得他们的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首先必须共同学习。通过学习,让老师们知道这是什么,要做什么,进一步还可做什么。在共同的学习(普及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通过经常性地学习、反思,使教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追求上来。然后再通过对年级组、备课组、办公室等进行捆绑式评价方式,促进团队力量的形成。
11. 开展三风研究。学校要对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展开研究,反思过去的校风、教风、学风的成因,根据现在的办学理念重新“度身订制”自己的“三风”,更好地加强“三风”建设;探讨现代学校精神文化与社区文化、乡土文化的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12. 利用课堂渗透。将教学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在学校活动中所占的时间最多。就学科教师而言,有善于逻辑理性思维的数学教师,又有激情洋溢极富人文情怀的语文教师、关怀备至的生活教师,更有精于管理的教导主任甚至宏观决策的校长等。所有教师有着共同的责任,却又各有不同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以及文化素养。他们可以在各自的课堂中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尝试探索与办学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活力。如果能形成统一的合力,那么教学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建构无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学校要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如规范学生先进评比方法和德育教师先进评比方法等,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开展。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汇编成册,并有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学要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项制度建设,修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行政会议议事规则》、《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为养成中的功能。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条例》、《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等,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
5、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而成的《教师手册》,并以此作为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6、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
(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让全体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建设中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价值理念体系,利用先进理念引导行为
当学校经过凝炼提升出学校文化理念之后,往往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贯彻这些文化理念,进而潜移默化地通过这些理念来引导师生员工行为。要想使师生员工的这些行为深深扎根,还需要辅以必要的培训引导。学校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和宣传应立足于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用理念引导行为,用行为诠释理念,以避免师生员工听时感慨激昂、回到岗位时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训。理念宣传的形式要务求丰富多彩,确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引领师生员工行为。每个师生员工都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一个预期。比如,学校提倡一种行为,如果是某个员工的话,他是不敢或不愿去违背的,但当他看到管理人员没有遵守这项规定的话,以后遇到某种情况,他也会尝试着去侵犯制度的权威,直至无所顾忌地去违反制度为止,因为从管理者那里已经找到了可以违反的理由。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表现非常明显。如某校办公室墙上明明张贴有一个规定:“办公区域不许抽烟,违者罚款50元”,但是教师们依然是一手拿烟卷,一手抓鼠标。究其原因,原来是副校长带头开戒,大家也乐得跟随领导步伐了。
3、以行为规范化为重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体系包含学校整体行为规范、学校道德行为规范、高层领导行为规范、中层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基层师生员工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等。通常而言,师生员工对行为文化有一个由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由不自觉到自觉、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4、以制度强化为保障来塑造行为文化建设的环境。学校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激励与负向警戒作用,从而激励师生员工开展学校崇尚的行为活动,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⒌ 设计并推行标准化行为模式。标准化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管理流程的行为模式标准化,一种是一般行为的标准化。标准化行为的推广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期间必然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预,学校应该排除众难将之坚持下去,并将之转化为师生员工自觉性行为。
⒍ 树立不同岗位优秀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师生员工行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曾经唱响在我们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诚行动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将爱的帮助不断传递;王进喜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无私奉献,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铁人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生活中同样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典型模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着人们行为不断地改善。在我们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作用。在学校不同岗位树立起优秀的典型模范,通过对模范事迹的宣传来激励师生员工、感染师生员工,推动师生员工行为的改善,促进学校行为文化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学校发展历程中所发生的感人事件集结成书,以便于师生员工学习,变无形为有形,使传承的力量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特别需要提示的是:行为文化的建设,要充满人性的尊重与理解,要善于把握和利用阶段性、突发性时机。比如,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要符合师生员工学习的特点、符合本校的特点和本校员工构成的特点。而学期、学年度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阶段始末,社会、家长与学校内部的突发事件,都是传播理念文化、建设行为文化的最佳时机。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们的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

Ⅳ 如何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以及提高师生的审美能力

推荐校园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着,成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基础,可以说,教育传播的是一定文化传统的精髓。而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校园文化所包含的校园价值观和校园精神,必然渗透到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并影响其一生。可见,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我来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一、绿化、美化、净化校园。 
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处理想的校园,不仅要求建筑的布局合理,各个部门排列有序,而且要求把植树、栽花、种草的地方充分组织利用起来,按照校园的总体规划,根据校园内地形、地貌进行巧妙的设计,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恬静优雅的环境。像我们学校近年来在图书室的墙上,走廊上,张帖了一些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以及名人名像„„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一个学校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吸引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校园文化是校园历史的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隐性的,又十分富有吸引力的亚文化系统。小而言之它这是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各个角落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它无处不在,无处不含,是整个校园理性光芒的密密细雨,它会让任何知识与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学校那种独特情调和氛围的熏陶。 
二、合理巧妙地布置教室。 
教室是教师工作、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进行精心设计。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对教室内外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他所领导的学校中,到处摆放着鲜花,对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而我们学校也很注重教室的布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各班在教室的四周挂都上了写有名人名言的镜框;举办了一些“青青乐园”、“展示台”、“比一比”“学习园地”等墙报,里面有本班学生的优秀作品;布置了“雏鹰争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另外,为了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外阅读环境,增长学生的课

外知识,我们的教室还布置了一个“读书角”,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加强制度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这学期,学校领导致力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全”,规章制度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将之装订成册,人手一份,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四、发挥黑板报、校刊、学校网站的文化载体功能 
黑板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外各个学校尽量挖掘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将“一面不会说话的墙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追求。而校刊,在我们学校诸如《火炬报》收集着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一篇篇文章来自于一个个学生的心灵感悟,一张张校报的出版,凝聚了校园文化精髓,积聚了校园文化的底蕴。而学校网站上收集着老师们的一篇篇教学论文、反思,以及各类信息,能促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重视坚持开展艺术节、体育节和读书节等校园活动。 
节日期间,应组织相应的文化体育活动。如艺术节,试办演讲、书法、绘画等作品展览,举行文艺汇演,像我们学校每年举行的“六一”儿童节。体育节,举办田径运动会和拔河、跳绳、篮球、乒乓球的比赛。还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书法、舞蹈、弹琴等等,让具有艺术特长的同学选择参加符合自己特点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所爱的艺术活动中施展它的特长,发现和创新。 
我校曾开展过语文周和英语周活动。英语周活动举行了学唱英语歌、英语猜谜、英语绕口令、用英语将故事等;语文周活动包括钢笔字比赛、学生集体诗朗诵比赛、教师课文吟诵比赛„„整个活动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优化了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语文乐”、“语文趣”„„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动也凸现了学

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六、利用课堂教学,展示教师风采 
学校坚持倡导老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6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 
同时,我校一直倡导教师礼貌用语,用“老师喜欢你、老师也有说话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你真行”等关爱型、平等型、赞美型的语言。要求教师弃“你真笨、你真没救”等辱骂性、打击性、推卸性、怨恨性的忌语,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七、注重“校园人际关系文化”建设 
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有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像我们学校的师资队伍向来团结,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全校师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凝聚力又大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这是一代一代校园文化积淀的结果。这与校长们注意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弘扬历久弥坚的优秀文化传统,最后形成我校那种严谨、扎实、灵活、民主的校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文化相接轨。 
大众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支配性影响力,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主流生活。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对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大众文化,成为校园与社会之间联系的纽带,显得尤为重要。

Ⅳ 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基础上,借鉴和运用国外校园建设好的经验.走自己的特色.

Ⅵ 学校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育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我校人文文化建设的开展主要围绕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而进行。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规律,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主要应该包括行为规范、特长发展、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四个方面,相应地,德育也大致分为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和境界性德育,通过四个德育模块的工作,使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行为规范的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身心合一、心智和谐、心理健康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信仰、有追求的人。基于这样的价值取向,我校构建以“四个导向”为特点的人文文化建设目标,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制度等途径,推动人文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四个导向”的人文文化建设目标分别是,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人文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一、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人文文化,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行为规范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经常占据学校德育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效果不是很好,还经常会引发师生冲突。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让集体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是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的理论依据。平行教育理论指出:“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和遵守共同的规则。”全部教育过程,应该遵循“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为了构建以集体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我校推出了“八好班集体”建设和学生“部委制”改革,着力推动全员德育,让班集体和学校集体发挥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1.加强八好班级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从2006年开始推出“八好班集体”建设方案,把行为规范教育的各个方面纳入“八好班集体”建设评价之中,个人不再是单个人,而是集体中的一员;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集体负责;学生犯错误时,不仅老师是教育者,学生也是教育者,集体更是最大的教育力量。
我校“八好班集体”的做法是:把班集体建设的方方面面归纳、总结为八个方面,作为引领班集体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八好班集体”建设从“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8个方面提出了优秀集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为班集体建设提出了目标、方向、标准和抓手。“八好班集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形成“自主管理班集体”、“和谐班集体”、“学习型班集体”三位一体的优秀集体,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向上、自主的集体中成人成才。“八好班集体”建设是班级和学生常规管理的基本载体,是学生行为文化和学校校风建设的主要抓手。
2.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推动学校全员育人目标实现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应该由全体教职工共同完成,全员德育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干部和教师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和实践操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员德育经常是一种理念和口号,很难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全员德育不能有效落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对德育主体要求泛化,没能根据他们的岗位特点和素质不同提出差异性要求;其二,全员德育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搭建有效落实的载体和平台;其三,对德育主体缺乏有效的支撑和切实的尊重,全员德育落实没有保证机制。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第一、制定了《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全员德育管理规定》。明确全员德育的差异性要求,并对教师落实全员德育给予指导、支撑和激励;教师是全员德育的主体,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全员德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教育负主要责任;后勤员工是全员德育的重要力量,是服务育人和校园生活德育的主体;行政人员是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是管理育人的主体。
第二、推出了学生会“部委制”管理改革方案。为了解决现行的班级干部设置不合理、三级干部不衔接,以及学生干部和管理教师不对接等一系列问题,我校从本学期开始推出了学生会“部委制”管理改革方案,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每个班级设置15个班团干部,校学生会相应地成立15个部委,各处室相应地有15位教师参与学生干部管理。这一改革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避免不同部门和干部之间的交叉混乱,并为全员德育提供有效平台。
二、构建以活动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为同学们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建设青春校园。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基本按学生兴趣上课,田径、球类、健美操等十几个项目供学生自由选择;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经常活跃在各项重大活动中;机器人、航模、无线电测向等科技活动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几十个学生社团和学生公司,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午间论坛、名人讲座、课本剧表演、学生才艺展示、卡拉OK比赛使校园洋溢着生机与活力;运动会、元旦联欢以及科技节、外语节等系列活动,丰富并提升着学生活动的文化品位。陈经纶中学的校园内处处充满者笑声、歌声和读书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张德庆校长提出的“让每一个经纶学子戴上健康的皇冠,插上科技和艺术的翅膀,安上知识的马达,睁着理性的双眼,飞出陈经纶中学,翱翔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实现。
2.开展广泛深入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感悟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人生远足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人生即远足”成为其核心理念。通过市内课程、省外课程、国外课程的开设,使北京文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都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同学们能够逐步成为真正的北京人、自豪的中国人、卓越的国际人。
志愿服务是我校又一项品牌性实践活动。学校构建了涵盖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社会五个方面的志愿服务系统,以便能够使更多的同学在更多的基地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家庭之星”、“班级之星”、“学校之星”、“社区之星”、“社会之星”等评选活动,有效地推动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五星服务”活动由团委独立运作,由团委志愿部负责具体管理,由班级爱心社和特别行动小队负责具体操作,实行记小时管理,以前每位同学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内至少完成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新课程实施后修订为80小时。我们还提炼出“以爱育爱”的“五星服务”理念,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爱,通过爱的奉献传递爱,通过爱的传递学会爱”,最终实现让世界处处充满爱。今年我校也因之成为了全国百个志愿服务优秀集体中的一员。
三、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人文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在校生活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习负担过重和不良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这也是给学生带来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我校提出了“构建以和谐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1.提出三个主体的不同要求,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为了营造和谐的学校人文文化氛围,我校坚持从人入手,做到以人为本,在干部、教师和学生中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的“合和”文化。学校提倡干部历练“人性、人品、人格”,每位干部都是一面旗帜,真正成为师生的楷模;引导教师实现“合力、合作、和谐”,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坚持“主题、主体、主流”,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所有同学得到全面发展。
2.提出教师“四留情”要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师德教育和“手下留情、嘴上留情、作业留情、处理留情”的“四留情”学生观的教育,使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民主科学管理,主动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通过感恩教育和“尊重老师、学习老师、质疑老师、超越老师”的新的学习观的教育,润滑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主动建立融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
干部之间、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学校的各种工作也就顺畅了,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空间和氛围也就形成了,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四、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人文文化,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多元价值观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多元,社会文化的多元在丰富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冲击着我们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这一文化现象在青少年身上的负面反映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追求明星、追求名牌、追求名利、信仰缺失。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学校德育将走向何方?德育工作者将如何作为?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是,构建以信仰为导向的德育亚文化,发挥学生主体性,弘扬主流价值观,努力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1.挖掘学校历史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爱师爱校教育
校史是学校历史和精神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巨大财富。我校利用精心设计的各种人文景观再现陈经纶中学88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挖掘学校创始人清水安三先生“学长补短,学而事人”和学校改建人陈经纶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诚为信,以善为怀”等题词的时代内涵,重新诠释“奋飞向上,自强不息”的校徽寓意,用校史激励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学校的校园里,有反映学校发展历史过程的校园文化广场、雕刻有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石雕、记载着学校发展历程的校史展览,有反映学校建立和改建的功勋人物清水安三先生和陈经纶先生的雕像,有反映当代新型教育模式的“三构建一加强”的楼道文化。这些人文景观的设计,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每学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学校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传承。
2.建构系列信仰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学校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利用节假日参观名胜古迹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队会时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在学生中评选“十项百名标兵”,在学校中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奥运教育、礼仪教育、禁烟禁毒教育、党校教育、团校教育、仪式教育。学校有意识在各种活动中体现核心文化及主流价值观,让主流的教育内容和主流的价值观占据校园,占据学生心灵。
学校团委正在构建以党校、团校以核心的,以初一建队、初二离队建团、初三放飞理想、高一人生规划、高二参观清华北大、高三成人仪式为主体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这些将成为我校高境界德育的主要内容。我们相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可以改变和塑造的人,以信仰为导向的学校人文文化,一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能够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格境界和水平。
以上是我校人文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和脉络,它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一种集体价值取向,发挥出巨大的导向功能、感染功能和育人功能。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校的人文文化,07-08学年度,我们推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人文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Ⅶ 如何组织和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着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园作为教育的主战地应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办有生命力的学校。 关键词: 校园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师生通过教育家学与管理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教育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应该把学生生活、学习、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 校园文化建设应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对道德要求的认同。校园里充满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学会宽容和坚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可以在班级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正视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请学、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为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的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对他们来讲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设计各种活动,参与响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避免教条/结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发课程资源,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亚里士多的认为:“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生活的快乐,从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园文化建设应使校园成为精神家园。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快乐的充满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成为师生互相尊爱的花园,每个教师和学生在这里都能表现为尊重人,爱护人,爱充满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成员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个性需求。积极倡导人际关系的简单化,让每位教师每天都心情舒畅的工作,体验人生的快乐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充分理解教师,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状况,领导关心下属的方方面面,让其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和幸福。帮助教师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发展,为他们成长创造机遇,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领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学的激励鼓舞人,这对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推动的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搞花架子。 目标:就是奋斗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学的智慧,使用之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制订目标时,往往不注意班级实际情况,盲目要求或任意提高,这样班集体建设就不可能达到目标,班主任老师制订的目标也就形同虚设,成了花架子。因此,班主任应该从班级实际出发,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建设目标。譬如有这样一个班级:全班同学爱好广泛,班委干部各行其是,班集体缺乏向心力。作为班主任,不仿制订这样的远景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针对这种远景目标,再设计分阶段实施的近期目标,实行班委干部委任制,激发班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达到班级干部参与管理的目标;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达到自律的目标等等。凡此种种子目标,都是学生乐意接受并行之有效的。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不可能像对成人那样处理。因此,在选择具体措施的时候,我们不仿搬用魏书生老师的那样“惩罚”:不守纪律让他唱首歌,不肯读书让他讲个故事;不完成作业或做了坏事让他写个几百字的“说明书”。长此以往,一再顽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也会自觉地为班集体建设出一份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自主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能够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学习活动,力求在学校和教师的上导作用之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社会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的主动关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交往的主动关心和作用根据我们研究,这种学习活动按学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征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本质上是学科活动,服从于学科、课程的目标。我们强调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自主性,反对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搞机械灌输,要求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倡将一些理科的演示实验扩充为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教师在设计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语文课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代替原先由教师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二类活动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学科课堂教学的时空,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活动课。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联系,但社会生活内容已被引进。因此它既是学科课程的适当延伸、扩展,又体现活动课程的目标。我们要求在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气息。人文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说,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质和报效祖国、献身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专业素质所能囊括。爱因斯坦认为: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时最根本的。对任何专业来说,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创造素质是人类最主要、最宝贵、最高级的素质,人类正是通过创造这条途径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是利他主义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挠的。创造,它能使人获得一种满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致力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而要启发人类独有的这种高贵的品质。我们应该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和体验中去感悟。日积月累、自悟和感悟丰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这比简单的说教和效果要好得多,同时要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把校舍建设成与生活化德育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产物,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以“美观、简洁、实用、素雅”为设计路线,让学生和老师一走进校园就有回家的感觉,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将环境教育拓展到不经意中,学校环境建设将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机的结合起来。

Ⅷ 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设校园文化,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以人为本,创建校园文化应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联系起来;二是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注重内涵发展。从领导班子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各种生动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凝炼提升大学精神等多渠道、多方位进行,从而在高校里营造一种和谐、团结、进取、创新的良好学习、生活、工作氛围,促进高校顺利发展。

Ⅸ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精神!

陈 兰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学生,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 根据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爱好,可以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来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精神。 ㈠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 1、保持教室卫生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督促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保证教室窗明几净,以创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全班同学长期的努力,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等不良行为作斗争。从中培养了学生文明的观念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2、创新墙饰 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布置,“开垦”教室四周的墙壁,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让教室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班级环境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 3、创设图书角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希望彼岸的有效途径。 4、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 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一个不修边幅,解襟敞怀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生也会跟他差不多。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㈡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级行为文化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班主任也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面对班集体的宝贵时间,更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确定每次班会的主题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要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2、开展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校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班中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让每个学生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培养成功的体验,获得自信。 3、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班级中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助人为乐奖”“特长奖”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放大后进生的点点滴滴,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㈢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而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在制定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广泛听取每一名学生的意见,在由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 2、竞争上岗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并设置多种岗位,给每位学生带来机遇与挑战。 3、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竞争 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班级都加以肯定,并予以表扬,口头表扬还不够,利用奖品,盖上学校的大红章,开学初可以一次性准备好,到了要奖励时只要签上学生的姓名、事迹和日期就行。奖励要按照公平、公开、全面、全体的原则,不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 (四)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1、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因为这样的教师更像个大朋友,会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的真心,从而也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 2、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有人说,语言的交流是肤浅的,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经历。但是我认为首先语言、行为的交流才有心灵的交流。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进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虽然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虽然有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优秀,虽然有的学生在老师眼里看来是不循规蹈矩的,不听话的,喜欢自作主张,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等等,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使学生能够自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途径,从而造就出会观察、会思考、能独立面对困境、能独立生存的新一代人才。)

阅读全文

与物理老师如何建设学校文化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