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关文化自信的诗句
1.古典诗词彰显了哪些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彰显中国文化的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既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思考,也是人类意识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识形态,它包括情感和智慧两种内涵。
华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态就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的。《尚书·尧典》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是人类真善美、知情意的综合情绪,它没有偏见地记录着华夏子孙情感历程的变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的核心灵魂是“天真”。
这里所谓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钝,而是真性情,它体现的是“自然”精神与“家园”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将“自然”、“田园”作为生活的终极追求。
“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七格凌云”的人格魅力更成为后人的榜样。有“自然”必有“田园”,“田园”与“自然”相依相存。
陶渊明的“田园”来自对老庄自然美学的崇拜。陶氏生于凡尘,却于红尘之外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实志趣”,他超然物外的心性不仅开辟了中国诗歌平淡自然、抱朴守拙的美学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田园范式。
于是,田园与自然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情感家园。智慧,是某地域内的文化积淀内化于人之后的执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种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思维及其行为。
“智慧”,为“智”与“慧”的集合。智是聪明,聪明与生俱来;慧为慧通,需要勤学精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体现出“慧通”之内涵。中国人的“慧通”外显为“温柔敦厚”,内置为“圆融贯通”。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气质,这是追求融合与和谐生活志趣的根本方式。在这个熔铸过程中,诗词发挥着根本的施教作用。
孔子认为若不诗教,“君子”二字不过徒有其名。因此,就不难理解《诗经》为何成为儒家“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基础了。
集体智慧,是华夏文明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碰撞出的“相合”智慧。汉乐府民歌《江南》看似写采莲,其实在歌颂江南风光之余,想要传达人的活力,表现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合作、相互爱护、兴味盎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个体智慧,考验的是人在得与失的人生道路上的达观精神,并彰显个人的承受能力。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于此逆境,他并没有与外界发生冲突,而是选择接受。
一如他本人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人生如何苦痛,无论多少酸甜苦辣,最终必将风烟俱净,而永恒存在于人生的,还是我们面对生命起伏时的那份坦然。
“相合”、“和谐”,这些坚韧镌铭的生命意识,恬淡、合乐、自在。 古典诗词承载中国文化“风骨”“气韵”的审美观照 风骨与气韵,来自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的是文章内容和文辞方面明朗、刚健的风度。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有“风骨篇”。风骨,彰显内容的坚韧本质;气韵,反映文辞的感染力。
气韵衬托风骨的劲健,风骨支撑气韵的光华。风骨之气度,莫过于观照岁月的能量,中国古典诗词对岁月的描写是最具亲和力的。
建安“三曹”之曹操慨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初唐王勃诵“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而盛唐王之涣则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宋代李清照叹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人生,或庄或谐,或爱或恨,或疏或痴,它们在风骨之内,气度之上,演绎出中国美学精神“蕴藉隽永”的意味。
南宋词人蒋捷作《虞美人·听雨》,用观雨的心境将“少年、壮年、而今”和盘托出,突出了人生——这位高明工匠——雕刻出的岁月力量。岁月如雨,时光亦醉。
痴于“醉”的,莫过于“谪仙人”李白。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时光。
李白酒入诗肠,狂歌“不知何处是他乡”。几百年后,苏轼作答“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与时光对峙的人生中,诗词是唯一的安慰。这岁月的“沉着之致”积淀了风骨,凸显了气象。
风骨之韵味,莫过于古人对“物”的执着。刘勰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古人写物,其旨在“物我两忘”。王国维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对诗词作者而言也仿佛具有“明心见性”的品质。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今绍兴)乡村,寒冬中偶见梅花怒放,兴之所致提笔作《卜算子·咏梅》。他虽没写一朵“梅”,没着一枝“花”,但读后却有幽咽的暗香扑鼻。
“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浓郁气韵弥漫在诗词世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的美酒如是,就连柳永的“别恨”也浓得化不开——“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人观照“物”、珍视“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对“诗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综合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西方哲学饱满的逻辑思维相反,它始终带着深深的隐秀色彩,内力隽秀,外显圆融,这是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言有尽意无穷”。
而最。
2.有关文化自信的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5、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爱默生
8、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10、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11、恢xx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13、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14、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15、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3.文化自信的名言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4.关于文化自信的名言警句
1、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
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
(毛 姆) 2、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 德) 3、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
(爱默生) 4、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马洛利) 5、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爱默生) 6、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7、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雅各布.布克哈特) 8、大众媒体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艺术,而是像食物一样要被消费的娱乐,然后忘记掉,再被新的菜式所替代。(奥 登) 9、新闻流行着,但它主要作为虚构流行。
生活是一个世界,报纸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个世界。(切斯特顿) 10、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
(拿破仑) 11、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查尔斯·布劳尔) 12、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只有傻瓜才坚持错误。
(西塞罗) 13、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恩格斯) 14、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泰 勒) 15、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 16、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李金齐) 17、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
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18、文,错画也。
(许 慎) 19、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刘宝楠)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 子) 21、凡礼始乎诵,成乎文,终乎悦极。
(荀 子) 2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文王) 23、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 向) 24、智慧文化即哲学。 (西塞罗) 25、我今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意在指示人们,文化是极其实在的东西。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漱溟)。
5.文化自信的名言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3.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4. 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5. 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歌
1、春节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争插新桃换旧符 总把) 2、中秋 《月下独酌 》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重阳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清明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日赐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元宵节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7.诗经对中国文化自信产生了怎样影响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对于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
《诗经》的创作奠定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 ( 1 )抒情诗的传统。中国是一个抒情诗最为发达的国度,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是以抒情诗为主的。
而正是《诗经》的编辑和成书,奠定了中国抒情诗创作的传统,并
Ⅱ 关于力量的名言名句
1、将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加上献身精神的力量结合起来,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徐冠仁 2、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圣经—— 民谚
3、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谚语
4、知识就是力量—— 托霍布斯
5、谁要是有智慧,谁就有力量—— 佚名
6、只有行动才能给生活增添力量—— 让保里克特
7、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
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佚名
9、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10、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11、在自由社会里,报纸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易卜生
12、勇敢里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歌德
13、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既要能不使我们骄傲,又能使我们把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居里夫人
14、不伴随力量的正义是无效的,不伴随正义的力量是暴虐—— 法国
15、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法捷耶夫
16、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17、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莎士比亚
18、科学给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昆布顿
19、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 列夫托尔斯泰
20、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培根
Ⅲ 文化重要性的名言
文化重要性的名言
1、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7、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追求和美与光明的**。
10、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12、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13、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18、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19、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2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
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2、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0、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3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33、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3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3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8、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3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Ⅳ 文化的重要性名言警句
1.知己可遇不可求,有些人习惯把别人锁定在一定距离之外,亲近容易,要想更亲近就难了,对于这样的人,你投入再多热情也没用,只会让自己郁闷。不如保持距离,适可而止。
2.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3.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4.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5.寂寞空虚无聊的时候看点杂志,听听音乐,没事给自己找事干,可以无益,但不能有害。
6.要自信,绝对自信,无条件自信,时刻自信,即使在做错的时候。
7.上课跟上老师的思维,能坐第一排就做第一排。
8.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9.承认自己的不聪明,不勇敢,这样在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可以坦然,并给予发自内心赞美。
10.不要想太多,尤其是负面的想法,定时清除消极思想。
11.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12.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13.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1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尝试让别人去读懂你,好过挖空心思去读懂别人。因为你读懂别人,你感到那人很熟悉,而那人却感到你很陌生。好比暖手碰尖刀,找伤。
17.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会自学。不错,考前突击可以使你取得高分,但速成的知识也是脆弱的。我不想我毕业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大脑空空如也。
18.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雨果
19.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20.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21.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22.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23.朋友要全面撒网,重点培养(谈恋爱,男女朋友例外。
24.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
25.若要好,问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26.不要跟偏执狂做事极端的人谈恋爱。
27.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28.学会忘记一些东西,那些痛苦的尴尬的懊悔的记忆,为阳光的记忆腾出空间。
29.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卢梭
30.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31.学会说不,不要让友情成为一种负担。
32.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33.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34.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烦恼痛苦不过夜。每天早晨以乐观热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即使昨天被人扇了一个大嘴巴。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36.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37.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38.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杨雄《法言·学行》。
39.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40.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Ⅳ 文化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1、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Ⅵ 丘吉尔的这句话“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有英文原句吗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 Without the culture of power, the culture of extinction will become extinct tomorrow.
Ⅶ 丘吉尔的'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被灭绝的文化'出自哪里
获诺奖的时候吧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二战英国首相,政治家,作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丘吉尔
Ⅷ 文化是什么意思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
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8)不伴随力量的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不同理解
1、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2、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3、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对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
“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通过操纵群众来取得的,……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这就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了。”它成为一种从不同阶级锚地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