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
1、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具有优秀的历史底蕴。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也得到了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而且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之中,中国没有断代的现象发生,文化的流传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2、文化的种类多样,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感。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个地方的文化也因此被赋予了独特性,每一个地方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遗产。
就戏曲而言,中国就有”京剧“”昆曲“”黄梅戏“等等形态,这些戏曲相互影响,但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文化。而在其他的文化领域,也有这样的独特性与融合性,极强地丰富了文化的种类,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具有多元性。
3、文化的内涵丰富且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中国的文化内涵不同于西方的国家,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比如“中庸”的思想,明白尺度的重要性,往往不会追求极致,走向极端,从而体现出了一种分寸感。
4、中国文化保存相比于其他国家较为完整。中国文字的力量推动和中国各民族思想、政治、文化的融合,更是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保持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国是最早使用文字记载的国家,这种由文字记载和文学发展相辅相成的过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底蕴。
5、中国是个很古老的国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消失了,唯独中国还存在。如此悠久的历史,使中国文化具有足够大的魅力。
Ⅱ 文化遗产是怎么形成的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参考资料:http://www.jxgdw.com/jxgd/news/jszt/whycr/twbd/userobject1ai649628.html
Ⅲ 现在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非遗,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我国坚持做的一些事情,而且最近这两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工艺品风俗被纳入的非物质文化。不仅如此大家有没有发现有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融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
有很多人对于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一直都是处于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是否去创新,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手艺,我们不能丢,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是和现在的状态眼光有一点点差距,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作为一个新的创新如果你喜欢就拿这个工艺品,我们也可以去售卖,如果你喜欢创新的,我们也是OK的。这个样人会把不同阶段的年龄的人全部都吸引过来更好的去宣传去推广这一条路是漫长,但是不复杂了。
Ⅳ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主要原因有三,总结如下:
1.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起源于华夏文明,从远古至秦、汉,为中国人创造文化及继续发达之时期;汉朝之后,历经在北方异族多次入侵与统治,而被鲜卑、蒙古人、满洲人等统治中国的人影响。汉唐时期借由丝路,亦传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汉末以来,则为中国文化中衰之时期。
其流传年代久远,虽然较诸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古文明,约晚一千至两千年才产生,在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者虽然由许多民族有所更替,但是中华文化却始终延续,所以中华文化是持续至今的古老文化之一。 流传地域广至东亚与东南亚地区,影响层面包含政治意识、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称为“华夏文化”与“汉文化圈”。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学术界一般称之为“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
2.中华文化是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交流融合,内涵丰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但由于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并且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外界普遍认知的中华文化基本上就是汉文化。
3.文化体系自成一派,对世界范围的影响深远。
中国文化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以及指南针技术首先应用于航海,才导致了人类所谓蓝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国水运史》);郑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并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枢纽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以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拓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Ⅳ 为什么把民族文化叫做文化遗产
因为那些文化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就叫做文化遗产
Ⅵ 文化遗产为何如此重要
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历史观和文化观的转向,是民族认同感不断加深的体现。但是,文化遗产范围的扩大,不代表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就解决好了。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工业厂房改造,模式大同小异,大都是将原有厂房进行整饬改造、粉饰一新,然后引入文化创意、餐饮、购物等业态进行充实。其实,厂房改造并无不可,它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废弃的场所和空间。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目的就是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无论是从哪一个学科和行业出发,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让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个当下时兴的IP(知识财产),被市场和学术快速消费掉。事实证明,对于大部分文化遗产来说,这条路并不好走。在物质生活渐趋丰裕的今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大方地承认,文化遗产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一种精神的意义,这实际上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遗产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它承载着的是人们的想象力与前进的信念。真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往往是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反过来才会真正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
Ⅶ 我国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因为历史久远,加上多民族,而且朝代更替多,基实其他国家也不少,只是你在国内而矣
Ⅷ 古代奥运会文化遗产的起源传说
有关古希腊运动会的宗教起源传说在古希腊流传很广,但是说法不一。其中,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赛会是献给天神宙斯的祭祀性宗教礼仪。天神宙斯就是奥林匹克竞技赛会的创始人的说法流传最为普遍,希腊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一传说。
传说众神之主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想把王位传给他,并且想以比武的形式来考察宙斯的本领。于是,在比武之前父子商定:如果宙斯获胜,父亲克罗诺斯立即把王位传给他。宙斯深知父亲武艺高强,而且勇猛机智,要想战胜他绝非容易。于是宙斯认真准备,勇敢应战。父子俩经过几个昼夜的激烈鏖战,宙斯取得了胜利。父亲克罗诺斯在比武中看到宙斯智勇双全,欣然将王位传给了他,并且将王冠给宙斯戴上。宙斯为了庆贺自己登上了众神之主的王位,便下令在奥林匹亚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体育比赛成为庆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盛大的庆典活动逐渐演变为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 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赛会起源的另一种说法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有关。相传,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冬来到古希腊一座幽静美丽的山城,都想成为山城的保护神,并且想以自己的名字给山城命名。众神之主宙斯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于是提议:“谁能给人类一件最有用的东西,谁就成为此座城邑的保护神,并用他(她)的名字来命名。”海神波赛冬说:“我给人类的赐物是天马,它能耕地,又能拉东西,还能帮助人类创造很多财富。”智慧女神雅典娜听完后什么也没说,顺手把手中的长矛往地上一插,刹那间地上就长出一棵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橄榄树来。智慧女神雅典娜对众神之主宙斯说:“橄榄树全身都是宝,果实可食用,还可榨油和酿酒。
橄榄树的枝叶既能提炼香料,又是极好的药材,而且还能照明和取暖,橄榄树必将给人类带来和平与丰收,是幸福与自由的象征。而天马除耕作、拉车外,还会给人类带来战争。”于是,这座山城便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了。从此以后,橄榄树的果实和葡萄酒就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且橄榄枝还成为和平的象征。每年丰收的时节,古希腊的人们把在奥林匹亚举行祭祀性的体育竞技赛会献给智慧女神雅典娜。参加比赛的只限男人,女子是不能人场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参赛者全都赤身裸体,一丝不挂;为了防止太阳光的暴晒,他们便用橄榄油涂抹全身。这就是世界着名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希腊赤身奥林匹克竞技赛会的传说。这一祭祀性体育竞技赛会,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四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即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那座美丽的山城,就是今天希腊的首都——雅典。 还有一种说法是:奥林匹克竞技赛会是由把古希腊着名英雄佩罗珀斯当做神进行崇拜的一种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的。相传,在古希腊,皮萨城邦国王俄诺马俄斯有个独生女儿叫基波达米娅,长得非常漂亮,不但美丽动人、能歌善舞,而且善解人意。国王俄诺马俄斯爱女儿如掌上明珠。当时,不少英雄都来向皮萨国王俄诺马俄斯的女儿求婚。皮萨国王俄诺马俄斯见女儿日益长大,也想招一位东床驸马来接替自己的王位,为此,国歪发布征婚诏书晓谕天下。忽然,古希腊一位着名的预富家比弟对国王说:一‘如果让公主婚嫁,死神将立即夺去国王的生命!”国王听后十分恐慌,但诏书已经发布,无法收回。
于是,国王下令:凡是向他女儿求婚的人,都必须同他赛车,胜者方可得到他的女儿,败者则被处死,想以此来吓退求婚者。实际国王这一命令并没有吓倒求婚者,求婚者仍然接连不断。不幸的是不少求婚的年轻人纷纷被国王打败而丧生。早就与基波达米娅相爱的佩罗珀斯不惧怕死亡,为了爱情决心与国王赛车。海神波赛冬被佩罗珀斯和基波达米娅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将自己的天马赠送给佩罗珀斯,帮助他去求婚。于是,佩罗珀斯骑着海神波赛冬赠给他的天马去求婚,在和国王俄诺马俄斯比赛时,他用天马牵引国王的金车,同时施以巧计终于取得了赛车的胜利,而皮萨国王俄诺马俄斯则在比赛中由金车上摔下来而死。佩罗珀斯不但得到了美丽的公主基波达米娅,而且还得到了皮萨城邦国的王位,成为古希腊公民敬仰的英雄。他死了以后被安葬在阿耳甫斯河滨的奥林匹亚,并且被当做神受到人们的崇拜。在佩罗珀斯的葬礼上,为了纪念他在与俄诺马俄斯比赛中的胜利,人们在奥林匹亚为这位英雄举行了祭祀性的竞技赛会,这就是奥林匹克竞技的缘起。后来,古希腊便将这一竞技赛会,作为献给万神之主宙斯的祭祀性宗教礼仪而流传下来。 关于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赛会的起源,还有一说较有影响。在公元前884年,伊利斯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瘟疫,城邦内百姓一个接一个地病倒,并且相继死去。顿时,繁华喧闹的奥秫透亚,出现了哀鸿遍野、死气沉沉的景象。为了拯救百姓,伊利斯城邦的国王伊裴图斯祈祷诸神,太阳神阿波罗告诉国王伊裴隰斯说:如果能把停办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举办起来,可怕的瘟疫就会消除。因此,国王伊裴图斯按照太阳神阿波罗的旨意,下令恢复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伊裴图斯便成为传说中的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赛会的创始人。
Ⅸ 传统文化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原因:
1.传统文化的价值
(1)特定意义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2)思想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这不仅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面临“后工业化”、“后现代”的心灵荒原,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当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善良,不再相信博爱和同情;当人们专注于爱情的肉欲性爱中,当人们只干着“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时,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纯粹性,给了多少人以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故宫、长城总会赢得外国人赞叹。这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义。英国着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自由选择时间和国度的话,他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如今,好莱坞,频频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取材,拍摄电影,这都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1)仁者的关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色彩
相对于以宗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2)道德的教化: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的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的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治)在形式上所表现的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3)和谐: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Ⅹ 为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失传
其实文化的遗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时代在发展一些历史上的东西我们也不得不抛弃,虽然在抛弃的过程中我们会感觉很痛苦,但是这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是阻止不了的。传统乐器的消逝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乐器本身的一些缺点,例如太大什么的;第二个就是人们的保护观念薄弱,再加上外来乐器的冲击。
其实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责任,当今社会市面上充斥的基本上全部是西洋乐器,我就纳闷了,西洋乐器真的那么好?还是自己的心里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