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河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长城、中国大运河。
河北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长城、中国大运河。河北作为文物大省,有930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之首。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清东陵和西陵等。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长城,位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到甘肃省嘉峪关。大约在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把早先建好的几处防御工事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来抵御北方的侵略。到了明朝(1368年-1644年),长城被继续修建,这使得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它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相媲美。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处,面积8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系统最完备、布局最合理的帝王陵墓群。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的永宁山下,清西陵是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有宫室1000多个,石雕及石构建筑物100多处。清西陵建筑基本上是仿照明代帝后妃陵寝建筑风格建造而成,它以清官式为基础,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更多关于在河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0bbd11655788834.html查看更多内容
❷ 河北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河北省世界文化遗产有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长城、中国大运河。
一、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二、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三、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 离北京98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间18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四、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五、中国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
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❸ 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1、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多数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2、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3、丝弦戏
丝弦戏,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着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
4、曲阳石雕
河北省曲阳县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5、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❹ 除木板大鼓外,河北省还有哪些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然而每一个地方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河北省这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就相当浓厚。河北省这个地方不仅有木板大鼓,还有。除此以外,它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竹板书和保定老调。河北的某些地方还有着一些泥玩具。
河北这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气息是十分浓郁的。
❺ 河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有哪些
河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有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长城、中国大运河。
河北作为文物大省,有930个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之首。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庙宇、清东陵和西陵等。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介绍:
1、长城位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到甘肃省嘉峪关。到了明朝(1368年到1644年),长城被继续修建,这使得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2、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处,面积8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系统最完备、布局最合理的帝王陵墓群。
3、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的永宁山下,清西陵是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
4、大运河,全长近600公里。河段遗址路线清晰、体系完备,具有较完善的人工河岸、堤防体系,代表着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特色,其原生态十分明显,是其它地区的大运河所不能比拟的。
5、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境内,是清王朝的避暑行宫,是由众多宫殿式建筑和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组成的大型建筑群。保存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少有的历史遗迹。
更多关于河北省境内的世界遗产有哪些,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a19331654841497.html查看更多内容
❻ 河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河北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大名草编、 中国画、书法、永清秸秆扎刻、武强木版年画、辛集面塑、安新芦苇画等优秀传统文化,具体介绍:
一、河北民间工艺品种和表演工艺师简介
1、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又称窗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用多色点染彩绘。其主要工艺工序为设计底样、撒粉子、熏样、订活儿、闷活儿、刻制、点染上色、揭活儿等。剪纸题材以戏曲人物、花卉、脸谱为主。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性强,民间民俗风味浓郁,且富有节律韵味,在民间剪纸领域独树一帜。
2、衡水内画
衡水内画以玻璃、水晶、琥珀等为壶坯,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在瓶内反手绘出细致入微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衡水内画作品的特点是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可谓“方寸之间,别有天地”,有“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之说,深为人们所喜爱。
3、安新芦苇画
安新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旅游工艺品之一,白洋淀所产芦苇质地优良,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
安新芦苇画以白洋淀芦苇的叶、杆、花穗等为原料,经艺人剪、烫、帖、润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创作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故可长期保存,是纯天然、纯绿色、纯手工制品。
白洋淀芦苇画画面本色天然,古朴典雅,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尽可展现,构图简洁,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主要作品有《钟馗》、《水乡》、《古莲花池》、《五福临门》等。
4、大名草编
“张庄刘村大道边,男女老少编花篮”,这是在邓丽君的祖籍河北邯郸大名县流传的一首民谣。用麦莛、高粱莛、玉米皮、柳荆条、马莲草、芦苇等编织的各种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曾在大名县随处可见。
大名草编是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的传统家庭手工艺,妇孺皆能,多以麦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
现代草编麦草贴画借鉴油画、工笔画等绘画艺术的技法,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
5、辛集面塑
面塑是我国北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形式起源于民间,宋代《梦梁录》中曾记载有面塑用途广泛。民间面塑是亿万劳动群众寄托情感的民间艺术。
面塑创作题材广泛,表现内容多以人物、动物、昆虫、瓜疏为主,其中田园系列作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6、武强木版年画
衡水市武强县是着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它画采用梨木或杜木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粗放,以黑、红、绿、黄、紫、粉等几套色版水印,特点是色彩对比鲜明,造型简练概括,构图饱满,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在题材方面,既有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也有当代现实生活及时事新闻,其中对传统美德的宣扬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品种有门画、中堂、对联、灶画、搏戏图、年历等。
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日习俗、历史典故等几十种形式,充分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堪称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7、永清秸秆扎刻
永清秸杆扎刻,是采用上乘的高粱秸秆作原料,以卡尺、剪子、锥子、刀子、竹签和油灯为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成各类工艺品的河北民间工艺品种。作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做工精细,艺术观赏价值高。
秸秆扎刻技术具有仿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性特征、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以及古建筑的观赏性等特征 。
代表性作品有《庆州白塔》、《滕王阁》、《西安钟楼》、《河南佑国寺》等,作品《天安门》以国礼赠予日本长野县收藏,《佛香阁》和《故宫角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❼ 河北传统文化有哪些
1、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刚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
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2、曲阳石雕
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
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3、竹板书
竹板书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平原。起源年代比较久远。据老艺人马兰月、王来恩(艺名“舍命王”)等谈,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师爷就是唱竹板书的。七、八十年前,南皮县老艺人张福堂等初去山东,后来又有尹福盛、王来恩等到相继而去,竹板书从此流入山东。
清末明初,又有潘福恒、王福义、余来荣等到在京津辽沈等地演唱,狄来珍去山西太原等地演唱,竹板书的活动区域逐年扩大。王来恩还到西安、扬州、香港等地演出过。
4、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5、皮影人
是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流行于唐山、乐亭一带。以驴皮刻染,吸收了当地民间剪纸的特点,更以雕镂精细、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见称。清代已在京津、东北一带流传。老艺人王玉宏刀法犀利多变,并对古法进行了改革。邯郸有牛皮影人,线条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
❽ 河北省有哪些古人类遗址要求100字左右
据考古发现证实,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主要古人类文化遗存有:泥河湾遗址群、磁山文化遗址、“三祖文化”和“合符文化”遗存。
1、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阳原县东部,桑干河北岸,化稍营镇泥河湾村境内,位于桑干河上游的阳原盆地。
泥河湾遗址群,距今约177万年前,远古的人类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泥河湾标准地层记录了第三纪晚期至第四纪地球演化和生物、人类进化的历史,受到国内外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及史前考古专家的极大关注。
在200多万年前,这里是一个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围,是古动物的世界。后来,湖水干枯,湖底裸露,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干枯的“古湖平原”变成了丘陵、台地、盆地,泥河湾盆地就是其中之一。
2、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又称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东北依鼓山,距武安城17公里,是中国最初发现的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10300年,突破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
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已知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
3、三祖文化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文明古地,天赋其娇,地孕其美,华夏之源,神州之根。涿鹿中华三祖文化是以黄帝、炎帝、蚩尤为代表的中华先民经过长期探索、碰撞、磨合、深化,历经釜山合符而共同创造流传下来的,以中华民族共认图腾--龙为象征。
1992年,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通过对涿鹿矾山一带的黄帝城、阪泉、蚩尤泉等一批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及历史文献和民俗风情的考证,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并着书《三祖文化始说》,第一次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传统上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明确了始祖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和民族团结的基石。
4、合符文化
涿鹿这片古老的土地,蕴含和保留着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合符文明,则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当然也是燕赵文化的源头。
合符文明,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对祖先的崇拜,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是中华民族最重的心理特征。西方文化是上帝崇拜,中国文化是祖先崇拜。中国基层社会的家庭、家族、原始宗教活动以及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成为维系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重要纽带。
尽管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与相关的伦理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但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它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合符文明,孕育了全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勇武任侠的性格。历史上凡是妄图侵我国土,奴役我民族的一切外来势力,不管起始如何气势汹汹,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而我们为了动员全民族保卫国家,抵御外侮,总是举起爱国、尊祖的旗帜,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鼓舞了斗志。很清楚,合符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8)河北省古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化遗产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❾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1、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
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5、泥玩具
泥玩具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
❿ 河北有哪些遗传至今的传统文化
河北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蔚县剪纸,一个是衡水内画。
1、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是河北省传统工艺之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明代,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蔚县剪纸分为花鸟鱼虫,戏曲人物和戏曲脸谱三大类。在色彩、造型和图案上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项艺术流传至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些名人的作品得到珍藏,但这项艺术同样面临创新度低,手艺人少的问题。国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开办展会。
2、衡水内画
衡水内画作为河北省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衡水内画引入了国画的一些技法,如擦、染、点、勾、撕等。衡水内画工艺精美,寓意深长,构图巧妙,色彩浓郁,被人们所喜爱。如图是精妙的鼻烟壶,被后世称赞,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