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有哪些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是明代名臣于谦所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初读时,便深深感叹于诗人的骨气与气魄:“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开采矿石时的场景,其实更写的是于谦自己的不易;“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受到当诗人面临困难与挑战时的不折不挠;后两句,便是诗人直抒情怀,宁愿失去生命,也不愿意同流合污,一定要做纯洁清白之人。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春天,杜甫拜谒了成都武侯祠,写下《蜀相》一诗。诗歌以“蜀相”作为题目,说明丞相这个身份在诗人心中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登上丞相之位是古代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杜甫一生就怀抱“致君尧舜上”的梦想,故杜甫主要是借此诗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05期)
Ⅱ 中国传统经典名篇
中国传统经典名篇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2.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9.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11.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12.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
1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1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20.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2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2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2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3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Ⅲ 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非常多,例如:
1、诸子百家: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管子》。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2、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
3、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时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四大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Ⅳ 传统文化名着名篇有哪些
传统文化名着有: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金瓶梅》《世说新语》等
Ⅳ 中国传统文化名着有哪些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楚辞》屈原、宋玉等着
《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文义诗人,其《天问》中的反复追问,对于我们今天的航天和天文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季羡林说:“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思想的世纪”。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不读它就永远无法了解中国古代生活。
《老子》李聃着
老子五千言,字字玄机,渗透了无上的智慧,也道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着作。据说,当代学者提出“宇宙的大爆炸说”时,他们在老子的“道”的思想中找到了哲学依据。
《庄子》庄周着
这是我全文抄录和诵读过的为数不多的书之一。先不说其生死达观的思想,光是那汪洋恣肆、丰瞻华美的文字,就值得我们击节叩赏。每当我背诵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子·逍遥游)这样的语句,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国散文的源头。
Ⅵ 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着
1.“四书五经”
是中国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总称。这是一部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书里许多语言,如“当仁不让”、“名正言顺”、“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铄今。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纯粹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倾向。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几乎对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老子》文字简约,说理透彻,含义深邃,富有辩证精神,特别能启发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别艰深,历代注家又多,选一种较好的版本当能有助于阅读理解。
3.《庄子》
继承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起合称“老庄”,成为道家的经典。庄子对生死的态度十分达观,“鼓盆而歌”成为庄子的典型画像。《庄子》文字上汪洋恣肆、丰瞻华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寓言来说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着名的一篇。
4.《韩非子》
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思想是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与“四书五经”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为表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响。
5.《孙子兵法》
诞生于春秋几百年战乱的背景之下,涵盖了军事中一切重要问题,被我国历代军事家奉为圭臬。它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具有世界影响。《孙子兵法》简洁的语句中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商业社会中人的行为处事亦颇多启发。
6.《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我国纪传史编纂的先河,成为历代官修正史的典范。《史记》记述了上古至当时的历史,其中“书”的部分较难懂,但却是司马迁历史思想集中表述的部分。全书精华在于“世家”与“列传”,司马迁为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有个性、有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他在历史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着作,还是一部文学着作。
Ⅶ 经典名篇 中国传统文化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2.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
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
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
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9.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11.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
12.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
1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1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20.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
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2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2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2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3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3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后汉书·列传·张衡列传》
32.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33.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Ⅷ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有哪些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
1、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4、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
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5、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Ⅸ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佳作
1、天行健,小人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译:作为小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妥协肉体,努力增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开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表现了天的意志,不孤负宇宙给予小人的职责和才干。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意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由于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关于一些庞大的。却有益于他人的坏事,不要由于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意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善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分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意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自动承当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他人多体谅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相互仇恨。
5、小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意译:小人总是从残酷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动身,一心一意促使他人完成良好的志愿和合理的要求,不会用冷漠的目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他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意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越自己的优点和优点,就谦逊讨教,仔细学习,想方法赶上他,和他到达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陷或缺乏,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陷或缺乏。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意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他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意译:遇到应该做的坏事,不能优柔寡断,即使教员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开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小人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意译:小人不会纸上谈兵,做起事来却矫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意译:心心相印的人,他们的力气足以把稳固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宣布分歧的意见,压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小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意译:小人就算有出色的才干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四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辰把才干或技艺发扬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意译:自满于已取得的效果,将会招来损失和灾祸;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缺乏,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小人乎?——《论语》
意译:假设我有了某些成就,他人并不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冤枉。这不也是一种小人风姿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意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誉;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意译:讲理想,不凭空猜想;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敏,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义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意译:三团体在一同,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教员。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陷和缺乏,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