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都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成都历史文化遗产有蜀绣、金沙遗址、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等。
1、蜀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2、金沙遗址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以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丰富程度居四大名绣之首。
蜀绣历史悠久,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
蜀绣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 物绣得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
它还采用“线条绣”,在洁白的软缎面料上运用晕、纱、滚、藏、切等技法,以针代笔,以线作墨,绣出来的花纹线条流畅、色调柔和。不仅增添了笔墨的湿润感,还具有光洁透明的质感。
Ⅱ 成都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是哪里
呵呵~! 锦里 还不错,不过气氛过于浮躁!~(个人感觉)
其实 宽窄巷子 真得不错,现在都修得有点变味了!~但仍然很有文化味道的~
另外 文殊坊还不错哈!~虽然是新修的,但是总体还不错!
成都周边,洛带古镇还是可以哈!~我很喜欢去!
黄龙溪也不错,成都人都爱去!
Ⅲ 成都着名景点及四川传统文化介绍
一,成都景点:
1,文殊院
文殊院为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园塔”,宋时名“信相寺”,明时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修之后改称“文殊院”。寺内藏有自唐宋以来古今名人书画500余件,珍藏各类经书12万余册,还有自汉代以来的碑刻、雕、刺绣等实物珍品。
2,望江楼公园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着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着名的风景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4,永陵博物馆
永陵博物馆座落与成都市青羊区,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俗称王建墓,也是中国所知的唯一建筑于地面之上和第一个经过正式发掘的帝王陵墓。
5,百花潭公园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西郊,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占地约135亩。公园得名于《蜀中名胜记》,诗圣杜甫在此留下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的名句。
二,四川传统文化
1,方言
四川话是流行于川渝地区及周边省份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2千万的使用者。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2,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Ⅳ 三星堆文化的介绍
三星堆文化共分四个大的文化期。但有人认为第一期为新石器文化, 与第二、第三、第四期内涵不同,不应列入早蜀文化的范畴。其实, 三星堆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既然是遗址的一个文化层,当然属于三星 堆文化。其所以和第二期差异变化较大,正说明有新的内外因素产生. 从世界历史观察,譬如原来的美洲,在欧洲人没有去探险和发现它以 前,大陆上的土着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 却也有自己的文化。它是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之根。而欧洲文明的“侵入”,使它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是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结果。三星堆文化,也有相似之处。今天,我们研究三星堆文化,千万不能忘记最早在这块上地上生产生活和创造的居民.
在成都平原这块土地上,最初的居民是什么民族?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至为复杂的问题。
人类起源、地球起源、宇宙起源,是三个重大难题。而谁最先在四川这片上地上繁衍,至今也怕并不十分明白.
从各种传说看,蜀山氏的名称,始于因提纪:而庖牺氏已是禅通纪,黄帝则到了疏仡纪,晚了两纪。从九头纪开始至获麟,共276万年(引自<太古帝王表>)。考古学上的“巫山人”,其生存年代距今200万年, 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然则蜀人的祖先蜀山氏,正是四川最古老的土着?
又有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姑娘游华阳而生伏羲. 那么,中国人类的 ”再生始祖”,也生活在四川。因为华阳者,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也。而<山晦经>说,伏羲上下天地,正是经过都广之野建木。还有“女娲之肠”,也是四川。
成都平原的人,是伏羲的子孙? 以后的黄帝、颛顼、大禹,与四川的关系就更多了。不过,仔细想来,蜀山氏既然以“蜀”和“山”为氏,恐怕还是与高山有密切关系。
有许多学者都指出,蜀人是羌人的一支,其理由就不在这里多加转述了。我访问过叠溪---古之蚕陵重镇,竟遇到了蚕丛羌的后裔梁跃华。他给我们讲了许多他们祖先的故事。如果时至今日,还有一支羌人叫蚕丛羌。那么蜀人是羌人的支系,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 也有学者认为蜀人是古彝人的。他们说,是古彝人在四川建立了蜀国(见陇贤君主编的《中国彝族史纲要》)。因此,蜀人应是古彝人的—支:而古彝人长期就与濮人杂居四川盆地。但是,从大凉山的—些古彝文来解读, 蜀人不仪不是彝族,而且还与之长期不合,现举例子:
彝语直译 彝语意译
濮徘蜀徊 言行错乱
头蜀尾氐 怪模怪样
濮蜀濮蜀 吝啬小气
尼语(即彝语)蜀语混 胡说蛮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彝人从来看不起蜀人、濮人、氐人、巴人等,说他们是同源似乎不可靠。蜀人是从蜀山(即岷上)上下来的,那四川的土着,应该还有哪些民族呢? 古彝人在四川境内占有相当的地域,专家们早有述说,不用再唠叨。除了彝人,还有其他民族吗?
我面对一本四川详图发呆,脑海里搜索着是否有哪篇古文献提及此事。遗憾的是孤陋的我,读的东西太少了。然而,我从四川的古地名中,似乎发现了一点什么。在四川以蒲、郫、彭等命名的地方, 着实不少,这些读音都与濮人有关.那么,当时的土着,是否是濮族呢?
据吕思勉先生《中国民族史》有关濮族的论述,《牧誓》所指的唐、微、卢、彭,"尽皆为濮" (详见<微卢彭濮考>)。“濮族占地,实跨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也,”濮人直系繁多,坟称百濮。多伴水而居,、古时的川西平原河沟沼泽不少,正宜其居住. 濮人以夜郎及滇为大宗,但散居四川的不少. 在犍为,《说文》有载,但其活动地不只川南,“北有初襄五姓,居邛部 "(《唐书》)"屑威州者,有唐保、霸二州,因称保霸蛮”(见吕思勉着《中国民族史》)。50年代初,我曾到凉山金阳一带. 当地的老彝胞,听说我们来自成都时曾说,成都原是他们的住地,后来被汉人赶走了.才从低处搬上高山。这传说,也可能反映某些史实。而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头像中,有当属南蒙古利亚小种族之形象者,应是土着濮族系统的人士。
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古时巴蜀,有许多小国和诸侯存在,其中不少乃是濮人。而巴蜀所谓国君,实盟主而已。据此可知,古蜀国的发生和发展,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
段渝先生有论:“先秦四川境内的濮人,多为商周时代已在当地定居的民族,……以川东、川南和川西南及成都平原最多,也最为集中”(<四川通史>第一卷). 而罗二虎先生对三星堆居民的族属也有详论(见《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
那么,上古和远古,四川的文化,就是彝濮等土着创造的吗?其图景仍然是扑朔迷离。因为,天堂般的都广之野,它所透露出的信息,着实比我们已知的彝、濮文化要高明得多。
Ⅳ 成都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当地以什么特色闻名
成都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当地以什么为特色闻名?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苏杭”的美称。成都的文化气质具有多重性,古朴典雅的遗风,时尚开放的气度,更有海纳百川的襟怀,这是成都融古典于现代的独特魅力。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闲适”。
与其它高速前进的城市不同,成都是一个生活节奏偏慢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悠闲地逛街、吃饭,在这里生活,一定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
成都的特色:茶馆文化、麻将文化、火锅文化
成都人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成都的茶馆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是在茶馆谈成的!成都茶馆里的故事,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成都茶馆里的“龙门阵”那是滋味悠长。
成都人爱麻将,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曾有个段子说,坐飞机,在飞机上都能听到成都的麻将声。
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就连各国外国政要访问成都,必备一道菜就是成都火锅,英国首相卡梅伦、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吃了成都火锅也是赞不绝口。
Ⅵ 成都的人文文化
【历史】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 成都天际线最后的都邑’。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并蜀国(首府成都)、巴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城市(长安、洛阳、越州、成都、太原),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发展仅次国之东门的越州。“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设立成都府,为成都府路治所。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元军攻占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设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后简称“四川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随后满洲八旗入川,与张献忠在成都激战。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康熙年间,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省会也又迁回成都。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民众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艺术】
成都在古时被称为“天府”,是我国西南部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从有确切得记载,成都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成都是被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部地区金融、商贸、教育中心以及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同样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城市,境内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古时的成都平原是三国时蜀国的主要统治地区,当时的成都就是蜀国的都城,因此现在的成都人也会对三国时期的故事津津乐道,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里,都可以一边听着说书先生的滔滔不绝,一边品着地道的蜀地茗茶。
【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成都平原的西部,都江堰市西面的岷江上面,距成都市区约五十六公里。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领导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古老并且依旧在保持工作、造福成都人民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其为在此生活的人们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蜀绣艺术】
蜀绣又叫做“川绣”,是以现今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多种刺绣的总称,其主要产于四川的成都和绵阳等地。蜀绣、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成都地区有着的自然地理条件,盛产丝帛,因此蜀绣的制作与生产均“冠绝天下”。 蜀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而当时蜀中的刺绣就已经非常有名。蜀绣最初的时候主要在民间流行,分布于成都平原,世代相传,直到清朝中叶才渐渐形成了产业。蜀绣遍布成都平原,在七十年代末期,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可达数千之多。他们除了在被面、枕套、衬衣、头巾、手巾、桌布几十个品种刺绣外,同样生产用于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
【蜀锦艺术】
蜀锦是指东汉至三国时期蜀郡,即今成都所织造的锦。蜀锦大都以经向的彩条作为基础起彩,并作彩条添花,使其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成为了一种最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的五彩织锦。蜀锦质量坚韧而饱满,彩纹风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着名的唐代蜀锦图案有格子花、龟甲花、纹莲花、联珠、对兽、对禽等,样式丰富多彩。成都蜀锦与杭州织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而其中蜀锦织造工艺有独树一帜的整经手法,直到现在,蜀锦的织造仍沿袭传统的梁色熟丝织造法。目前蜀锦的品种样式丰富繁多,常见的品种有方方锦、语丝锦、散花锦、铺地锦、浣花锦、彩晕锦、民族锦等等。
【传统戏剧】
川剧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久远,传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精彩的传统剧目,以及丰富饱满的乐曲与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川剧就被冠与“蜀戏冠天下”的美名。川剧的剧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得说法。其中耳熟能详的名戏有《白蛇传》、《彩楼记》、《玉簪记》、《柳荫记》等。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茶艺】
成都人爱喝茶,也会喝茶,因而许多外地人会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也成为了成都人的一种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成都乡镇城市的各个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馆不仅有着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并且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词】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其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韦庄、温庭筠等十八位花间派词人的经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艺术取向、体貌风格、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成就。
民族
成都市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366447人)。少数民族人口60538人(主要散居成都市建成区,青白江区弥牟镇,郫县团结镇、红光镇,彭州市,都江堰市)。
宗教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是我国的着名文化之都,成都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闲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等在中国人中影响深刻。
传统戏剧
川剧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唐代,川剧就被冠与“蜀戏冠天下”的美名。其中耳熟能详的名戏有《白蛇传》、《彩楼记》、《玉簪记》等。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茶艺
成都人爱喝茶,也会喝茶,因而许多外地人会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也成为了成都人的一种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成都乡镇城市的各个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馆不仅有着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并且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词】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其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韦庄、温庭筠等十八位花间派词人的经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艺术取向、体貌风格、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成就。
【节日】
成都灯会
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成都花会
成都花会始于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届时,成都附近的国营、集体花圃及广大花农,都将各自辛勤培育的名贵花卉、家栽盆花、盆景等运到青羊宫,搭棚撑帐,摆摊设点,进行展销。
Ⅶ 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文化底蕴评判标准,历史积淀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城市文化底蕴的排名是公众对城市文化底蕴评价标准的反映。研究发现,历史文化积淀等因素仍然是公众评价城市文化底蕴的主要标准,这也是成都之所以被公认为最具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的重要原因。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应该是包含历史的、社会的、教育的多重因素的综合体现,而非某一指标的单独支撑。成都除在历史积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外(文物遗迹多、三国古都),还聚集了众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发达、文化气息浓厚。
文化成都更有时尚活力
为了更加深刻、形象地刻画出城市的文化底蕴,零点咨询将排行的城市进行了拟人化特征分析,城市价值观上的差异在城市拟人化特征上也有所体现。记者看到在拟人化测评中,成都、北京、西安与上海都会给人留下靓丽、健康、进取、勤奋和幸运的印象,但与北京和西安大方、敦厚感不同,成都显得更加时尚和现代。这表明成都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除了在历史文化方面的优势外,更以其优美的城市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紧跟时代发展的现代气息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不断作为其城市文化底蕴沉淀下来。
文化底蕴的内涵是人或人群所秉持的长期积累下来的独特地域性文化。因此从“底蕴”二字上看,文物古迹、民俗传统等历史文化的沉淀必然是城市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文化”上看,文化有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之分,那么历史文化积淀也就不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全部。所以公众才会认可上海这样一个现代文化积累丰厚且对国内现代文化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城市,成为国内最具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
Ⅷ 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成都,究竟有何独特的文化魅力
说起成都,我们应该都听过之前的一首歌《成都》,这首歌让它瞬间火遍全国,也让很多朋友很好奇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成都作为一代古城,有很多古文明的留存,古往今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是一个非常神秘、特别的存在,也被称为“天府”。天府成都是有很多文化魅力的,比如饮食方面、旅游方面以及考古文学方面,都是非常有特色、有魅力的文化所在。
除了饮食和旅游,四川的考古文化也是闻名于耳的。四川有着名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源头,所以有很多的,考古学家去成都这边去探索以前的奥秘,天府成都因此吸引了很多古学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