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连滩有什么传统文化

连滩有什么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10 22:51:04

A. 郁南县在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特别活动

连滩民间艺术节,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清朝,民国时期最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公(元勋)诞辰是为节期,也称“庙会”。 当地人民为了缅怀张公(元勋)的业绩建造张公庙,并以他的诞辰的农历正月二十日为“庙会”,后来发展成为“庙节”和“艺术节”。举办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节,把历史名人诞辰、节期、庙会期的群众自发性祭祀活动掺进了新的文娱活动内容。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张元勋诞辰,旧时三罗(罗定、云浮、郁南)群众自发汇集到庙前举行唱山歌、烧铁炮、放烟花等民间活动。如今已升格为整个西江流域民间文化的大荟萃,而奇异的少数民族舞蹈“禾楼舞”也在艺术节上复活。这段舞蹈曾经展示过一个少数民族的悲欢命运,它在数百年后复活,成了元宵节里喜庆的一个音符。

B. 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什么

1、广府民系住城市的比较多,民居相对比较西化,骑楼与西关大屋是广府民系的特色。

2、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3、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参考资料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参考资料:网络-潮汕民居

C.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啊

利津县设县较早,大约是在金代吧。由于原为大清河入海流路,史上商业发达,盐业兴盛。时至今日,尚文言商,重视文化和教育。近现代黄河夺大清河流路入海,航运衰败,多灾多难。现代经济仍以农耕为主,工业基础较差,相对落后。传统文化我了解的曲艺有柳琴、棒子、吕剧、大鼓书、跑旱船、踩高跷、杂耍等,饮食有利津水煎包、八大碗、煎刀鱼等。近代利津县城曾是有名的凤凰城,有八大景之说。应将重视传统文化挖掘与现代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建设相结合,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确定县域文化定位和县域精神,实现科学发展。WATER

D. 广东郁南的风土人情和经济怎么样呢

近日,笔者从郁南县了解到,被喻为南江文化心脏和腹地的郁南县,近年来自觉担当起了发掘、整合南江文化资源和弘扬南江文化的重任,紧紧抓住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南江文化,省和云浮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契机,巧借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神秘南江文化之都”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最能体现南江文化的“禾楼古舞”、“张公庙会”、“连滩山歌”,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24日,国家文化部公示完毕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郁南“禾楼古舞”榜上有名,成为我省5个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之一。
发掘整合,形成“南江文化”品牌
据了解,2004年8月,刚刚赴任的郁南县委书记金繁丰发现,南江流域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而郁南县保留最完好、最丰富,而且亮点纷呈。金繁丰认为,这些光辉灿烂的南江历史文化,是建设文化大县的优质资产,应该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南江文化名城”成为郁南县一张打得响、擦得亮、用得上的城市名片,最终实现郁南跨越式发展。
随后,郁南县迅速深入开展南江文化资源大普查,包括对南江流域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摸底,邀请省内外着名专家学者对南江文化进行考察和论证。连续几年,省政府参事黄伟宗、司徒尚纪、洪三泰、罗康宁、谭元亨、戴胜德、邓国伟、司芳等专家学者都来到郁南,对南江文化进行考察,对南江文化的发展把脉。专家学者们的定位,为郁南打造“南江文化名城”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继而对丰富灿烂的南江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挽救和整理,形成“南江文化”品牌。
做大做强,打响“南江文化”品牌
郁南县的南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相关的群众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都城、连滩、大湾、建城等古镇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很多尚未开发利用,很多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仍基本保存完好,民族特色明显。依托这些有利条件,近年来,郁南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和创立一批文化品牌,以此作为郁南县建设文化大县的工作重点。
在打造南江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郁南县结合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举行的张公庙会,努力创新,将民间艺术、时代特色与发展文化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使沉淀厚重的连滩群众文化及民间艺术风韵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从2003年至2008年,郁南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南江文化艺术节,因其艺术含量高,每年都有省内外近20万人前来观看,其规模、影响、水平以及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果在郁南的文化历史上实属空前。2007年,最能体现南江文化的“禾楼古舞”、“张公庙会”、“连滩山歌”,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24日,国家文化部公示完毕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中,郁南“禾楼古舞”榜上有名,成为我省5个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项目之一,从而大大提高了郁南县作为南江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打响了“神秘南江文化之都”的城市品牌。
弘扬创新,做活“南江文化”品牌
近年来,郁南县以弘扬南江文化来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来铸造新郁南人精神,以铸造新郁南人精神来推动郁南科学发展,实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以弘扬南江文化,解放思想凝聚合力。开放兼容、善于创新是南江文化的优良传统,郁南以博大的胸怀,诠释南江文化之精华,博采郁南历史之深沉,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南江文化,以弘扬南江文化来解放思想凝聚合力,推动郁南科学发展,把南江文化转化为建设山区经济强县、文化名县、和谐郁南的一种内在动力。
第二,秉承人文之风,铸造“新郁南人精神”。在全社会宣扬南江文化所体现的忠孝之道、善良之德、勤俭之风、兼容之怀,营造“贫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贵不读书,富景不长”的尚学氛围,弘扬“善良、勤劳、智慧”的传统美德,铸造了“团队、拼搏、务实、奉献、开拓”的“新郁南人精神”。
第三,传承民间艺术,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社会风尚。通过办好每年一届的南江文化艺术节,引导群众挖掘、整理和创新的“禾楼古舞”、“连滩山歌舞”、“麒麟白马舞”等南江艺术节目,激发群众传承南江文化的热情,打造南江文化精品,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社会风尚。
第四,整合历史古迹,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提升的良性互动。整合古民居、古歌舞、古庙、古堡、古祠、古井、古树等特色资源,发展“南江文化游”,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带旺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提升的良性互动。

E. 谁知道大连民俗文化有什么啊 急!!!

1、复州皮影戏

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皮影戏的一种。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大连赏槐会

始于1989年,是以槐花为媒介、以“槐花结友谊,旅游促发展”为主题开展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赏槐会由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连市旅游局承办。已经成功举办了29届,第29届赏槐会于5月26日到31日举行。

3、大连国际服装节

集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颇具规模的盛大节日。与香港时装节互结为姐妹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始于1988年,以弘扬服饰文化、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发展为宗旨。

4、大连国际马拉松赛

被国际路跑协会、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委员会列入国际标准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从 1987 年第 1 届大连万人国际马拉松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0 届,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5、大连国际啤酒节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国内外知名啤酒品牌云集的行业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节酒商最多、啤酒品牌最全的国家级啤酒节,是国际知名的节庆活动,享有“东方慕尼黑”盛誉。

F. 南江文化的流域文化

文化、考古、地理界学者们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南江不仅是南江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南江流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截止到2003年的不完全统计,仅南江两岸发现的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就有:下山洞遗址、河边山遗址、长冈遗址、牧牛河遗址、李屋顶遗址、旧屋顶遗址和南门垌战国墓、横垌村战国墓、社村战国墓等等。南江流域为古越族的骆、瓯等多个分支交叉居住区域,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土邦。在南江上游太平河与罗镜河地区发现多处先秦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1971年在罗定太平南门垌出土的战国初墓,共出土青铜器136件,其中多为礼器与兵器,如鼎、祭祀用的整套铜甬钟。带有“王”字图形的青铜矛以及人首柱形器等表明持有者的权势,说明当时南江地区早在中原人进入前,已经出现了越人自己建立起来的奴隶制政权。
有些青铜器的纹饰、工艺更为岭南所独有,具有瓯越的文化特征。当地发现的汉代铜鼓,与广西北流铜鼓特征一致。这些考古发现,不仅改写了岭南无青铜文化的历史,也说明当时南江流域越族文化十分发达,是古代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先秦时代,北面的楚人就已经开始南拓百越。湛江等沿海地区发现的大量先秦文化遗存中,很多都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罗定、郁南等地出土的战国墓葬与青铜器,也具有楚文化特色。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军越过南岭,从都安灵渠、潇贺古道等一路南下,到达南江流域的对岸--广信(今广西梧州),渡江后再顺南江继续向南,直至南海之滨。从秦汉至南北朝,这里的州县建制最多,也为当地带来了中原文化。在明代以前,罗定一带是岭南瑶族的大本营,虽然后来瑶族数量减少,但其文化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南江流域为汉、瑶、壮族混居的地区,深受壮族文化的影响,当地地名很多都以“六”、“都”、“银”等字开头的地名,都是源自壮语。可以说,南江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构成了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辉煌的历史,造就并传承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南江流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南江源头是古代越族聚居之地,威震岭南的南越首领冼夫人就出生在这里,其历史传奇及历史纪念胜地冼太庙,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热点。新兴县集成镇夏卢村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居,新州国恩寺是他圆寂之处。六祖所继承和发扬的禅学理论,至今影响着我国的佛教界。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评价极高。在郁南县宋桂镇,有一座“元勋张公纪念祠”,连滩镇新建一座“张公庙”,是用来纪念明代“护国大将军”张元勋的。人们为纪念张公保卫家园,使当地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把他奉为守护神,张公庙内香火终年不断。
着名的爱国将领、抗日英雄蔡廷锴将军也是从故里罗定市罗镜镇走上沙场的。他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的侵略,取得了淞沪抗战大捷,英雄业绩,永垂青史。 最能体现南江人民聪明才智的是散布在南江流域上的各式各样、独树一格的建筑物。罗定市萍塘镇有始建于唐代的龙龛道场(佛寺),其“龙龛道场铭”摩崖石刻,人称“岭南第一唐刻”,同时代的建筑还有开元寺等。南江之滨建于明代的罗定文塔,高达13层,曾为泷州八景之一。建于清代的罗定学宫、青莪书院等古建筑,规模宏伟,至今保存相当完整,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光仪大屋”,村民把它叫做“清朝古堡”。这座大宅院的主人只是一个“卖油豆腐”的平民百姓,屋主叫邱光仪(又叫邱光二,粤语“仪”、“二”同音)。大屋占地10亩,整体建筑呈四方形,用l米厚的围墙圈起来,围墙最高处有13米。内部结构五进五入,共有房36间,据说每一间就是一个家庭,人口最繁密的时候,曾经居住过700多人。除了家丁,全部都是邱氏子孙。宅院里边有天井、晒场、厅堂、居屋和仓库,俨然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大屋在防火、防洪和防盗方面都做了周密的设计,体现老百姓强悍的求生意志和独特的生存智慧。
除了光仪大屋这样的特例民居,还有大量相对统一的具有南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村落。这些村落建筑群的布局基本上都有一个中心,如宗祠、社坛等,其他建筑零散分布,但又凝聚于一个中心,处处体现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档次稍微高一点的建筑,山墙两边都圆弧的突出,形似“镬耳”,有些也建于宅地的正面和背面,成为外部的主要装饰,从实用性趋于艺术性,这是南江流域民居的地方特色。
在郁南县大湾镇2平方公里范围内,建于咸丰元年到民国初年这样的建筑竟有46座之多,其中16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步入古村落,遥遥望见镬耳墙鳞次栉比。每幢大屋占地1000至2000平方米不等,错落有致。单体建筑门面宽阔、净空高、通风采光好、天井宽敞,门前屋后常有花径小院,建筑节奏舒缓、平和、开放,与光仪大屋步步为营的紧张气氛迥然不同。屋脊和山墙之上多有极具匠心的灰雕、木雕、壁画、脊饰等,题材多样、风格华丽。竹篱茅舍间常种有杨柳、芒果、荔枝、枇杷、龙眼、木瓜、黄桃与石榴等果树。
最有代表性的是“祺波大屋”,其布局构思清雅得令人肃然起敬。门庭由一堵一米高的矮墙圈起,斗门门联是“吾庐可爱,斯道当由”,主人的自信从容一目了然。屋内无论是建筑用料还是装饰用料都十分讲究,厅内4根高约6米、直径27厘米的木柱。门隔上木雕均用荧光材料涂抹过,夜晚发出淡淡绿光,这在岭南其他地方的民居中比较罕见。侧墙上露天的4幅彩色灰塑,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丝毫没有脱色,其中有一幅双狮献瑞里的松树几可乱真,甚至连小鸟都不辨真假,在上面筑起巢来,成为祺波大屋的又一个清雅传奇。
2006年连滩镇和大湾镇都被评为“广东最美丽的乡村”。郁南县已与香港有关投资方达成了合作开发大湾古民居、光仪大屋旅游项目,与香港7家旅行社签订合约,把南江文化旅游作为他们的旅游内容。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南江流域还有多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在两广地区,但凡爱唱山歌的地方都自称是刘三姐的故乡,这种说法数罗定、新兴等地最盛,人们尊奉刘三姐为歌仙,在鹰石山上建有刘仙姑祠,陈塘下村也有仙姑庙,供奉的就是这位歌仙,祠前庙前均有小足球场大的对歌场。 南江流域流行泷水民歌和连滩山歌,在信宜、罗定、郁南等地,古老的山歌一直流传至今,仅初步整理出来的就多达上万首,足见其文化之盛。南江的民歌兴起于何时无法考证,但在歌词里,方言中还保留了不少文言成分,说明其流传已久。南江民歌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有采茶歌、龙舟歌、顺口溜、卖花歌、竹枝词等。所唱内容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倾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爱慕对象的表白,对不良现象的嘲讽,有感而发,出口成歌,对唱如流。
欢歌当然免不了起舞,每年正月十五至二十,郁南县滩镇的河滩上
便出现了丛丛篝火,一群舞者戴着面具,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手持火把,围绕篝火亦歌亦舞,这就是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了。“登上楼台跳禾楼,风调雨顺庆丰收”,火把把河滩照得通红,引来远近的人们前凑热闹,如痴如狂,一直持续到深夜。
除了禾楼古舞外,被发掘整理出来的南江流域传统舞蹈还有麒麟白马舞、连滩山歌舞和罗定客家的春牛舞等。郁南县以民间艺术着称,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连淮镇每年都举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连滩民间艺术节,它最初是由为纪念广东总兵张元勋诞辰而举行的“庙会”发展而来。如今,艺术节升格为南江流域和西江流域民间文化的大荟萃。
届时山歌擂台、粤剧、歌舞、八音、狮子上楼台、烧铁炮、放烟花、篮球赛等文娱活动连番上演;八仙贺寿祝福、苏秦坐马车、六国封相、七仙女散花、麒麟白马、天姬送子、五马巡城、官轿出巡、云浮市还曾组织南江歌舞表演团到挪威表演交流,把南江民间艺术推介到国外去。在信仰方面,南江流域的百姓既崇拜盘古,又崇拜天后。盘古原是南方民族所奉拜的神,是开天辟地的英雄,瑶族把他尊为自己的祖先。天后则是海边人渔民所奉拜的神,是大海女儿的化身,守护着在海洋中航行捕鱼的人们。在南江源头的上排村,有一间“开天庙”,至今香客盈门,庙门两边的对联曰:“开天昭日月,辟地奠干坤”。在郁南等地也都有盘古庙和天后宫,说明这里与海洋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双重的信仰,充分表现了南江流域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融会的独特性。

G. 云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六祖诞

每年的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是佛教禅宗惠能的诞生日和圆寂日,被誉为“春秋二诞”。届期海内外各地佛教徒、游客、信众纷纷前来贺诞、观光、瞻仰,高峰期人数达十万之多。“六祖诞”活动主要在新兴县龙山国恩寺举办。

据记载,“六祖诞”始于中唐714年,是由六祖弟子发起,民间信众自发参与的祭祀活动。诞期新兴县内龙山国恩寺、六祖故居、龙潭寺等寺庙均举行佛事活动。千百年来,六祖诞活动一直绵然不断,并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传统的表现形式,是新兴县乃至岭南地区较具地方特色的大型宗教信仰活动,是以民间宗教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

2、张公庙庙会

张公庙位于郁南县连滩镇,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抗倭将领、广东总兵张元勋而建的,至今已有400多年。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是张公庙庙会,云浮、肇庆、广西梧州等邻近地区的群众自发前来参拜祈祷,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庙会主要内容有:参拜、烧香、烧炮、打蘸、唱山歌、演戏、传统扮相巡游、将军出巡、八音朝贺等等。庙会盛期前来参与的信众达十万人之多。大缘首是庙会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受到损坏,庙会停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庙宇并恢复庙会。1991年当地政府以庙会为基础举办民间艺术节,现已举办了12届,并发展成为云浮市一项大型的文化活动。

张公庙庙会保留了粤西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南江流域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根据,在云浮市民俗研究中有较重要的作用。

3、连滩山歌

据《西宁县志》记载,连滩山歌始于明朝隆庆年间,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两广邻近农村。演唱内容主要是爱情和劳动生活,多在丰年、集会、节日、办喜事时演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打擂台三种。深受民间群众喜爱,是民间群众自娱自乐、抒发情感的民歌,是云浮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山歌。连滩山歌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授。目前演唱连滩山歌的人已不多。

4、泷州歌

泷州歌因起源于罗定(古称泷州)而得名。是一种不同于山歌,近乎于竹枝词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对研究南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研究文言与方言的结合,格律诗与民歌体的融合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泷州歌已处于濒危状态。

5、字眼调

字眼调,又称新娘歌、哭嫁歌,其内容多为对包办婚姻的控诉和分别亲友时的衷情倾诉。南江地区民间旧俗,女子出嫁前几晚,邀同村未婚女子为“伴娘”,集其家中,出嫁者则唱字眼,以向亲戚朋友——泣别。歌词内容多由新娘根据所唱对象不同而即时抒发,或赞颂祝祷,或惜别叮嘱,或埋怨谴责,或揭露诅咒。

字眼调主要流行于云浮市各地农村及信宜县、广西岑溪一带。是研究云浮市社会民俗的重要依据,目前字眼调已处于濒危状态。

6、云浮石艺

石材雕刻艺术是云浮市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明朝期间,石材雕刻就已分为建筑实用装饰,家居用品,石板画,石碑等工艺行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云浮市民间文化有较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的手工技艺濒临失传。

7、花灯制作工艺

新兴县花灯制作较具特色,过去每逢春节、元宵、婚礼、添丁、新屋入伙等喜庆日子,民间群众都有挂灯笼的习惯,是民间喜庆的一种独特形式和民间吉祥文化。新兴的花灯制作工艺主要由中原流入,灯式品种主要有大红灯笼、宫灯、走马灯、彩灯、龙凤灯等等。形式多样,色彩艳丽,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生活的依据。目前新兴县花灯制作工艺已处于濒危状态。

8、禾楼舞

禾楼舞据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是古百越民族的一种祭祀舞蹈。

禾楼舞舞蹈动作原始、粗犷,跳舞者男扮女妆,身穿黑色衫裙,头戴黑色凉帽,腰扎围巾,脚穿麻鞋。领舞者分别手拿禾穗,边唱禾楼歌边摆身、摇手、踏足,向着东南西北方起舞。禾楼歌旋律固定,曲调悠扬。

禾楼舞对研究岭南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作用。目前该舞已处于濒危状态。

9、擂茶粥

擂茶粥主要源于云安县茶洞镇,是民间流传的保健食品,据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云浮市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知识。

H. 岭南非物质遗产

有粤剧、醒狮等7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羊传说”等18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8项)

文化空间: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秋色

民间手工技艺:“石湾公仔”陶塑艺术

戏曲:粤剧(佛山)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

民间舞蹈:广东醒狮(佛山南海区)

民间美术: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11项)

民间音乐:佛山十番、八音锣鼓、

民间舞蹈:杏坛人龙舞(佛山市顺德区)、

曲艺:粤曲星腔

民间美术:佛山彩灯、佛山木雕、

传统手工技艺:佛山狮头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

民俗:佛山春节习俗、行通济、乐安花灯会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10-27 22:57:39)标签:岭南 民间文化 大学堂 广东省 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文化 分类:文化遗产抢救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共101项)

(注:项目名称前标有*号的项目,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本批增加了申报地区。)

分类(代码)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民间文学(I)

共 3项
1
五羊传说
广州市

2
雷州歌
湛江市

3
泷州歌
云浮市

民间音乐 (II)

共10项
4
岭南古琴艺术
广州市

5
佛山十番
佛山市

6
八音锣鼓
佛山市

7
九峰山歌
韶关市

8
*客家山歌(石岩客家山歌、松口客家山歌)
深圳市、梅州市

9
南塘吹打乐
汕尾市

10
白口莲山歌
中山市

11
连滩山歌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

12
* 咸水歌
广州市、东莞市沙田镇

13
* 潮州音乐
汕头市

民间舞蹈(III)

共20项
14
舞貔貅
广州市

15
鳌鱼舞
广州市番禺区

16
鹤舞
珠海市、中山市沙溪镇、揭阳市

17
竹马舞
梅州市五华县

18
杯花舞
梅州市兴宁市

19
傩舞
湛江市

20
雄鸡舞
肇庆市德庆县

21
龙鱼舞
肇庆市

22
瑶族长鼓舞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

23
闹花灯
清远市

24
舞马鹿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25
瑶族小长鼓舞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26
凤舞
清远市阳山县

27
禾楼舞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茂名市

28
惠来九鳄舞
揭阳市惠来县

29
* 麒麟舞
深圳市、中山黄圃镇

30
* 龙舞(杏坛人龙、龙岗舞龙、荷塘纱龙、花环龙、东莞龙舞、乔林烟花火龙)
佛山市顺德区、深圳市龙岗区、

江门市新会区、梅州市大埔县、

东莞市大朗镇、揭阳市东山区

31
* 英歌舞
汕尾市

32
* 狮舞(醒狮、狮艺、高脚狮、席狮、福永醒狮)
东莞市石排镇、江门市鹤山市、

茂名市、梅州市、深圳市

33
* 鲤鱼舞(潮州鲤鱼舞、鲤鱼灯)
潮州市、梅州市

传统戏剧(IV)

共4项
34
粤北采茶戏
韶关市

35
贵儿戏
肇庆市

36
木偶戏(单人木偶)
茂名市

37
* 潮剧
揭阳市

曲艺(V)

共2项
38
粤曲星腔
佛山市

39
潮州歌册
潮州市

杂技与竞技艺(VI)共2项
40
蔡李佛拳
江门市

41
咏春拳
江门市

民间美术(VII)

共16项
42
灰塑
广州市

43
玉雕(广州玉雕、阳美翡翠玉雕、肇庆市广宁玉雕、肇庆市四会玉雕)
广州市、揭阳市阳美村、肇庆市

广宁县、肇庆市四会市

44
砖雕
广州市

45
榄雕
广州市

46
五华石雕
梅州市五华县

47
阳春根雕
阳江市阳春市

48
佛山彩灯
佛山市

49
潮州花灯
潮州市

50
抽纱
汕头市

51
瑶族刺绣
韶关市

52
嵌瓷(大寮嵌瓷、普宁嵌瓷)
汕头市、揭阳市普宁市

53
吴川泥塑
湛江市吴川市

54
张田饼印
韶关市

55
云浮石艺
云浮市

56
瓶内画
汕头市

57
* 木雕
揭阳市、佛山市、汕头市

传统手工技(VIII)

共9项

58
广式家具制作技艺
广州市

59
香云纱染整技艺
佛山市顺德区

60
龙舟制作技艺
东莞市中堂镇

61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
江门市

62
枫溪瓷烧制技艺
潮州市枫溪镇

63
佛山狮头制作技艺
佛山市

64
麒麟制作
东莞市清溪镇

65
莞草编织
东莞市厚街镇

66
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

传统医药(IX)

共3项

67
潘高寿中药文化
广州市

68
陈李济中药文化
广州市

69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
深圳市

民俗(X)

共32项

70
春节习俗(揭阳春节习俗、

佛山春节习俗)
揭阳市、佛山市

71
乞巧节
广州市、东莞市望牛墩镇

72
东坑卖身节
东莞市东坑镇

73
豆腐节
清远市佛冈县

74
畲族招兵节
潮州市

75
迎春花市
广州市

76
寮步香市
东莞市寮步镇

77
波罗诞
广州市

78
康王宝诞
东莞市

79
贞仙诞
肇庆市

80
赛龙舟(礼乐龙舟、赛龙舟、扒龙舟)
江门市、深圳市、广州市

81
黄氏宗亲祭典
深圳市

82
大溪宗祠祭典
揭阳市

83
三山国王祭典
揭阳市揭西县

84
“辞沙”祭妈祖大典
深圳市

85
疍家婚俗(疍家人婚俗、疍家渔民婚俗)
深圳市、阳江市

86
饶平彩青习俗
潮州市饶平县

87
忠信吊灯习俗
河源市连平县

88
舞草龙习俗
深圳市

89
行通济
佛山市

90
行彩桥
揭阳市

91
灯会(乐安花灯会、泮村灯会)
佛山市、江门市

92
张公庙会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

93
六祖诞庙会
云浮市

94
锣鼓标旗巡游
揭阳市

95
大鹏清醮
深圳市

96
斗门水上婚嫁
珠海市斗门县

97
潮州工夫茶
潮州市

98
麒麟村爬刀梯
湛江市

99
舞被狮
清远市佛冈县

100
东坑地景
汕尾市陆河县

101
* 飘色
中山南朗镇、中山市黄圃镇、

珠海市

阅读全文

与连滩有什么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