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龙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什么

龙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1 12:43:39

‘壹’ 龙山文化的黑陶中 尤其以什么最为精致

蛋壳黑陶

黑陶——龙山文化的单纯质朴之美,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尤其远古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龙山文化因出土器物以黑陶为主,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是蛋壳黑陶。

‘贰’ 龙山黑陶文化简介

导语:黑陶主要是采用的渗炭工艺再通过烧造的黑色陶器,是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龙山文化又分布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又被称为龙山时代。黑陶在龙山文化陶器中是较为精美的,主要陶胎较薄且紧密,亮度鲜明的黑色陶器。


下面小编会从黑陶文化的历史、简介、种类以及其特点来全面的介绍一下。那么,关于黑陶文化的历史我们就要从石器时代说起了,在古时由于各方面限制问题,出土的黑陶造型比较简单,厚度也不均匀,这种特点也充分显示了当时制作的原始性,黑陶主要也包括器皿红的瓷器,修饰的技法有刻画,捏塑和堆贴等。图案也由开始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到采取动物模型或者花草植物类,在这过程中制作的陶也逐渐细腻。在早期陶多为绳纹粗的红陶,晚期出现泥质红陶,黑陶,彩陶等形式多样的陶,在商周时期又出现何印纹陶。黑陶在陶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陶器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黑陶可以仔细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细泥薄壁的黑陶的制作中的最高水准,黑陶的表面黑、亮,还有蛋壳黑陶的美誉。黑陶的造型也比较多,纹饰相对简单。


中国历史文化在国内外都很看重受欢迎的,特别是对于古代小农经济中的纺织,陶器等是比较扬名立万。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古文化。其中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黑陶文化是彩陶文化辉煌之后优秀汉族陶技艺,它主要是以黑色陶器为特征的,所以被称之为“黑陶文化”,同时它是在山东省济南市龙山街道被发现的,因而又被称之“龙山文化”。最早发现时间为1928年,属于龙山文化遗址。


黑陶在现代逐渐发展成收藏品,也成为艺术作家的收藏首选,也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总结:黑陶制作工艺主要是用陶轮轮制的方法,黑陶以造型为特点,在烧制时用用封闭式渗炭的方法,使陶器表面出现深黑色光泽。其黑,薄,光,纽是黑陶的四大特点。它的纹饰显示也较朴素由划纹或孔装饰。但是造型相较复杂,端庄优美,欣赏价值较高。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特点,主要也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

‘叁’ 龙山文化的遗址文物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着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文化遗址

自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着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3]

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位于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年发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牛津大学《世界史便览》记载:"公元前2800年—前2000年的两城镇为亚洲最早的城市。"发现龙山文化和周、汉时期遗址400多个,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

龙山文化文字(5张)

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笔画婉转曲折,刻画纤细,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收集刻有文字符号的甲骨100多片及2块玉残片,共有600多个图画文字。这些文字有的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内,有的刻在骨臼头上。

从2004年到2007年,肖广德先后在昌乐县袁家庄等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了100多片带有图案的兽骨。期间他曾专程到潍坊、北京等地找有 关专家进行鉴定,但多数专家认为这些图案是腐蚀或者虫蛀的痕迹,或者是后人刻上去的。2007年7月,肖广德带着七块兽骨找到了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 长刘凤君教授。凭借多年的专业研究鉴定经验,刘凤君意识到这批资料极为重要。[11]

‘肆’ 城子崖遗址的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这引起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着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着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大部份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除陶器外,还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们以农业为主而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气。历史上夏、商、周的文化渊源,都可能与龙山文化有相当的联系。
历史
192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吴金鼎到离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不远的汉代平陵城遗址作假期野外考察。4月4日,他途经龙山镇城子崖,不经意地回头一望,路沟边断崖的横截面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阳光下一条延续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清晰可见。此后,吴金鼎先后5次到城子崖实地考察,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这也就是日后龙山文化的代表黑陶。吴金鼎很快就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他的老师李济先生。被人称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的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及考古学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就这样,城子崖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发现了龙山文化。
1930年至1931年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最突出的代表是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黑陶,所以考古学家最初称其为黑陶文化。不久,即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在城子崖之前,中国出土的古陶器大都是含沙量极高的彩陶和红陶,而以河泥为原料的黑陶可以说是4000多年前东夷民族所独有的创造。城子崖出土的黑陶艺术品蛋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极品。不要说是4000多年前的古人,就是今天想要烧制出这样成色的陶器都非常困难。中国考古专家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别给予文化名称作为区别。一般的分法是: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命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豫东地区也有分布,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地区早期阶段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3个类型;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泾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新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类型
1930~1931年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下层突出地存在轮制漆黑光亮的黑陶和蛋壳黑陶,所以最初称为“黑陶文化”,被认为是起源于东方而与仰韶文化不同系统的遗存。不久即被命名为龙山文化。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阳后冈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小屯(商代)、龙山、仰韶3种文化遗存上下依次堆积的“三叠层”,明确了三者的相对年代关系。在30年代,归属于龙山文化的遗址不仅有黄河中、下游的,还包括了杭州湾地区,当时根据地区差别,划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 3个区。又有人提出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并认为后冈的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驱。1949年以后,大量的发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谓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把它视为只是一个考古学文化。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别给予文化名称,以资区别。一般的分法是:
①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定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是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2000年。
②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地区早期阶段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900~前2800年。
③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600~前2000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 3个类型。
④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渭流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300~前2000年。⑤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新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约前2500~前1900年。这些文化暂多冠省名加以区别,今后通过深入对比研究,有条件的当以代表性的遗址地名单独定名。至于30年代所称的杭州湾区龙山文化,已经另行命名为良渚文化。
陶器特征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经过慢轮修整,部分器物如罐类还采用器身、器底分别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艺。灰陶的烧成温度约为840℃。早期龙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敛口罐、尖底瓶等器形还保留、继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双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这一时期陶器的纹饰以篮纹为主,有些陶器又在篮纹上面饰以数道甚至通身饰以若干道附加堆纹,主要原因用来加固器身。晚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为主,红陶已占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数量有所增加。灰陶和红陶的烧成温度均达1000℃。仍以手制为主,但轮制技术革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主要器形有杯、盘、碗、盆、罐、鼎、甑、器盖、器座及新出现的鬲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最普遍,还见少量方格纹。
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等处,时代距今4 千多年。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红陶950℃,白陶800--900℃。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细泥乌黑发亮,学者们称为“蛋壳黑陶”。蛋壳黑陶是山东龙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董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伍’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黑陶是指在烧制过程中通过碳化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它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年至公元前1810年,分为河南省龙山文化、陕西省龙山文化和山东省龙山文化,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色、红色和黑色,其中最着名的是黑陶。黑陶是一种黑陶,胚胎薄,胎骨密,色泽黑亮。它是龙山文化中制作最精美的陶器。


历史、民俗在中国东南地区,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有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热量较低,器壁较厚,均为手工制作。造型简单,厚薄不均,显示出当时的原始陶器。主要器物有炉、罐、壶、盆、盘等。装饰手法有雕刻、捏塑、堆塑等。图案有各种几何图案和动、植物图案。




其中,以较为逼真的动物鱼鸟和花草一类的装饰最具代表性。典型的陶器有猪纹壶,画面上有一只猪,眼睛很大,声音很长,鬃毛清晰。有稻穗猪纹陶盆、鱼草纹陶盆、五叶纹方壶。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陶器,可分为早晚期。早期的绳纹粗红陶,后期的泥质红陶、黑陶、彩陶。这时,出现了几何印纹陶器,这是商周时期华南地区广泛流行的先驱。

‘陆’ 为什么说黑陶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黑色光泽。黑陶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其四大特点。

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3种。其中有一种细泥薄胎黑陶,表面光亮如漆,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黑陶”,代表着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是我国制陶史上的顶峰时期。

“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

尤其是龙山文化遗址的黑陶艺术品蛋壳黑陶高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极品。不要说是4000多年前的古人,就是后世的人想要烧制出这样成色的陶器都非常困难。

‘柒’ 解释龙山文化黑陶和彩陶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是继仰韶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4月,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的东部考古时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11月由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学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组成了考古队,对城子崖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多以黑陶为主,特别是一种蛋壳陶杯最具代表性,它“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因它的出现地处章丘县龙山镇,所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由于黑陶制作工艺复杂、烧结难度难以掌握,所以遗憾地失传了3000多年。

黑陶: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Li)、豆、杯、鼎等品种,造型千姿百态。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着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捌’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哪些

大约公元前3000年,中原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文化为“龙山文化”。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有芮城县西王村,平陆县盘南村,垣曲县的东关镇、丰村和龙王崖,夏县东下冯,襄汾县陶寺,石楼县岔沟等处。

陶器外表多装饰以篮纹,制陶业开始使用轮制技术。石器几乎都是磨制的,广泛应用切割法和管钻法等技术,石器种类和形态多样化,多数是作为农具使用。

石铲作为翻地用,形状多近长方形或双肩形,均较轻薄,刃部宽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很锋利,器身通体磨光。石刀是收割工具,形状多为长方形,多数穿一孔或两孔。砍伐工具石斧更加厚重。此外,还有手工工具石器,主要是斧、锛、凿和纺轮等。

‘玖’ 龙山文化镶绿松石玉簪来了!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

龙山文化镶绿松石玉簪来了!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古人云:“云鬓堆鸦,金簪玉斜”。 玉簪,历来都是古代上层女性的最爱。千百年来,围绕着玉簪,文人墨客们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将它与爱情、相思、美貌等结合起来,写成了一篇篇绝世佳作。而据小编所知,在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遗址,也出土了一个镶绿松石玉簪,据专家考证,此物属于龙山文化的遗产,距今约4000多年。那这个四千年前的簪子有多绝?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

据小编所知,不同的时期,发簪的名称也不一样。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这也从侧面证明,古人是如何看重这发簪。

‘拾’ 山西高速扩建挖出4000年龙山文化遗存,此处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在山西高速扩建的过程中,挖出了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存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同学们的关注,这代表着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型人类活动,同时也能够让我们对于历史有着更加充足的了解,与此同时有很多人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在这一次所挖掘出来的遗址之中出土了哪些文物呢?不少朋友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充满了兴趣。

只有了解了古人的生活习惯才能够让我们对于古代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这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也只有找到了故人们的生活习惯,才能够让我们的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


相信通过这一次的考古挖掘,对于我们研究历史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在以后考古专家们也将会不懈努力的发掘出更多的考古遗址,只有这样持续不断的进行研究,才能够让我们对于古代的历史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阅读全文

与龙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