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个汉字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到底“人”这个字是怎么出现的?代表什么呢?人字是像形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的直立形象。人是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人字不难写,但做人学问大。
“人”,肢体站立,反映了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达于天,下可立于地,要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挺身站立为人,顶天立地做人。”
想透了、洞穿了,然后到达“化”的境界,不盲目地“从”,也不极端地“北”,而是依据自己的生命要求转化各种能量,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写好不容易,想要做好“人”更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经历与理解。
‘贰’ 你认为哪个字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所谓华夏,简单的说,汉族的前身,古代的华夏族,认为自己民族是人类文明之花。华,古同花,指的是文明之繁荣。夏,不仅繁荣,而且强大。夏这个字的古体字,从字形上看,下面是两足,中间是两手,上面是头颈,是一个象形的人。中国之人自称为夏,这是华夏族认为自己已经告别了动物性,进入了文明社会。
‘叁’ 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汉字的魅力》一文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作者用儿童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的心理。“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你想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而“幽深”两字一出现,你便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两字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钩点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他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汉字之美,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作者在这里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奇妙绚丽的大花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这个“大花园”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必定”,强调不容置疑;“欢笑着、跳跃着”,写出孩子的欢笑心情和欢快动作。有良好的开端(第一步)必定有良好的结果。吸引力就是汉字的勉力。
汉字之美,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度。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让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汉字之美,美在真情。唉,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真的是无限钟情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并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有3亿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chinese)课程,许多人已看到华文中还蕴藏着无限商机。
自然,汉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字形庞杂繁复,比较难认、难写等弱点,需要慎重地加以系统改革和创新。而且,拼音文字也有其优越性之处。如英文善于细致地描述事物,有利于开展逻辑思维,是当前国际科技、信息、金融交流的主要文字。法文结构严谨,语法细腻,可免于歧义,是法律,合同等有约束性文件的极佳文字。随着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不同语言文字都可相互参考,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汉字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吸收了其它文字的可取之处后将进一步发扬光大。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肆’ 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字体是哪种
宋体、仿宋体。
中国文字发展历史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到宋体时,文字发展到最高峰。
宋体字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伍’ 用一个字概括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字概括,应该是什么字
只有一个字适合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和
中国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和谐、平和等思想观念。
“和而不同”
“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洞识。孔子明确提出过“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此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意含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致中和”
中庸观念讲的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强调对欲望、情感和行为等有所节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与“中庸”概念相近,古人有“中和”一词。《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谓“和”为“中节”,并把“中和”提升到宇宙精神的高度。在儒家看来,如果人人能够“文质彬彬”,“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做到行为有度,进退有矩,那么,整个社会与宇宙的和谐,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自《易》。《易》的思想精髓就是“和”。“和”以为着包容,意味着平衡。任何实物的发展都有着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性,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混沌状态,终归为平和。人是一种既具有个体属性又具有群体属性的生物体,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最终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的产生,即孔子《系传》里说述:“天尊地卑,干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所以,在学习中国文化之前,先理解“和”的文化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一家之言)
‘陆’ 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字
“和”可以说是最具有内涵的中国文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曾经展示过。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认为阴阳和而万物生,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可见和中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才能生物,才能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和世界普遍认同的“多样性”有异曲同工之妙。
‘柒’ 有哪些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仁、义、礼、智、信
基本字义:
1、仁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
2、义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
3、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
4、智
聪明,见识:智力。
5、信
诚实,不欺骗:信用。
(7)中华文化的字有什么字扩展阅读
笔顺:
组词解释:
1、相信[xiāng xìn]认为正确或确实而不怀疑:我~他们的试验一定会成功。
2、自信[zì xìn]相信自己:~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3、信心[xìn xīn]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满怀~。~百倍。
4、信封[xìn fēng]装书信的封套。
5、信用[xìn yòng]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讲~。丧失~。
‘捌’ 中国从古至今都有哪些字体
中国从古到今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几种字体。其他还有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字体,这些字体都只是盛行在部分地区,故不计入在内。
具体介绍: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玖’ 代表中国文化的字
5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和”字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