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盖碗茶的寓意是什么
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其寓意为“天盖之,茶盖 ;地载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朴素的人文思想。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回族的盖碗亦称三炮台。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盖碗或三炮台。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种类]一般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回族讲究沏茶,认为用雪水、泉水沏茶最佳。 [饮用]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❷ 古代人怎么用盖碗喝茶盖碗喝茶有什么讲究
盖碗是常见的茶具之一,以瓷质的居多,由盖子、茶碗、托盘三个部分组成。
北宋着名学者程大昌写了一本名叫《演繁露》的书,里边记录的全是关于文学、历史、民俗、饮食、地理等方面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记录了盖碗的来历。
原文这样写道: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像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寘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髹漆为之。
适合盖碗冲泡的茶叶很多,铁观音、乌龙茶、大红袍、红茶,都适合用瓷质的盖碗冲泡,水温以刚烧开的开水最好。
若是铁观音和乌龙茶,冲泡时间以30秒到1分钟为宜。
大红袍冲泡时间以1分钟到2分钟为宜,绝大部分红茶的冲泡时间跟大红袍基本一样,滇红是一个例外,滇红冲泡时间首次以10秒为宜,从第二次开始可以每次适当延长几秒,否则,味道会越来越淡。
盖碗当然也可以冲泡龙井、碧螺春、毛尖等绿茶,但是,一定要用80度的开水来冲泡,水温过高的话,容易破坏绿茶中的维生素,降低绿茶的价值。
❸ 中国茶道文化。 泡茶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这里介绍一下泡茶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玻璃杯泡法(适用于各种细嫩名优绿茶、黄茶、白茶等的冲泡,可充分欣赏汤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动)
主要步骤:备器(玻璃杯、暖水瓶、茶叶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择水(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等)——取火(取火点燃,烧水)——侯汤(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赏茶(观茶形,赏茶色,闻干香)——洁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为:1克:50毫升)——润茶(注水,右手紧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运动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茶杯,左手指轻托杯底做相应运动)——冲泡(凤凰三点头或高冲低斟法)——静蕴(一般1-3分钟)——奉茶——品茶——续水——复品——收具。
二:盖碗泡法(适用于普通绿茶、花茶、黄茶、白茶、功夫红茶等)
主要步骤:备器(盖碗、备水器、辅助器)——布席——择水——取火——侯汤——赏茶——洁碗——投茶——润茶(注水,右手持盖碗,左手托住碗底,运动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茶杯)——冲泡——静蕴(一般1-3分钟)——奉茶——品茶(闻香、观色、啜饮,动作要舒缓轻柔)——续水(当茶杯中只余1/3左右茶汤时,就该续水了)——复品(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温杯泡茶。保温杯虽能保温,但茶叶中多种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或长时间的恒温水中损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应首推陶器类,具有一定透气性,冬天保温,夏天不馊,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所以紫砂茶壶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适。
2、用沸水冲泡。有些人喜欢用刚开的水冲泡茶叶,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3、认为头遍茶好。有些人认为头遍茶浓,提神醒脑,所以爱喝头遍茶。殊不知,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所以应让头遍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4、冲泡次数过多: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同时由于茶水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多,而影响卫生。茶泡三四杯后就没有再泡的必要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❹ 盖碗茶的简介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中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川人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用量通常为3-5克。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❺ 盖碗里面有文化,盖碗里的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吗
相传,盖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崔宁与其女儿都特别喜爱喝茶,那时的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奇思妙想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使用盖碗泡茶最大的优点是它适合泡任何种类的茶,不像玻璃杯或紫砂壶的有局限性。
记得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可见,连鲁迅先生也比较青睐于使用盖碗泡茶。
❻ 盖碗茶的风俗习惯
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常为3—5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四是闻香: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❼ 喝北京盖碗茶有哪些讲究
喝盖碗茶很有讲究,首先要将茶具全部清洁一番,用茶匙轻轻地将茶叶均匀地投入茶杯中,茶叶的数量以3克为准,投茶时,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以维护茶的圣洁。
泡茶的水温要因茶而异,冲泡花茶要用温水。先注入少许水,温润茶芽,然后再高冲水即悬壶高冲,借助水的冲力,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
接下来就是品茶,用左手托碗托,右手拿起碗盖,并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待香气充分发挥后,开始闻香、观色,然后缓啜三口,品出其味后,便可随意细品了,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佳,茶要趁热连饮,当杯中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水时,就及时添注热水。
品饮花茶,第二泡的滋味最佳,茶的营养都已浸出。好花茶可以冲泡三次,便不再续饮。
有的茶馆聘请专门的茶艺师表演"盖碗茶艺",表演用具包括:印有茶的绢帕、挂绢帕的架子、装有茶叶的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铜壶、水孟等。
他们表演一般有固定的程式,还有一定的解说词。如第一步要茗迎嘉宾、第二步要敬宣茶德、第三步精选茶叶,接下就按照沏盖碗茶的步骤沏茶让客人品尝,还会有一些茶诗的朗诵与赏析,最后还要致谢话别。
❽ 盖碗茶的盖、碗、托,分别代表道家的哪一种思想
传统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天”“人”“地”三个部分。覆盖上面的天空,使碗居中,支撑下面的地面。杯架叫作茶舟和茶舟。盖碗是成都首创的第一种特色饮茶方式。原来的茶杯没有底座,经常烫伤手指,于是发明了木盘来支撑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子翻倒,她把蜡放在木板的中心,使杯子容易固定。后来,茶船用漆环代替了蜡环。这种独特的饮茶方式诞生后,逐渐发展到周边地区,后世遍布南方。后来,根据人们的不断改进,茶船变得越来越精美。
道家美学源于“道”的哲学概念。在这种影响下,茶艺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特征,自然、本真、质朴始终贯穿于茶艺之中,人、茶、水、家具、环境、艺术都呈现出对自然美的审美追求。空静之美、有无之美、虚实结合之美是茶艺艺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虚实结合、相互存在、追求自然美也是茶艺的创作原则,道家美学对“道与技”的理解是未来茶艺与茶道结合的关键点。
❾ 什么是盖碗茶
“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