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中的成语根据神话传说 寓言故事 历史故事 文人作品 外来文化分类
不耻下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得其死、不亦乐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暴虎冯河、从心所欲、当仁不让、道不同,不相为谋、登(升)堂入室、恶衣恶食、发愤忘食、犯上作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割鸡焉用牛刀、怪力乱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行小惠、后生可畏、何陋之有、惠而不费、患得患失、诲人不倦、家喻户晓、举一反三、既往不咎、尽善尽美、见贤思齐、举一反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义勇为、既来之则安之、脍炙人口、空空如也、乐在其中、理屈词穷、礼尚往来、手足无措、杀身以成仁、斯人斯疾、群起而攻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三思而后行、死而后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色厉内荏、君子不党、君子固穷、君子成人之美、名不正则言不顺、巧言令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质彬彬、温故知新、无为而治、小不忍则乱大谋、循循善诱、朽木不可雕、欲罢不能、以文会友、欲速则不达、以德报怨、怨天尤人、用行舍藏、一言以蔽之、一以贯之、言不及义、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有教无类、择善而从、志士仁人、
、
2. 论语中蕴含的古文化常识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着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其蕴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国两千多年的国家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历史上,无论在士人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3. 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研读中论语十则,围绕着其中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文学
4. 《论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这有很多的啊!不太能看懂你要问什么!只能给你一个例子,希望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例子:一个贫困农村的大学生被政府扶助完成了学业,并且学业有成。后来,回到自己贫穷的家乡,献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5. 论语十二章怎么举例子,举什么样的例子。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4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一样,就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失掉它。”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7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8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9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又记得住的人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的思想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11陈亢问于伯鱼曰:“自亦有异文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12子曰:“小人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6. 论语祝福语 论语中的祝福语,需要传统的文化。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同其弟子及相关人士的思想、言论与活动,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没有祝福语、祈祷词这方面的内容。不过,《论语》中倒是提到祭祀问题,如《八佾》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等等。一句话,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否则求神拜佛、满口吉言是没有用的。
7. 君子算文化负载词吗
君子算文化负载词。“君子”作为《论语》中常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展现背后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得出《论语》中“君子”的翻译采用音译的方式译为“junzi”更为恰当,能够更好地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论语》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是孔子和儒家人物心目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也成了华夏传统中的一种理想人格。
关于君子,孔子说了许多。他与弟子们反复讨论,弟子们反复问,他就反复回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论语》总共13700字,“君子”一词出现了108次,平均每120个字就有一个“君子”。
8. 论语中让人遵守规则的词语有哪些
关于《论语》中涉及遵守规则的问题,我认为孔子晚年回忆和总结自己一生经历时,所提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最合适的。人不必要刻意压抑自己,可以生活得自在些,但自由的生活必须有个限度,不能越过规则。曾经流行一个词叫“潇洒”,当时人们都力求潇洒,自以为潇洒。后来这个词渐渐从我们的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基本没人提了。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感觉不幸福,所以幸福成了我们现在的流行词。但什么是潇洒、什么是幸福,一直没有谁说清楚过。我认为孔子在无意间就对潇洒和幸福作了最好的注释,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潇洒的生活。
9. 论语中除了语录体与对话体还有什么体 举几个例子看看-.-
叙事体.论语十则中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10. 论语中的词语有哪些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三十而立
4、不舍昼夜
5、逝者如斯
6、择善而从
7、三人行必有我师
8、匹夫不可夺志
9、食无求饱
10、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