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社会文化
塔利班试图建立一个真正伊斯兰国家,采取一系列伊斯兰化措施,恢复伊斯兰教的传统生活方式。政府规定国民须穿上伊斯兰传统服装,男子须留胡须,不能留西式长发,妇女外出时要以面纱蒙面,且不能在没有男性亲属陪同下外出。塔利班剥削了妇女的基本权利,妇女不能外出工作、受教育,关闭女子学校和喀布尔大学,禁止女性参与体育比赛。塔利班还建立宗教警察,监督伊斯兰教法的执行。为了保持伊斯兰教的纯洁性,关闭电影院和电视台、禁止使用网络和播放西方音乐。法律是根据《可兰经》,如用石头砸死通奸者。由于阿富汗约70%教师都是女性,女性禁止工作使不少学童失去受教育机会,阿富汗更成为文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公共场所几乎完全隔绝男女之间的接触,许多女病人因被禁止与男医生接触而失去治疗机会。塔利班对什叶派的少数族群哈扎拉人进行残酷压迫,要求他们改信逊尼派,不容许异教的存在。1998年塔利班攻占马扎里沙里夫后,屠杀了约6,000名哈扎拉人,使很多哈扎拉人逃离阿富汗,前往巴基斯坦和伊朗。
塔利班最极端的基本教义措施,莫过于灭佛行动。2001年2月26日奥马尔下令销毁全国非伊斯兰雕像,最备受国际关注的是位于巴米扬省,高37米和55米的两座巴米扬大佛也难逃一劫,最终于3月12日用炸药将大佛炸毁 。
B. 在短时间内,为什么阿富汗的社会会倒退那么多
阿富汗社会之所以倒退特别多,主要源于三个原因——战争不断,其他大国的不断吞噬,国内人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
国内人民教育文化偏低:
其实有了以上的前两点,这一点就非常好理解了,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没有一个安定的军事环境,更没有一个稳定的人民生活环境,根本就不可能孕育一个教育文化程度高的国家。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高素质的教育,没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进步!所以阿富汗的文化决定了阿富汗的政治上的不利地位,那么阿富汗的文化也决定了阿富汗的经济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C. 在阿富汗这个国家,他们在餐桌上有着哪些礼仪
世界各地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礼仪,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远在西周的时候就建立了完整的礼仪体系。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小伙伴选择出国旅游和生活,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文化礼仪最重要的一部分——餐桌礼仪,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了解的重点内容。那么,在阿富汗这个国家,他们在餐桌上有着哪些礼仪呢?答案是一定要尊重食物。
听完这一系列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感觉到十分的奇葩。如果有小伙伴选择去阿富汗的话,就一定要仔细了解当地的礼仪和文化,尽可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体验与众不同的气氛。作为中华儿女,自古都是十分讲究文化礼节的,当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也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千万不能做出没有礼貌的事情哦!
D. 阿富汗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阿富汗到底怎么了就不能不提美国!因为这里连年战乱无不有美国在插手期间。
E. 阿富汗有什么传统文化
伊斯兰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基本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一样。
不喝酒,特别爱喝茶。男子头缠布头巾,女子出门戴面纱。阿富汗人信仰伊斯兰教,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饭前一定要洗手,客人先洗,主人后洗。吃饭时用左手托盘,右手抓食,用餐顺序是先上菜,中间上抓饭,最后再上菜和水果。客人吃完饭也要洗手。
阿富汗人经常用牛奶当饮料,也喜欢喝茶,茶的种类有奶茶、砖茶等。请人喝茶往往要连续喝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是礼节性的,如果确实不想再喝,可用双手在杯子上盖一下,以示谢绝。
F. 阿富汗习俗
不同的服饰、打扮,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阿富汗至今还遗留着这个过去的痕迹。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的老百姓,则多是头上缠头巾(波斯语: dastār),穿着条子大褂,上了过去,妇女们要头戴面纱,身穿绣花的并带有各种颜色的服装。
现在,妇女们的面纱不用戴了。很多女性喜欢手镯及其他装饰品。有的小伙子,特别是游牧民的年轻人,经常穿长衫,衫上还有各种图案,裤子很肥大,头上有头巾(戴斯塔勒)。阿富汗热情好客,很讲礼貌,不论是在何处,只要碰到亲友、来访者其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能热情友好地相互致敬、行礼。
他们的见面礼是:右手扶住胸口,微微躬身,再点几下头,并说“真主保佑您”(和回族“拿手”一样)。交往时要自然、热情,交谈时要语气温和,注意力集中。
阿富汗人传统保守,所以,举止拘谨。与人交谈和交往时,都不抽烟,也不给对方敬烟。他们在平时交谈时,最喜欢的话题是生意场上的轶闻趣事,对旅游中的景致、文化古迹也很感兴趣。
G. 读追风筝的人,介绍阿富汗种族宗教的历史及现状
1975-2001年阿富汗历史事件:塔拉基4月革命(1978) ,阿明政变(1979) ,苏联入侵:(79——89)阿明政府军、抵抗力量游击队 ,塔利班运动(伊斯兰学生军):1994年诞生,96年占领首都,次年基本统一全国 ;
1996年:塔利班攻占首都,阿富汗伊斯兰国灭亡,残余势力逃亡东北部并入北方联盟2001年:美国攻占阿富汗首都,讲政权移交给北方联盟,但塔利班迄今为止依然占据西部地区。
阿富汗宗教。
在阿富汗,一般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分为sunni和shi'a两大派系。两派人的分别主要对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普什图人士前者穆斯林,哈扎人是后者穆斯林,所以就会前者迫害后者,主要是信仰的岐点。
在书中写出了阿富汗当时的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阿米尔,一个富家公子,逊尼派穆斯林,懦弱胆小,地位显赫;而哈桑则是一个哈扎拉族人,一个仆人的孩子,什叶派穆斯林,勇敢坚韧,地位卑微。
虽然同为兄弟,但因为种种差异,所以导致了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的结局。在追风筝的人里面,你会发现,国王死了。然后就是苏联军队,美国大兵,各种民族组织的出现,把原本平稳的富饶的阿富汗变得面目全非。这点在书中被刻画的很细腻。
(7)阿富汗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译者李继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内容简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爸爸”是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
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斯坦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
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尔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斯坦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社区中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和阿米尔、哈桑发生冲突。哈桑用弹弓维护了阿米尔。1975年,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夺冠军,哈桑则保证去追到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但在哈桑的归途被阿塞夫等人截住。
阿塞夫要哈桑把风筝给他,但哈桑不肯,于是他强暴了哈桑。这一切被阿米尔看到,但由于怯懦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
之后的日子里阿米尔由于无法面对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雇,被严词拒绝。于是阿米尔在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认了偷窃。阿里和哈桑不顾爸爸的反对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斯坦,1981年爸爸带着阿米尔逃往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给拉辛汗照看。后来阿米尔父子又迁到美国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居住。
阿米尔在美国上大学,毕业之后成了作家,还在圣何塞的跳蚤市场认识了同样来自阿富汗的一个将军塔赫里的女儿索拉雅,并和她结婚。爸爸在此期间因肺癌去世。阿米尔和索拉雅搬到了旧金山。他们想有一个孩子,但始终没能如愿。
2001年,罹患绝症的拉辛汗从巴基斯坦给阿米尔打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原来拉辛汗在阿米尔父子走后, 去哈扎拉贾特找到了哈桑及其妻子,他们一起回到喀布尔管理阿米尔家的大房子,哈桑还有了一个儿子索拉博。
然而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强占了这个房子,还因为种族歧视当街枪毙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拉辛汗希望阿米尔回去喀布尔救索拉博,但阿米尔不愿意。拉辛汗于是告诉阿米尔,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
阿米尔在出租车司机法里德的帮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尔。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儿院之后,发现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会出现足球赛上。阿米尔在球赛中约了这个头目,并在之后其住所见到了他。
原来这个塔利班头目就是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苏联人扶植的共产党政权的监狱中受尽折磨之后加入塔利班,和苏军作战,成了一个头目。索拉博已经成了一个被性侵犯的舞童。阿塞夫告诉阿米尔可以带走索拉博,但必须和他先处理一些陈年烂账。
在屏蔽左右之后,阿塞夫戴上不锈钢拳套,轻松毒打毫无搏击经验的阿米尔,但不料索拉博用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了其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这才趁机逃出。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因为阿米尔无法证明索拉博是孤儿,而无法取得美国签证,从而收养索拉博。索拉博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
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割腕自杀,之后被救起。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
H. 阿富汗风俗文化禁忌
阿富汗不能喝酒、不吃猪肉,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男士不要穿短裤上街,女士不要穿窄小和暴露的服装。阿富汗的妇女除了自己丈夫之外,不准与任何男性交往,在斋日里,妇女吃东西时不能让人看见。I. 阿富汗有什么传统文化
忌食猪肉,常常聚会饮茶沟通人际关系,热情好客,衣着保守。
J. 阿富汗是怎样的国家
阿富汗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为3000多万。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
(10)阿富汗文化怎么样扩展阅读:
阿富汗局势紧张:
正值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展开新一轮谈判前夕,塔利班发言人接受了美国媒体专访表示,阿富汗战争已打18年,美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同时,塔利班发言人还强调,美国必须血债血还,如果塔利班不能终止美国对阿富汗的占领,还有下一代塔利班人会奋战到底。
众所周知,2001年美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911”恐怖袭击,美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美国借口本拉登藏身阿富汗,随即对阿富汗展开了持续18年的战争。
尽管美国在很短时间就推翻了塔利班并在阿富汗建立了亲美的政权,但塔利班并未在阿富汗消亡,塔利班通过不断的游击战,对美军和美国扶植的阿富汗政府军进行不间断打击。
在加上阿富汗民众普遍痛恨带来战争的美军,因此塔利班在阿富汗基层有着非常广大的基础,最终美军这么多年的围攻,塔利班虽然失去了全国性政权,却在现在实际控制了阿富汗5成以上的领土。
当在阿富汗战场上看不到胜利希望时,美方急于通过和谈体面撤军,以图尽快结束这场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如果美国仓促撤军,将削弱阿富汗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增加塔利班重新控制该国的风险,而阿富汗可能会再次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腥内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