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俗称“腊八”,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我国各地都会以各种形式来迎接腊八节。“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而喝腊八粥,自然是腊八节最重要的习俗了。
腊八的习俗
起源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最初由来。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腊八粥不仅是祭祀之物,更是时令美食、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但是,各个地区的腊八粥,配料都有所不同。尽管差别很大,但大家对腊八粥的偏爱都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腊八不只有腊八粥,还有腊八豆腐、腊八蒜、腊八面一说,都是针对腊八这个特定的时间来炮制的食物。
福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㈡ 节日作文怎么写
传统节日作文怎么写
这篇作文是春节作文的姊妹篇,其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悟,二是进一步巩固记叙文的散文化写法。和春节这篇文章一样,写作的主体是初中生——一个从小学生向完全中学生的过度学龄,鉴于此,我们不能把这篇作文搞得很深很难,也不能搞得像小学生作文那么简单,要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结构、审美体验和知识经验。不能搞得高不成低不就,那样课就上砸锅了,因为民俗节日涉及到民俗文化,是很深奥的。
一、传统节日作文的话题命题
元宵节灯会街面的热闹非凡,清明节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端午节我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秋节的明月下的亲情团员,还有七七鹊桥相会佳话流传千古……是啊,每年我们都会过节,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源远流长,景观迷人,我们沉浸在过节的幸福中,在过节中成长。请以“过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描摹过节的美好气氛,表达自己的感受(文章长度当然是600字以上)。题目自拟。
二、传统节日作文的主题理解
1、传统节日范围的限定。当前在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传统民俗节日,就是命题中这类过节;有国际性节日,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等;有本国政治性节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等,还有外来节日,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还有一类,就是近年来各地涌现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节日,如服装节、西瓜节等等地方节日。而本文要写的就是传统民俗节日。
2、这些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久盛不衰,是因为他们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俗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素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民族亲和、亲近自然着名于世,而我们这些美好的品德、心理和文化记住那个地表现在我们的过节——传统民俗节日上。这些就是我们过节的“魂”。
3、我们过节,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形象和节日主题,并且都与节令变化有关。
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扭秧歌,灯谜,走上街头,热闹非凡,闹花灯,放烟花。中国的狂欢节,关系融洽,祥和和谐,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清明节,节气,祭祖上坟,思念故人,缅怀先辈,瞻仰烈士。继承遗志,继往开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荷包,五彩线,粽子,艾蒿,中国结,满街红彤彤,上山踏青拉露水。春夏之交的山清水秀,万物一新,亲近自然,祛百病,保健康。(我所以不提屈原,我总觉得屈原掺和进来怪怪的)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望远,茱萸,秋高气爽,思念老人,祝福老人,思念远方亲人。中国的老人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西瓜,月饼,赏月,家庭团员,团聚融合,思念亲人。
三、传统节日作为记叙文的写法
作为记叙文,反映上面的主题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散文化,可以写节日里自己的经历,但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要采取分块定点的方法,规划好写那几个节日的哪些点,从点上的描写中进行感悟,因为我们不是在写一个节日。正因为不是写一个节日,各有各的主题和文化形象,所以过度在文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以下的具体写法。
1.最简单的写法就是在节日的罗列中感悟。开头之后,一个一个节日地写下去,力求形象生动,感悟深刻。
但这样的文章看起来有些平,是得不到高分的。
2、经典形象加感悟。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头就开在最吸引眼球的形象上,之后选取自己最熟悉的形象进行经典描写,在描写中感悟。
3、诗词加形象加感悟。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都有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用诗词串联典籍和形象,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写法。提供几个诗词。
元宵节
生查子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
清明节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重阳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中秋节
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抓取过节主题的一个角度,比如“思亲与团员”来写。难度较大,辞不赘述。
四。过节作文语言开发
我们过节是美的,节日景象是美的,过节的内涵也是美的。而这一切的美都要靠我们美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我们的语言也要美起来。
如,元宵夜的灯笼别样红,红出了生命的激情,红出了热闹的夜晚,红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
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瑞雪纷纷中的红灯笼预示明年今年又是一个祥和欢庆的丰收年。
总之,写好这篇过节文章,我们离不来语言这个魔棒。(全文完)作文博客芬河作文讲习所
㈢ 怎样才能用一句话写出腊八节的民俗文化
腊月初八真喜气,千万别忘喝腊粥。腊八节最为风靡的习惯是喝腊八粥。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腊八节的风俗文化吧。
㈣ 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
腊八节的风俗有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的寓意是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古印度人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腊八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㈤ 中国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的主要习俗有:喝腊八粥。腊八粥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各地区所用材料不一。根据口味,还有甜、咸之分。祭祀: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敬神供佛,祈求与庆祝丰收,自然是其不变的主旋律。腊八节的风俗还有吃冰、泡制腊八蒜、制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
㈥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有:祭祀、喝腊八粥、吃腊八面、吃腊八豆腐、吃腊八蒜、吃冰等等。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一开始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后逐渐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在南方很少提腊八节。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节喝腊八粥这一习俗,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
㈦ 腊八节日风俗
腊八节的习俗
1、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腊八米
2、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泡制腊八蒜
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㈧ 腊八的传统风俗
1.喝腊八粥,庆祝丰收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最早开始于宋代,也叫做七宝五味粥。汉族民间流传着喝腊八粥的风俗,用以庆祝丰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祭祀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 此外,腊八节还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3、泡制腊八蒜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也是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盈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4、制腊八豆腐
这是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腊八豆腐 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辅料,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的模样,淋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5、吃腊八面
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
6、吃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