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全文化的含义及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灵魂,只有将安全理念根植于职工的脑海之中,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1、强化“刚性管理”理念,在“严”字上下功夫,制定并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实施安全工作“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公司、车间、班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2、强化“系统管理”理念,将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隐患排查网络,实现安全管理的全员性、动态性和超前性。
3、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岗位技能等培训常抓不懈,强化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
二、经常开展安全培训
实现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关键在于搞好职工的安全培训。
1、企业首先要实施安全培训全员化,从只对一线职工的安全培训,延伸到机关科室工作人员及相关职工家属的安全培训,使安全培训渗透到企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2、实施安全培训方式多样化,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采取专题研究、课题攻关、限时达标的方法;对一线职工,采取按专业工种分期分批脱产轮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外委培训的方法。
3、实施安全培训内容实用化,无论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一线职工,其培训的内容都包括:应有、应知、应会三部分内容,把补“应有”、学“应知”和练“应会”渗透到安全技术培训的全过程。同时,要将企业急需的现代安全管理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实用性较强的新知识作为职工的必修课,从知识体系上拓宽职工的认知面,构建起“主动适应、超前学习、按需培训”的新机制。
4、多次反复演练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训练和提高员工预防安全事故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培植安全文化
构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理念的渗透及安全文化的养成。
1、企业要围绕“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安全远景,牢固树立“以安全保障生命,用健康经营人生”的安全核心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哲学观,“安全连着你我他”的安全道德观,“安全是亲人的幸福”的安全亲情观,“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管理观。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亲情系列活动;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安全生产大讨论”、“电视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征文”等活动,坚持用安全理念武装头脑,用安全思想支配行动,用安全宣传营造氛围,用安全知识指导实践,构筑安全防线。
3、结合长期的安全实践,整合提炼企业安全文化,让安全文化进区队、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在潜移默化中对职工进行安全理念的渗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⑵ 安全精神文化包括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1、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目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是生活质量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等。
2、安全行为文化 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3、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
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守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4、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①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②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责任编辑:波波
⑶ 安全文化是什么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在INSAG-1(后更新为INSAG-7)报告提到“苏联核安全体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问题。”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⑷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