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唐吾文化山在哪里

唐吾文化山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11 01:03:38

‘壹’ “东南第一山”到底是哪一座

史称东南第一山的有两座,雁荡山和九华山

九华山寺宇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 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九华山位于安徽西部青阳县城西南,方圆约百公里,号称九十九峰、十八景,鼎盛时期,寺庵一百五、僧尼三四千。九华山群峰争峙,却玲珑秀丽。佛教兴起迟于洛阳白马寺六百多年,之所以成名,除了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外,应归功于诗仙李白和高僧金乔觉。李白应邀游山,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诗赞“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引来了历代文人雅士,于是“九华名遂闻于天下”。稍后,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九华历史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有佛国仙城之美誉的九 华山,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九华山形成于新生代晚期,九华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 年),即有僧名伏虎,九华山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宝年间(公元 713—755 年),新罗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渡海来华,到九华山苦修,居住东崖峰的岩洞中,感动善男信女,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为金乔觉建寺。建中二 年(公元781 年)池州太守张岩奏请朝廷赐“化城”额于该寺。金乔觉圆寂时,相传山呜谷陨,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尸身越三年而栩栩如生,僧众尊为地藏菩萨,建肉身塔供奉。九山遂成为地菩萨道场。千馀年来,九华山佛教历经兴衰,大体有五个时期:唐中期初创;唐后期至五代衰微;宋元有所发展;明清达到鼎盛。明朝洪武、宣德、万历年间屡次赐金修建化城寺,万历年间还两次给九华山化城寺颁赐《藏经》。自明代起九华山日益兴旺,寺庵总数超过一百,僧尼众多,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清朝康熙、干隆皇帝数次巡游江南,分别钦赐“九华圣境”、“芬陀普教”御笔匾额,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九华山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除化城寺十方丛林外,又形成了百岁宫、甘露寺、东崖寺、祗园寺四大丛林。到清朝未年,九华山寺庙一度增至一百五十馀座,僧众多达三、四千人,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九华文化

天下名山僧众多。历代文人雅士、高官显宦游历九华山,交接高僧,谈禅赋诗,留下不少千古佳话。九华山古称九子山,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年间(约公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754年)来游,与友人作《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称“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予乃削其旧号 ,加以九华之目”。诗曰:“妙有分二气 ,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此后刘禹锡、杜牧、萨都刺、梅尧臣、王安石、周必大、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董其昌、袁枚、魏源、康有为、张大千等历代大诗人、文学家、画家相继来游,留有不少佳作真足迹,有些至今还保存在九华山佛教文物馆。

九华山历史悠久,遗存的文物众多。除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有不少摩崖石刻,大多散布在闵园到天台 途中,石刻内容多与佛教有关。又有许多修建寺庙的记事碑,为考证九华山佛教历史提供了确凿史料。为广度众生,九华山佛教“地藏利生宝印”为一大特色,现存有“九龙金印”、“九龙铜印”、“狮钮 铜印”、“龙钮铜印”、“九狮玉印”等。佛教经籍是九华山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明版《藏经两部》,明代血字《大方广佛华严经》,清 版《藏经》三部,弥足珍贵。还有不少佛教塑像、法器、寺庙,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市境内,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全山分为八个景区,其中东南部风景荟萃,“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泉、门、嶂称胜。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如带若练;雁湖日出,百岗云海,一向为游客所赞赏,至于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更为神奇幻绝。

雁荡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却有秋雁年年飞临山顶栖息于苍苍蒹葭之中;雁荡没有金碧辉煌的涂饰,却倒因此多了份村野之山的游洒风神。“雁荡自奇,不附五岳;龙湫所注,别为一川”,在前辈文人所有关于雁荡山的文字中,此联最足令人神往。雁荡,自有它不同于别的名山的独特励性在焉!

‘贰’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景区文化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着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结庐炼丹,着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时至唐朝,道教被朝廷奉为国教,士穿行往返于大江南北,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也随之兴盛起来,香火不断,朝山香客络绎不绝。唐(周)圣元年(639),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割衢州须江(今称为江山市)之南乡、常山之西乡和饶州弋阳之东乡,设玉山县,遂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划为玉山县所辖。其后,方士将化缘所得,在葛洪结庐炼丹之处营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第一座道教建筑--老子宫观(此观被称为“三清福地”),进一步巩固了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北宋宁真宗笃信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时,在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方士们为了纪念葛洪开山之功,在山上建起了葛仙观,内中供奉葛仙翁和李尚书石像;同时建起的还有福庆观、灵济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方士们在天门峰的悬崖之上,用天然花岗岩雕干砌成一座六层五面的风雷塔,此塔历尽千年风雨,至今巍然不动,被誉为三清山道教建筑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元时,朝廷把道教当作控制汉民族的思想武器,道教进一步受到重视。此时三清观内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方士,他们专门从事道教活动,多时达几十个人;更多的方士则信奉正一派,他们受道教经典戒规约束,谙熟各种醮祷仪式,在民间从事道教活动:一为从事阴事,超度亡灵,如做功德、关殓等;一为从事阳事,如打醮等。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记》中说,此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由此可见当时三清山上兴盛一斑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距龙虎山仅300里,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明朝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猴王法相的由来
传说当年大闹天官的孙大圣,奉观音法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功德园满。师徒四人到西天佛国,参见如来佛祖,听候佛祖嘉封,以成正果。唐玄奘率领悟空、悟能、悟净参拜佛祖毕,侍立一旁,听候佛祖赐封佛号。当时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不料孙悟空突然向佛祖如来叩首说道:“谢佛祖赐号封佛,悟空理应知足常乐。怎奈那东土神州,大千世界,妖魔并未尽除,黎民深受其害,悟空怎能安心礼佛,静坐旁观,岂不有负佛祖赐封斗战胜佛的本意!”佛祖笑问悟空:“如此说来,尔意欲何为呢?”梧空答道:“悟空欲往东土神州选一清静圣地,继续修炼降魔大法,妖魔一天不除尽,斗战一天不能止,这样才能不负封赐佛号之意。”佛祖听后笑道:“想吾西天净上,乃极乐世界,黄金铺地,白玉为池,地涌莲花,璎珞垂地,七宝菩提,万劫不灭。大千世界,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清静圣地呢?”悟空回道:“东土神州,有座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天地生成的瑶台仙境。那里奇峰参天,彩霞铺地,白云生幽谷,飞瀑挂山间;怪石奇松忘色相,不老须岩万古苍。悟空欲去修炼降魔大法,又恐老君教祖不能容我。因为当年大闹兜率宫,蹬翻了老君八卦炉。”佛祖听完。便问两旁侍立的门人弟子:“谁愿代我东去三清,带领悟空向老君教祖说情,让他留下悟空,以成全他齐天宏愿。”观音菩萨闪出班来,双手合十道:“弟子愿领悟空东去三清,向老君教祖传达佛祖法旨。”佛祖点头大喜,众门人口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悟空当殿辞别师父师弟子,跟随观音驾彩云,直向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飞来。观音菩萨身穿紫绎色法衣,脚踏着金莲,顶放七宝光轮,一路香气彩云护拥。悟空驾起云头,紧紧相随,不多时,便飞抵三清仙境,来到玉京峰前,参见教祖太上老君,传达佛祖如来的旨意。教祖听观音说明来意后,笑对悟空道:“好一个美猴王啊,过去便让他过去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目然。难得你有如此齐天宏愿,我岂能耿耿前嫌呢?我赐你九天锦屏洞唐一座,三才多宝灵珠一颗,此珠在手,天地人三界纤毫毕现,哪里出现妖魔为害,立即看得分明,你就直接去除妖降魔捉怪,用不着再翻那跟斗云去巡查了。”老君一席话说得众神仙都大笑起来,观音便拜辞老君教祖,驾彩云回西天复旨。悟空也叩谢教祖,自去九天锦屏洞唐收拾新居。洞府前,古松环绕,恰有一光坦坦大石块,悟空很喜欢坐在这石块上,久而久之,竟成悟空修炼观宝的“妙高台”。
天帝赐玉
隋唐以前,怀玉山本无山名。玄奘西行取经后,佛教大兴。唐大历年间,有个叫志初的僧人来到怀玉山,见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绚丽,与世隔绝,俗尘不染,正是念经学道、修身养性的宝地,心中大喜,便四处化缘,讨乞布施,之后在怀玉山结庐定居,将其住地取名“定文寺”。志初佛心虔请愿书诚,不仅天天击磬诵经,还在峰巅之上设一香炉,每天五更时分便登峰敬香,久而久之,炉中香灰竟又堆积成峰,人称这峰为“香炉峰”。
香炉峰炉中香烟袅袅随风飘上天廷,玉帝甚为诧异。他召来千里眼和顺风耳,吩咐道“凡间不知何人如此虔诚,天天进香诵经,朝拜于我。你们两人前去察访一番。快去快回。”千里眼、顺风耳步出天门,降下云头,来到人间,不一会儿便察访清楚,禀告了玉帝。玉帝深为感动,当即宣来财神佛爷,命他从宝库中取出宝玉一块,投下凡尘,赏给志初。
这天晚上,志初和尚正在寺中击磬念经,忽听霹雳一声震耳欲聋,抬眼一望,只见天空闪出一道白光,照得山上如同白昼。志初不知凶吉,连忙起身,刚出寺门,便见一个明月般晶莹光亮的圆盘倏地当空坠下,直落在定文寺前的土墩上,圆盘落处,迸进万点火星,定睛看时,那圆盘早已无影无踪了。志初不知是甚物,便取来一把锄头,奋力在圆盘消失的地方挖掘,掘至深处,得到一枚铜镜般大小的宝玉。志初又惊又喜,忙收藏于袖中。这土墩便被后人称为“白玉墩”。
葛洪开山
东晋年间,一天,葛洪来到玉山的金沙地方。那时的玉山还没有建县,到处古木参天,荒草遍野,虎啸锒嚎。道人抬眼西望,只见层峦叠嶂之中,巍然屹立着三座巨峰,其势劈地摩天,峥嵘崔嵬,不禁连声赞叹,又忙向老农打听此是什么山。老农答“是三清山风景名胜区”。道有问:“何以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老农指着前面三座山峰说“听老辈人说,这三峰是三清列坐处,是仙山,山顶曾有金光紫云出现哩!”
葛洪心想既是三清列坐的仙山,何不上去谒拜,当即辞别老农,向山上攀登。葛洪走着走着,仿佛来至蓬莱仙岛中,不由心驰神往,赞不绝口。他一边攀登,一边观赏,转瞬间日已西沉,道人环顾四周,附近既无村舍,又无人家,正愁没个打歇过夜的地方,忽见前面密林之中升起一缕袅袅的青烟,心中大喜,朝着青烟升起的地方大步走去。青烟升起的地方为本在户部供职李尚书隐居之所,二人相谈良久,后来李尚书一把扯下头上方巾,顺手挂在身旁石柱上面,紧随葛洪而去了。
两人登上顶峰,却见三位银发长髯的老翁盘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其中两们正在对弈,另一们在旁观看。葛洪想:这三位老翁个个鹤发童颜,定然是三清天尊了。正想上前朝拜,突见一老翁身后跳出只白额大虫,一声长啸后,径直朝自已和李尚书扑来。葛洪旋即闪身岩后,李尚书则躲避不及,“啊呀”一声吓瘫在地。待葛洪扶他起时,猛虎早已不见,只见那三位老翁各骑着四不像、梅花鹿和斑虎,飘然而去,天地间恢复一片黑暗。葛洪和李尚书朝天拜了八拜,心中顿有所悟。此后,他们便在玉清峰北面山腰上结庐定居,筑炉掘井,一面炼丹,一面求乞丹药之入人络绎不绝。从此,葛洪被尊为开山始祖。
贯休画罗汉
据说志初圆寂后,觉空禅师为了振兴师门,邀请当时着名画师贯休和尚来画十八罗汉。贯休接到觉空禅师的邀请,当即欣然允诺,但提出条件,要觉空大师亲手磨两盆点睛墨,待研磨七七四十九天后,自已方能动手作画。觉空禅师虽有振兴山门之念,却无含辛菇苦之心。听说贯休要他磨四十九天墨,心中老大不情愿,无奈贯休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画师,且除了贯休,无人能画罗汉,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他磨磨停停,停停磨磨,好不容易熬了四十九天,却只磨了一盆墨。为了应付贯休,觉空取来一盆水,胡乱地磨了几下,加进些早已磨好的浓墨拌了拌,遂成一盆,第二天一早将两盆墨交给了的贯休。
剩下的十六个罗汉,虽也已有半仙之体,但因有眼无珠,结群逃到香炉峰西麓,被一块巨石依次绊倒在地。可怜这些半仙之体,一旦倒地便不能复生。于是跌成一堆,日后便成为一座山峰,形同罗汉叠坐,后人据此形态,便叫它“罗汉峰”。

‘叁’ 忆山东区测一队1∶ 万区调成果

游振东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为了贯彻党的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58 年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师生,与各省 ( 区、市) 地矿部门合作组织队伍开展大范围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池际尚教授的带领下普查系师生与山东省地质厅合作组成山东区测一队对鲁西 13 幅基岩发育区进行 1∶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参加的教员很多,现记得的有: 赵其渊、游振东 ( 泰安幅) ,刘本培、翟淑芬 ( 新太幅) ,季建之、薛叔浩 ( 枣庄幅) ,王良忱 ( 临淄幅) ,何成周 ( 沂水幅) ,潘福林、邓永高 ( 临沂幅) ,于丕休 ( 掖县幅) ,乐光宇 ( 诸城幅) ,孙桐逸 ( 胶南幅) ,赵良政负责全测区的地貌学研究。1959 年后增加的图幅有: 李鸿儒 ( 肥城幅) ,林培英 ( 济宁幅) 。

以上全都是年轻教员,大约 5 月初池先生就带着全体教师奔赴济南组织全队踏勘工作。山东省地质厅派了一辆大卡车作交通工具。

踏勘从山东北部的金岭镇开始,那是一个矽卡岩型的铁矿区,我们用了一下午考察那里的闪长岩体和它的接触带,并进行了讨论。次日起约用一周多的时间沿淄博—沂源—蒙阴—费县—平邑—枣庄—滕县穿了一条剖面回到济南,讨论制定填图单位。按鲁西的主体构造分盖层和古老岩系两大部分。盖层地层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问题不大,古老岩系前寒武系的地层如何划分填图单位却颇费心思。根据踏勘结果要求从古老岩系中分出各种类型的侵入体。

到 6 月初学生纷纷到达,分别进入各自图幅。1958 年的夏天 《人民日报》发表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党的总路线。大致 8 月份起各地逐渐掀起大办炼钢铁、为 1070 万 t 钢铁而战的浪潮。所以那年野外工作的时间特别长,一直到 12 月才收队。在总路线大跃进的浪潮鼓舞下,填图找矿全面提前完成任务。记得那年冬天收队,大队人马住在 “管扎营”( 山东省地质厅的招待所) ,各队把自己填的图往墙上一挂,整个山东西部的区域地质轮廓便呈现眼前。

一、沂沭大断裂的确定

黄汲清先生 ( 1945) 在他的专着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单位》一书中已经指出中国东部的主要断裂: 郯城 - 庐江大断裂。郯城就位于本次测区临沂幅的南边。潘福林等的临沂幅与何成周的沂水幅中部正是沂河、沭河流域,大面积河流沉积覆盖,但是河流两侧山区的地层构造,却有很大的不同,以致要设不同的图例来表示。说明沂河、沭河是流经一个大断裂带,可称 “沂沭大断裂”。后来读到黄汲清先生的专着才知道,它就是郯城 - 庐江大断裂向北的延伸,是该大断裂带在山东境内的表现。主要现象可归纳如下:

1) 大断裂带两侧地层发育情况不同: 大断裂的西侧的沂蒙山区有寒武 - 奥陶纪地层的发育; 而其东侧的胶东地区,则全是古老岩系,从未见这些早古生代的地层。

2) 区域构造线走向的大转折。在沂蒙山区以及大片鲁西山地,下古生界的分布普遍作 NW 走向,然而一旦靠近沂沭大断裂,都转向 NNE。

3) 大断裂两侧古老岩系的组成极不相同。鲁西地区的古老岩系无大理岩,而大断裂以东的掖县地区和南面的胶南地区古老岩系中,大理岩相当普遍且有一定厚度; 鲁西地区古老变质岩系中缺失富铝变质岩,而胶东地区富铝变质岩发育。

4) 鲁西古老岩系区域面理走向为 NNW,转至沂沭大断裂以东的胶东地区即变为NNE—NE。乐光宇老师曾经将山东这种面理构造大转折联系到近纬向的沂沭大断裂,认为是一种 “山”字形构造。

凡此现象,均具体地说明沂沭大断裂的存在,更深化了人们对 “郯城 - 庐江大断裂”的认识。

二、土门组

通过 1958 年的工作,王良忱、薛叔浩等发现临淄、沂水、滕县、平邑等幅,在寒武纪地层之下还有一套未变质的以杂砂岩为主的前寒武纪地层,厚几米至几十米不等。以临淄的土门一带最为发育,因而称土门组。后来,经 1959 ~1960 年的野外工作,在图中单独表示,放在寒武系之下,并且专门作了土门组的等厚线图,从等厚线图看有向沂沭大断裂方向变深的趋势。

这是山东大队一项重大成果。表现在: ①它揭示了华北震旦纪古地理的面貌,鲁西大部震旦纪时期为一隆起,只是在东部有小型盆地充填陆源碎屑沉积; ②从土门组的厚度,可以联想沂沭大断裂不一定是中生代才有的构造,早在前寒武纪的晚期,即新元古代,就已经开始活动,以致能控制土门组的厚度。

三、关于鲁西古老岩系划分的反思

鲁西古老岩系最早被 Blackwelder 称为 “泰山系”,新中国成立前冯景兰教授将它划分为若干个岩体,因此,人们一向认为泰山一带发育的是个岩浆杂岩体。

1958 年填图时也只是要求按岩性填图,没有统一的填图单位。这时苏联 1∶ 20 万填图规范已经出台,对于变质地层要求按群、组、段进行划分。为此大队专门组织力量在新泰、平邑之间的太平顶作 1∶ 3 万详细地质岩性剖面。按岩性分出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的太平顶组和以角闪片麻岩为主的万山庄组。

1958 年我和我的学生,在 “泰安幅” 填图。运用航空照片发现莱芜盆地以南的新甫山的南坡,雁翎关一带有大面积的成层状的变质岩系。经地表调查认为是角闪片岩,即基性火山岩系。其上,在山草峪村一带还有成层良好的黑云变粒岩,当时就认为这是泰山群的代表性地层,并命名为雁翎关组和山草峪组。1959 年在踏勘剖面时在新泰的朝阳洞发现那里也有相当厚的角闪片岩,其层位应在太平顶组之上,因此根据岩性,认为等同于雁翎关组。这样我们建立了泰山群的 4 个组即自下而上: 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和山草峪组。1959 年再次出队时就是按这个方案进行鲁西古老岩系填图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程裕淇院士、沈其韩院士等的研究证明雁翎关组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是太古宙绿岩带。如此看来鲁西的泰山群实际上是一个大的“花岗绿岩带”,雁翎关一带较完整地保存了绿岩带的剖面,而广大的片麻岩,乃是侵入其中的 TTG ( 英云闪长岩 - 奥长花岗岩 - 花岗闪长岩) 系列岩石混合岩化和中深变质的产物。

和华北的许多前寒武系发育区一样,鲁西的泰山群也含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建造( Banded Iron Formation,简称 BIF) 。1958 年为了响应大炼钢铁的号召,我们几乎跑遍了所有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露头。当时季建之、薛叔浩领导的三小队发现了最大的带状磁铁石英岩露头,就是峄县苍山的苍峄铁矿,品位不高,规模较大,为山东大队放了一颗“卫星”。该矿后来还有开采。总结起来,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建造与角闪片岩有消长关系,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建造发育的地方角闪片岩等绿岩带的岩石却并不发育。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建造是太古宙水体中蓝绿藻光合作用的产物,造成氧与铁的结合沉积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对于鲁西的其他地区而言则不具备这种条件,大多数情况下见到的是含硫化物的角闪石石英片岩。它们氧化后露头呈褐色,俗称 “火烧皮”。

我们在山东鲁西古老岩系研究中还有一个疏漏,就是忽略了沂水一带的麻粒岩褐紫苏花岗岩。虽然我们在区调报告中提到了那里的辉石片麻岩,但没有专门做麻粒岩相岩石学研究。

四、鲁西的寒武系底部不整合面应是构造上的滑脱面

中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这就引起上部构造层位中伸展构造十分发育。鲁西地区便出现一系列的盆 -岭构造,自北而南依次是: 泰安 -莱芜盆地,新泰 -蒙阴盆地和枣庄盆地等,这些盆地的北沿毫无例外是古老岩系构成的山岭,其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寒武 - 奥陶系这些早古生代地层。寒武系底部的不整合面,以及寒武 - 奥陶系之间的某些界面,往往是岩浆上侵就位的场所。当年,这些想法并不十分明确,但有许多事情,今天想起来,仍颇有启发。

1. 德国专家 Schuler 说山东寒武系有玄武岩

1958 年,就在我们出发踏勘前两天,德国专家 Schuler 博士结束了他在鲁西的地质考察回到济南,山东省地质厅约请他给我们作一个学术报告。Schuler 用英文讲,由池先生给他做翻译。Schuler 博士在报告中说山东寒武系的底部有玄武岩。这一论断使我们大为惊讶。据我们所知华北包括山东西部寒武系是标准的浅海相碳酸盐岩,何以有玄武岩喷发? 也不知他是从哪里观察到的,使我一直存疑。

2. 有学生告诉我,寒武系不整合面以下,还有一层石灰岩

1958 年 9 月在泰安,我正给泰安幅填图的高年级学生讲区域基本地层单位和填图方法。一位岩矿专业的学生 ( 忘其名) 提出在寒武纪地层之下还有一层石灰岩。我很奇怪,于是一起到他所观察的现场,原来就在新甫山的南坡。果然寒武纪地层的下面 2 ~ 2. 5m处有一层不足 1m 厚的灰绿色的岩石。粗粗一看像石灰岩,但仔细用放大镜看即不难发现其中的长石微细斑晶,显然是细粒闪长玢岩误认作灰岩了。实际上这是沿寒武系不整合面下方一个张节理侵入的闪长玢岩岩床。这一实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联想到 Schuler 博士所说寒武系底部有一层玄武岩,似乎可以理解: 他所看到的玄武岩会不会是侵入于寒武系底部的闪长玢岩岩床呢?

3. 鲁西的寒武 - 奥陶纪地层中,不乏层状中 - 基性侵入体

位于济南城内着名的标山,华山、匡山和鹊山的辉长岩 ( 济南辉长岩 LA - ICP - MS,U - Pb 定年 124 ~ 142Ma) ,不就是一个基本顺层的侵入体吗? 再看莱芜铁矿的铁桐沟闪长岩 ( 131. 4 ±4. 9Ma) ,莱芜盆地东南角峪闪长岩等,也多有顺层侵入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 华北地台寒武系不整合面及其上的寒武 - 奥陶纪地层,受到中生代底侵构造的影响,可以存在多个滑脱面,为中生代的岩浆侵位提供空间。同理,此类滑脱构造会不会给油气资源提供储藏的空间呢? 近年来济阳坳陷已经探明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火山岩油藏。这也说明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输导体系。

五、临朐山旺的古生物化石

临朐山旺的硅藻土和其中的湖相化石,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有过报道。1958 年山东大队王良忱等领导的小分队对该区的地层和古生物都做过仔细的研究。主要成果有 4 方面: ①硅藻土沉积矿床; ②第三纪 ( 古、新近纪) 湖相化石群; ③泥炭沉积; ④第三纪( 古、新近纪) 玄武岩。

1958 年底收队回北京。学校举办一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成果汇报展览会。强调实物,“不要纸片片糊墙”,山东大队展出很是出色,其中几件展品都是来自山旺。

1. 泥炭

临朐地区出泥炭,屈谔山 ( 当年是高年级学生) 运来一个巨型褐色泥炭标本。它的木质结构还没有破坏,标本长 1m 多,宽 70 ~80cm,因此,戏称其为 “棺材板”,它在展品中是很突出的。

2. 动物化石

山旺盛产第三纪 ( 古、新近系) 动物化石。当年展出的有鱼、青蛙、龟类等化石。在白色的硅藻土质的页岩上衬托出炭质的鱼、青蛙、龟类,形象栩栩如生。

3. 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碱性玄武岩

山旺地区第三纪 ( 古、新近纪) 火山岩十分发育。当年参加展出的是山旺唐吾的碱性玄武岩大型标本,黑色块状,相对密度很大,气孔并不发育。展出结束后,我把它切了一个薄片,发现一种很特殊的结构。它的基质中有很特殊的卷曲纤维状碱性角闪石。似是代表一种高温冷却的结晶环境。1959 年池际尚教授主持编写的 《岩浆岩岩石学》一书中就用了这张显微照片。

这些成果充分体现在改革开放后,山旺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今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建立,那里的山旺古生物博物馆展出了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甚至哺乳类的化石产在硅藻土质的湖相沉积和火山沉积之中。那里的火山地貌,也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景点。

六、点滴经验或感悟

1) 对于古老岩系发育区,不必急于建立地层系统,而首先注意按岩性填图,可以先据踏勘结果,建立几个岩性单元,注意各类岩石之间的关系并要加以研究,查明它们是侵入接触、断层接触还是不整合或假整合。对于一些大面积岩性单调的单位,无标志层可以追索时,应多量面理产状,以便进行构造分析。尤其应注重面理的转折,往往就是构造的转折端。

2) 为了科学地建立古老岩系的地层单位,要将区域构造分析与先进的地质年代学结果结合起来。利用变质岩中提取的锆石或含有锆石的薄片,用阴极发光技术研究锆石的形貌和成分环带,再运用 LA - ICP - MS ( 激光拉曼等离子质谱) ,可以原位地测定锆石每个生长环带的年龄。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区调,应对燕山期以来的岩浆活动及其活动的期次、构造性质等作出详细的分析,注意伸展构造对油、气资源的控制作用。

3) 注意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那些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许多矿产资源,品位达不到要求,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来品位不够的,现在就可以利用。一些贫瘠的山区,因国民经济的需要会变得富裕。山东费县,大面积的寒武纪石灰岩丘陵,是岩溶作用造成的。过去,老百姓靠烧石灰过日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奇石、观赏石市场的开发和兴起,费县的岩溶造成的怪石,遍地皆是,这就使费县变成 “奇石之都”,社会经济面貌大为改观。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当年山东大队的战友,不少仍奋战在地质战线,请多批评指正。

‘肆’ 武当山在哪里

武当山,位于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闻名古城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高峡平湖 丹江口水库。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1994年12月,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2010至2013年,武当山分别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入选最美 “国家地质公园”。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4)唐吾文化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武当山的主要景点:

1、太和宫

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2、金殿

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3、紫禁城

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

4、净乐宫

位居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

5、玄岳门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

6、玉虚宫

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当山

‘伍’ 安徽五大名山是哪几座山

1、黄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地处休宁县城区西约15千米处,距屯溪区33千米,总占地面积110平方千米。

齐云山内有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3个景区。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桥5座,庵堂祠庙33处。

1994年,齐云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1年,齐云山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齐云山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五座山都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5)唐吾文化山在哪里扩展阅读: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

参考资料:网络-安徽

‘陆’ 宋夏历史文化创意遗址公园在哪里

可以这样讲,宋夏永乐大战的惨败直接把宋神宗赵顼气死了。永乐大战爆发两年多后的公元1085年4月,年仅36岁的北宋第6位皇帝赵顼病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场把宋神宗赵顼气死的宋夏永乐大战,就发生在我们榆林市榆阳区与横山区交界的无定河两岸,当年,那可真成一条“血染的河流”。

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次调研,不是为了议论历史的孰是孰非,而是想通过深挖历史,呈现历史,思考历史,活化历史,条分缕析,来说明宋夏永乐大战与今日我市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的内在关系。

让我们的调研就从宋夏永乐大战爆发的100年前说起吧。

李继迁叛宋

公元982年,李继迁19周岁。

公元963年,李继迁出生在我们榆林市横山区无定河边的党岔镇。那时,这一带称作银州。

继迁是个注定要成大事的孩子,史载,他“生而有齿”。

李继迁是党项人,唐末,其先祖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受赐李姓,受封银、夏、绥、宥四州地。

银、夏、绥、宥四州是后来李继迁三代人创立西夏王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党项李氏创立西夏王朝的发祥地、大本营和总后方。而这四州之中的其中三州,在我们榆林。

银州,北周置,治所故址在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榆阳区、米脂县、佳县及横山区东部地区。

夏州、北魏置,故址在我市靖边县北统万城。现在的横山区西北部、靖边县东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杭锦旗属夏州管辖。

绥州,唐武德三年(620)置。辖境相当于今榆林市绥德、子洲、吴堡、清涧等县及子长县部分地区。

宥州,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乌海市和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一带及我市定边县东北部、靖边县西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唐末党项拓跋思恭从青海率部内迁至我们陕北榆林,因镇压黄巢起义受封定难军节度使,经过五代时期50多年的苦心经营,党项李氏已成为盘据在我们榆林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地方割据势力。中国历史上,唐、宋王朝之间有过一个大分裂的纷乱时代,即“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50多年间,“定难军节度使”这一统领银、夏、绥、宥四州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和军事长官,均由拓跋思恭后人世袭。拓跋思恭之后,第二任:李思??ㄋ脊У埽?坏谌?任:李彝昌(思恭孙):第四任:李仁福(彝昌族父);第五任:李彝超(仁福子);第六任:李彝兴(彝超弟),以上历任定难军节度使,五代时先后附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这里反复论述,是要说明党项李氏与我们陕北榆林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这样讲,是陕北榆林这块土地成就了党项李氏。党项李氏深耕我们陕北榆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拓跋思恭立足陕北(唐末);第二阶段:党项李氏6任定难军节度使,四代人世袭我们榆林,并在榆林站稳脚跟,割据一方(五代);第三阶段:党项李氏图谋建国,并经过三代人在以榆林为中心土地上的杀伐征战,建立西夏王朝。

而建立西夏王朝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宋夏永乐大战发生的100年前,公元982年李继迁的叛宋。

李继迁这个在我们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出生的“生而有齿”的陕北后生(横山人,原籍青海),是一个有鸿鹄之志、有血性和杀伐之心、有坚定目标(建立西夏国)的银州少年。他从19岁在榆林抗宋,到41岁战死,身经百战,越战越勇,他所发动和经历的战事,百分之八十发生在我们榆林(银、夏、绥、麟、府州)这块刚强的土地上。

李继迁有着怎样的身世呢?《宋史》记载:他的高祖是拓跋思忠,思忠是拓跋思恭的胞弟,唐末跟着他哥哥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打仗特别勇敢,战死后唐僖宗追任他为宥州刺史。他的曾祖父李仁颜,官职是银州防御使,就是银州的军事最高指挥官。他的爷爷李彝景在五代后晋时又继承世袭了银州防御使这一职务。他的父亲李光俨在后周时继续继承世袭了银州防御使这一职务。可见李继迁与银州渊源之深。

李继迁祖上不仅几代世袭银州做官,他自己做官也早,他11岁(974)时,就被北宋任命为“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

那么李继迁这个11岁时就在北宋为官的银州少年,为什么要叛宋呢?事情还得从982年说起,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是李继迁的叔伯哥哥李继捧。他没和他的弟弟李继迁商量,就举所辖银、夏、绥、宥四州八县实质性归附宋朝(原来是名义上归附,独立性强),继迁坚决反对降宋,苦劝哥哥继捧,继捧不听劝,干脆附宋入朝,举家迁往当时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去享受荣华富贵。临走前还教导他弟弟继迁说,你在党岔的银州老家好好守着,哥到外边去干一番事业。但宋朝皇帝不放心,随后又下诏令李继迁及党项李氏其他族人也到开封去。血气方刚的李继迁岂肯服从?这位“勇悍而有智谋”的横山后生,当机立断,立即窜据山野,从此踏上了20多年拒宋自立的曲折道路。

继迁离开党岔银州的一幕十分惊险,皇帝下诏后,银州已封城,继迁出城已十分困难,他“伪称乳母死,出葬郊外,以兵甲??棺中,与其党数十人奔入蕃族地斤泽,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出其祖彝兴像以示戎人,戎人皆拜泣,继迁自言:我李氏子孙,当复兴宗绪”。

这段话用白话说就是,继迁为了出城,谎称他奶妈死了,要安葬到银州城郊外去。他带着忠于自己的几十个党项子弟,披麻戴孝,将兵器藏在棺材中,以给奶妈办丧事为名,骗开城门,一口气狂奔到距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当时地斤泽是党项族人的聚居地。继迁把他爷爷李彝景的哥哥李彝兴的画像举过头项(继迁爷爷李彝景的官职只是银州防御使,而他爷爷的哥哥李彝兴则是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四州,号召力强),哭着向党项族人数落他哥哥李继捧的不是,党项族人齐刷刷跪在李彝兴的画像前,都哭着说要跟着李继迁复兴李氏宗室,干一场建国立业的大事。

从李继迁立志抗宋自立的982年到宋夏永乐大战爆发的1082年,100年间,李继迁三代人前赴后继,杀伐征战,从此他们的老家“银、夏无宁日”。

下面,仅举李继迁起兵之初在我们榆林征战的几例:

第一例:982年12月,李继迁攻夏州。尹宽(宋夏州刺史)使请济师,太宗诏引进使梁迥领兵往护银、夏诸州事。继迁闻之,退。

意思是说:982年,李继迁带人攻打靖边统万城的夏州,宋太宗赵光义高度重视,下诏令梁迥带部队支援党岔、统万城的银州和夏州。李继迁一看打不过,跑了。

第二例:983年,夏5月,李继迁又带人来骚扰银州、夏州一带。这次又惊动了皇帝赵光义,宋太宗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柞与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继迁从??柞岭引众拒之,战于葭芦川,不胜,弃铠甲走。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柞岭”这个地名。“继迁从??柞岭引众拒之”,??柞岭在哪里?应该在今日榆阳区与米脂、佳县交界处。叛宋初期,李继迁每次出兵都是从地斤泽(今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境内的“胡同查干淖尔”)由北向南袭击,与宋军“战于葭芦川”,必然经过榆阳区、米脂县到佳县,所以“??柞岭”应在这三区县交界处。

李继迁叛宋之初,基本是连战连败,没打过几个胜仗。但他来得快,跑得也快,宋军很无奈,给皇帝报告时这样分析原因:“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畜牧,便于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大,或不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羌人剽悍多诈,出没不时,我师乘锐,见小利小胜,必贪功轻进,往往堕贼计中。第严约束,明烽候,坚壁清野,以挫其锋。”984年,知夏州尹宪和巡检曹光实向地斤泽发动了一次夜袭,焚烧帐篷四百多,斩首五百级,还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继迁侥幸得以逃脱,就这继迁仍不屈服,带着人马不断攻宋。

李继迁以地斤泽为根据地战斗了两三年,实力渐渐壮大起来。这个银州少年最想念的还是他的老家党岔银州,他想夺取银州,于是问计于众。他的弟弟李延信说:地斤泽这个地方虽然东邻麟、胜二州,西接夏、绥二州,军事位置不错,但毕竟是个小沙窝,哪里能做首都?现在银州一直有人来投奔我们,干脆我们让他们做内应夺取银州!部下张浦也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浦同时提醒继迁说:银州都巡检曹光实是宋朝的一员老将,善于用兵,若不诱之离开银州,我们不一定能攻克银州。于是李继迁令弟弟李继冲把党项能动员的部落都动员纠合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他自己带着党项豪酋破丑重遇贵与张浦、李大信等人赶到银州骗曹光实。见了面,他诚恳地对曹光实说:我脑子进水跑到地斤泽以来这几年,吃不上喝不上难以生存,我现在想投降你你乐意吗?曹光实相信了李继迁,当即认李继迁为自己的外甥,并且行了舅甥之礼,商定过几天在佳县葭芦川一带举行正式受降仪式。曹光实为了擅功,不与他的手下商量,就轻率确定了此事。到了约定的那天,继迁派兵在葭芦川设伏,自己领十几个人到银州迎接曹光实出城受降。曹光实令他的干儿子克明护着辎重在后,他自己带着百骑直奔葭芦川。李继迁与他刚认的这个舅舅曹光实谈笑自若,并马前行,从党岔银州出发向东北方向葭芦川行进。到了葭芦川,李继迁举手挥鞭,伏兵起,杀光实,瞬间歼灭了曹光实带的百骑。李继迁拨转马头,借曹光实旗号骗开银州城门,杀入银州,并且自己任命自己为“定难军留后”(相当于定难军副节度使)。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占银州是985年2月。从此,党项四州归附李继迁的人越来越多。李继迁杀回他的老家,威名远播,渐成气候,实力大增。

李继迁985年2月据银州,3月,乘胜攻取宋会州(今陕西靖边东)、三族寨(米脂西),进围抚宁寨(今镇川)。四月与宋军战于浊轮川(今神木窟野河边)。这次,他可遇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北宋名将李继隆。有人甚至说,李继隆是“北宋第一名将”,他英勇善战,敢战、能战,其战功不在杨无敌、种世衡、狄青之下。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役能否胜利,主将的英勇无畏,起决定性作用。

浊轮川大战,李继隆一战歼敌五千,并乘胜追击至银州,李继迁带领残部弃城而走,银州被宋军夺回。李继迁在穷途末路之时于986年附辽。李继迁投降契丹后,契丹将公主嫁给他,并帮助他扩大力量。淳化元年(990),他被契丹封为夏国王。淳化二年(991),李继迁向宋请降。其实,李继迁这是缓兵之计,为了赢得时间,积蓄力量,以便进一步与宋朝角逐抗衡。但北宋息事宁人,一味迁就李继迁,授予李继迁银州观察使的官职,并赐名赵保吉。淳化三年(992)正月,李继迁再次占据银州。至道三年(997),李继迁又被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管辖银、夏、绥、宥、静(在米脂北)五州。银、夏、绥、宥、静五州终于回到拓跋李氏手中。然而,李继迁并不满足于此,咸平二年(999)至四年,再次出兵攻掠北宋麟、府、延州。

李继迁附辽的这一年(986),恰是杨家将的核心人物杨业在山西雁门关一带战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的一年。

李继迁与杨业是同时代人,但杨业应该大继迁十几岁。为什么提到杨业呢?主要是想说明北宋这些名将与我们榆林这块土地的关系。杨业的父亲杨信是神木人,担任过麟州刺史,但杨业在麟州并没有多少战绩,他弱冠之年就跟着唐末北汉皇帝刘崇到了太原,成为刘崇账下一名骁将。979年,宋太宗灭北汉,杨业降宋,从此跟着宋太宗征战。宋太宗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驻防山西雁门关宋辽边境。杨业8年抗辽的主战场大都在山西雁门关一带,所以,从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角度讲,英勇无敌的“杨家将”虽然是一优质IP,遗憾的是这一IP在我们榆林没有太多的故事可挖掘。

而宋夏征战之主角李继迁就不同了,他与我们榆林的关系是:生于斯、战于斯、死于斯。

杨无敌跟着宋太宗在山西浴血奋战的时候,李继迁一点也没消停,在我们榆林跟北宋不停地捣蛋。从982年叛宋到997年,李继迁16年间一直与宋军转战于银、夏、绥、宥四州之间。997年,渐渐壮大起来的李继迁兵锋指向宋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先袭击了宋朝运往灵州的刍粟四十万,又抵御了宋五路大军的进剿,于1002年攻陷灵州,杀灵州知州裴济,彻底打开了北宋的西北大门。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李继迁令他的弟弟李继瑗和牙校李知白等,督领民众建造宫室、宗庙,于公元1003年正月建都于此。

李继迁离开榆林到宁夏建都,也有一番宏论,他弟弟李继瑗起初对他离开老家银州和夏州并不赞同,对他说:银、夏系累世经营,祖宗灵爽,我们不应该离开这里。继迁说:“从古成大事者,不计苟安;立大功者,不徇庸众。西平(宁夏灵武)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壕,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知所备,且其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借此以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平夏偏隅可限哉!”

李继迁建都灵州后,时而向西征战,时而向东进军,东冲西突扩大地盘。1003年6月,他带兵2万围宋麟州(今我市神木市),宋真宗急令驻守在佳县金明寺的北宋巡检李继周增援,真宗看着地图说:“麟州依险,三面孤绝,戮力可守,但城中乏水可忧耳。”当时宋朝麟州知州卫居宝是一员战将,他不仅做到了宋真宗诏令的“戮力可守”,而且派一支奇兵出城与李继迁的2万大军厮杀。当时的战况真是激动人心,敢死队在李继迁的大军中冒死厮杀,麟州城上,卫居宝亲自上城督战,令所有守城士兵高声呐喊为杀入敌阵的勇士助威,同时箭雨和矢石(冷兵器时代的抛石机将石块抛入敌阵)如注,城上城下合力搏杀,杀伤李继迁万余人。继迁一看宋军英勇,只得拔阵而去,败回灵武。

1003年6月这场“麟州保卫战”与80年后的“永乐保卫战”十分相似,除过自然环境、双方军力等因素外,战将是否临危不惧,是否能够出奇制胜是关键。1003年的麟州保卫战,就是因为有知州卫居宝这个战将才获胜,他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出奇不意派出一支敢死队杀入李继迁2万大军之中,同时亲自在麟州城头擂鼓助阵,才有了这场胜利。而80年后的永乐大战,因为没有卫居宝、包括范仲淹、李继隆、种世衡这样的文武全才,遇上徐禧这样一个不懂军事又刚愎自用的主帅,所以永乐大战才输得那样惨。

当然,宋夏永乐大战失败的原因还有许多,宋军的冒进也是失败原因之一。宋军所筑永乐城,距李继迁几代人视若生命的老家党岔银州隔无定河相望,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有一句俗话说,“欺负人欺负到家了”,指欺负到家是不能忍受的。宋军把前沿堡垒永乐城筑到了西夏家门口,党项李氏怎能容忍?虽然1082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已把都城迁到了宁夏银川,但横山党岔的银州,始终是党项李氏梦牵魂萦的老家!1082年发生在党项李氏百余年苦心经营的老家横山党岔家门口的那场永乐大战,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为什么要“倾国来争”“以死相拒”,举西夏全国之力和你死磕,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李继迁1003年“东征”麟州失败后,1004年正月又在“西征”甘肃西凉府时中计大败,“中流矢,创甚,奔还”。

这次西征西凉府大败,李继迁奔而未还,他在掩着创伤奔回灵州途中死,其时41周岁,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迁都

李德明(981-1032),德明继位之时,正值宋、辽媾和,订立“澶渊之盟”。为了自立自保,德明一方面坚持与辽联姻、受辽封赐的方针,同时也与宋通款讲和,周旋于两大国之间,求得一个和平发展的空间,巩固和发展继迁所建立的事业,发展农牧业生产,西掠吐蕃,北败回鹘,奠定了西夏建国的基础。

一部宋夏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如果说,李继迁以战争的手段实现了他与北宋的交流,李德明就是以和平为手段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宋夏订立和约,宋朝承认李德明占有银、夏、灵诸州的既成事实,封德明为西平王,仍授德明定难军节度使。而且每年赐给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

1020年,李德明将都城从灵州迁到了兴州(今宁夏银川),自此,西夏定都于银川。

李德明统治的28年,宋夏之间以和平为总基调,银、夏一带少有战事。1032年11月,李德明卒,其子李元昊继位。

李元昊称帝

用今天的话说,李元昊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元昊1032年继位后,不愿继续臣属宋廷,追求与宋廷分庭抗礼的对等国家地位。继位之后,开始有步骤地实施立国称帝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元昊刻意突出党项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战”与“和”的建国思想上,元昊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德明去世前,这对父子就曾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德明训戒他的这个好战的儿子说:“吾久用兵,终无益,徒自疲耳。吾族近三十年衣锦绮衣,此圣宋天子恩,不可负也。”德明的意思是说,你看我与宋廷近30年不打仗,宋朝皇帝每年给我们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的,这种恩德不能辜负。可元昊则不以为然,回答他老爸说:“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意思是说,吃好穿好算什么,不过是普通人的诉求,英雄一生,应该称王称霸,建功立业,只吃好穿好有什么意思。

李元昊即位后,立即实施其建国宏图,采取与其父李德明迥异的治国措施,旋即以一个独立政权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是易姓氏,称吾祖(兀卒)。

元昊首先抛弃了唐赐李姓和宋赐赵姓,认为这二姓都不足贵,他甚至连祖先的姓“拓跋”也不屑一顾,自更姓拓跋氏为嵬名氏,名曩霄。

二是明号令,勒诸部。1033年3月,元昊下秃发令,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全国秃发,三日不从,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之。

三是别服饰,辨贵贱。《宋史》载:“文资则幞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帖间金缕冠、黑漆冠,衣紫旋?,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伦踊ㄐ??,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

可以这样设想:在我们将来建设的宋夏历史文化创意遗址公园“北宋城”内,仅把西夏元昊制定的这些服饰恢复,让游客穿上游园,也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元昊制定的这些服饰,以服饰颜色区分人的职别和贵贱,可谓赤橙黄绿,五颜六色。

西夏文官和武官,大体从头到脚占了6种颜色:紫、绯、金、银、黑、花。老百姓只能穿戴两种颜色的服装:青、绿。

元昊还亲自主持了党项族的文字创制工作,创西夏民族文字“蕃书”,后人称其为“西夏文”。经过四年大刀阔斧的国内改革和周密准备,1038年10月11日,元昊正式立国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元昊称帝后,与北宋近30年的和平局面再次被打破。对于北宋王朝来讲,元昊称帝不啻是一噩耗。几十年来,为了阻止西夏立国与称帝,北宋几代皇帝呕心沥血,委曲求全,给党项李氏供吃供喝,还是没能阻止西夏王朝崛起的步伐。

元昊称帝,使宋夏边境形势骤然吃紧,双方剑拔弩张。

而我们今天榆林市境内的神木、府谷、榆阳、横山、靖边、绥德、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县区,即为宋夏边境争夺战的主要区域,宋夏重启衅端,榆林人民就要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榆林人民的母亲河——无定河,忧伤地记下了这一切。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自在独行

‘柒’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的主要景点

羊头山又名首阳山,位于泽、潞二州交界处,横跨高平市与长子县、长治县。因山顶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头而得名,顶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势凌霄汉。羊头夕照为高平古八景之一。
羊头山为炎帝神农传说中心之一,又是高平市的旅游区之一。山顶旧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井和五谷畦。北魏时还在山顶留下了造型精美、内容丰富的石窟与造像塔。山顶四面造像塔建于北魏初期,距今已1500余年则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石塔四面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萨,塔身之上为四坡水式塔顶,基座为罕见的羊头状。此外还有两座唐塔和其它景致、文物。 神农城位于羊头山西山巅,明代《羊头山新记》:上有古城遗址,谓之神农城,城内旧有庙,今废。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神农城建于何时,毁于何时均不说,但现存有石柱、石阶、石质井架,原建筑轮廓大致可辨。神农井与五谷畦:在羊头山神农城下60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谓神农井。二泉南流20步相合而南。《寰宇记》: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
清、白二泉下30米处还有五谷畦,又称井子坪。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其下有神农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种,相传神农氏得嘉谷于此,始教播种,谓之五谷畦。 庄里村五谷庙,又称神宵殿。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庄里村原名装殓村,因传说炎帝死后在这里装殓而得名,后以谐音改称庄里。庄里五谷庙分上下两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门,东西有钟鼓楼,正殿三间,始建年代不说。院中有已伐古柏树根盘,周长6.2米,生长期当达二三千年。据此可知此庙建筑年代甚早。现存正殿为明代建筑物,屋脊琉璃砖上刻有炎学神农殿及大明嘉靖门年字样。殿中梁上有清代修缮的记载。殿中原有长1.5米、高1米的暖阁。正中为炎帝塑像,两边为后妃、太子,现塑像已毁,但座台仍存。东西两壁的精美壁画,毁于文革期间。有数截断碑,已无法连贯。正殿东西的钟楼、鼓楼,建筑均很陈旧。东厢房即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东、西厢房已毁,戏台为后来所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五谷庙庙会。旧时庙会盛大。主办庙会的首领从七村八社中推举。逢会之日,人们要敲锣找鼓,由社首端着炎帝塑像到七村领先去出巡,场面热闹非凡。所以,民间流传有走扬州,下汉口,不如五谷庙里当社首之说。 从庄里村西行,过一条小河,就是炎帝行宫所在地故关村。故关炎帝行宫原名黄花馆,占地面积不大,建筑也较为普通。在朝东偏开的门首石匾上刻有炎帝行宫四字。行宫古朴典雅,风格别具。正殿五间,坐北朝南建于石台之上,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和雕花石础,堪称雕刻之精品。
院内立有青石香台一座,有石碑数通,均系明、清两朝重修炎帝行宫之始末和炎帝的有关历史掌故。现存完整石碑二通,皆为重修碑记。一通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通立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碑文中记述了神农功绩与重修经过。始建年代则因肇建太古,无文考验。碑文还言及(神农)祠在换马村东,见有坟冢,祠与宫其相去几七百余步。此宫亦为祭祀炎帝所建,建地又在神农城与炎陵之间。院内南面是戏楼,东西配殿是楼阁式两层建筑。 清化寺在高平市神农镇境内,有上、中、下之分。上清化寺即《羊头山新记》中所说的清化寺,在羊头山正东稍南1.5里,建自后魏孝文帝太和之岁,初名定国寺,北齐改宏福,隋末寺废,唐武则天天授二年重修,改今额,有碑,乃唐乡贡明经牛无敬撰并书。其略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现寺已不存,废墟有石碑一通,为明正德二年(1507年)所立,碑文中亦记有神农游履于羊头山尝谷于此等语。
中清化寺又名六名寺,位于羊头山山脚中段,相传建于唐贞观六年(623年),由上下两院组成。上院有正殿五间,已坍塌,砖墙、石柱犹存。院中有一水池,名莲花池。水自石制龙嘴中流出,经化验为优质矿泉水。庙前四尊石狮,为石雕精品。下院巨石上刻一空字,为该寺院的明显标志。此寺距上清化寺约200多米。按迷信说法,是于一夜间由上清化寺搬来的。搬寺那一个夜间,周围七村领先社,凡有牲畜的人家都曾梦见有人借牲畜使用。第二天一早发现各家的牲畜大汗淋漓,上山一看,原来的清化寺已被搬到了现在中清化寺所在的地方。
下清化寺是现神农镇政府院内。上、中、下清化寺皆为佛寺,都在神农镇境内,而且都与炎帝神农的传说有关。1995年6月在团池一古墓中发现的墓志铭上刻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团池村的字样,刻石时间为宁元符二年(1099年),说明这里很早以前就是神农传说的集中地区。 高平炎帝庙有高庙、中庙和下庙之分。高庙位于羊头山中段马鞍形山岭之上,羊头石西南170步。原有正殿五间,塑有神农及后妃、太子像,后庙、神像俱毁,仅留遗址。
炎帝中庙在高平市神农镇下台村,建设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为三进院。下院南为戏台,旧戏台已毁。现戏台为近年新建。西厢为禅房,东厢为看楼。中院建有太子祠,是元代修建的无梁殿。建筑风格别致。左右两侧分别为药王殿和蚕姑殿。后院为炎帝正殿。东西配典分别供关帝、高谋。炎帝殿内现存较早的碑碣为清康熙九年(1670年)所立之《重修炎帝庙并各祠殿碑记》碑文中说:吾泫(泫指泫氏,高平古称)有上、中、下庙,在换马者为上,在县之东关者为下,而余乡(下台村)由其中也。奉敕建立其来久矣,创兴之始杳不可考,重修则于至正元年。院中东侧另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所立之《重修炎帝庙暨村中诸神殿碑记》。碑文中亦称:神农炎帝为万民生成之主,开百代稼穑之源,……本邑(指高平)北界羊头山有高庙,城东关有下庙,下台村建庙未知创自何代,称为中庙.
炎帝下庙位于高平城东关.据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重修东关炎帝庙碑记》所言,是因是庙(指炎帝上庙)去县治几四十里,祭之期恐远不逮焉,爰附东郭立庙,今所谓下庙是也。但问庙之建,无有能言其创始者。其重修则自宋元以迄,明诸碑记悉载之。据此可知,下庙之建当在宋或宋之前,中庙、高庙之立庙时间当更早。可惜上庙不存,下庙已毁。现存只下台中庙而已。
高平市神宵镇境内有炎帝文化古迹遗址景点40余处,高平境内祭祀炎帝兴建的庙宇遍布全市,有数十处之多,如桥北、箭头、永录、伯方、贾村等地均有炎帝庙保存至今,这在全国实属罕见,是高平市特有的炎帝文化景观。我们相信,只要各级党政领导充分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高平的炎帝文化旅游开发事业一定会顺利发展,一定会把这块土地建成炎黄子孙铭记始祖功勋,振奋民族精神而寻根问祖、瞻仰朝拜的胜地。

‘捌’ 五当山在哪啊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是中国着名的道教胜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 ,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 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着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山就势,错落有致,前呼后应,巧妙布局。或建于高山险峰之巅,或隐于悬崖绝壁之内,深山丛林之中,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东汉以来,即有道人在武当山结茅为庵,潜心修炼。随后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的圣地。武当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贞观年间(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简到武当山祈雨灵验,后在灵应峰敕建"五龙祠"。自宋迄清,历代皇帝极力推崇武当山真武神,奉为“社稷家神”。在元朝时期道教垦田数百顷,养众万人,有9宫8观等,100多处庙宇及坛、亭、台、桥。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永乐十年(1412)遣要员率20多万军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宫9观等33处道教庙宇,全山各宫观有道士少则300—400人,多则500—600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成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因此,武当山被称为“皇室家庙”。武当山道教文物声名遐迩。除古建筑群外,历代统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别在明朝鼎盛时期,曾制造数以万计的金、银、铜、铁、锡、玉、珠、石、泥、丝、木等质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当山,使武当山各宫观陈设富丽堂皇,被誉为“黄金白玉世界”。虽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注册文物总计7000多件。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艺术观赏价值。武当道教音乐,素负盛名,是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龙祠”以后,武当山一直是帝王将相、芸芸众生祈福禳灾的重要道场,别具神韵的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宗教音乐于一体,具有庄严肃穆,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目前,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武当山主要风景名胜有: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米,石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干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当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进深为三间,高5.54米,长4.4米,宽3.15米,全为铜铸鎏金。是世界罕见的铜建筑精品。

五龙宫:建在灵应峰下,唐贞观年间(627—649)敕建“五龙祠”。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帝殿、山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仓库等215间。 到嘉靖年间,此宫已有850间。 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毁于火。目前仍存大量遗迹。

阅读全文

与唐吾文化山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