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理解老子的本体文化

如何理解老子的本体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17 17:39:49

⑴ 如何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

文章一: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与哲学系统架构
————————关于“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与哲学系统架构”的说明

这是在网易社区北京宗教信仰版里,针对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讨论,而匆忙间写下的帖子,不一定很严密,但旨在说名中国古代不仅有哲学,而且还有独特的哲学和哲学体系,老子的思想里的哲学理念哲学理念幽深,境界高远,言语洗炼,正言若反,形而上与形而下同在。老子思想的哲学系统及其层次是由宇宙、人生、政治等多个方面所构成的,他的博大精深还在于由这一思想的哲学系统所放射出来的光芒——精神、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由于本人的水准之所限,对其的整理或发掘还很浮浅,因此或许没能把老子思想的哲学系统或架构的全貌都展现出来,也有可能并不严谨,但就是在这么粗略地将其梳理一下,便已使其系统的构架露出了端倪和恢宏气势,足见其思想的哲学理念之底蕴的博大、精深、厚重与高远。

笔者还从研究老子哲学思想(与西方早期哲学思想做了些比较和浅议,并对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出发作了些论述,请网友们参详。

wnxieh68(艾波涛)

——(2002-12-1710:55:57),

——————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和哲学系统架构(1)

中国的文化,也应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了,她的基本格调不是超世俗的,在研究宇宙这样的大问题时,常以生活实践为切入点,从反省自己的身心实践为着眼点,通过在身心经验上的体察做到一些了悟,了悟之后或了悟之所在即是真理。中国文化的经典(由这两个字组成的词汇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经是一种有条不紊的排列,而典是一种法,一重规则。这也是我们早些时候有过的文化学说的分类或划分方式,),如老子的《道德经》虽字数较少,内涵却十分的深远,并有着无群的魅力。这部经典曾被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为未来世界大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短短五千言,却囊括了整个宇宙以及人生的大智慧。老子能用五千字阐述出整个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以及人生和政治的诸多门类的哲学性思想,实属世间憾有。

一、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但道并不是毫无规则的,为所欲为的,她还必须以自然为法则。这并不是说“道”的上面还有一个自然的东西,要道去遵循。“自然”是自然而然,是自然就如此的意义,应理解为道的精神所在。是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中最主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导性的部分。是谓“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道和德之所以得到万物的仰尊,就在于她们常法自然,道和德的价值就在于自然,若不以自然为法就会失去其价值。老子的思想以“道”为基础,但是他的思想却在“自然”两个字上。

他的人生哲学、政治思想哲学故都是以自然为宗,他的宇宙论观念也以自然为法。因此我们若把老子的哲学,说成是“自然哲学”,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的哲学观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也是“自然”。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人生的哲学上时,就是无欲——无私、无为——无争,前者是修己的根本,后者是处人的原则,因为无欲所以能够知足,因为不争说以能够谦和;知足者常乐,谦和者者受益。“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其争。”无私则能成其私,不争则莫能与此争。都是依据自然的结果,这和道德依循“自然”,“万物莫不尊而贵德”是同出一理的。无私——无欲、无为——无争,还表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所谓的无常心,就是无私心。若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既然是无私心当然也就会以百姓心为心了。若用现在的理念来说的话就是民主之心了,也就是民主的思想了。难怪有人在评点道德经时说,这是民主国家运用思想和法则。但在老子来说,只是顺其“自然”,只是顺应自然而已。“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要“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自身又怎么能有为呢?“我无为而民自化”管理者又何必要有为呢?自然无为的结果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论是面对自然界,还是面对人生或治政以及修身,老子的思想无不是以自然为本。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老子的思想的哲学观念是“自然”,老子的思想的哲学法则是“自然”,无不都是以“自然”为本。“自然”是老子思想学说的精神之所在。

二、老子思想的哲学性质与哲学架构

在我国先秦诸子中,老子的思想对所有哲学的问题都有过论述,且最有哲学的系统性和哲学层次。非常赞同扬柳关于“诸子百家思想中,老实说,根本上全是有政学结合的倾向,或是说诸子百家的思想都与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着,或者说当时的诸子都有政学结合的欲望,”的观点,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应该说那个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发达的黄金时期。但各家所重视的问题,大多都集中在政治谋略、纵横方术、人生修养等比较现实或直接须要面对的问题上,涉及到宇宙方面的论述不多,唯独道家除了研究人生和政治的问题以外,进而对于宇宙的各种问题,而且谈论的更多了些,同时也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论述。以至于其对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而提出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反而成了其思想学说中点缀了。因为宇宙论是老子的思想根基,老子的思想就相对地比儒、墨、名、法等各家都要来的大气的多。

下面就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系统作些论述,首先要申明的是,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是无法用由笔者的三言两语能阐明得了的,就目前笔者的水准,其论述也不过是管窥之见罢了,难以从总体上将其思想的精华和哲学思辩叙述清楚,如若有那些不当或不到之处,肯定是笔者自身的水准之问题所致,敬请批评指正。

1、老子的宇宙论哲学思想

老子的宇宙论思想大致可分为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宇宙的运动或变化等几个层面上。

1)、宇宙的本源:

宇宙论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宇宙的本源论又是宇宙论的中心,因此整个老子的哲学,就完全在于这个本源论里了。

关于宇宙的本源,西方的哲学家们是通过一些物质来说明,由于太具体或太个体了,往往是不能涵盖万物,贯穿始终的(恕不详述)。老子却以无上的智慧,摒弃这些浅现的东西(如:水、火、风、数、原子等物质),以“道”作为宇宙的本源。老子的这一伟大的发现,就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或总原则。

请看老子的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其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自然就和天地万物有所不同,天地万物是事或物,可称之为“有”,道不是事或物,是形而上的存在,则就须称之为“无”。

这里“有”和“无”,即是“道用”或“道体”,要论其层次的话,老子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无”就是道,不过这个“无”是针对具体事物的“有”所言,并不是等于零的那个数学上的概念。作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怎么能等于零呢。

道既不是实体,又不可能是空无所有,她的状态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道当然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第14章)她是一种“惟恍惟惚”的状态存在,“有物混成”就是指道体的浑融状态。

道还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存在,既无所谓的寿夭生死,也无所谓大小或广窄。庄子曾说过:“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一副创生万物永不止息的状态,是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

当然,道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而上的存在,当然是不能依知觉去证验,也就说不能用言语去表述的了,所以老子一书开明宗义:“道可道,非常道”。现在虽不得不进行一番解析,却并不能清楚明白地说明其究竟是什么。对道的真正体认,还必须在于体会混成或恍惚这些词的意境或趣味。以明了其超越时空的特色,了解道既不很困难又不很容易,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得道就不那么容易或简单了。

————————————————————————————

文章二:从老子哲学中的“本体论”看老子的哲学思想——读《老子》

一提到本体论,就联系到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这里讲“老子哲学”,一方面是肯定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在中国历史上是存在的;另一方面,把本体论加上引号是为了表示其与西方哲学上的本体论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国所谓的哲学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印象中的西方哲学一般都包含两个部分,既本体论和认识论,也就是世界的起源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的认识方法。他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世界上各种事物究竟是由什么产生的。“希腊七闲”之一的泰勒斯便推断说水是原始的要素,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的比较多,这些一来便局限到了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老子哲学与其他中国哲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突破了这一局限,把思考的范围由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那么宇宙就是是怎样生成的呢?这就涉及到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本体论了。

一、老子哲学的本体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提出了“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范畴,也是老子哲学本体论中最主要的概念。那什么是道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纵观全篇对“道”的描写体现了道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便给“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指出最为万物根源的“道”体是虚空的。为什么道会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就会有生灭变化。这就是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无”矛盾了。道虽然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但它却是实存的。“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都说明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总之,道是有宇宙所固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物质和精神耐以行动和变化的动能。
(二)、道虽然没有生灭变化,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与其他一些本体论中的本体的不同点就在于它的变化性。例如巴门尼德提出的“being”就是唯一的、绝对的、不变不动的。“独立而不改”的“道”在唯一性和绝对性与其相同,不会随着外屋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改变。但同时“道”又是“周行而不殆”的,它的运动导致了世界的万物的运动变化以及在运动变化中消灭。
(三)、道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一种普遍的规律。书中除了描写实存意义上的道外很多地方讲到的道都是意指规律性的道。“反者道之动”,老子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多依循着某些规律的,其中一个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的方向运动发展。“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是说事物发展遵循对立转化的规律;“周行而不殆”也指出循环运动的规律。
(四)、“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也可以当作“返”理解,就是指“返回”,宇宙万物的发展最后都返回到它的本源中。十六章讲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宇宙万物由道而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道。这和泰勒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是类似的。

二、老子哲学的方法论

上面是对老子哲学的本体论的简单总结,那下面看看它与老子哲学思想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往往都由本体论出发得出一个系统,并且主观的认为,至少希望得出的是完整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解释宇宙中所有的现象。
首先,道产生了万物,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万物的生长发展都是道的潜力推动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要认识世界最重要的就是要认清楚道,体道也就成了人生社会的最高境界。大道既是超越的永恒的,又内在于天地万物而具有现实的品格,它引导人们通过修道的种种努力,改造失道的社会人生,使人类逐渐臻于大道的终极理想,这是道家尊道而贵德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道家不是纯粹消极避世的,它对现实生活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注,只是关切的宗旨和方式与儒家不同而已。但是,由于道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一种“无”,那么对它的把握是很困难的。因而不同的人对待道的态度的才会有不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另一方面,道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又让体道成为可能,不是永远都达不到的。
其次,在世俗的世界中我们应当如何体道呢?这就是由道的特点来决定的。道的运动变化性让世界变的多姿多彩,同时道的规律性又让表面上杂乱无章的世界的内部有规律可找,这样就给我们认识世界带来了方便。第一,道的作用让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况中反复交替变化中。所以我们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的正面,也应该注视它的反面,只有两方面都兼顾才能对一件事情做全盘的了解。老子不仅提醒我们要注意对对立面的观察,他甚至认为如果能够执守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更胜于正面所产生的作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和一般人不同的,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在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老子更强调事物由反面向正面的转化:“将欲拾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袭明”。总之,道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亦即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着的。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发展的时候一点要把握这一规律。第二,道的发展虽然是对立面互相转化,但最后却是复归于道的。因而它作用的事物也是发展也是遵循返本归初规律的。老子认为“归根曰静”,即事物的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必须执守虚静才能合乎于道,才不起烦扰纷争。老子哲学中很重要的“无为”思想就是由此得到的。“无为”就是执守虚静,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道的规律和作用,才能“无不为”。第三,道作用于人就被称为德。既然体道是人生社会的最高境界,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对的视而不见了。“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也就是这个道理。社会上的所有现象也都遵循道的规律:“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体现了对立的双方面是互相依存的;“曲则全,枉则直,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体现了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规律;等等。

三、比较老子哲学与西方哲学

第一,老子哲学的目的与西方哲人搞哲学的目的有所不同。正如上面所说,传统的西方哲学家都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解释宇宙间所有的现象,这样他们的不足之处也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解释宇宙间产生的所有现象。老子哲学虽然相对其他中国哲学思想上升到了整个宇宙,但重点仍然是放在对一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二,上面讲老子的思想虽然也是由本体论得到认识论,但却并不同于西方哲学从本体论逻辑的推出一个哲学系统得到认识论。在老子思想中经验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比如说一件事情合不合道,并不是用对道的定义去检验,而是看其在经验世界中是否为真,因为道是没有具体规定和特性的。
第三,老子得到本体论的方法与传统的西方哲学家不同。《老子》第一章变讲到“道可道,非常道”,这里就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道:非常道和常道。因此老子并不是从一系列经验事实抽象出来的,而是超越时空,超越具体形态具体事实得出的。
总之,老子的道论已超越了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万物的基质和把有限的实有当作宇宙的本始以及猜测性地描述宇宙演化过程的种种理论形态,而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探讨了形而上的存在本体问题。从老子起,“道”开始上升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这不仅是“道”在意义上的一个重大转变,而且也带来了中国哲学发展进程上的一个根本突破,即促使老子哲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思想的先河,提出并建构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本体论模式。

⑵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概念:道家的“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等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情况。构成世界的本体;促使万物运转的规律;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老子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简言之,“道”:一.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二.自然规律;三.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法则。“道”作为世界之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道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老子”强名曰:“道”

特征:客观性,普遍性,道循环往复,道对立统一,道无为,道虚
作用:春秋时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一个重大的变革。“道”生成演化万物就属于“宇宙论”问题;“道”决定万物的存在就是“本体论”问题。老子的论述虽然相当简洁,却已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了,这是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摆脱了宗教或神化的束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起源问题和存在根据问题的大思想家。他迈开了走出宗教或神化之网的第一步,闯入了理论思维的新天地,这标志着中华民族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一个飞跃,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
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
道是天地万物之母,无和有都来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称。这是最为玄妙和深奥的。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混然一体的东西。
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

⑶ 怎样评价老子的思想

中国人的老祖宗老子在《道德经》上说得非常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就是说:道生时间,道生空间,道生宇宙,道生万有,道生万物,道生植物,道生动物,最后,道生人类!

道是自有永有的!道是充满宇宙万有的!被生的不是道!被局限于宇宙的不是道!道是超越宇宙而存在的!道可以不因宇宙而存在!但是,宇宙不能离开道而存在!

中国人的老祖宗告诉子孙:太初有道!道是生命的源头,道是真理的本体,道是唯一的道路!顺天行道便是德!

一切生命包括宇宙,都是道生的!产生宇宙和生命的生命叫做道!

道不是被造的!道不是被生的!被造的不是道!被生的不是道!

孔子编辑的四书五经中的《尚书》里说:。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天是道的另一个称呼,老百姓也叫做老天爷!道是有性格的,有感情的,有脾气的,是公义光明的!道对宇宙万物和生命以及人类拥有绝对的主权!就象人对被人所造的手机一样,人对自己造的手机有绝对的主权!

如果人向自己的手机按A,自己的手机不显示A相关的内容,反而显示B,这个手机就是问题手机!就是坏的手机!就是不正常的手机!就是不合格的手机!就是不能用的手机!就是要修理和更换的手机!如果不能修理和更换的手机,就是被人抛弃的手机!手机不顺从人就坏手机!

同理,人不顺从道,就是坏人或者叫罪人!顺天行道叫做天人合一,称为德!替天行道或逆天行道必然会出现天灾和人祸!

道,有主权无中生有!道创造时间,创造空间,创造宇宙,创造万有,创造万物,创造生命!生命不是从宇宙产生的!生命是生命的源头,道生的!

道,也叫做天,也叫做造物主。

顺天行道便是德!德是道本性的张显!

⑷ 谈谈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老子,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着有《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⑸ 老子书中关于“道”本体论思想基本内容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⑹ 老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怎么理解老子的“道”

老子的中心思想当然就是道
毋庸置疑!百家争鸣
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周易的过程周易,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之"源头活水"!概百家争鸣乃至后世圣贤,诸般哲学体系之诠释,乃构成我华夏连绵5000年之文明!周易者,占筮之书,旨在趋吉避凶,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卦爻辞相客观全面的剖析现状及其内心世界!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晚而喜易,纬编三绝,乃作易传!
荀子曰:知易者不占!"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源出周易形而上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道理朴素意义的哲学
指的就是形而上学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老子的本体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