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孟之乡是哪里
山东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因为山东省的曲阜是着名的孔子的故里,邹城是亚圣人孟子的故里。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东名人辈出,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孟子、庄子等历史名人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资源不胜枚举,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山、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享誉海内外,蓬莱仙境、济南泉群、青岛海滨、台儿庄古城等美名远扬。
(1)济宁如何开发儒家文化扩展阅读:
济宁是着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历史文化悠久,底蕴丰厚,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化名市,济宁有博大精深、波及四海的孔孟儒家文化,古朴淳厚、影响深远的的始祖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贰’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故乡都是哪里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故乡都在山东。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着名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堪称华夏文明之渊源、中华文化之主脉。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其道德观念对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其真正意义在于规范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有着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各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于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科技、医药以至政治、经济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和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自觉努力,它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恒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思想体系,而且超越时代和国境,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 来源:走向世界
‘叁’ 济宁和泰安,谁才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济宁曲阜是孔子的家乡,泰安是泰山的所在地。如果说谁才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要我说,当是泰安!虽说孔子生于济宁,归于济宁,济宁是孔子的根。但孔子却发于泰安,成于泰安,在泰安成就了一代大儒!
所以要说谁才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当然是非泰安莫属了!但还请恕我多嘴,山东即是孔圣的家乡又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都是山东的骄傲与自豪!何必相争呢?要知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你们如再争,那我这渔翁可就不客气啦,没见我这张孔子像吗?是我亲自在山西拍的,我说孔子是山西的!行吗?
‘肆’ 汶上的儒家文化
汶上历史上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今有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建筑遗址。
孔子宰中都遗址: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暇之余设教、讲学、钓鱼,据史载,这里有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庙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画图。
汶上,古称中都,素以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着称。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璀灿。
史前文化:县境东部考古发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及细石器文化点多处,形成了黄河下游汶、泗流域宝塔状史前文化序列。引起了国内文物界、考古界的普遍关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汶上东贾柏遗址:
东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两次发掘出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19座。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每座房子面积8—20平方米不等。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多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下,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除单人葬外,还有3人葬,迁出葬和二次葬。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出土器物有陶、石、骨、角器等一百多件,其中陶器有钵、盘、盆、碗、小口短颈双耳罐等;石器有磨盘、磨棒、石斧、石锛等;骨器有骨针、骨锥、束发器等。陶器都是手制,陶质稍软,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制作比较原始。石质生产工具,体形厚重,仍保留打制痕迹,磨制加工的部分也显得粗糙。在这处遗址上还采集200余件细石器。这些细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大部分为黑色燧石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
通过发掘初步探明,东贾柏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早期系北辛文化类型,距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北辛文化是迄今黄河下游发掘最早的原始社会的文化,比大汶口文化早1000多年,属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此处发掘的墓葬群从随葬的陶器、石器、骨器中可见7000年前的人类生活习俗。在这里采集的200余片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细石器,在国内平原地带也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点。同时,也填补了济宁市细石器的空白,为寻找北辛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伍’ 结合现实道德现象谈谈如何继续弘扬儒家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失眠的树
2017年03月25日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建立完善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支持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孟子研究院等儒学研究机构建设,整合优势力量,深化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推动儒家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力争打造儒学研究传播高地和儒家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推进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尽快完成体验基地和世界儒学收藏中心项目。推进邹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该实验区将系统地保护祭孔大典、孔府宴、邹鲁礼乐、平派鼓吹乐传承基地等一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与旅游、制造业、农业、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将创新产业业态、增强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建立起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孙爱民说,“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将促进多种产业共生共融共进。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文化+”融合发展工程中,济宁将按照市场主导、资源整合、文化传承、科技支撑为原则,构建文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例,将实施文化兴旅战略,构建“东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运河”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孔孟文化圣地之旅、始祖文化寻根之旅、运河之都体验之旅、水浒文学故地之旅、微山湖水乡休闲运动之旅、佛都文化禅修之旅。
此外,“文化+制造业”融合发展,会加强本土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整合在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力量,培育专业设计研发机构,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设计、包装与模型设计、纺织服装设计等工业设计业,从而推动“济宁制造”到“济宁创造”转变。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儒家文化,让儒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
‘陆’ 济宁的饮食文化
济宁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地方小吃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尤其是孔府菜、孔府糕点和微山湖全鱼宴等地方饮食,在海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是不可不尝的美味佳肴。
1、孔府菜就是孔府在两千多年的金衣玉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公府菜。孔府菜用料广泛,烹调技术全面,讲求色、香、味、形、器俱佳,有喜宴、寿宴、家宴之分。满汉全席是清代晚期发展起来的宴席,使用特制餐具,全席上菜196套,是最高规格的孔府宴席。
2、孔府糕点是融合南北风味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味糕点。品类丰盛,造型精巧,工艺讲究,既可大快朵颐,又是馈赠佳品。
3、四鼻鲤鱼为微山湖特产,嘴上部多长出两根短须,酷像四个鼻孔,因而得名。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是酒席盛筵上的必备佳肴。
4、麻鸭卧雪是微山湖最负盛名的佳肴之一。将麻鸭经笼蒸、油炸,并佐以黄酱、辣椒油、胡椒粉,放在一个铺垫有蒸熟蛋清的盘里,即成。“麻鸭卧雪”,俗称香酥鸭,外皮呈浅咖啡色,肉浅红透白,外焦内嫩,味美清口。
5、筒子鱼是微山湖传统名吃之一。用去头刮鳞鲫鱼,片下鱼片,水氽后,卷成曲筒状烹之,因菜肴的形状得名。筒子鱼无刺无皮,肉质嫩美,百吃不腻。
6、漂汤鱼丸是微山湖传统名吃之一。一般的鱼丸子都沉入汤内,而微山岛的鱼丸子在汤中全部漂浮着,故名漂汤鱼丸。一鲜、二嫩、三软、四漂。
7、八宝圆鱼是以微山湖甲鱼为原料改制创新的名菜。该菜具有形体完好、鱼汁红亮、肉嫩馅香、滋味浓郁等特点,有滋阴壮阳防癌益神之功效。
8、油爆鲫鱼卷
将鲜活鲫鱼斩头去鳞,剖成两片,剔刺,从里面打上花刀,再把鱼片截成3公分宽、6公分长的块状,挂上蛋清糊,下热油锅,待鱼皮收缩,自然成卷时,立即捞出。泼上由白胡椒面、葱姜蒜末、黄瓜片、黑木耳勾成的汁芡即成。此菜外焦里嫩,干香鲜美。
9、干贝熘黄菜
属清真菜。先将蛋黄打散,加入湿淀粉、绍酒、凉牛肉(鸡肉)汤搅匀。再将蒸好的干贝捞出控净水分。锅放火上,加入植物油,烧后将蛋黄慢慢下锅,不断搅动,熟时先盛部分于盘内,再放干贝搅拌均匀,淋上鸡油盛在上面即可。此菜色泽金黄,味鲜浓香。
10、干崩虾仁
济宁传统风味菜。制作时,先将小虾淘洗干净,控净水分,挤出虾仁,蛋清糊抓匀,再将南荠丁、海参、水发蚕豆放开水一烫。匀放火上加油烧至五成热,下小虾仁,至外焦时出勺控油。内留油少许,用味精、精盐、牛肉(鸡肉)汤对成的汁调味,倒入虾仁、配料颠翻均匀,出锅即成。此菜色泽洁白,脆嫩淡爽,清香鲜美。
孔府饮食文化的形成
人类的饮食活动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意识之上的,但是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却并非仅仅基于生存的因素。孔府饮食文化则是由于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确切地说,孔府饮食文化是借饮食活动的种种形式,来反映中华民族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的思想意识。
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完整系统的饮食理论体系。孔子两千多年前的饮食言论,是后世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根本所在。孔子有关饮食的言论主要被记录在《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席不正,不坐。觚不觚,觚哉……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完整地关于饮食要求的论述,它从食料的选择、食品的加工、烹饪的火候、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进食过程中的食量、酒量、礼仪规矩等,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规定。
孔子的后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先祖的饮食训导奉为圭杲,无论迎迓“圣驾”举行的华筵,还是节日宴欢、日常膳食,无不以此为标准。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自汉武帝起,一直被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奉为最高的思想准则。为此他本人也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尊崇和加封,直至被抬到了“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最高境地。“圣人”后代便自然承袭其祖宗荫德,享受到封建社会的最高礼遇。尤其自唐宋以来,随着全国尊儒尊孔之风的盛行,统治者在孔子的古宅曲阜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和孔府,许多帝王、公侯亲自到曲阜朝圣、祭祀。其规模日益扩大,次数亦愈加频繁。在祭礼活动中既要准备充足讲究的食物供品,同时还要为前来祭孔的帝王、官员及“衍圣公”家人准备丰盛美味的食品。这是促进孔府饮食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官府或家庭都不能与之相匹。
有着“同天并老”之称的孔府,自明清以来,自称“钟鸣鼎食”之家,平时过着美酒佳肴的生活。这种奢侈的生活基础,是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自明朝以来,仅由皇帝钦赐的祭田、学田、私田,多达一百余万亩,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37个县市,这些田地是可以世代继承的,这在中国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孔府每年通过高额的地租、村集贸易税、高利贷以及其它种种额外的盘剥得来的钱财,使孔府每年都有巨额的收入,充分保证了孔府的经济来源,这是孔府用以维持日常生活及一切饮食活动和各种挥霍消费的物质基础。
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后裔承袭居住的地方,其浓厚的文化背景堪称天下第一。这里是名符其实的“道德文章”、“诗礼传家”的府第。在这种历史的氛围中,无论是宴饮的礼仪规格还是菜点的命名,或是从规格讲究的祭孔活动到“衍圣公”的日常饮食活动,无不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独特的美学风格。孔府菜的命名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怀抱鲤”、“带子上朝”等。其中许多菜点的形成和流传本身就颇具传奇色彩,因而带有浓厚的文化痕迹。
尽管孔府饮食文化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决定的因素却在于孔府历代厨师及其他食品制作工匠的传承和创新。孔府菜点、孔府家酒、孔府宴席等的制作均是由长期在府中服务的厨师和其他各种工匠辛勤劳动的结果。就拿孔府菜来说吧,它是经过千百年来数代厨师的辛勤劳动,在孔府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承古创新,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他们当中,有的世代在孔府中服役,父死子承,累代相因。事实上,孔府饮食文化虽然形成于素有“道德文章”之誉的“圣人”府第,但是其真正的创造者却是无数不见经传的庶民百姓,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孔府饮食文化。
孔府饮食文化的价值取向
孔府饮食文化在古代的社会中, 毕竟是远离大众的贵族饮食文化,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宫廷饮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孔府饮食文化又是一种家庭色彩浓厚的饮食活动,因而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朴素的民间特点,这就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雅俗共赏的特色。
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是“克己复礼”、实现“礼治”。即治国安民施之以礼;社会秩序用之以礼;祭天祀祖彰之以礼;即使日常生活、便宴小酌也加以规范。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在孔子的有生之年没有实现,孔子的后裔也不可能实现。但“衍圣公”府是一个“诗礼传家”的门第,府中的一切活动几乎无不以礼的要求予以规范,饮食尤其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府饮食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餐一饮,乃至一菜一点、一杯一盏,都充满了“礼”的内涵,至于宴饮中的等级制度、长幼之序、亲疏观念、尊卑意识等,在孔府宴席中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至。
“衍圣公”因享先祖的余荫而得以显赫百代。在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有很多,唯独孔子享尽殊荣并福及后代,这显然与他治国的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孔子生时却因种种原因而不得志。正是基于此,孔子后裔对历代帝王所给予的恩宠无不感恩戴德,并借助各种形式加以表达感激之情。其中主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借助饮食活动来歌功倾德、炫耀尊荣。例如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动,形式上是为了纪念“圣人”所为,实质上不过是借以炫耀孔子世家的尊荣与显赫,同时又竭尽心力表达孔氏家族对皇帝的忠诚。孔府菜中有些菜肴的命名,更是直言不讳地体现了这一点。诸如“带子上朝”、“一品寿桃”、“诗礼银杏”、“御带虾仁”等其歌功颂德、炫耀显贵之用心显而易见。
孔府虽然是古代社会中一个至高无上的贵族官邸,享受“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但孔府毕竟还是一个家庭,因而在其饮食活动中又充满了许多生活的情趣,这就形成了孔府饮食文化多彩多姿、雅俗共赏的多向性特点。豪华高贵的筵席可以用来迎接“圣驾”的幸临,其山珍海味无所不具。但是在孔府主人的日常生活中,却并非全是珍品海鲜。粥饭面食、豆腐野蔬,乃至腌菜渣菜亦为“衍圣公”所食,毫无奢侈饕餮之态,充盈的是日常精雅之趣。因此,在孔府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觅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的饮食思想中,提倡科学饮食,强调食养效果,重视饮食的时与节、量与度。在孔子看来,食是养怡人生、保健身体的根本所在。孔子的后代亦以此为要旨,从食品、菜肴的制作加工到食物的配合以及饮食的环节,都非常讲究。食品有荤有素、有软有硬、有干有稀、有酸有甜,五味俱全。至于四时的变化、饮食的搭配,在孔府都是有规律可循。
孔府的饮食活动,不仅重视饮食品种的内容和质量,而且还非常看重饮食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意义。如孔府的高摆席面,四个高摆饰品点缀其间,高摆上嵌有与席面相吻合的“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等吉祥用语。餐具与饮具不仅美观典雅,而且排摆的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至于食品的造型,或形态典雅,或寓意隽永,或生动形象,其色、香、味、形、器、质的艺术配合可谓巧夺天工、登峰造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内涵。毫无疑问,饮食活动发展到高水平,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美味可口的食品只有赋予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才能增加食的意趣,提高食的境界。孔府饮食文化恰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意境,它融饮食活动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价值为一体,使孔府饮食文化达到了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
总之,孔府饮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历时数千年,纵横南北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宫廷饮食、贵族饮食、地方饮食、民间饮食、家庭饮食为一体,充实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孔府饮食文化。可以说,孔府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各个层面的集中表现者。它既是一种饮食活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她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乃至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绝无仅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柒’ 有人说济宁是孔孟之乡,但是孔子故里是曲阜,孟子故里是泗水县邹城,他们和济宁有什么联系呢
曲阜和邹城都属于济宁市,均为济宁市辖区内的县级市。因此,济宁市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孔子和孟子都是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们俩都在弘扬儒学方面有很大的建树,但儒学的真正创始人是孔子。很多人也很好奇这个孟子是不是孔子的学徒,但事实并非如此。
同时,他们两个人的思想也值得学习和继承。长期以来,我们也在学习和理解他们的思想,做儒家思想的传承人。孔子和孟子也给后人带来了很多精神财富,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也经常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找到并带给我们知识。
‘捌’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方案
规划范围包括三个层面:
1、“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整体范围,包括曲阜城区、邹城城区以及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曲阜、邹城、九龙山三位一体、南北贯通,共同组合成“中华文化标志城”。
2、“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区范围,是指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
3、“中华文化标志城” 首建区范围,是指九龙山南部地段,规划总用地5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选址分析:
中华文化标志城是由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托起的文化圣城,其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丰厚,配套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经众多领导和专家的考察论证,认为这里是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主建区的理想之地。 中华文化标志城地处中国陆路交通网络最先进、最密集的区域之内。东临京福高速公路,西靠纵贯南北的104国道,九龙山北为日东高速公路,327国道横穿曲阜市城区。将要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标志城东通过,并设立全线最大车站-曲阜站,另有105国道、兖石铁路、京九铁路和西部的京杭大运河,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使京杭大运河的水运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水运总量相当于第二条京沪铁路线。济宁机场在曲阜城北,增强了标志城的交通能力。
中华文化标志城有良好的城市依托基础。济宁市是山东省六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三个大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其余两个是济南和青岛)、四个特大城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7个地市中居第6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4位;同时又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曲阜、邹城两个城市在济宁市所属的12个县市区中,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是着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3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27亿元人民币,在全省居第4位。同时,建立了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文化学院、孟母教子研究会等学术科研机构。
中华文化标志城有丰富的地下水和供水水源。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微山湖流域,周围有泗河、沂河和白马河。地表水有三大供水地:一是尼山水库,在九龙山之东。尼山海拔标高为344.6米,库水可沿河沿渠流向九龙山区。二是孟子湖,在九龙山之南。目前已有水渠通到九龙山区。三是微山湖。微山湖总蓄水量为30亿立方米,湖水可沿白马河流至九龙山区。这三处供水地不仅蓄水量大,而且水质达到国标Ⅱ类以上,适合生活及工农业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 标志城向东为泰沂山脉,群山连绵起伏直至沂蒙山区;向西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直至京杭大运河和微山湖畔。九龙山恰处于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的交接地带,具有平原和山区相结合的自然景观特征。
标志城之东20公里为孔子出生地尼山,这里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之西为大片采煤塌陷区,可形成生态湿地区;邹城城区周边山水环绕,东南为孟湖,湖面宽阔,湖水清澈,孟湖与西侧护驾山相连,山下有唐王湖;九龙山之西南约40公里为江北第一大湖微山湖,风光秀丽,芦荡交错,荷花10余万亩,湖水沿白马河可直抵九龙山脚下,站在九龙山巅可眺望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当晚霞夕照时湖景更是迷人;曲阜城区中部横贯沂河,北部泗河积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周边的生态绿化、孔林共同构成标志城的北部自然景观区;中部九龙山群如蛟龙平卧阔野,周围各山的植被较厚,裸露岩石较少,有成片的树林和果园,在龟山(亭山)与马鞍山之间,是着名的孟母林。孟母林依山傍坡,柏树森森。孟母林西侧、马鞍山之下为孟子故里,孟母林之南、九龙山西有凤凰山,南有朱雀山,北有龟山,西有凤山,四山环抱,坐北朝南,凤凰山之南、之西为平原沃野,适于建设标志性建筑群。 作为孔孟之乡,济宁是全世界华人情感的凝聚中心,全球旅游者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孔孟之乡已凝练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座全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性圣地。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发展一方面应进行儒家文化的深度开发,通过弘扬和开发儒家文化精华,实现重塑民族文化精神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目的,造成一种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古老的文化圣地重放异彩。
另一方面,在结合时代走向和现代化需求开发济宁市的其他文化资源。如梁祝文化,对普通海内外华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文成公主出生地在济宁,对汉藏融合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如先祖文化,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有很大的感召力;如孟母教子,对广大家庭和妇女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体现汉回两个民族文化结合的清真东大寺,对促进民族团结有好处;如水浒文化,对弘扬正义正气有教化作用;如以微山湖为代表的水乡文化,对现代人的消闲娱乐有吸引力;如汉画学的开掘,能够造成一种与“敦煌学”相并列的文化热等等。以开发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集中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将会迅速提高该地区文化旅游的整合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海内外造成更大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参与这项世纪性文化工程的建设。
总之,“中华文化标志城”一旦从这里崛起,就等于在两个历史文化名城中间树起了一座新的文化丰碑,三者结合就会给世人一个崭新的文化形象。长期发展下去,将形成一个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力、感召力,又具有新时代精神和气息的中华文化圣地,形成海内外所有华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归宿地,形成一座世界级的、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文化圣城。
‘玖’ 因运河而盛,伴运河而衰,山东济宁为何是一座纠结的古城
因为山东济宁这个城市儒家文化特别盛行,它是一个儒家文化造就的文明古城,但是现在山东济宁,路上的高楼大厦很多多,古典建筑也比较多,相互冲突而且冲击力,所以说它是一个非常矛盾纠结的古城。
因为当时水路运输都要在济宁停留,所以给济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促进了当地特色产品的外销,发扬了济宁的文化,而且同时给济宁带来了很多匮乏的物资和原料。但是渐渐地随着其他运输业的发展,水路运输逐渐萎靡,但是济宁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想通过发扬京杭运河的水文化,来促进地区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但显然现在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及时寻求变通,济宁的就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