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保护文化资源

如何保护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2022-04-11 02:23:00

‘壹’ 青少年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对于他人:首先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接着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不误导他人进行文物买卖和破坏活动。

对个人要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不盲目寻宝盗宝。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

(1)如何保护文化资源扩展阅读:

保护文化遗产注意事项: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贰’ 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基本框架内,架构自己的具体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思路。而不是从本地区、本单位乃至个人的短期行为和政绩需求出发,来考虑非物质遗产保护保护问题。为此,各级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和加快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政绩考核中。

更为很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动机也许不错,但方法却大可商榷。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活态过程。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修复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重申报主体,政府应耐心听取专家论证,理清不同申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应清楚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真正主体和主人是民间,是大众,政府和学者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给民间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一定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标准,强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为己有,作为自己政绩工程的一部分。学者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间进行客观的调查,而不是带着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成见或偏见,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和学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叁’ 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

指导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一、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就会流失于指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长期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及群众思想观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其中既有金砾玉石,亦有残渣败絮;既是精神动力,亦是沉重的包袱。我们在对其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对其金砾玉石及精神力量,要使之发扬光大,给予继承并创新;对其残渣败絮、沉重包袱,必须弃之不惜,坚决甩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要采取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三、创造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近年来,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全球性的保护、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肆’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将“政绩诉求”上升为政治诉求,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在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基本框架内,架构自己的具体的非物质遗产保护思路。而不是从本地区、本单位乃至个人的短期行为和政绩需求出发,来考虑非物质遗产保护保护问题。为此,各级立法机关必须加强和加快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政绩考核中。
更为很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号。动机也许不错,但方法却大可商榷。因为文化从来就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一个自然生长的活态过程。文化是一棵树,不是一架机器,需要的是细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或再生。应当认识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很丰富,但也很脆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大多处在濒危状态中,政府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借助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修复上来,精心呵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鼓励民间自发地培育和发展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重申报主体,政府应耐心听取专家论证,理清不同申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学者这个层面来说,应将理性的学术化的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感性的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对民间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的普查工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方面要抛弃一切学理上的先入之见,放下架子,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尊重民间的首创精神,不能采取拔苗助长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强行将民间的思路和做法纳入自己的学术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势利导,将民间的素朴的文化诉求逐渐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应清楚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真正主体和主人是民间,是大众,政府和学者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给民间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一定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图为标准,强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占为己有,作为自己政绩工程的一部分。学者应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间进行客观的调查,而不是带着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成见或偏见,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和学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重构民族精神的大局出发,调动民间参与文化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丰富多样的、和谐发展的、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为保护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324
19216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流程是什么?怎么申请?
根据文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您推荐
一申报条件已列入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并符合下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条件和要求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青岛中域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根据文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您推荐
历史挖掘,资料收集整理,申报书填写制作,视频短片和照片拍摄非遗申报,传承人申报,如何申报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伍’ 如何保护传统文化

一、首先就是要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一是要审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二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

3、三是要坚守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4、四是要建立传承的保障机制。

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教育

既包括由国家组织的小学、中学、大学及以上的国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备基础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关教育制度,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三、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意义

结合当前新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的意义,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对传统文化做出当代表述,为文化发展开辟出更大的空间。

只有调整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才能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与当代文明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新时代的新动力。

(5)如何保护文化资源扩展阅读

当代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割裂现象,传承与弘扬方式较为单一

1、全球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弃民族文化的现象。

2、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广大群众的文化敬畏感逐渐丧失,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集体退步,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感日益减弱。

3、三是传统文化没有与当代文化有机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解读不够,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出现割裂现象。

4、传承手段较为单一。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社会参与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实施的传统文化“包办传承”。

‘陆’ 作为国家,政府和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应该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

作为政府,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

作为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刻,对文化遗产常怀敬畏之心,彰显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

(6)如何保护文化资源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有力地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极大地助力了全球文明遗产的保护。如五台山预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力整治,还原了自然风貌;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后,周边自然景观内没有再建一栋新建筑,保护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面貌。

‘柒’ 举例说明如何在当代保护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例

摘要 一是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建立相关的博物馆、传习馆和民族文化数据库,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在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全球化背景下,使他们能充分利用现代社会提供的教育、技术、学识和大众传媒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追求。

‘捌’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都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服务,这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起来看,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遗产,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标准来衡量,差距显而易见。现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的深度和科学的严谨,缺乏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现;或是为招揽游客而随意编造,形同儿戏,表面上的热闹有余而对遗产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不足,或是见物不见人,或是见人而不见其精神,或是人、物两不见。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愉悦人,教育人也就无从谈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介、展示、宣扬;如果我们只能让人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部形态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珍贵价值,那就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和不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我们当代文明与文化的建设。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担当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又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

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局面。要看到当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之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为优质和周到的服务。总之,要善于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当今适应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

2、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规律、标准、措施和办法,为丰富和推进全球的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观点、技术甚至规章和传统,是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的世界遗产不能脱离国际准则的规范和指导。我们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须要放在国际准则之下考量,必须经受得住国际社会的检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应该成为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今天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系统。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观点、技术等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产生于丰富的实践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和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从而衍生和变化出新的、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新内容。我们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在尊重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不符合某些国际标准,也不应轻易抛弃而照搬国外一套;二是我们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例如,2004年,我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苏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对此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殷墟这类重要历史和考古遗址的列入,突破了陈规,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发展,力争在世界遗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方面,在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方面,都能够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当前,可以从对我国世界遗产工作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回顾、总结入手,探讨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观念和专业技术研究的问题,逐步形成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学科。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国家文物局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玖’ 如何保护本民族文化

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应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法律、政策、技术、产业的保护都不可缺少,政府、专家、企业、普通群众都是保护的主体。

观念更新。必须提高西部地区民众的意识,提高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各民族自己决定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一要树立信心。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尽管有些内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但有相当多的成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且在当今和今后都会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使各民族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自己文化的价值。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信心,那么在西部开发和现代化进程中面对诸多的外来文化,就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文化保护和发展不利的选择;二是选择性保护。民族文化的内容较为复杂,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不是被动、消极、原封不动的保护,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保护;三是吸纳性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不与外界接触,虽然短时期内传统状态中的文化因素不会受到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个民族不会获得发展。因此,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外界文化,民族文化应采取包容、积极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种种优秀文化,使本民族文化获得发展。

政府保护。各级政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起主导作用和负主要责任,尤其在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宏观控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其它力量不可替代的。一是落实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通过落实政策及出台新的政策来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二是加大投入。各级要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保存、挖掘、维护、整理和利用的资金投入,保障文化人和民间艺人的基本生活;三是在开发中要整体规划,保护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防止旅游区原生文化的西化、汉化、简单化、庸俗化和城市化。

立法保护。将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建国以来,国家制定的一些民族法律法规中有不少关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字、习俗、文物等规定,但是还不太健全。大部分民族文化资源还没有相应的保护法规,如饮食用具、古老的生产工具、手工制作品、民族器乐等。因此,建立健全地方性及全国性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重点保护。从国家到地方都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文化保护区或核心带。国家民委应继续推进民族文化联系点的工作。

分类保护。民族文化内容广泛、类别繁多,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

加强教育。一是普及教育。重视对各民族干部群众进行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工作部门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写出供广大干部群众阅读的民族文化知识读物;常规性的开展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如国家民委组织的民族文艺会演、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民族知识大赛等,对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着力培养继承人。许多民族民间手工技艺、民族语言、土医土药、音乐舞蹈等随着老一代人相继离世,将面临消亡危机。国家和地方应有规划地培养继承人,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主体代代相承。

‘拾’ 如何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此,文化界代表提议,中国应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假日。�0�2�0�2�0�2 亚洲某国和我国“争夺”端午节一事,我以为,并非全是坏事,“狼来了”的同时,也带来了外在的驱动力;可以意料的是,由于这种外在力量的长期存在,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语境下,在如何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这一课题上,我国必将强化忧患意识和相应提高行动效率。外来的文化压迫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活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创造性。�0�2�0�2�0�2 透析端午节之争,我以为,着力点不是亚洲某国有没有申报的资格或权利,也不是如何立即行动起来誓死保卫我们的端午节与民族文化尊严,而应是从源头上深刻反思:为什么自近代以来,我们缺乏文化内在的驱动力。我们要考虑,如何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延伸与丰富,并以此为基点,找到一个新方案打开出路,合理地构建良性的、崭新的民族文化心态与内涵,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0�2�0�2�0�2 如果站在这个带有根本性的角度考察,会发现用立法手段保护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一做法,仍只是外在的行动模式——以刚性的力量强制国民必须尊重与善待传统文化,却无法让国民自觉地、出于心灵需要地认为自己必须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己的“血液”;立法赋予传统文化的只是“遮风挡雨的温室”,这个“温室”无法让传统文化获得“自我造血”功能,以主动融入国民生活的互动方式,焕发生命力。�0�2�0�2�0�2 在文化领域,诸如行政、立法等手段只是必要条件,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0�2�0�2�0�2 学者黄仁宇认为,自宋朝理学以降,中国文化思维转求于己,注重主静、主敬和慎独,并认为今后中国700年社会性格的保守与拘谨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时代重新考量之,笔者以为,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恰恰匮乏这样文化层面的恬静自省和内在修炼,并因此滑向浮躁和追逐,因追逐之无根而导致迷失与功利。�0�2�0�2�0�2 因此,重新倡导“内在的立法”,无论对保护民族文化传统,还是开拓民族文化新的走向,都还有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与如何保护文化资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