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城的相关事件
遵义会议后,红军执行渡江作战计划,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围追堵截。 为了顺利渡长江,红军以土城为中心区域,先后在官渡河等处与敌作战。在中心战场青杠坡,将帅云集战斗惨烈。这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一大战,为了避开强敌,红军撤出战斗本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河的序幕。
土城简介土城镇位于习水县城西赤水河中游的东岸,系一依山沿河而建的狭长小镇,水狮河从其东北面汇入赤水河,赤水河航道直通长江中下游,习赤公路穿镇而过,土(城)太(四川太平渡)公路交汇于此,自古即为水陆交通要津,土城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文化。
五十年代,曾出土过磨制石斧5件,石网坠1件,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土城古老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周秦时期,属南夷习部,汉属平夷县,隶平夷郡。此地广泛分布的汉墓即是佐证。唐置浙洲,隶沪州都督府,北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置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隶潼州府路。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废滋州,更名为武都城,隶泸州。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置滋城千户所,隶播州。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置古滋长官司,隶播州军民安抚司,隶四川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复设土城千户所,隶播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置上赤水里,平播后改名为土城,清代设土城里,隶仁怀直隶厅,属贵州省粮储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改名为滋新镇,1950年更名为土城镇。
截止目前仍依稀可见的渔溪摩崖,一度存在的九庙、五宫、四屯、两寺、养马司、播州茶仓,保存完好的盐号、船业工会,结构独特雕刻丰富的民居建筑,酒作坊以及石板街,沿街木板青瓦房、码头、古树等,无不溢出古镇的悠远、古朴、宁静。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又为土城文化抹上了重要的一笔。1月25日,红军遵义会议后,分三路经习水土城向川南开进,在此开始了四渡赤水的第一渡。四渡赤水的顺利实施,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当时红军在习水县境内活动了两个月(1月22日—3月23日)是长征途中回旋时间最长的一个县,仅在土城就有许多红军留下的遗址、遗迹。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土城的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司令部旧址、大埂上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青杠坡战斗处、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烈士墓、纪念碑、一渡赤水河土城渡口纪念碑等。
因为土城保留完好的原始风貌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有望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加快古镇的保护建设,已请重庆大学的教授作了专门的保护方案。
❷ 土城镇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111年,即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置平麦县,北宋大观3年建滋州,领仁怀、承流(即今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地域)二县。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在改造房屋时发现大量土城墙,从此叫这里“土城”。
土城老街和四周有不少历史古迹,同时也是古代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保存下来的有古盐号、古船帮等旧宅,还有明万历二十六年前后修建的九龙囤等军事囤堡。
土城,是举世闻名的红军渡口。于2007年7月9日建成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词),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土城居住地、红军干部会议会址、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红军一渡赤水河渡口、青杠坡战场等众多的长征文化旧址,为土城增添了一份丰厚的革命历史遗产,留下了灿烂的长征文化和不朽的红军精神。土城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地球红飘带上的明珠,被授予长征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5年,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❸ 福建南靖县土城文化
创业兴家
清领台湾二百一十二年间(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至光绪二十一年日本侵占台湾,一六八三至一八九五),是漳州向台湾移民的最重要时期。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为中国移民史所罕见。
研究这一移民现象,不能不注意到:漳州人向台湾迁徙,自始至终具有原乡血缘家族向台湾延伸和发展的显着特征。移民们离乡背井,抛妻别子,冒险渡台,虽然不能排除糊口谋生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但是他们的目标决不仅仅在此。由于闽南地区商贾之风和讲求实际,善于应变,敢冒风险,勇于开拓的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到台湾去闯天地,创业兴家,非致富不休,成为移民开台的普遍心态。
康熙年间,郑萃排、林克明、翁应瑞、杨逞、蔡麟等五个朋友,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态相邀相携一起渡台的。他们在台湾走过的道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稍作介绍。
五个朋友中,以郑萃排为首。在安平登岸后,他们便北上寻找开拓之地。经嘉义,往东北进入云林、斗六、林内地区。中途翁应瑞留在嘉义拓垦。五个人皆垦得土地,创业有成,娶妻生子,然而结局却不同。
翁应瑞本是诏安县一个书生。他在嘉义苦心经营,垦地几十甲。去世后子翁裕承其业,招佃垦地,发展迅猛。到干隆中叶,已是拥地数千甲的大垦户。嘉庆十二年(一八0七),嘉义、彰化两县发生漳泉械斗。翁裕被漳州人推为首领,身不由己卷入械斗。械斗平息后,翁家财产田亩被官府悉数抄封,翁裕被人谋财毒死。翁氏家族旦夕之间由盛而衰。
林克明也是诏安人,五个朋友中他年纪最大。到康熙末年,林克明招佃开垦的今斗六市梅林里、湖山里一带耕地达数百甲,并出资引湖山岩水灌田。到干隆间,垦地扩至上千甲。他曾两度返乡,一次是携妻渡台,一次是为父母奔丧。林克明人缘好,在世时声望很高。他传衍下一脉林氏家族,如今是梅林里最大的家族,人口占一半以上。他的牌位安放在梅林里福天宫中,上书“开山垦主林克明公长生禄位”,受到林氏子孙香火膜拜。
杨逞是龙溪人,生性豪放。他开寻了斗六东北面九芎林地区,短短二十年间,拥地上千甲。干隆初,杨逞回乡将父母和四个弟弟接到台湾。遗憾的是,他开始私欲膨胀,财大气粗;他靠垦地致富,却败在土地兼并上。杨逞很霸道,他看上九芎林一座山冈,就命名为“杨逞山”,据为己有;他相中人家一片良田,就放牛去踩庄稼,制造事端,人家只好便宜卖给他。由于结怨太深,害怕别人报复,他就自制枪械,强兵买马。而这样又触犯清廷法律。终于,干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官府围剿了杨家豪宅,将族人抄杀殆尽,无一幸存。杨逞被押往福州处决。杨家的土地由漳州人继续经营、耕作。至今九芎林还是个富庶的农业聚落。
蔡麟是平和县人,入台时仅十六岁。开始帮郑萃排做事,以后结了婚,夫妻搬到九芎林拓垦。经过几十年艰苦打拼,勤俭自恃,居然垦荒成田,子孙繁衍,成为九芎林最大的家族。现在,蔡家子孙传衍到十一世,有二千多人,占九芎林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后世分六房,公厅悬挂蔡麟及夫人姚氏画像,祭祀香火旺盛。
郑萃排原籍漳浦县。他率四个朋友从安平北上,一路选择适合开垦的荒地,最后才为自己选择了云嘉平原东陲的林内地区。由于他的苦心经营,林内这块土地贫瘠、水利不便的山隅荒野,开发成了漳州人聚居的锦绣田庄。在垦地致富的同时,他以垦首身份,率众帮助朝廷讨伐盗贼和民变。他本人和子、孙三代做官。现在郑家子孙聚居林内的有一千五百多人,是林内第一大家族。郑萃排传二子,两房子孙各自有宗祠,祭祀郑萃排及各自房派祖先。
相传,郑萃排会看风水。当年他让每个朋友自己选择的垦地,从风水上说,有的“人丁兴旺”,有的“速发速败”,有的“富贵迟缓”。信或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五个人开台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五个家族在台湾的发展轨迹。林、蔡、郑三家从第一代艰苦创业,历二三百年成旺族,代表了部分家族走过的发展道路。翁、杨两家本来也是有望成大家族的,其一、二代都为台湾的开发做过很大贡献,但因个人的局限性,加上台湾开发之初地方不靖,凡事“比拳头”,论势不论理,终于自酿苦果,由盛而衰。所以,家族荣辱兴衰的历史,也是台湾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漳州各家族有意识地到台湾创业肇基,从干隆年间起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一、漳州原乡人多地少,迫切需要谋求向外发展。二、台湾属开发中区域,尚有可供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三、先期迁台的族人带回信息,并基于强烈的宗族观念,提携族中“亲同”结伴迁台。因此,干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形成了移民的最高潮。漳州的很多家族迁台,不仅人多势众,而且入台地点比较集中。比如南靖梅林魏氏三房,就很典型。
该房尊魏进兴为梅林开基祖。魏进兴在梅林传均信、均辉、均铭三个房派。其中均铭派传至十一世,开始有裔孙迁台。谱载共三百零九人,主要迁今彰化县员林、台中县丰原、潭子、大甲及台中市、南投县等地。台湾新编《魏家大宗谱》收录的均铭派下开台祖有:十一世文兆,十二世祉千,十三世习赋、秀明、俊生、文作,十四世振光、恭朴、元商、元相、联飞,十五世阿挂、康、苍林,十六世庆荣、四洪等。各开台祖传衍的后代,大致每二十五年传一代,每代实传平均二子二房,至今传十代左右。以十六世渡台祖魏四洪为例,其子孙蕃衍情形如图三。
魏四洪派下子孙目前传至九世。整个家族主要聚居于台中县丰原市,一部分分衍台北市、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等地。儿孙辈或务农,或执教,或从商,或行医,安居乐业,各有成就,家风雅范,门庭腾芳。
家族带着原乡的文化印记向台湾延伸,把清代漳州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带到了台湾。漳州人口最为鼎盛的陈、林、黄、李、张、王、刘、杨、吴等大姓,在台湾同样是口旺丁繁的名门着姓。据台湾省文献会统计,台湾人口中,陈姓占百分之十一,林姓占百分之八,黄姓占百分之六,张姓占百分之五,李姓占百分之四。“陈林半天下”,这句在漳州老幼皆晓的俗谚,在台湾同样耳熟能详。赖、简、连、游、蓝等在漳州不算知名的姓氏,由于迁台者甚多,成为台湾颇负声望的巨族。张简、张廖、王游等因入赘风俗而诞生于漳州的姓氏,也由漳迁台而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姓氏,还由于祖籍地、唐山祖、开台祖不同,分衍出众多支派。例如黄姓,分“奥香派”、“浦西派”、“湖西派”、“文水公派”、“元喜公派”等几十个支派。“浦西派”以紫云黄氏传世元祖黄峭的七世孙、肇基漳浦的黄天从为始祖;“浦西派”又衍生“湖西派”,系漳浦湖西乡分衍台湾的一派;“湖西派”黄氏分支漳浦长桥乡后再迁台,又有“长桥派”。再如,全台萧姓分属八大支派,祖籍南靖的“书山派”、“斗山派”、“涌山派”是其中最为兴盛的三个支派,人口十多万,共奉宋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状元萧时中为始祖(萧状元墓在漳州市区新华东路,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书山派”的始祖是萧状元的五世孙萧奋,开基书洋;“斗山派”的始祖是萧状元的五世孙萧细满,开基书洋;“涌山派”的始祖是萧状元的六世孙萧猛容,开基金山。三个支派唐山祖、开台祖的来自,都条分缕析,脉络分明。
❹ 北京土城的来历 要详细的 准确的 简练的 谢谢喽~~~~
元大都士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士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建德门遗址。 明代重修北京城墙,北城墙移至德胜门一线 。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真正保护好这段残存的土城遗址,朝阳区园林局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并筹建遗址公园。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❺ 崖州古城的历史文化
三亚古称“崖州”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的“外檄”(边界)。在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古城现存文明门、北门小段城墙及崖城学宫、迎旺塔、盛德堂等古建筑。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使之成为海南岛规模较大的一座坚固的城池。 史料记载,古崖州城在宋朝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绍定六年(1233年)扩大城址,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古城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南疆规模较大的坚固城池。清道光年间,古城建筑基本定形,古城东、西、南、北门分别是阳春门、镇海门、文明门和凝秀门。城外开护城河设吊桥,城内设御敌楼、谯楼、月城等。
宋末元初着名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居住在崖城水南村近40年之久,向当地黎族人民传播纺织技术。历代的文人墨客,圣贤学者,达官名流的流配谪居,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商贾留居落籍,对崖州城的兴盛,具有重要的影响。 到了明代时,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
据《三亚市志》记载:干隆二十年,崖州已设有东关市、西关市,老街上有布店、酒店、首饰店、书店等三十多间。可以想象,昔日崖州古城商罗棋布,商贾云集,满街人流,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从唐朝(注唐代的崖州不在今三亚,唐代的崖州最早在海南西部,后来迁往海南北部)起不少官僚名仁被奸臣陷害,曾被流放到崖州城来。单是副宰相以上的大官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王个、赵谦等。因此崖城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尤其是着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于唐代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所乘坐的帆船飘流到崖州城,他在这里帮助修建了大云寺,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城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元朝女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也曾居住在崖城的水南村近40年之久。到了明代,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原古城有东、西、南三门。东门叫阳春门,西门叫镇海门,南门因在学宫之前,故称文明门。东、西两门早已无存,修缮一新的南门,是几经劫难而残存的唯一崖州古城真迹。修复后的南城门,呈拱形,赭红色,门庭垛口均仿旧修复,门北“文明门”三字是清代磨石碑刻,字迹清晰如故。修复后的南门上添建一座两层亭式棱房——文明楼,与城门浑成一体,使之更加雄伟壮观。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崖州城的城门已修缮一新,显得雄伟壮观,中外游客川流不息。在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其形如巨鳌,枕海壁立,峰峦竟秀,林木重叠,山奇石怪,千姿百态,绿榕垂荫,红豆如星,泉清似醴。明朝时曾在此建有“鳌山书院”,在鳌门的西南麓海滨,便是“大小洞天”,南宁淳熙年间吉阳知军周康游此地时曾做《摩崖》、《石痕记》等名着。淳佑年间郡守毛奎做《大小洞天记。进入小洞天登上“钩台”》,只见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那巍巍磐石迎击波浪,临海雄踞,上面有一市尺见方“钩台”两字,这是毛奎所写。还有一块精致的摩崖石刻,1962年郭沫若同志来游时留下的诗词和题记。一条长石形成的“构绳”从构台上沿着石壁垂延下海,大为神奇而耐人寻味。“钩台”下面是幽曲深径的崖洞,“小洞天”三个醒目大字刻在洞口上方。东边是迷人的“海山奇观”,此外还有直指云天、叠石峥嵘的“试剑峰”和层层叠石形成的“天梯”。还有被形容为“中虚不载江湖物,外实无烦斧凿修”,形象逼真的“石船”以及维妙维肖的“仙人脚印石”和神奇的“鲨鱼坟石”,尤其是那离奇莫测的“景犹奇绝而深秘”的“大洞天”更加吸引游人。
在崖城的西北附近还有令人神往的“玉井温泉”两池相邻,原先是一池半暖半冷,一池热滚如沸,却是暖者变凉,滚者热,洗浴正宜。明朝正德年间曾砌石保护,久而倾倒,到清朝光绪十五年,知州唐意源重修,建筑“既济亭”,而今亭废泉在,仍是玉井如镜,四时皆宜沐浴。 崖城镇现为是三亚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中国最南端的孔庙--崖城学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如盛德堂、广济桥、迎旺塔等;书院、公馆、会馆、庙宇、名人故居和重要古名居50多座,如鳌山书院、三姓义学堂、何秉礼故居、廖永瑜故居、孙氏宗祠等;新石器遗址7个如河头遗址、卡巴岭遗址等;古城墙和历史文化遗迹地20个,如钟芳故里、相公厅、鉴真和尚登陆地、黄道婆崖城居住地等;民国时期历史骑楼街区,轿夫、牌坊骑楼街区等;红色历史纪念地,如崖城革命历史纪念碑等。
崖州古城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三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2000多年三亚文化的符号和生动反映,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也是异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❻ 土城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土城古镇依山傍水,建筑风格高低错落,没有被过度开发,游人较少,依旧保持纯朴安静。现在古镇里仍保有布庄、铁匠铺等老店铺,时间若充裕,不妨在古镇多走走逛逛。
古老的木结构茶房、木桌、木凳,盖碗茶的清香混杂着围坐一桌喝茶人天南地北的笑谈,让你深刻体会到水码头茶馆休闲的风味。
❼ 土城的文化内容
革命文化是土城文化的一大特色,红军长征系列文化是其大宗,另外还有袁咨桐烈士史迹。
(一)红军长征系列文化
1、四渡赤水战役
(1)成立四渡赤水纪念馆,收集长征时期红军文物的展出,专题展示毛泽东亲自指挥中央红军打的第一个战役,点击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得意之笔”,该馆抓住四渡赤水的全部过程、史实,利用声、光、电多种手段,体现这次战役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思想,重墨力书革命战争史上此次以少胜多的光辉典范。
(2)“四渡赤水”渡口,其中土城渡口作为四渡赤水第一渡,除了1980年修建完毕的纪念碑外,应对在土城渡河的两个点蔡家沱和浑溪口进行标识,并辅以文字说明,增搭浮桥,实景展示当时红军的渡河情形。
2、青杠坡战斗
1935年1月28日凌晨,青杠坡战斗打响,此次战斗的目的是牵制敌军,保证红军能顺利北渡长江,由于对川军力量估计不足,一是其兵力比预先估计的4个团增加了一倍多,二是其川军的实力太强,而且红军地处劣势,所以战斗打响后,双方伤亡都很大,于是军委于下午3时在土城爱华商店内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分析敌情,果断地作出放弃原定于攻占赤水,经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改从土城挥师一渡赤水河的重大战略决策。
正因为在青杠坡战斗中未能制敌,才有了四渡赤水的产生,作为四渡赤水的诱因,理当重书,而且在战斗中红军所付出的血的代价,不失为一个革命历史教育的好题材。
(1)青杠坡战斗遗址
除了战斗遗址及已建好的纪念碑、烈士墓外,应另辟新馆,用全景画的方式,以绘画、地面塑型、实物、灯光、音响等生动展现此次战斗的模拟实况,让观众身临其景,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
(2)大埂上毛泽东指挥所
青杠坡战斗打响后,毛泽东、周恩来、张云逸、李富春、左权等一行来到大埂的山垭口,顺着山梁走到离第一个垭口约1000多米的一个山头上(此处能看清青杠坡地形)指挥战斗,现战壕尚存,应修复战壕遗迹、并在此塑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雕像,反映当时指挥战斗的情形,与青杠坡战斗遗址遥相呼应。
3、其他红军遗址、遗迹
(1)毛泽东、周恩来在土城的住地
毛泽东是1935年1月26日至28日住在土城中街爱华绸缎铺后面伪镇长的一个小三合院房子里,有左右厢房,毛泽东住在正门进去右边厢房,当时用两根板凳搭上一块门板作铺,垫上少量的稻草铺上毯子,盖一床薄被,在房子的后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坝子,坝子边是一个崖壁上有两个洞穴,可作防空洞用,房子左边有一道山沟直通山顶,便于隐蔽疏散,现旧房被拆,已改为医院,应恢复小三合院、坝子、绸缎铺,露出崖洞、山沟,并对两位领导人的住地作原貌复原陈列。
(2)红军干部会议会址
在土城中街原商会的一间木结构小院,毛泽东在此召开两次重要军事会议,作出青杠坡战役和一渡赤水河的重大决策,应对会议室复原陈列,介绍会议的相关内容。
(3)狮子沟红军司令部旧址
现为土城中学校舍,当时是一间较宽大的木房,应恢复并陈列展出。
(4)红军总参谋部驻地
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建筑——惠民宫,保存完好,既是历史文物又是红军文物。
(5)朱德在土城住地
位于土城镇长征街,系一小青瓦民房,应复原陈列。
(二)袁咨桐烈士故居
位于水狮坝坟垭头,原叫“华丽园”,系一穿斗式小青瓦建筑,现保存完好。
袁咨桐,习水县土城镇人,生于1914年,十一岁时,离家跟随着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先后在遵义、贵阳、南京等地读书,后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9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16岁,应搬迁居民,陈列袁咨桐烈士的革命活动事迹,开展爱国教育活动。 (一)土城具备悠久的历史,土城古朴的风貌体现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展现土城历史文化,以土城的特色古建筑为依托,建一个博物馆,介绍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史迹,让观众对此地的历史背景有一直观的感受。
(二)盐文化,清代贵州着名的四大“盐号”,截止目前只存遵义的“仁岸”即位于土城镇长征街的“盐号”旧址,系赤水河古盐道上的大盐仓。木结构,占地面积840平方米,坐南朝北,八字门,天井内有防火地,四周是盐仓,分甲、乙、丙、丁四仓,还有交易的柜台、秤等。
(三)水运文化,包括两部分,船业工会旧址,码头船业工会旧址即王爷庙,因川盐入黔,由四川、贵州两省共建,应修缮、保护展现水运文化。土城渡口码头,位于船业工会旁的赤水河边,因陆路交通的发展几乎废弃不用,但保存基本完好,有月亮台、石阶等建筑,应修复并辅以文字说明,与船业工会一并展现土城发达的水上交通。
(四)酒文化,赤水河是孕育土城文化的母亲河,也是一条美酒河,这里保存了几家酒作坊,称“糟房”。始创于清代到建国前名噪一时的“春阳岗”酒的作坊保存完整。墙壁上“春阳岗”几个大字仍清晰可见,可稍加修缮并原状陈列,现场演示酿酒工艺,展示酒文化,与其上游的国酒文化相呼应。 除了上述文化外,走在土城街上,吸引你的是脚下经过多年磨损的石板街,左右临街铺面,以及房侧沟边的棵棵老树。在铺面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个小小的四合院,四合院里有四角或八角天井,有临江吊脚楼,有内容丰富雕技精湛的窗花,有古朴的家具,有传统的龙灯、花灯、狮子灯、秧歌和每年举行的龙舟赛活动,你又体会到每一个土城人身边的乡土风俗文化。
为大力打造精品,渲染土城,镇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委托重庆大学实施编制土城镇《总体规划》、《古镇保护规划》、《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四个规划投入18万元,地形测设投入7万元,道路硬化22万元,靓丽工程12万元,排污沟治理改造12万元,修建垃圾中转站5万元,购置垃圾运输车4万元,增设垃圾箱20个2.4万元,维修四渡赤水纪念馆投入20万元,古建筑维修保护40万元,青杠坡烈士陵园建设20万元,共计投入163万元。
土城文化内容丰富,革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为保护好现有的历史风貌,委托重庆大学编制了四个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土城风貌及文化氛围的保护和营造,其中文化建设是一系统工程,对重点内容浓墨渲染,如四渡赤水、青杠坡战斗等对所有文化的打造,创精品,树品牌,以国家级的水平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力争早日列入国家级革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❽ 谁能告诉我目前我国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共有几批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录
共有四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Ⅱ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Ⅲ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0个镇;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34个镇;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41个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依据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2003年10月8日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进行。
根据各地评选推荐,截止2007年5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先后公布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5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2座。
[编辑本段]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角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 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
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
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
7、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8、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9、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1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12、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编辑本段]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Ⅱ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2、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3、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4、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
5、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6、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
7、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
8、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
9、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12、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13、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
14、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村)
15、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16、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17、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1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
19、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
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
21、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
22、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
23、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
24、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
[编辑本段]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Ⅲ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1.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2.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3.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4.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
5.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6. 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7.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8.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
10. 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
11.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
1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
13. 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15.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
16.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
17. 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
18. 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
19.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
20.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21.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22.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
2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
25.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26.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
27. 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
28. 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
29. 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
30.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31.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
32.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
33.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
34.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
35.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
36.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
37.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昌珠镇
38.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
39.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
40.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惠远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1.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2.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
3.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
4. 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
5.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
6.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7.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8.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9.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
1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
1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明月湾村
12. 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
13. 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14.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
15. 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
16.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屏山村
17.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18.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19. 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2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
21. 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
22.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23.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24.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25. 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
26. 湖南省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
27.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
2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
29.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
30.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
33.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村
34.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
35. 云南省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36. 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郭麻日村
[编辑本段]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1.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
2.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
4.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
5.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
6.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
7.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
8.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9.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
10.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
11.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
12.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
13.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
14.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
15.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
16.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
17.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18.浙江省仙居县皤滩镇
19.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
20.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
21.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22.安徽省歙县许村镇
23.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
24.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
25.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
26.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
27.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
28.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
29.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
30.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
31.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镇
32.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
33.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
34.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
35.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
36.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37.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
38.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
39.海南省澹州市中和镇
40.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
41.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
42.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
43.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
44.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
45.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
46.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
47.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48.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
49.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
50.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
51.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
52.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
53.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
54.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
55.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镇
56.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
57.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
58.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偏城村
2.河北省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
3.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4.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
5.山西省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
6.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7.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
8.浙江省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9.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10.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
11.安徽省黟县碧阳镇南屏村
12.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13.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
14.福建省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
15.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
16.江西省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
17.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18.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
19.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20.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21.山东省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村
22.河南省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23.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
24.广东省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25.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
26.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
27.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28.四川省汉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
29.贵州省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
30.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31.贵州省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
32.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楼上古寨)
33.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
34.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
3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香山乡南长滩村
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