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文化遗产有: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贰’ 属于遗物的有哪些
遗物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等。
一般而言,遗物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一种遗物之下则可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
遗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而它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由于地域、时代与民族的不同,各种遗物的用材(石、木、陶、金属──青铜与铁等)、制作方法及其形制、风格亦各不相同,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叁’ 从女神庙的遗物可以看出,红山人乃至我国原始人中有着怎样的思想
从女神庙的遗物可以看出,红山人有着女神崇拜的思想。在古代,女神象征生命的繁衍和大地的收获。作为一个民族生命力延续的象征,在世界各地各原始部族中受到广泛的崇拜。但在我国早期文化中,这种崇拜的证据却不多见。红山文化女神庙的发现,证明我国原始信仰中女神崇拜所占的重要地位。
‘肆’ 索鲁特文化期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哪一种
一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女性雕像,它反映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人类对母性的崇拜。最着名的遗物有出土于奥地利维林道夫地方的“母神”雕像,它突出表现乳房和臀部的丰满硕大硕大,以赞美和祈求优势的繁殖能力和生育能力,以致面容和四肢都被异常地简化。显然,在氏族部落群体中,一个健壮而强大的母性领袖是至关重要的。
维林道夫的母神维也纳人文博物馆
‘伍’ 现在出土的遗物中最着名的遗物出土于什么地方
在奥瑞涅文化期和随后的索鲁特文化期(Solutrean),已经出现了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的绘画;用石头、骨、角或牙雕制的圆雕或浮雕以及泥土堆塑的作品。虽然在不少遗址中常常混杂着后来的不同文化期的遗物,但其表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都有着显着的线索。一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女性雕像,它反映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人类对母性的崇拜。最着名的遗物有出土于奥地利维林道夫地方的“母神”雕像,它突出表现乳房和臀部的丰维林道夫的母神。
‘陆’ 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有埃及金字塔、宙斯神像、法洛斯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提密斯神殿、罗得斯岛巨像、毛索洛斯墓庙、法洛斯灯塔外传之亚历山卓港、秦始皇兵马俑、中国万里长城等。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
1、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摹。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绝大多数都建筑干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这些有4000多年历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开罗及尼罗河上游西岸吉萨等地。吉札金字塔左边属于卡夫拉王,右边属于库夫王,附近连着一座狮身人面像。主要建材为石灰岩,部分为花岗岩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着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建的。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干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初修筑长城的是战国时代的燕,赵等国,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异族的侵侵袭。
世界十大文化遗产是最具代表性的遗产。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
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