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地域文化是什么样的形象

地域文化是什么样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2-08-18 20:46:16

① 中国的地域文化特点及如何开发

亚洲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后现在建筑的影响下,亚洲建筑出现了与只相抗衡的多元主义的倾向,多元跟裂解成为亚洲建筑史应对文化趋同的一种策略。所谓多元理解,从高雅的、精英文化,分解为雅俗并存的,也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共存的文化。从现在单纯的技术性文化转化为明显的技术加上媒体这种文化的结合,从三维时空,立体式的文化,走向片断式的、平面式的文化。
也就是说从精英文化走上大众文化,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建筑俚俗化的倾向,不带民族偏见的,不受个人审美影响的一种文化。同时打破了功能对形式的简单对应,我们知道很多的建筑,要求是功能和形式一一对应,就是说,我设计的办公楼,你的内部功能就应当适当的在外部反应,就是反应建筑功能并不是建筑美学塑造的唯一功能,我们可以反映我们的气候环境,也可以反映我们的地域文化,这样使我们的建筑出现了更多的风格,出现了更多的追求。
这个图片是眉山打听的建筑博物馆,实际上使用的是精英文化跟民俗文化相结合出来的建筑,用的是高技术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充满民俗气氛的,带有乡土气息,就像刚才楼先生说的那么一种建筑形象。
另外多元裂解,是单纯的技术文化向技术加媒体文化的转变,我们知道,现代主义最典型的设计技巧,就是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手段,标准化的构件和功能,所代表的技术审美为代表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机器的或者是技术的。现在来说,我们在20世纪开始,这种单纯的技术文化,已经把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手段加以应用,加以表现,给以打破了。也就是说,建筑师是从结构与设备,建筑的流程动态等等方面去表现它的自然、光影,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带有信息、广告、媒体这种效果。
这个是日本仙台的艺术馆,柱子像水草一样,把技术冷冰冰的那种东西,变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包含了文化气息的,带有一种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美学作品。
从三维立体式的文化,走向裂解的平面文化,其实它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理性的,非常严谨的,不只是外部的形象要反应内部,而且各个细部,各个立面,整体与局部之间,立面与平面功能之间,都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这种多元裂解下,变成了平面的塑造,可以裂解,可以内部不一样,可以实行所谓双层表皮,这么一种塑造的手法。
那么多元价值观的解体,也就是说是建筑文化的裂解成为一种时尚,但是,随着我们亚洲建筑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认识到,对于现代主义,国际式的文化裂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是重构自身的有机的系统。
还有一个方面应该注意到,如果是说阻碍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早期是国际式的那种统一的、世界大同的文化的话,那么到了80年代以后,那种出现了多元文化、裂解式的文化,实际上也对建筑文化产生了一个冲击和破坏。举个例子,现在无论是北京、天津、深圳、上海,我们看到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你组合在一块的时候,实际上每一个组织都是多样化带来的新的面目,使你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特点。所以说,我们应该重构建筑文化,另外建筑文化也是商业影响下的媚俗文化,以及无中心、无地域特色的,五花八门的文化,以及漠视文化的理性规则的所谓反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类保护资源的意识日益增强,建筑结合资源,这种理念在建筑的创造当中日益回归,所以在很多亚洲建筑创造当中,就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巧妙的接近自然,这种现象慢慢的得到回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的建筑师已经逐渐的向地域文化方面偏移,人们发现,相对于其他的因素而言,像阳光、温度等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质、地貌等地理环境因素,这些来说是稳定的,特别是我们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节能,那么这种对环境,对气候的尊重,在建筑当中重新重视就更加的重要了。
这张图片是日本的别墅馆,在这里材料仍然是非常的先进,但是应用了中国民俗所谓桃花园境作为建筑的理念。这个是中亚的建筑,在这里也是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在现代建筑中得以体现。
这张图片是强调了从世界各地的民居聚拢中吸取它的养料,把很现代的建筑群化整为零,形成一种在城市当中,充满乡土气息的一种建筑形态。也就是说,在亚洲的建筑师,对西方的技术和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均采取了有选择性的吸收态度,表达了一种新的应对的姿态。
另一方面,当代的亚洲建筑师更多的关注是文化的重构,从单纯的关注建筑的外观形式,转而重视了建筑环境的生态命题,从强调建筑文化的多元裂解到追求综合,从单纯的强调用建筑学的知识处理狭义的环境,到自觉的利用综合交叉的学科去处理广义的人居环境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自然建筑也成为亚洲建筑师关注的新的特点。也就是说,重构建筑文化的体系,成为亚洲建筑师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张图片是亚洲建筑师设计了一个住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他们强调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把一些传统的那种审美的情趣引到了室内空间,像印度的建筑师,明显的表达了对气候和文化的关注,并且在空间中既表现的光影的效果,同时也把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东西引到了现代的建筑空间里。这个是新德里银行的一个设计图片,前面是用现代艺术表现现代化的形成,随着建筑空间的延升,逐渐用印度的传统文化营造出没有地域感的建筑模式。这也是天文博物馆的照片,这里是用宗教的模式,通过细部的塑造,通过室内的民间艺术品的收藏去体现浓郁的地域感特色。
这张图片是印度建筑师设计的一个亚运村的住宅群,我们知道北京的亚运村是高楼大厦,可是他设计的是一种像民居式的低矮的建筑,就考虑了印度干热的环境气候,借助大量的密集的建筑群去创造更多的阴影,去适应它的气候和环境。
还有很多的亚洲建筑师利用材料,利用乡土技术去反应那种民俗文化,或者是说宗教文化。这个是斯里兰卡建筑师设计的。
第四是广义的地域性与高技乡土,这个也是亚洲建筑师所极力表现的内容,就是利用现代的材料与技术去创造满足某一地区的建筑,而且还带有某种的地域特色。这是我们对传统的地域空间跟广义地域建筑的比较,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展开了。
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来,我们说的广义的地域空间和传统的地域空间,两级之间连接的链条,既带有传统的地域性,又带有那种国际性的那种现代技术的舒适。
另外是对传统地域性建筑和广义性地域建筑和国际性地域建筑的比较,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留下我的发言高,大家可以看。亚洲地方非常的辽阔,文化丰富多样,从事使亚洲建筑师不仅在文化方面考虑大多元,而且在地理气候上也注意了更多的试样。
那么建筑师从设计上,从早期单纯满足功能需求到表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对地域文化进行高度的关注。从这个建筑上我们看出来,外表是很有特点的,是带有乡土性,但是内部是非常高级的。限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就不展开了。
第五部分,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这个针对的是城市住宅来开发的,在这里我简单的把图片放一下。这些是亚洲建筑师所创造的一些新的城市建筑,这里都有一些新的设计手法。也就是说,一方面为了降低能耗,采取了多种设计手段,比如说内部带有花园,有亲切的生活气息空间,同时尽量的尊重环境的状况,尽量的少用装饰,以适当的层高,等等,同时巧妙的利用光影,也是亚洲城市住宅设计一个很有独创性的手段。还有是巧妙的利用地方性材料,利用景观改变小气候。

② 地方文化和地域文化一样吗

不一样的。
1、地方文化是指一个区域的文化,譬如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城,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
2、地域文化通常指多个地区文化的对比,比如南北、古今、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然后突出一个地方的特色。

③ 谈一谈对所在地域文化的认识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从哪里来?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形象,一方面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的,只能是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的,这已经为国内外众多文化城市的个性特色形成的历史和经验所证明了的。从我省的文化土壤看,可以为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和特色找到以下几方面的文化根基:一是历史文化,二是传统文化,三是地域文化,四是民族文化,五是红色文化。我省特有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我省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基础。

④ 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2、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1、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

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会长期保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区拥有不同的物质基础,进而导致生活习惯和文化的不同。

2、交通运输。

中国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在没有机械运输的情况下,东西南北的的物资运输困难,人际交往也受到了约束,各地区的长期分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3、移民。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相当频繁,曾经发生过数次大的移民。这些移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这样就使中原文化最初南下,最后覆盖全国。有些由于居住的需要接纳并适应了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些移民则改变了当地的地域文化。

移民数量占强势时,或在政治经济方面占强势,外来文化将取代本地文化。移民数量少,没有经济社会地位时,本地文化将被保留,移民将接受当地文化。如果土客相当,那么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域文化。

⑤ 中国地域差异造成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异
一、地域文化是历史积淀
实际上就是“地域文化”。当然,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间,吴文化、苏州文化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什么是“地域文化”呢?既然我们的国家有文化,为什么还强调“地域文化”呢?我认为,最能够体现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空间范围的文化类型就是“地域文化”。因为它跟其它地域、其它空间范围有明显的差异。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平时讲的“风俗”,两千多年前就有这个概念。我理解的所谓“风”,就是今天的流行,“俗”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风都变成俗的。那么,各位一定很关心,“地域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比如说苏州,作为吴文化典型的地方,它是怎么形成的?跟其他的文化是什么关系?一个文化区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年代,而一旦形成,它又会有很长的延续性。吴文化区为什么叫“吴”呢?大家知道,最早的时候,泰伯到吴国,以后到了秦、汉以后,还有以“吴”为命名的,像吴郡,以后的吴国,不断地演变,延续。同样,吴越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包括宁波,绍兴,最早的越人,还有越人建立的越国,以后的越州,形成绍兴府,也有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所以,尽管中国的历史相当复杂,有些地方比如“吴”这个地方已经有非常大变化,甚至当地的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个“地域文化”,它肯定可以追溯它的历史传统。凡是所有我们今天称之为“地域文化”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
二、不同地域文化的四个特点
那么,“地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方言。就像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语、客家方言、闽语 、粤语 、湘方言 、赣方言 等等。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很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人文、自然各方面的影响,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之间的交通往来不是非常的方便,这样一个地区就会形成自己的方言。这不仅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影响到了政治生活。
第二个特点是饮食不同。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饮食总是放在穿的前面的。各地的饮食习惯也不同,特别是民间各地为了适应自己的需要,千方百计要利用当地的特产,并且要改善生活把它做好,这样就形成了很多地方的特色的饮食。就像南方人以稻米为主食,所以有着灵巧的心性,同时,“水稻栽培往往促进分散的离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乔伊斯·怀特语),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视政治的个性就较为突出。鲁迅曾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弊在狡,从相貌上看,北人长南相或南人长北相者为佳。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第三个特点是不同婚丧礼俗,包括节庆。一个地方日常的生活,平时可以马虎一点,节日的时候是不可以的。所以比较而言,“地域文化”也比较多地反映在婚丧礼俗和节庆上面。
第四个特点,是反映在民间的信仰上不同。我们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从来没有在全国范围实行政教合一。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老百姓往往是各种信仰都有,这种信仰就有民间特色。
最后一个重要的特点反映在民居上不同。就像南方建筑,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 而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同一地区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气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宅院的临街立面也很朴实,通常显现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墙或倒座房的后檐墙,全靠大门和门楼不同规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饰,以取得宅舍不同风采的门面。苏州的一些原来的民居住宅,不要说跟北方有大区别,就是跟南方也不同。现有些地方的人,希望随便地改变民居,随便地引进外面的建筑方式,十之八九是要失败的。
三、六大因素造就地域文化不同
大家要问了,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
首先,一个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域文化”是历史时期形成的,如果历史上交通像今天这么发达,很多“地域文化”是没有的。比如说,一条长江,如果今天有很多的桥、隧道,火车、飞机、汽车,来来往往很方便,就不会有江南、江北,因为以前来往一次是很不方便,还要考虑到我们这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贫穷落后,文化就积淀下来了。另外,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了人员和物质的交流。
第二个原因是移民。你到一个地方,看哪里迁来的人多,哪里迁来的人掌握主动权,他们的移民文化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流文化。我们从历史上看,苏州是一次一次北方的移民迁来的。南宋的时候,大批移民南迁,苏州、杭州、嘉兴、绍兴这些地方都是移民。皇帝也是河南来的,大臣河南来的,和尚、道士也是到这里定居,所以大家都学河南话,所以在杭州就形成一个学北方话的一个方言岛,跟周围的吴语都不同。
另外,“地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中国“地域文化”圈,除了跟自然环境、大江大河,山脉、地形不同有关以外,往往跟长期延续的政区正好是重合的。苏州府和常州府之间,平时来往是分开的,不仅现在,就是中国清朝以前,往往很多的事情都是以府一级的政区,包括以县为单位的,时间短一般不会有这样的影响。我认为中国“地域文化”这三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第四个原因,是民族。我们知道,人口迁移不一定是民族迁移。如果是民族之间的迁移,对民族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到了近代,还一个原因,就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如果我们把民族文化跟外来的民族文化放到一起来看的话,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最后一个影响,是宗教。宗教这个影响,佛教已经本土化了,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其他的一些宗教的话,它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宗教的影响在某些特殊的地区是不可忽视的。
四、保护地域文化的价值
我们国家的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顽强生存着的“地域文化”,所以历史上外来文化没有系统地进入中国。历史上有些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鲜卑人、契丹人、满族人,他在军事上可以征服你,但是文化上面最后都会被我们征服。
第二个,“地域文化”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的,如果在苏州看到的“地域文化”,到苏北、山东都一样,那还有什么意思?恰恰是因为不同,所以对中国的不同地域之间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苏州自豪的昆曲、评弹,对我们这样的人影响很大。还有很多的工艺,还有饮食,节庆,如果全部是一个模式,它的吸引力有限。现在各地的“地域文化”,你把它开发出来,它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也有利于当地的文化的建设。
这个“地域文化”也有很多不好的,有糟粕,怎么办?对这些,我们是要改变,或者是我们不能够再提倡,但是,我们也应该保存,保存下来才能让后人知道以前有过这种文化,它才能比较。以前的中国妇女都裹脚,如果没有见过,怎么会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让大家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东西,使大家知道今天的文化的宝贵,它的价值。还有一些我们今天分不清有利、有害?如果都取消了,以后意识到对人类社会有价值,已经来不及了,还是先保留下来。
五、新地域文化需要引导
“地域文化”还有没有前途呢?刚才说的条件,现在已经没有了,原来交通不发达,现在已经发达了。原来进步慢,现在比较快,原来的文化比较单一,现在文化很丰富。这样下去,“地域文化”还会不会存在?
当然,“地域文化”的确是处在逐步减弱的过程中。比如方言,还有饮食,现在在苏州、上海,要吃外地的东西都有。现在的情况,“地域文化”的特色是越来越消极了,还有没有前途呢?再怎么消极,也会产生新的“地域文化”,尽管这种“地域文化”不会像历史上有那么大的差异,但是绝对离不开当地的文化,当地的自然条件,这些文化也是我们建设的共同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有自己的生命力。
现在回到开头的话,什么是“风”,风是流行、时尚,什么是“俗”,俗是已经形成的习惯。我们今天已有很多新出现的“地域文化”,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风”,所以变化很快。怎么把它变成有益于我们各方面发展的“俗”,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文化有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从人的本性讲,不能强制它,但是政府和社会的主流有义务去引导。比如我们都很担心商品经济发展会削弱文化,但是我们回顾苏州的历史,可以说苏州从五代以后,一直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同样发达,并且越来越发达。可以说到清朝时候达到了一个新高峰,这个证明商品经济的发达跟市场经济、跟文化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什么道理呢?就是有一个好的传统,人在比较富裕以后,还不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反过来,文化的需求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要真正使我们国家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真正使中华的文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还要继续地认真发掘、开掘“地域文化”的好的传统和优势,发扬它的优势。我们也相信,随着我们的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国一定能有更加灿烂多样的“地域文化”。
语言 外貌 语言 性格 饮食 信仰 习俗

继续阅读

⑥ 印度的人和地域文化怎么样

楼上们那些搜索来的答案太泛泛了。就算去过印度,也不能说就完全了解了。
我以一个印度媳妇的身份讲一讲我的观点好了。我在澳洲,老公印度人,不过我至今还没去过印度。

人和地域文化我们就不说了,因为也不知道怎么说,网上可以考虑搜一搜。
男女平等的问题。印度男女肯定是不平等的,但是有时我又觉得很平等。(通过我老公给我讲的一些风俗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

印度男女婚嫁,女方要付彩礼,这是众所周知,的确有人会因此不喜欢女孩儿。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印度女孩儿数量越来越少,男的很难取到好女孩儿了。所以男方的家长如果见到性格好的女孩儿,会降低彩礼的标准,甚至会不收,以求可以有好女孩儿做媳妇(我老公的嫂子家里就跟我老公家经济差距蛮大,但是因为是个纯纯的女孩儿,所以彩礼象征性收了人民币折合10万,办婚礼不够老公自己家贴了10万,所以讲起来女孩儿的彩礼是20万,对他们家来说标准已经低了,其他仪式他们家都是自己花的钱,他们家自己的姐姐出嫁给了50万)印度人花在婚礼上的钱真无耻。。。。。我们两个坚决要求不要花这个冤枉钱,要求把钱折现给我们=。=(这个是我们家私事,不是印度风俗阿,如果我不是中国人,不在澳洲,他们家是不会答应的,办婚礼搞得大也是搞面子,老爷子喜欢)。我老公一个伯伯特别有钱,女儿婚礼花了折140多万人民币,女儿嫁的那家比他们还有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们不仅在女儿结婚要出彩礼,家里的男孩儿一辈子都要为姐姐妹妹花钱。虽然女孩儿分不到家里的财产,但是却一辈子被娘家的兄弟宠爱 (比如姐姐的女儿结婚了,这彩礼除了姐姐家出以外,姐姐的兄弟,孩子的舅舅们也要放很多钱进去。这个没有定数,量力而为,而姐姐老公家,就是女孩儿的老爸家,就没人需要凑钱)。我老公家里,他老爸有10个兄弟3个姐妹(幸好数量没反过来)。姐妹的女儿结婚,想嫁去家境好的人家,那嫁妆当然要丰厚点,10个兄弟都给钱,我公公给了折人民币3万,最有钱的那个给了6万。10个兄弟都给点,他们家自己再给。。。。

为什么说有时候又觉得印度人尊重女人呢。因为印度教的财神拉克什米是个女的。 所以我老公说,女孩儿生其实是给家里带财气,应该高兴。印度人也认为女孩儿是家里的财神,所以要尊重母亲,姐姐,妹妹,一切家里的女人。如果不尊重女人,你就不会有钱。 他们认为女人是财神,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步,就是家里很多房产都只写女人的名字。我老公说他家住的那栋5层楼房就是他妈的名字,而且楼房也命名为她妈名字的庄园。剩下一些物业啊,银行存款阿,很多也只是她妈一人的名字。我老公十分不介意吧我们家的房子,生意和车全部单写我的名字,他觉得那样财运好,不过我倒是不好意思=。=我刚和他结婚,他的事业忽然一个大转折,接着买房,虽然是两个人的钱买的,但是在别人看来,我对他的人生绝对起了个财神作用。一回自己跑酒吧拉老虎机,输到就剩一块钱了,暗自祈祷这个1块钱以我的名义去赌,结果赢了个大的。兴奋得回来抱着我直舔,说是lucky阿lucky阿。钱是没拿到,他老人家把赢来的在兴奋得心情中,以他自己的名义又输掉了。

还有印度人的离婚率奇低,我老公说可能最多4%。他们认为结婚后就应该只有老婆,朝三幕四的人不是好人。那很多中国人要说了,那没感情了难道勉强下去啊。不是阿,印度人到现在不少都是家里安排,见面,结婚。即使不喜欢,有的也还是要结。他们相信爱情是结婚后培养出来的,中毒比较深的认为不是父母安排的婚姻会不幸福,汗一个=。=他们认为,既然不会离婚,那么感情也不会没有,因为一直一起过,天天对着,怎么爱会没了。人家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这样也能看出是互相尊重吧。

剩下的就是普通意义下的不平等了。男的工作赚钱,女的做家务带孩子。印度女人到现在很多都是家庭妇女的。男人回家跟大爷似的,女的服侍着。不过据说印度人只要不是特别穷,打一份普通的工,家里都能请得起至少一个佣人,看来穷的真的太穷了。所以女人的家务也不是那么繁重。我老公家说全职兼职佣人算起来有10来个。但是我公公那老爷子只吃我婆婆做的菜。

随着时代发展,印度年轻女人也开始工作,不过结婚后一般夫家的公婆还是希望女孩儿能辞职回家。我老公一个朋友在印度,因为谈了8年的女友不愿离开工作,被安排和另一个女孩儿结婚了,人间悲剧阿。我老公的姐姐姐夫也在澳洲,姐夫不让姐姐出去工作,怕她辛苦,而且姐姐出去工作好像大概也显得姐夫没面子吧。

⑦ 地域文化受大家欢迎,它有哪些特点

中国地域分五个气候带,新疆内蒙和东北这里属于一个气候带。黄河以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省一部分,山东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属于一个气候带,湖北省北部,安徽省中部,江苏省中部,四川省北部,河南省南部,属于一个气候带。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湖北省中部南部,四川省全部,贵州省全部,云南省全部,江西省全部,湖南省全部,浙江省全部,属于一个气候带。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属于一个气候带。西藏和川藏,青藏高原属于另一个气候带,有四川人的特征,但是有中国中原人的气质。到了西藏你会感觉这些藏民说着四川话,却像中国北方汉人。

阅读全文

与地域文化是什么样的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