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夕节是什么时候的节日。
七夕又称七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历史文献以及结合古俗遗迹来看,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节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
汉代是我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传统节日在汉代开始普及。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传入北方西安一带始于汉代。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西京,今陕西西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七姐诞的乞巧风俗出现于北方西安一带的文字记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七夕节
Ⅱ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哪个
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
1、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4、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5、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重阳节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中元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Ⅲ 七夕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
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分析如下: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不是法定节假日目前还不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拓展: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Ⅳ 七夕节大家是怎么过的
1、七夕节怎么过:巧用玫瑰花和巧克力
玫瑰的红色就像爱情的热烈一样,始终是爱情的最典型的代表。七夕节当然也少不了玫瑰花的陪衬,在你们约会的地点可以铺上玫瑰花瓣或者插一些玫瑰花束,这样能够增添浪漫的气息。而巧克力甜甜的味道,就好像恋人之间的甜蜜一样。这种甜蜜入口即化,回味无穷,会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玫瑰花和巧克力是七夕节永恒的主题。另外送巧克力可以在网上定制刻字的巧克力,这些巧克力不仅外形可爱,而且能够传达你的爱意。
2、七夕节怎么过:一起穿情侣装
情侣装的意思就是两个正在谈恋爱的人买衣服的时候会买颜色相配或者图案相配的服装,情侣装能够在无形当中拉近情侣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七夕节的时候。在去七夕节约会地点的时候,穿上情侣装,手拉着手走过两个人之前走过的许多路,然后一起慢慢回忆这一年里所发生的种种,总是会有一些回忆会引起两个人的共鸣,这样会让两个人在七夕节的感情又进一步。
3、七夕节怎么过:七夕在摩天轮上许愿
摩天轮可以说是情侣们过情人节必去的一个景点,随着摩天轮缓慢的向空中上升,恋人牵手或相拥着俯瞰脚下的景色,心里别有一番宁静之感,夜晚的摩天轮更具浪漫色彩。看城市间万家灯火在一片雪白中安详温馨,眼前的一切定会让她止不住的感慨生命美好,在这最浪漫的一刻,对她说你爱她吧。
4、七夕节怎么过:轮渡上过七夕
夜晚的风凉爽而轻柔,七夕一起坐在轮渡上,任由风撩起她的发丝,两人靠在一起,看风景在眼前飞驰而过,安安静静的享受着这七夕独有的夜晚,品味“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的灿漫!
Ⅳ 简述七夕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的来历是:想传古代有牛郎和织女,两个人很相爱,但是他们始终不被允许见面,只能七夕这天见面,因此就出现了七夕。
Ⅵ 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应该怎么过
1、七夕节怎么过:巧用玫瑰花和巧克力
玫瑰的红色就像爱情的热烈一样,始终是爱情的最典型的代表。七夕节当然也少不了玫瑰花的陪衬,在你们约会的地点可以铺上玫瑰花瓣或者插一些玫瑰花束,这样能够增添浪漫的气息。而巧克力甜甜的味道,就好像恋人之间的甜蜜一样。这种甜蜜入口即化,回味无穷,会让人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玫瑰花和巧克力是七夕节永恒的主题。另外送巧克力可以在网上定制刻字的巧克力,这些巧克力不仅外形可爱,而且能够传达你的爱意。
2、七夕节怎么过:一起穿情侣装
情侣装的意思就是两个正在谈恋爱的人买衣服的时候会买颜色相配或者图案相配的服装,情侣装能够在无形当中拉近情侣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七夕节的时候。在去七夕节约会地点的时候,穿上情侣装,手拉着手走过两个人之前走过的许多路,然后一起慢慢回忆这一年里所发生的种种,总是会有一些回忆会引起两个人的共鸣,这样会让两个人在七夕节的感情又进一步。
3、七夕节怎么过:七夕在摩天轮上许愿
摩天轮可以说是情侣们过情人节必去的一个景点,随着摩天轮缓慢的向空中上升,恋人牵手或相拥着俯瞰脚下的景色,心里别有一番宁静之感,夜晚的摩天轮更具浪漫色彩。看城市间万家灯火在一片雪白中安详温馨,眼前的一切定会让她止不住的感慨生命美好,在这最浪漫的一刻,对她说你爱她吧。
4、七夕节怎么过:轮渡上过七夕
夜晚的风凉爽而轻柔,七夕一起坐在轮渡上,任由风撩起她的发丝,两人靠在一起,看风景在眼前飞驰而过,安安静静的享受着这七夕独有的夜晚,品味“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的灿漫!
Ⅶ 七夕是什么节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也称为中国情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
在七夕这一天,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传说当然是十分美好的,不过根据古代天文学的记载,确实是有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两个星星的。
古代天文历以这两个星星相交的时候作为天,转换的日子。这一天又刚好是农历7月7日,而且这个数字正符合古代玄学认为的非常吉祥的数字,因此将农历的7月7日定为七夕节。
节日影响
日本
受汉文化影响日本人也有过七夕节的传统,他们称“七夕祭”。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据称在奈良时代传入。奈良时代中期开始,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模仿唐宫,七夕祭、穿针乞巧和七夕诗会蔚然成风。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是与爱情无关。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
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
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Ⅷ 七夕节是情人节吗
七夕节被称为当代的中国情人节。因为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现代,更是产生“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的起源
古人发现,天上有两颗星被银河隔得很开,又非常亮,联系当时男跟女织的分工,于是分别叫牛郎星和织女星。根据传说,每年的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天上的鹊桥相会,而且是在晚上过节,所以这天就被叫七夕节。姑娘们为了能有织女的心灵手巧,就在这天比针线活,所以这个节日又叫乞巧节。而在现代,因为其浪漫的故事传说也被许多人当做是中国的情人节。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