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人的婚姻观念
在美国很少听闻因家庭不和而引发的纠纷和案件。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美国人注意保护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的生活风格、自由空间,很少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其他家庭成员。也就是说,在家庭成员之间保持着一种界限感。这也是中国人常常认为美国家庭不如中国家庭关系密切的原因。
1 让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美国家庭的这种界限感,既是对自己私人空间的保护,也是对家庭其他成员自由的尊重,因为虽是一家人,也是需要有个人的自由空间的。如果不给家庭成员个人空间,家庭关系就会大起大落:好的时候如胶似漆,坏的时候就易磕磕碰碰甚至剑拔弩张。
2 父母与年幼子女关系:平等相处
美国社会盛行一句话:“孩子第一!”即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全社会有保护孩子的责任。在美国的马路上,最威风八面的车,不是总统的车。
⑵ 中美婚姻观的差异及原因
中美婚姻观差异主要源于其经济方式,生存环境,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人文心态的不同:
1.经济方式不同:中国文化根治植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经济中,体力健
壮的男性成为劳动的主体,经济基础决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的劳动可有可无,可以忽略不计,久而久之形成了阴性崇拜现象,而封建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思想残余仍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直至今日,男性仍在中国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美国女人体格较为健壮,不存在男女劳动性别上太大的差异,再加上建国历史短,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男女经济地位差别不大。
2.生存环境的不同: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代中国地处半封建状态的大陆地域,
较为封闭的地理形态形成了人们较为封闭的思想,再加上统治者的专制和愚
民政策,使儒家思想一枝独秀,而极少与西方交流。而美国两边濒临海洋,
便利的海运为早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年轻
的国家,独立性和开拓性较强,积极与其他国家交流,主流思想在各种思想
碰撞中迅速发展。
3.社会价值观不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
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
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
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新结婚时代》里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嫁给
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
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
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而对于
集体而言,小家庭自然要让位于集体。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⑶ 美国人怎么看待婚姻
美国人的婚姻尊重与信任,而非房子和金钱。美国人的婚姻观可能会令很多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吃惊。在美国男婚女嫁不会把房子存折家产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两人情投意合,想结婚租个公寓就结了。
⑷ 西方的婚姻观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 ;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 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 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的传统婚姻观,一般都讲百年好合,一定终身。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家庭中出现裂缝甚至解构的也为数不少,小问题可以调解,大问题象原则性的问题,就难说了,硬撑着,于己于人都未见得是好......西方式的的婚姻观,就不一样了,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 “情”便分开......
在西方人眼里,爱就是爱,很简单。而且西班牙中产阶级对婚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中国会这么“开放”,让杰斯相当吃惊。杰斯认为流行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必须优美,内容也应当健康,它应该宣扬一些值得提倡的男女情怀。如果每个新娘在“明天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的时候,还可以“最后一次想别的男人”,是一件让新郎无法接受的事,这样的婚姻将来怎么可能长久。如果这样的歌曲能广泛流行和传唱,社会的文明度怎么可能提高?如果每个人的行为都像《心雨》那样,家庭怎么可能和谐?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不和谐,社会就会堕落。这就是一个西班牙人对中国流行歌曲各位在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可否先在心里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男人,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这时候,你妻子生孩子了,你会退出比赛,赶去陪妻子生孩子吗?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你觉得你老公这个时候应该回来吗?想好的话,就请带着你自己的回答继续往下看吧。
不久前,全世界的NBA球迷们都在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麦迪中途离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火箭对爵士上半场比赛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麦迪一位助手打电话给火箭新闻主管内尔松,说小麦的未婚妻哈里斯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生产,他们的儿子即将诞生。内尔松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训练师琼斯,等到前两节比赛结束,琼斯就拉住小麦传达了这个消息。焦急的麦迪立刻换掉球衣,迫不及待地赶往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儿子出生了,火箭也输球了。虽然麦迪知道自己对球队无比重要,他的离开很可能让火箭赔掉一场胜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家庭永远都是第一位,这个时候,火箭形势再凶险,也只能退居其后。
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也没有埋怨他们的头号球星,“我们输球并不是因为他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我们在进攻上无能,我们都是职业球员,所以我们没有借口”。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现在,我就先来测测诸位的爱情婚姻观,请你先在心里想一想,你是支持小麦离开呢?还是反对小麦离开?
为什么同样是人,但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麦迪有句名言:“我就是自己家的‘囚犯’,我愿意成为这样的角色”,试想,做为麦迪的妻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在中国呢?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这点?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几个女人可以享受到这种殊荣?既然文化、道德传统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那么朋友们,你们可曾经想过,我们现在所遵循的婚姻家庭观念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吗?是符合人性的吗?
(二)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目前评判婚姻的一把尺子,可是这句话里,又隐藏了一个致命的悖论:爱情和婚姻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应该谁服从谁?如果婚姻应该服从于爱情,那还要婚姻做什么?可是,如果要爱情服从于婚姻,那岂不是要求人类可以控制自己的爱情?可是,爱情真的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吗?你可以收放自如的要求自己去爱一个人,或者不爱一个人吗?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这个令世人皆魂牵梦萦的情感是否可以胜任“婚姻的基础”这一角色呢?
爱情因其可以带来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诸多惊心动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为人类共同追求与认同的一种情感。若干个世纪以来,爱情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领域激烈争论的一个命题。尽管人类对于爱情的评价因着文化的差异而各有不同,但爱情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爱情是男女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强烈的倾慕之情,包含精神和肉体的两个方面,爱情一旦产生,就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出巨大的能量。爱情是欢乐的,天真的,幸福的,可一旦破裂,便会带来深沉的痛苦,甚至短暂的离别,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痛苦感觉。
西方从古罗马时代就开始研究爱情,而中国,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赞颂爱情的诗句。我们还是来看看中西方一些名人对爱情的评价吧:
费尔巴哈:爱情,就是要成为一个人。
莎士比亚:一个人明明知道沉迷在爱情里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可是,在讥笑他人的浅薄无聊以后,偏偏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照样陷入爱情温柔的怀抱。因为美妙的男欢女爱,是天衣无缝的珠联璧合。
卢梭:如果说爱情使人忧心不安的话,则尊重是令人信任的;一个诚实的人是不会单单爱而不敬的,因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歌德:在爱情中,最宝贵的不是占有,而是彼此的尊重与爱慕。
弗洛伊德:健康而正常的爱情,需要以来两种情感的结合,一方面是两心相悦的挚爱的情,另一方面是肉感的性欲。
塞万提斯: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量的。
冈察洛夫:爱情的基础不是那种虚伪的动摇的情感-----它娇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经不起一撮金子的诱惑,听不得几句暧昧的话语,那种坚强的爱情,愿意赴汤蹈火。
孟子:食色,性也。
林语堂:一个没有孩子的妻子就是情妇,而一个有孩子的情妇就是妻子。
周国平: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现在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苏青:就是为肉体着想,我也主张须看重精神恋爱。
傅雷: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情人的眼光一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不想到这一着,必招来无穷的痛苦。
老舍:爱情要是没有苦味,甜蜜从何处领略?爱情要是没有眼泪,笑声从何处飞来?爱情是神秘的,宝贵的,必要的,没有他,世界上只有一片枯草,一带黄沙,为爱情而哭而昏乱是有味的,真实的!人们要得不着恋爱的自由,一切的自由都是假的,人若没有两性的爱,一切的爱都是虚空。
胡适:爱情的代价是痛苦,爱情的方式是忍受痛苦。
(三)
对于爱情的论断,古今中外,难以记述。但细究中西方的爱情论调,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本质异同,西方人是崇尚爱情的,除了宗教中将“性欲”作为一个需要抑制的东西去约束外,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接受的。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对爱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因素,需要又排斥,接受又逃避,既憧憬爱情激动人心的一面,又恐惧爱情令人痛苦的一面,甚至于直接将爱情视为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态恰恰来自于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爱情,从孔子的时代起,就未能名正言顺的登上大雅之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此看轻女性的儒家创始人,中国文化的老祖,又何以能倡导出一个平等的爱情观?所以说,中国人的爱情观从开始就打上了畸形的烙印,以这种畸形的爱情观为基础的婚姻又如何能幸福?
然而,就算西方的爱情观比较合乎人性,比较成熟,可这种爱情的本质也注定了它不可能给婚姻带来幸福。诚如情爱大师瓦西列夫所说: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和自觉,是激情和修养,是残忍和慈悲。爱情的种种特质都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爱情跟其他快乐一样,需要一定的刺激,如果没有不快乐做陪衬,这种快乐就会显得平淡,一般说来,晴空万里的爱情会很快的消失,爱情的幸福离开陪衬的感受就不复存在。因此,爱情需要一点点嫉妒、猜疑和戏剧性的游戏,需要一层淡淡的忧伤。爱情要想长久,要想始终保持激情,就要求爱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极其丰富,要永不停滞,相爱的双方都必须具有细腻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善于观察的能力。否则,再热烈的爱情也终会平淡,消失,毁灭。
爱情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这个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证实。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哈赞和多罗瑟历时两年调查了37对不同文化背景的5000对夫妻,得出了结论: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爱情最多只能保持18-30个月,此后,两人要么分道扬镳,要么过上一生平淡的夫妻生活。有证据表明,爱情是大脑中的一种“化学鸡尾酒”激发出来的,这些化学物质即是: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而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在体内最多只能保持两年。可见,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阶段性的东西,它赋予人们的刺激感和幸福感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而且在时间上也呈现从高到低的下滑趋势,到最后,麻木和厌倦就产生了。这就是千百年来被人苦苦追求的爱情的本质,它短暂,易变,动荡,不稳定,让如此不确定的东西做为婚姻的基础,婚姻还会是安全幸福的吗?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可是幸福的婚姻就必须排斥喜新厌旧,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可能容易做到,但对于男人,你们觉得容易吗?从美国的状况来看,目前,传统模式的一夫一妻制,即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子女的婚姻已经不足10%,单亲家庭占到美国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系列婚姻,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美国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我们的婚姻究竟怎么了?
其实,造成人们婚姻困惑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思维:“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我以上的论述都是在试图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论断。因为,爱情和婚姻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爱情需要不断变化,而婚姻却寻求稳固不变,将两种自相矛盾的东西拴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导致冲突,而冲突的受害人自然就是人类本身了。在西方,人们没有受到什么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所以,一段婚姻没有了爱情,就走到了尽头,在中国,因为种种的原因,婚姻即使没有了爱情,可还能继续存在,因为维持婚姻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亲情,比如责任,比如道德,比如家族的观念等等,这本是很可贵的东西,甚至是可以推广的西方世界的一种维持并发展婚姻的思想体系,可中国人却又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这一套并不好,认为西方人所说的“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才是正确的,所以,中国人也困惑了,一些家庭也算幸福的男人和女人都困惑了,没有了爱,我们还算幸福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吗?
如果整个社会都能树立一种观念:爱情只是婚姻建立的基础,而婚姻的维持和发展应该是友情,亲情,责任,义务,善良,宽容等种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即使没有爱情,我们也可以让婚姻变的温馨而快乐,这样我们也就不会羡慕和感叹别人的婚姻是充满浪漫爱情的,怀疑自己是悲惨痛苦的,那么大家在面对婚姻的时候,是不是会轻松许多,坚定许多?
⑸ 英美婚姻文化的差异
根据天主教(Catholicism)教规,教区居民在举行婚礼之前一定要预告三次。据说结婚预告可防止不正当的婚姻。如果新娘(bride)和新郎(bridegroom)有一方已结婚,或新娘和新郎可能有血缘关系,知情人看了结婚预告必须举报。由于这个办法行之有效,所以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结婚之前要发婚礼请柬(wedding invitation)。过去都是由新娘这一方发送,现在逐渐由新娘、新郎双方负责。被邀请的客人一般带着庆贺礼物参加婚礼,所以过多地邀请客人会有贪图钱财之嫌。
在苏格兰,当举行婚礼仪式时,新娘一进门,她先要把一大块蛋糕抛向空中,抛得越高,就意味着婚姻越美满。如果她抛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会闷闷不乐,因为这预示着他们的婚姻会破裂。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上,一般演奏两首婚礼进行曲(wedding march)。新娘走向神坛时,奏的是庄重缓慢的《婚礼合唱》(Wedding Chorus),它选自理乍得•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48年谱写的歌剧《洛亨格林》(Lohengrin)。新娘新郎走出教堂时演奏的则是欢快的《结婚序曲》(Wedding Overture),选自菲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26年谱写的《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美国人的婚礼可概括为“新、旧、借、蓝”(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white wedding gown)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virginity)的象征,它也标志新娘将开始新的生活。“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情。
送交新娘(Giving the bride away)是宗教婚礼仪式上的一个重要项目。新娘的父亲护送女儿走向教堂里圣坛的台阶,在送交仪式上,新娘父亲将女儿的右手递给牧师,牧师(minister)再将新娘的手递给新郎。如果新娘的父亲已去世,就由一位男性亲属来代替。
婚礼上新郎和新娘交换戒指(double-ring ceremonies),圆戒指象征夫妻恩爱长久,没有终结。新娘和新郎要当众亲吻,此时,人们把大米撒落在新婚夫妇(newlyweds)身上,预祝他们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婚宴上新郎和新娘合力切开一只特制的结婚蛋糕(wedding cake),两人先互相喂吃一小块,然后把其余的蛋糕分给所有来宾享用。
婚礼上有两名小女孩手持花束走在新郎新娘的前面。鲜花不仅能为婚礼增加色彩,而且还具有两重意义。一是因为花束轻又容易折断,因此象征处女的脆弱。二是开花后就意味着结果,所以人们把鲜花看作怀孕(pregnancy)的象征和处女时期的结束。
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把花束抛向未结婚的女子,得到花束的为幸运女孩,她就是下次婚礼的新娘。
除了在教堂举办的传统婚礼之外,有些人或婚礼从简,或标新立异,举办各种各样的婚礼。如“法院里的婚礼”,婚礼在当地法院进行,由法官当证婚人(witness of wedding),新郎和新娘穿着普通衣服,不办宴会,不请客人。也有的举办“户外婚礼”,婚礼在户外举行,就象平时的野餐一样。此外,还有空中婚礼、跳伞婚礼、海底婚礼,不一而足。
英国的保险业也涉足人们的婚姻,对夫妇双方有一种特殊保险——爱情保险。每对夫妇每月交纳5英镑的保险金即可享受爱情保险。如果夫妇自保险之日起,相处达25年,即可领到5000英镑的保险金。若两人中有一人不在了,未亡者可领到1000英镑的抚恤金。若夫妇二人不和,被遗弃的一方可得到3000英镑的保险金。
婚礼证词和结婚周年名称
Marriage Statement and
Wedding Anniversary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大不一样。一般是由神父问新郎及新娘:
你愿否以此女人(男人)为你合法之妻子(丈夫),与你共同生活在圣洁之婚姻中?Do you take this woman (man)to be your lawful wedded wife(husband)to live together in the holy estate matrimony?
你愿否在病中、在平时心爱她(他)、护佑她(他)、照料她(他)、尊敬她(他),并摒弃一切,唯她(他)是赖,共度生活? Will you love her(him) cherish her(him)keep her(him) honor her(him)in sickness in health and forsaking all other cleave you only under her(him) so long as both shall live?
我现在宣布你们两人为夫妇并希望你们两人幸福。 I now pronounce you husband and wife, and hope you'll be both very happy.
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信誓旦旦,决心患难与共,白头偕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尔反尔,反目离婚。
英美人士对结婚周年纪念日十分重视,亲朋好友常欢聚一堂,隆重庆祝。夫妻间要根据结婚纪念日的含义互赠礼物,来宾也带来象征性的礼物。结婚的每个周年都有不同的名称,象征不同意义:
结婚第1周年叫纸婚(意思是由一张纸印的结婚证订下了婚姻关系)Paper wedding
第2年棉婚(加厚了一点) Cotton wedding
第3年皮革婚(有韧性)Leather wedding
第4年丝婚(缠紧)Silk wedding
第5年木婚(硬了心)Wood wedding
第6年铁婚或糖婚(夫妻关系更牢更甜)Iron or Sugar candy wedding
第7年铜婚(关系坚不可摧) Copper wedding
第8年陶器婚 Pottery wedding
第9年柳婚 Willow wedding
第10年锡婚 Tin wedding
第11年钢婚 Steel wedding
第12年亚麻婚Linen wedding
第13年花边婚Lace wedding
第14年象牙婚 Ivory wedding
第15年水晶婚 Crystal wedding
以后每5年一个名称:
第20年瓷婚 China wedding
第25年银婚(银婚大典)Silver wedding(Silver Jubilee)
第30年珍珠婚(珍珠般可贵)Pearls wedding
第35年珊瑚婚 Coral wedding
第40年红宝石婚 Ruby wedding
第45年蓝宝石婚 Sapphire wedding
第50年金婚(是第二个大典)Golden wedding
第55年翡翠婚 Emerald wedding
第60年钻石婚(是夫妻一生中最大的庆典)Diamond wedding(Diamond Jubilee)
蜜月
Honey Moon
人们把新婚的第1个月称为“蜜月”。蜜月据说源于北欧的古代习俗。古条顿人(Teutonic)在新婚第1个月内,新婚夫妇每天都要喝蜜水或蜜酒,还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旅行,以表示幸福生活的开始。由于天天喝蜜水不合胃口,逐渐被人摈弃,但仍婚后旅行,依然称为蜜月。
另有一种传说,英国古代的条顿族流行“抢婚”,丈夫为了避免抢来的妻子再被抢回去,就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到外地过隐居生活。那时在英格兰,蜂巢(honeycomb)随处可见。英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饮用蜂蜜酒的习惯,隐居的夫妻每日三餐饮用蜂蜜酒,这段隐居的生活被称为蜜月。
还有一种传说,蜜月源于6世纪初的爱尔兰。那时,在爱尔兰居住着凯尔特部落。部落首领的女儿爱丽丝长得十分美丽。她有一个嗜好——爱吃糖。邻国王子便带着许多蜂蜜向她求婚。他们结婚时,爱丽丝就用蜂蜜酿的酒招待来宾。由于酿造的蜜酒太多,一时喝不完,新婚夫妇就将剩下的酒喝了1个月之久。于是,当地人结婚也都仿效饮蜜酒,并称新婚的第1个月为蜜月。在这一月内,新婚夫妇出外旅行。叫度蜜月。
相关英语词语:
honey-cooler(对女子的)奉承讨好
honeylipped甜言蜜语的
honey man靠情人供养的男子,男妓
honey wagon户外活动厕所;垃圾车
• 美国婚礼习俗面面观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也因而结婚这个话题不论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或是电视影集中都常常一再被提及.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以致于许多老美的习俗我们不是很了解,例如像是wedding shower就有不少人会误会是"受洗"的意思.其实只要你看完这篇文章,就算你没结过婚,老美的这一套婚礼习俗你很快就能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经常看国外电影电视剧的人对“单身派对”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所谓的“单身派对”就是在男生结束单身生活之前,他的单身好友会为他举办的一场party,让他正式告别单身生活. 活动的内容除了喝酒玩游戏之外,有时他们还会请来脱衣舞娘来表演脱衣舞(因为理论上来说看脱衣舞是单身汉的特权!),当然一切的疯狂之后也就代表了你正式告别了单身生涯,迈向婚姻之路了.。
以前我听老美提到wedding shower(婚礼洗礼),我都会误以为是老美在结婚前有某种的受洗仪式,其实不然, wedding shower算是派对的一种.美国是个很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男生有单身派对,女生们也不甘示弱来办个wedding shower,算是和男生分庭抗体,所以基本上wedding shower就是告别单身女子的派对.
另外我还常听老美提到baby shower(婴儿洗礼),或是kitchen shower(厨房洗礼),其实如果你知道wedding shower,你就不容易误会baby shower和kitchen shower的意思. Baby shower就是生小孩时所办的派对,通常受邀参加的人会买一些婴儿用品意思意思一下.同理kitchen shower就是新居落成,请朋友过来新家坐坐(有时也叫house warming party),当然与会者也不免要买些厨房用品意思一下,这跟中国人习惯包红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西洋的婚礼习俗当中,通常新郎会找几个(通常是四个)自己的好友当男傧相,但另外还要找一个伴郎.故名思议,通常这个人都是新郎最要好的朋友或是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但由于伴郎只能有一个,所以老美常常会为了选哪一个人当而伤透脑筋.
相对于男生的伴郎,新娘也要选择一位挚友作为伴娘.同样的伴娘通常只能有一位,所以另外还会有三到四位的女傧相作陪,当然女傧相的地位就不如伴娘来得那么崇高了.所以去当伴娘算是一种荣耀. 一般而言伴娘都是找未婚的女士担任,但如果有时候实在是找不到未婚的女士,也可以找一个已婚的女士权充一下.
在西洋教堂的婚礼仪式中,父亲要挽着女儿的手走过红地毯,父亲再把女儿教给新郎,这样的过程就叫walk down the aisle. 所以这句话常被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就如同中文里“迈向红毯的另一端”是一样的.不过walk you down the aisle这句话通常父亲对女儿说的,例如有些父亲并不赞成女儿的婚礼,他就可以说, "I'm not going to walk you down the aisle." (我不会陪你走向红毯的另一端的. )
教堂婚礼的重头戏就是由牧师带领二位新人作结婚誓言,通常会是这样子的一段话:“我愿娶你成为我的太太,从今天以后,不论是好是坏,是富有或是贫穷,悲伤或快乐,我会好好爱你,珍惜你,直到有一天死亡将我们分开.”
老美的婚礼仪式当中有些特别的习俗也许各位读者有兴趣知道,像是当新人步出礼堂的时候,众亲友会向他们洒米来表示祝福之意.还有度蜜月时他们会在礼车后面挂一串的空罐子.另外有一个习俗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新娘会把手中的捧花抛向在场未婚的女性,据说接到花的人就会成为下一个新娘.新郎呢?则比较命苦,要先用嘴巴把新娘系裤袜的松紧带咬下来,再把它抛给在场未婚的男性,和新娘的捧花作用完全相同,它会让接到的人成为下一个新郎.
许多人受邀参加老美的婚礼第一件要问的事就是, "要不要包红包啊?"其实老美没有包红包的习惯,你跟他们说red envelopes 他们绝对是一头雾水.老美的习惯是送礼物,你也不必担心不知道要买什么,他们会放一张清单在百货公司,你只要直接去百货公司"认购"一件礼物就行了.
⑹ 美国人的婚姻观是什么
首先提醒你一下,确定他是否真的是国外人,因为现在很多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可以通过见面,网上视频来确定。在一个,我告诉你美国人大多数人的爱情观,就是: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他们主要看中的是你一个女人的贤淑爱夫,或者男人的诚恳爱妻。其他的都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勇敢点去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