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为什么红山文化玉龟没有四足

为什么红山文化玉龟没有四足

发布时间:2022-08-19 13:36:17

‘壹’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器型

挖塞,什么考试要考这个啊?楼主学考古的?仰慕仰慕~~俺从小的梦想啊~~~

红山文化是指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区的先民们,创造的一种农耕文化,距离现在大约有五六千年,因为最早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一座叫红山的山后面发现的,因而得名红山文化。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器型有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其他装饰玉件等几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真实地传递了远在五六千年前,辽河流域各部落的生活习俗、图腾崇拜和艺术美感等脉络,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玉勾云形佩作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重要器类,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一弯勾,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 凹槽,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学界关注,围绕它所展开的讨论非常多,关于其造型创作理念的推测,大致可以归纳为动物说(包括龙、凤、鹰、鸟、鹿角与猪獠牙、饕餮等)、云气说、玫瑰花说和旋目神面说四种观点;关于其使用功能,则有帽饰、衣饰、神权与王权的象征物及通神的灵物等观点。这些对创型理念方面的研究,基本 上是“望图生义”,从造型的样式展开想象、联想和推测,尚未触及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对使用功能的研究,则主要根据器物的出土位置,由于出土位置的不确定或不明确,在结论上就出现了分歧。

动物形玉器的数量最多,其形制绝大多数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的摹写,比如玉龟、玉鸮、玉鱼等,即使兽形玉、兽首三孔器和兽首玉璜等器物,也是在保留动物原型头部的基础上,依玦、三孔器、璜的总体形态进行的变体。仅一少部分是对动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制成的特殊形制,如带齿动物面纹玉饰,强调和夸大了动物的某一部分特征,通过“压地隐起”的手法,将其表现在扁平的玉佩上。

还有一篇太长了,发不上来
点击这里看看http://www.xici.net/b663458/d52836330.htm

‘贰’ 赤峰红山文化的特点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赤峰红山的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有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常见,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叁’ 浅谈如何鉴别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从玉料、雕工、器形、纹饰、沁色和用途六个方面来鉴别。

1、玉料: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泽。由于粗结晶岫玉的质地较软,内部结晶体构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场上的很多仿红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过色,但是看起来比较自然,皆原因于此。

2、雕工: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纹饰,一般简单的透雕比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称的瓦沟纹),线拉工也很少,纹饰一般都是用玛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边缘都是有尖薄刃状之感。

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一般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和倾斜对钻三种方式,每种钻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迹。单面钻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状;双面钻孔一般呈腰鼓状或称蜂腰状,孔洞呈两边大中间小的不规则模式;倾斜对钻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对钻两个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称之为“牛鼻穿”,方便用于缝缀饰物。以上所有孔洞的边壁上都可看见螺旋打磨痕迹,古朴自然。而现在仿古者功利心强,没有古人那种用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磨制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现代电动工具痕迹比较明显,古味尽失。

3、器形: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较小,器体扁而薄,边缘多成斜坡尖刃状(玉猪龙、C型龙除外),大型器物几乎不见,更无陈设器,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那些红山文化大型人头兽身、粗重厚大的摆件都是现代人所主观臆造的。

红山文化玉器还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为瓦沟纹打磨而出各类造型,大多边缘磨成扁而薄的刃状,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没有任何纹饰打磨的痕迹。如勾云形器、玉龟等等,它们的形状都是这样的。而现在市场上很多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双面工且无正反之分,可想而知,这些必假无疑。

4、纹饰:红山文化的玉器纹饰都比较简单,常用的纹饰就是简单的瓦沟纹或阴刻线,一般用减地阳起的方式表达。勾云形佩和玉臂饰等器形多用瓦沟纹,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为奇数而并非偶数;其他的则是在表现眼部和背部上使用减地阳起的方法进行雕刻。现在市场上一些红山文化玉器要么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么在不同器物上胡乱臆造纹饰,跟实际常理不相符合。广大收藏爱好者切莫图造型纹饰新颖之快,受他人之骗。

5、沁色:红山文化区域内经考古发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两种。石棺墓一般在辽宁朝阳市境内较多发现,土坑墓多出现在内蒙古赤峰一带。由于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结合粘土夯实而成,一般保存性较好,不易渗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墓处在气候环境比较干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一般土壤成分严重缺水,沙土化比较严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红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较完好,只有极少数玉器出现鸡骨白现象,大多玉质还呈原色,蜡状光泽。现在很多收藏家以为年代越久远,玉器越受沁严重,这恰恰给了许多仿古者可乘之机,大肆伪造。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谓的红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发黑就是发红,为了表现出玉质,还把玉器抛光得很亮,但是红山文化是没有呈玻璃光泽的玉器,至今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实例,广大玉器爱好者们千万要注意。

6、用途:考古发掘报告显示,红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于墓葬,所谓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据研究,这些墓的主人应为原始社会首领或者部落巫师,在原始社会这两者有可能为一个人,而从他们墓里发现的大量穿孔玉器,则是缝缀在衣物上的。

‘肆’ 何为红山文化,它的由来

红山文化是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一、分布范围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 二、文化特征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在石器中烟叶形、草履形的石耜、桂叶形双孔石刀是富有特征的农耕工具,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细石器工具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
——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 三、历史价值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
——1971年,红山文化碧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 四、文化源流
红山文化源流的研究,是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
——(1)、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2)、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3)、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
——(4)、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它文化影响;
——(5)、红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
——目前以上五说并存,各持己见,后者的认识比较符合实际,考古学揭示泥质陶、彩陶、压印“之”字纹夹砂陶、石器、细石器共存,是红山文化独具的特点,龙题材是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一“族徽”性的花纹图案从红山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它的晚期。

‘伍’ 什么是红山文明

红山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西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的农业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分布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1]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6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起,在辽西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及朝阳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发现了近千处遗址,并对松岭山脉及努鲁尔虎山之中的凌源、喀左东山嘴、建平牛河梁遗址群开展了大规模的发掘,使红山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在石器中烟叶形、草履形的石耜、桂叶形双孔石刀是富有特征的农耕工具,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
细石器工具发达,细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镞等器物,小巧玲珑,工艺精湛。
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的盆、钵、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装饰纹样,而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具有特征的纹饰。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
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
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陆’ 红山文化玉器的考古资料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的脚下竟埋藏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来到牛河梁进行考古发掘。1984年,当工作人员打开牛河梁第五地点的中心大墓。他们惊奇地发现:墓里竟然有七件随葬红山玉器。并且排列十分规整。
竖放在死者的右胸,下面压着一件马蹄形玉器,右手腕戴着一个玉镯,两件玉璧放在头部的两侧,双手各握着一个玉龟。如今,这些珍贵的红山玉器都珍藏在辽宁省博物馆里。
耐人寻味的是,墓中的玉龟为雌雄一对。那么,五千多年前的红山先民,为什么要手握玉龟入葬呢?
专家告诉我们,中国古代,乌龟作为一种神圣的灵物而倍受人们崇拜,它被看作是祥瑞之物,跟龙、凤、麟三者并称为“四神”。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中说:“龟一千年生毛,五千岁谓之神龟,寿万年曰灵龟。”盛赞乌龟为象征和长寿的代表物。
而五千年前的红山先民,则希望他们能够像龟一样长寿,像龟一样不受侵害。
墓主人双手各握一玉龟,而且为雌雄一对,由此可见,玉龟已经成为红山文化的典型器。
放在死者胸前的是勾云型玉佩,呈长方形,它的四个边角翻卷,背面有可供悬挂的钻孔,中间有勾云形纹饰。
这件玉器是什么呢?它的形状由勾云形玉佩演变而成,又称为兽面纹配饰。它的造型比较抽象,形制繁多。鸟玉兽在器中盘旋,忽上忽下,忽断忽连,但无论正着看还是反着看,每一器鸟兽的数量都是相等的,极具神秘感。
在辽宁省博物馆的玉器展厅内,还陈列着许多器形颇为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
展出的这件玉器名叫马蹄形器,器以青色玉料制成,截面多呈椭圆形,上口略宽,呈坡状,下口较平,有的近下口处钻有小孔。由于作品整体似马蹄形,故称马蹄形器。它是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玉器。
关于马蹄形玉器的用途,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玉杯,有人说它是舀米的器具,有人把它说成是手腕上的装饰,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打击乐器。
从出土资料看,马蹄形玉器在墓葬中的位置都是位于遗骸头部正上方,而且大多在“直口端”开有两侧对称的用于穿挂的小孔,因此有的学者认为马蹄形玉器应该是古人的“束发器”。

‘柒’ 红山文化玉器的特征

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着特征。主要器型有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其他装饰玉件等几类。

玉勾云形佩作为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重要器类,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一弯勾,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 凹槽,自发现以来就备受学界关注,围绕它所展开的讨论非常多,关于其造型创作理念的推测,大致可以归纳为动物说(包括龙、凤、鹰、鸟、鹿角与猪獠牙、饕餮等)、云气说、玫瑰花说和旋目神面说四种观点;关于其使用功能,则有帽饰、衣饰、神权与王权的象征物及通神的灵物等观点。这些对创型理念方面的研究,基本 上是“望图生义”,从造型的样式展开想象、联想和推测,尚未触及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而对使用功能的研究,则主要根据器物的出土位置,由于出土位置的不确定或不明确,在结论上就出现了分歧。

动物形玉器的数量最多,其形制绝大多数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的摹写,比如玉龟、玉鸮、玉鱼等,即使兽形玉、兽首三孔器和兽首玉璜等器物,也是在保留动物原型头部的基础上,依玦、三孔器、璜的总体形态进行的变体。仅一少部分是对动物进行抽象概括而制成的特殊形制,如带齿动物面纹玉饰,强调和夸大了动物的某一部分特征,通过“压地隐起”的手法,将其表现在扁平的玉佩上。

‘捌’ 古方的古方先生玉器知识问答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着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一、由于红山文化热,红山玉器受到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但目前有关红山玉器的资料、书籍中的观点杂芜,由于利益原因,甚至有些资料有意误导读者,能否请您根据正规发掘出土的红山玉器,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出土红山玉器有哪些种类?各个种类数量如何?应该参考什么权威的书籍? 答: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图1)、C形龙(图2)、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图3)、勾云形玉佩(图4)、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代,所以现在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
据目前统计,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所藏传世及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总数大约在300件左右。相对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种类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玦、玉枭、玉龟、串珠等则见于大小墓中,数量较多。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地区很多红山文化墓地和遗址被盗掘,一些红山文化玉器流入古玩市场,其数量不详,应该多于考古出土的数量,但在器形和纹饰上不会超出文博考古部门所藏红山文化玉器的范围。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参考书有:《中国玉器全集》(6卷,杨伯达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古方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文物考古之美》(杨瑾、黄明山主编,文物出版社,1994年)、《红山玉器》(于建设主编,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4年)。
第二,红山玉器的玉质有何特点?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要注意什么?答: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颜色一般呈黄绿色,亦有偏黄或偏绿者,温润度和纯净度较好。其硬度为6~6.5摩氏度,比重为2.9~3,成分为透闪石。这种玉料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块度有山料和仔料(亦称河磨玉)两种(图5)。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在山顶玉料露头的地方和山沟里都可以采到玉料(图6)。
在通过玉质鉴别红山玉器时,首先要注意玉料是否为透闪石。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为廉价的岫岩蛇纹石或蛇纹石化大理岩(硬度为3~4莫氏度),这是降低制作成本的一种手段。可以用小刀(硬度为5莫氏度)在不起眼的地方划一下,透闪石的硬度大于刀子的硬度,如果划得动,就说明不是红山文化玉器。其次,现在很多仿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是用粗结晶透闪石制作的,这种玉料为透闪石的围岩或未发育好的透闪石,量大而价廉,其成分、硬度和比重与真正的透闪石相近,但玉质结晶颗粒较大,表面粗糙近似石质,温润度和透光性差,容易上色作旧。第三,真正的红山玉器玉质温润、纯净而坚硬,沁色较少,而仿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多由人工染成黑色(用硫化汞)和红色(用高锰酸钾和碱性橙)等仿古旧色,这样的沁色是出土红色文化玉器所没有的。
二、近年来的收藏热使得收藏爱好者队伍日益扩大。作为玉器收藏爱好者,在加入收藏者的队伍之前,应该有哪些准备?
答:中国古玉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对中国人文理念、哲学思想和装饰艺术影响巨大,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论述。因此,随着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加深和收藏素质的提高,古玉收藏会成为各类艺术品收藏中重要的部分。在收藏古玉前,作一些准备是必要的。第一,要具备基本的古玉知识。要掌握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古玉的典型器形和纹饰,多去博物馆看实物,有机会可参加古玉鉴定培训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特别要注意,一开始一定先要看真品,而不是一头扎到市场上看那些鱼龙混杂的东西(图7)。还要注意,基本知识来自于权威书籍,为保险起见,先不要看私人的藏品集。第二,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不必讳言的。古玉价格不菲,没有经济实力作后盾,是不可能建立相对系统的古玉收藏的。很多人抱有贪便宜或“捡漏”的心理去收藏古玉,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和信息极为发达,古玉的价格几乎是透明的,“捡漏”的概率极低。第三,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去欣赏、研究已收藏的古玉,不能把古玉当作纯粹投资工具,买来后束之高阁。第四,收藏古玉要通过鉴赏,感悟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收藏素质,而不是一味追求古玉的增值效益。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红山文化玉龟没有四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