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机油文化是什么

机油文化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20 03:57:03

㈠ 润滑油的其他

2002-2011年,中国润滑油消费量从409万吨增长到710万吨,年均增速为6.32%,是全球市场为数不多的一直保持增长的市场之一。2012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国内润滑油需求下降,实际消费量较上年基本持平。
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未来5年中仍将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润滑油消费量有望超过800万吨;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会超过美国,详见《前瞻中国润滑油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指2013年10月止)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润滑油行业发展也随之兴起。机械化的程度越高,润滑油的使用率就越高,前景一片光明。
中国工业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铁矿石、冶炼、精密仪器制造对润滑油的需求成倍增长,而在汽车后市场时代,中国成为了国际车用润滑油的必争之地。2012年润滑油行业,最令人兴奋的是本土品牌的兴起,打破了国际润滑油巨头及国内垄断企业一头独大的局面。
国内汽车工业对高档润滑油的旺盛需求带动了技术研发和产品的不断升级。确定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强手如林的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广大的车用润滑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所在,车用润滑油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主动权,必须依据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科学而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努力目标。将品牌建设、产品优化与市场拓展三方关系协调统一并形成战略部署,以品牌为保障,以产品带市场,成为国内润滑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商用车国Ⅳ标准尘埃落定
出现概率:95%
在2011年的《2011年中国润滑油行业十大猜想》中,笔者曾经预言,商用车国Ⅳ标准将会是“前景光明、道路曲折”,果然,在原定的2012年1月1日这一国Ⅳ标准实施期限来临之际,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延迟实施的通知,不过,这一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2013年1月10日,环保部发布公告称,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都必须符合国IV标准的要求。此外,北京市环保局也于近日(指2013年10月止)宣布,北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施国V机动车排放标准,时间表确定在2013年下半年。
之所以说这一次是“动真格”,最大的原因是去年年底以来在微博上激起轩然大波的北京PM2.5污染事件,由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指数让国人第一次意识到了导致国内多个城市近年(指2013年10月止)来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罪魁祸首”——这种叫做PM2.5的污染物质,而国IV标准的全面实施,将是有效治理PM2.5污染的重要手段。
氮氧化物是和城市大气中导致灰霾的细颗粒物(PM2.5)关联密切的气体,国IV标准的实施,将可以使得氮氧化物的排放减少近50%,进而有效减少PM2.5的污染。
对于润滑油行业而言,明年商用车国Ⅳ标准的实施,意味着符合国Ⅲ标准的CH-4等级柴机油将会成为各大品牌今年的市场主力销售产品;而低一个级别的CF-4柴机油,预计今年在行业内的整体销售将会出现明显的下滑。明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国Ⅳ标准的全面实施,作为国Ⅳ商用车最低机油配置的CI-4柴机油将会迎来销量的大爆发。
二、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润滑油价格蕴藏暴涨可能
出现概率:90%
2012年,从全球市场来看,影响国际油价的两大热点将会是伊朗战争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前者一旦引爆,将会导致国际油价暴涨50%以上,而后者则将是拖累油价下行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的市场演变来看,由于美国经济相对恢复较快,减轻了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因此,伊朗战争危机将会是今年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主要外部因素,润滑油价格也因此而蕴藏了暴涨的可能。
目前,由于美国、以色列、伊朗等相关国家都不敢贸然行事,但由于各方利益在本质上不可调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湾地区开战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叙利亚危机的演变也有可能对伊朗局势产生“导火索”的影响作用。
三、乘用车、商用车油耗标准实施节能型机油迎来更大市场空间
出现概率:65%
今年1月1日起,《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这两项标准可以说是对于汽车企业戴上了一道节能的“紧箍咒”。
2009年就开始起草讨论的乘用车第三阶段燃油限值标准,不是前两个阶段标准的简单升级,而是从评价体系到评价指标都进行了全面更新,这一标准是参考美国《公司平均燃料经济性法》,将车企生产的所有车型产量纳入整体评估范围。作为一项国家强制标准,其目标是车企燃油限值比第二阶段下降20%,到2015年,全国平均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要降到百公里7升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指标,乘用车厂家今后数年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油耗的降低。在这一背景之下,具备更强节油性能的SN/GF-5发动机油,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去年的“十大猜想”中,笔者曾经预言了SN机油的崭露头角,果不其然,在这一年中,“龙蟠至尊SN”、“美孚1号SN”等新品都在市场上激发了热烈的反响;预计2012年,SN油品将有望在车厂的装车及售后服务用油领域内取得突破。
四、润滑油行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出现概率:40%
“中国制造”在各行各业都已走向世界,而在润滑油行业却还是乏善可陈。2012年,这一局面将会实现一次大的突破。投资5.8亿元的中石化新加坡润滑油脂项目,将在今年10月底具备投产条件,一期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这将标志着中国企业首次开始在海外建厂生产润滑油产品。
其实,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一些在海外OEM生产的润滑油产品,例如原产自美国的SPEED摩油等产品,国产的“虫胶净”挡风玻璃清洁剂还成功地进入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需品供应系统。但整体而言,国内润滑油企业要想大规模地向海外进军,目前还受制于国家的有关政策限制。在现行的许可证制度之下,实际上只有垄断国企具备直接出口润滑油产品的能力,要想真正实现中国润滑油出口的“百花齐放”,还有待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松绑。
五、行业格局生变民营领军企业将异军突起
出现概率:50%
中国润滑油行业长期维持着国有、外资、民营品牌“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统一润滑油这家合资企业由于其昔日“民营老大”出身的“血统”,在整个行业中又具有某种独特的地位。然而,合资五年以来,随着壳牌对其中国业务定位的变化,统一润滑油这一“独特”地位的尴尬性也日益明显。1月31日,统一润滑油的灵魂人物——总经理李嘉正式离职,这一消息随即在行业网站成为头条新闻,离开李嘉之后、由原杜邦应用面材总经理陈翠薇接任总经理职位的统一,未来的走势以及对国内润滑油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将会令人关注。
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三极”之一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竞争磨练,正在变得日益成熟。市场上坚持品牌化运作思路的几家民营润滑油企业,市场保护规范、售后服务完善、产品质量可靠,正在得到各级经销商和消费者们越来越多的青睐。
六、更多润滑油企业携手资本市场
出现概率:45%
2011年4月20日,国内首家拟上市润滑油企业——高科石化的上会申请被否,宣告了国内润滑油企业首次向资本市场的冲击以失败告终。
去年12月15日,《金陵晚报》以《江苏新股冲关被否原因曝光》为题,介绍了这家“润滑油行业上市第一勇士”冲关失败的原因:证监会内部资料显示,高科石化过会被否,主要问题出在原材料供应的风险。由于其主要原料基础油约占公司生产成本的90%,原料基础油及产成品润滑油的价格均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变化不断波动。根据申报材料披露的敏感性分析,2010年基础油采购价格每增加1%,毛利下降6.58%,利润总额下降14.08%。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抗风险能力不强。而且,高科石化也没有在申报材料中充分披露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措施。
高科石化冲刺上市的失败,并没有阻挡其它企业“联姻”资本、迈向上市之路的热情,据笔者所知,目前业内至少有三家润滑油企业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事宜。但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沪深股市急剧降温,资本市场陷入“寒冬”,再加上基础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在今年尤为突出,因此,这些拟上市企业能否在今年成功冲关,避免重蹈高科石化的“覆辙”,确实不容乐观。从证监会网站2月1日公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来看,目前排队等待上市的495家公司中,也没有一家是润滑油企业。
当然,从长远来看,到2014年,国内润滑油企业将会迎来一波比较适宜的上市时间窗口。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中石化旗下长城润滑油有可能分拆上市,二是国内及亚太地区基础油产能供应的大幅增长,三是中东战争危机的解决。
中石化目前的掌门人傅成玉在此前任中海油总经理期间,曾经成功推动旗下的中海油服、中海化学、海油工程等多家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上市,中海油服还连续三年入选标准普尔“全球最具投资价值30只股票”。因此,对中石化进行分拆上市、体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也是“傅当家”上任之后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里昂证券不久之前引述中石化管理层意见所出具的报告,中石化目前正在考虑集团重组,包括分拆旗下油田工程服务、润滑油等五项业务独立上市,以反映其真正资产价值。
中石化长城润滑油目前每年产量接近160万吨,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0%至40%,若按15倍市盈率招股,上市后的市值将达到约300亿元。长城润滑油若能成功上市,将为国内润滑油企业后续的上市申请铺平道路。
此外,亚太地区及国内基础油产能供应今后几年的大幅增长,将有效缓解基础油价格波动对润滑油企业利润的影响。壳牌公司位于卡塔尔的年产150万吨GTL基础油项目在今年年初正式投产,6 月,韩国SK 润滑油公司将在亚洲新建一套三类基础油装置,加上国内中海油和海南汉地阳光的基础油装置升级,预计到2013年年初,国内基础油的供应情况将会大为缓和,发审委委员们质疑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届时也将迎刃而解。
七、网络销售继续快速增长
出现概率:80%
在去年的“十大猜想”中,笔者曾经指出了“网上卖机油成为新潮”这一趋势,如今,这股电子商务的风潮已经“吹”到了汽车配件行业,1月11日,全球知名的汽车技术及服务提供商博世集团,正式在淘宝商城投入运营旗下汽车配件产品的官方线上交易平台——博世汽车配件官方旗舰店。
这是继长城、龙蟠、奇瑞、吉利、斯柯达等多家润滑油及整车品牌相继推出网购销售模式以来,第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杀入网购领域。至此,除轮胎企业之外,汽车各细分行业的企业旗舰店都已经实现了在电子商务领域内的“会师”。
在2012年,笔者预计润滑油产品的网络销售,尤其是合成SN、SM汽机油的网络销售,仍将保持20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趋势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广大的私家车用户这一终端消费者群体。但随着网络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厂家和传统渠道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凸显,如何考虑为电商渠道量身定制专门的产品线,化解网络销售与传统渠道销售之间的矛盾,将会是行业的“先行者”们今后需要着手予以化解的一项课题。
八、绿色营销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出现概率:50%
什么是“绿色营销”?按照维基网络的定义,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消费习惯,将绿色环保主义作为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观导向,以绿色文化为其生产理念,力求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所做的营销活动。
事实上,从国外企业的发展史来看,最早提出“绿色营销”概念的,也正是雪佛龙、杜邦等石油化工企业。在中国润滑油行业内,壳牌面向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宣传项目“美境行动”目前已在国内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18个城市中开展,参与学生累计逾百万。国内首家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公益组织的龙蟠石化,也已经连续两年向联合国递交了中英文版本的《全球契约履约进展报告》。
从润滑油作为石油产品的行业属性而言,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环境影响的敏感性等特点,都决定了这个行业应当是一个与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营销”密切相关的行业,在绿色营销方面的深入建设,也体现了企业品牌发展对于社会贡献价值的深层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润滑油企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绿色营销”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润滑油行业领军企业的营销发展主流趋势。
九、品牌宣传掀起“微博大战”
出现概率:30%
正如笔者在去年的“十大猜想”中所说,随着消费者“日益精明”和媒体集中度的稀释,国内各行业整体上已经走过了依靠央视广告砸品牌的阶段。从去年各大品牌的宣传来看,笔者认为发生概率较小的“央视广告大战”也没有出现。
国内最为热门的媒体无疑是新浪微博,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品牌宣传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多家润滑油企业现在都已经在新浪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因此,继2011年进军淘宝,开通网上销售之后,2012年的新一轮润滑油品牌网上宣传竞争将有可能在微博这一平台上发生。
十、更多品牌开始关注经销商利益
出现概率:55%
2011年,受国内汽车行业增速低迷的影响,国内润滑油销售增速放缓,众多品牌的经销商利益更是受到严重挤压。但目前,润滑油行业内的很多品牌只片面地关注自身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和销量的增长,忽视了经销商的利润。而在这一过程中,修理厂二级渠道成了各品牌竞争“渔翁得利”的最大受益者,在各个品牌经销商的竞争中,二级渠道的胃口被宠得越来越大,赚取着与本身销售层级不对等的高额利润。经销商为了扩大销售量,就只有不停地给下级客户开展搞促销、送礼品等等花样翻新的一系列活动,促销力度越做越大,最终不断地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在厂家和市场的两头压力下,利润空间被不断削弱,最终对行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发展
2000年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电力、汽车、冶金、钢铁、模具、机床行业的快速增长,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润滑油需求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中国润滑油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档油品直接与国际接轨,润滑油市场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一部分也逐步形成了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两大阵营中国润滑油市场已经成为近十年来世界润滑油消费的热点地区,吸引着全球主要的石油巨头和独立润滑油商在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润滑油消费量增长较快,但是人均消费量依然偏低,目前中国人均润滑油消费量为4.5千克/年,与发达国家人均15-25千克/年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可见中国润滑油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随着润滑油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润滑油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的深入研究。 油罐局部快速加热器工作原理:
1、将“涡流热膜换热器”沿储罐径向伸入油罐底部,热媒介质(蒸汽)走管程,油品从壳程内德管间
流动,壳体吸油口直接连通罐内介质。
2、在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设温控阀,通过感温探头对油品出口的温度的检测来控制换热器的蒸汽入口蒸
汽进量,从而确保油品温度的恒定。
换热器采用高效换热元件——涡流热膜管,保持油品在管间合理流动,热效率是普通换热器的3-5倍,
其强化传热机理是:油品流体在内外表面流动时设计成紊流流动,产生强烈的震荡和冲刷作用,流动的方
向不断改变,是紧贴管壁表面的高温油品流体不断更换,隔热层变薄以至破坏,金属表面热量传递加快,
流体微观涡流加强,使油品流体内部热扩散强化。不会使贴近管壁表面的流体产生局部高温过热,因此可
使油品既得到适当,充分的加热又无结焦分解的可能。既传热量好,又不会阻力很大。
加热特点:
1、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不易结垢。
2、可对油品定量加热,需要多少加热多少。
3、油品不会出现局部高温、炭化,保证了油品质量及加热器传热效率。
4、油罐内出油口温度最高,保证了倒出油品流动性。
5、避免反复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保证了油品色度、降低了油品处理的成本。
6、使用寿命长,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性能。
7、工艺结构设计先进,保证了油品顺利流出及较好的“抽罐底”作用。8、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可根据油品的进出温度及倒油流量控制蒸汽进给量。
9、结构紧凑,安装与维修方便,不会因为加热器的安装而影响罐体的安全。与U型管换热器比较,在
同等换热面积情形下:涡流热膜换热器的外型尺寸,仅为U型管换热器外形尺寸的二分之一左右。
10、相对于电加热方式,更安全,加热更温和,对油品品质影响更小。
据【石油化工技术推广中心】介绍,此新型油罐加热技术已经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已经在中石油多个油气
储运单位得到应用。
应用案例 加热方式 热媒体 倒油量 升温温度 生产时间 冷凝水温 蒸汽耗量 列管式加热器 0.8Mpa饱和蒸汽 60T/t 30-60℃ 14小时30分 100℃ 14.6吨 新型快速加热器 0.8Mpa饱和蒸汽 60T/t 30-60℃ 1小时30分 55℃ 1.96吨

㈡ 急求【美孚】润滑油的品牌历史越详细越好。急急急!!!!

参考文献 网络
http://ke..com/view/63030.html?wtp=tt

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NYSE:XOM)是全世界第二大型石油企业,其总部设于德克萨斯州爱文市。ExxonMobil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8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该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托拉斯组织,在进入20世纪,美国掀起反对垄断组织的风暴,并通过的《反托拉斯法案》,当时的标准石油首当其冲,成为该法案的第一个受制裁的公司,1911年该法案将标准石油分拆为Jersey Standard(新泽西标准)、Socony(美孚)和Vacuum oil。1966年Socony(美孚)和Vacuum oil合并并改名为Mobil oil Corporation,1972年该Jersey Standard改名为Exxon corporation(Esso为其子公司),1999年11月30日Mobil和Exxon合并。该公司也是埃克森、美孚及埃索全球分公司的母公司。此外,埃克森美孚与壳牌、BP(英国石油)及Total同为全球四大原油公司。该企业在全球《财富》500强排名中2004.2005第三;2006第一,2007第二,2008第一,2009第一(市值3365.24亿美元)。在2008年Exxon Mobil前三季度连续刷新全球上市公司的赢利记录,在该年第三季度达到148亿美金,全年以452亿美金冠绝全球并刷新全球上市公司年度盈利记录。
现任公司CEO为:Rex W. Tillerson(雷克斯·W·泰勒森) 。
[编辑本段]ExxonMobil公司
ExxonMobil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88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目前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历史最悠久的7大石油公司之一,其公司包括关联及控股公司现有职工8万多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已扩展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业务以能源为主,石油、石油化工、煤炭、矿产及电能均属其优势,是世界最大的经营石油勘探、生产、运输、炼制加工和销售的综合性公司。该公司也是化工原料、溶剂、添加剂、中间体和聚合物及其他石化产品的最大供应商。
[编辑本段]Mobil公司

Mobil公司成立于1882年,是一家集勘探开发、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公司,现有职工5万人。其油气勘探遍及美洲、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拥有原油储量4.68亿吨,产量4050万吨/年,天然气产量5085亿立方米,产量470亿立方米,原油总加工能力1.02亿吨/年,化工产品中对二甲苯和定向聚丙烯包装薄膜居世界领先地位。
[编辑本段]Exxon/Mobil公司
Exxon公司和Mobil公司于1998年12月1日宣布合并成立Exxon Mobil公司,上游总部设在休斯敦,下游总部设在Fairfax,公司基地在得州irving。公司中Exxon占70%股, Mobil占30%股。
新公司将会很好协作。在勘探开发方面,原来两公司在南非、里海、俄罗斯、南非和北美组织得很好,很少重叠。深水资产和深水技术相互补充。合并后的公司在天然气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天然气销售量高达140亿立方英尺/天。在下游方面,新公司在美国经营规模达到了壳牌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最近形成的下游财团的水平。新公司在其他地区的炼油和销售资产也可以互补。Exxon 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生产商,与Mobil在润滑油市场的领先地位相得益彰。在化工领域,Exxon 与Mobil也有良好的战略配合。
新公司在下列领域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深水和北极作业、重油加工、合成液体燃料、液体天然气、高强钢、炼油和化工催化剂(包括茂金属催化剂)、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加氢处理、催化脱蜡、二甲苯异构化、甲苯歧化、合成润滑油、专用醚和裂解。
Exxon公司为保持其炼油和化工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平均每年在科研开发方面投入数亿美元,大力支持勘探与开采、炼制与合成燃料、基础化工产品与中间体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方面的研究,并特别注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让与生产支撑以及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
其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
① 生产服务公司(EPR):设在休斯敦,主要负责公司油气勘探和开采业务的研究工作。
② Exxon化工公司(ECC):下辖有基础化工中间体技术开发部、高分子聚合物(含百润敏)技术研究开发部及Exxon化学工程部。
③ 研究与工程公司(ER&E):设中央基础研究部(CR)、石油炼制研究部与Exxon工程部;其主要业务是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各子公司在石油炼制、合成燃料、运输和销售方面的需求。
[编辑本段]Exxon化工公司(ECC)

Exxon化工公司(ECC)为世界第三大石化公司,主要负责Exxon的化工业务。按产品综合系列划分,可分为三大主要部门:初级石油化工产品;聚合物及Paramins添加剂;化学中间体。
Exxon化工公司(ECC)1996年主要业务经营(包括销售与转让)除烯烃、芳烃、添加剂仅次于Dow 化学公司、阿莫科、Lubrizoel公司外,其他业务项目均排名第一(聚丙烯排第七)。
主要技术成就

80年代开发了直管式蒸汽裂解炉和EXXPRO(PMS)丁基橡胶技术;1983年开始烯烃聚合的茂金属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1992年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剂生产聚乙烯工艺以及气相聚乙烯工艺的超冷凝技术为世界所瞩目,1996年又开发了茂金属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等规聚丙烯技术,并正在不断开拓茂金属催化剂的新应用领域。
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的专有技术:
① 高压聚乙烯技术----20万吨/年大型管式反应器工艺。
产品为LDPE,EVA,EMA,离子交换聚合物,Exact塑性体。
②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技术
采用茂金属催化剂EXXPOL工艺和气相流化床超冷凝技术,产品为Exceed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如同时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可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提高50%—60%,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7万吨的LLDPE可扩能到50万吨。
③ 聚丙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或其他催化剂,产品为低灰份聚丙烯和Achieve等规聚丙烯。
④ 丁基橡胶产品,采用低温阳离子聚合工艺,卤代丁基产品EXXPRO(PMS),产品质量稳定。
⑤ VISTALON乙丙橡胶。采用操作弹性大的管式反应器工艺,用于汽车与电器行业,并用作流动性改进剂。
⑥ 粘合剂产品
⑦ 百润敏添加剂
⑧ 基础化工产品。工艺范围包括裂解、原料组合、工艺优化及沸石催化工艺。
⑨ 特殊性能液体。是世界特种石油化工液体供应商之一。用于喷雾剂、杀虫剂、工业用清洁剂、纺织和金属加工用油等。
⑩ 乙烯基中间体,采用齐聚/羰基化工艺用于PVC的各类增塑剂。
[编辑本段]研究与工程公司(ER&E)
80-90年代取得的重大成果
80年代,主要技术有8项:煤液化、小晶粒催化剂催化裂化、XCL-12汽油抗堵添加剂、BT抗氧剂、高分子改性沥青、流化催化计算机模拟、农用喷雾油、Honeywell TDC-3000DCS系统开发。
90年代的主要技术成果有7项:短接触时间FCC、RT-601加氢处理催化剂、AGC-21天然气转化工艺、Exxsyn润滑油基础油、Esso-Ultron 机油、Phase-IV汽油添加剂、ETO-2197航空润滑油。
ER&E的先进技术
(1)高辛烷值汽油生产工艺
硫酸烷基化:自动冷却、多段搅拌反应器、低能耗;烷基化油辛烷值96RON/94MON,产物收率、选择性好。工业应用:已有9套装置,处理量2KB/D至30KB/D;
Powerforming(动力重整):采用半再生工艺和专有催化剂将低辛烷值石脑油转化为RON98的汽油。该工艺条件温和、 运行周期,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设计了相应的催化剂系统。
(2)加氢工艺
直流汽油石脑油/馏分油加氢精制;
SCANfining工艺:采用与Akzo联合开发的催化剂RT-225,对催化石脑油选择性加氢,脱除汽油中的硫,基本上保留汽油中烯烃,避免辛烷值损失,并且减少氢耗;
DODD工艺(柴油深度脱硫工艺):脱除柴油中的硫;
Go-fining工艺(FCC进料预处理);
常压、减压渣油加氢工艺。
(3)渣油工艺
灵活裂化IIIR;
流化焦化:流化焦化和灵活焦化都是将采用流化床技术重质油的热转化,灵活焦化除产生重质燃料油外,还产生低热气体;
灵活焦化工艺。
(4)环境保护工艺 ER&E的环境保护技术在全球得以广泛应用,包括以下技术:
灵活吸收:用于炼厂、天然气厂及其它能源生产厂尾体中H2S的脱除,针对不同的应用,采用不同的溶剂;
热脱氮工艺 :ER&E的选择性、非催化脱氮技术,将NOx转化为N2、水, 减少Nox的排放,在全球有130套工业应用装置;
湿气洗涤(控制FCC烟气排放,减少粉尘和SO2的排放);
脱硫工艺;
此外,还有重芳烃中回收纯度98%的均四甲苯、润滑油添加剂及其配方技术、渗透膜溶剂回收技术、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抽提等技术。
ER&E在化工方面有自由基制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均聚物和低EVA含量共聚物工艺技术、茂金属聚烯烃生产技术(Unipol气相流化法)、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生产技术等。
[编辑本段]Mobil公司的技术特长
(1) 分子筛催化剂
Mobil公司在分子筛的研究开发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1994年世界合成沸石约150种,Mobil公司的ZSM系列约占60种。Mobil公司1973年开发成功ZSM-5分子筛,可增加催化裂化汽油产率35%,辛烷值也有所提高。1994年又开发出MCM-22双通道分子筛,这是一种具有两种不同孔径的晶体结构、高硅分子筛。
(2) Mobil公司可提供下列工艺技术:催化裂化、中压加氢裂化、烯烃转化成汽油和馏分油工艺(MOG,MOGD)、裂解汽油加氢脱硫工艺、催化脱蜡工艺(MDDW)、定向聚丙烯OPP薄膜、乙烯己烯共聚LLDPE、烯烃异构化工艺、烯烃齐聚-歧化技术(MOI)、二甲苯异构化技术、高活性甲苯歧化工艺、聚对甲基苯乙烯技术、甲醇转化成汽油工艺(MMO)。
[编辑本段]在中国
Exxon公司非常重视在中国发展业务,专门成立的Exxon中国公司负责在中国的业务。
到1995年年末,Exxon公司在中国注册了9个以Esso为标志的加油站,在香港地区注册了18个Esso加油站,在中国销售各种燃料油特种油品和润滑油。1995年Exxon公司与中国石化锦州石化公司合资组建了锦埃克森润滑油复合添加剂有限公司,其生产规模为5000吨/年复合添加剂和5000吨/年粘度调节剂, 1996年10月开始经营。
Mobil在香港设青衣油库,主要用来对中国大陆贸易,在天津建设了莫比尔石油天津有限公司,生产润滑油和润滑脂。
目前埃克森美孚在天津塘沽和江苏太仓均有生产工厂.
在中国香港

埃克森美孚拥有全香港最庞大的加油站网络(包括集团旗下埃索、美孚及东方油站),并持有青山发电有限公司60%权益(余下40%由中电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青山发电负责生产电力,透过中电控股全资附属的中华电力在九龙、新界及大部份离岛的输电网,供用户使用。
2007年1月,香港海关发现屯门一个埃克森美孚的油站的入油枪不准确,使顾客每次多付5%的油费,涉嫌违反度量衡条例。当局已在4月票控埃克森美孚。
[编辑本段]在委内瑞拉

2005年12月20日,委内瑞拉政府向在该国作业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发出最后通牒:必须在当年年底之前同政府合组公司营业。
该企业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七。
企业文化:友谊,分享,感恩.all customers vic&vip
[编辑本段]官方网站
埃克森美孚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exxonmobil.com/
埃克森美孚公司中国网站: http://www.mobil.com.cn/

㈢ 使用全合成机油的好处是什么

全合成比矿物油、半合成的优势在于:理化性质稳定,拥有更好的润滑性、耐高温抗氧化性、很长的换油周期。低温流动性好,冷天易启动车,高温时对发动机降温性能好。清洁性好,减少积炭形成。发动机运转阻力小,可以降低一点汽油消耗。总之就一个好处和目的:延长发动机寿命,减少维护保养成本。

㈣ 性价比最好的机油是什么品牌

如下:

1、嘉实多

嘉实多是世界公认的润滑油专家。成功归功于CharlesCheers Wakefield。是他在1899年建立了专业的润滑油公司——嘉实多,并确立以技术先锋、获胜、热诚与激情、卓越表现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仍能代表嘉实多,而且是使嘉实多成功的核心力量。

嘉实多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有润滑油生产厂,在英、美、法、德、意、日、澳等多个国家设有12个技术研究中心,确保嘉实多润滑油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㈤ 汽车什么机油最好

个人估计你用的应该都是美嘉壳这样传统的名牌吧,而且还是国产的,如果是进口的,肯定是能体验出来差别的,特别是欧版的美孚和美版的,欧版的就会更平顺一些,就是基础油的原因,现在都喜欢用欧洲的机油,像德国GT这类的机油。基础油品质,添加剂技术,渠道的把控都是考量的因素。

㈥ sn机油是什么级别/怎么样,机油级别sn什么意思

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API等级代表发动机油质量的等级。它采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工作能力。等级分为SA、SB、SC、SD、SE、SF、SG、SH、SJ、SL 、SM、SN等级,字母越靠后,等级依次提高,SN级是目前最高的级别的机油。SJ是90年代的标准,SL是2001年的标准,SM是2004年的标准,SN是2010年的标准。

SN级别的机油作为最高级别的机油,在机油的分类上大致属于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一般以SL,SM级别的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事SN级别的。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例如,壳牌非凡喜力(Shell Helix Plus)是API SM级,而壳牌红色喜力机油(Shell Helix Red Motor Oil)则是API SG级,这说明非凡喜力的质量等级要高于红喜力。

㈦ 汽车的机油需要经常更换吗

有的车主偶尔会很长时间不用车,那么不经常开车的情况下多长时间换油比较合适?一般要看我们车主选择什么样的机油。如果选择比较好的机油,可以一年换一次机油,一般都是全合成机油。如果车主长时间不开车,建议选择全合成机油。虽然总体成本会比一般的特种油和半合成机油贵,但合成机油中的制造和精制技术更高,机油的清洁度、润滑性、粘度和密封性能都能满足长期停车的要求。那我们一年能换一次车油吗?如果一辆车一年的里程数在一万以上,我们的建议是一年换两次油,这样踩油门的时候车会觉得舒服,上高速的时候车会有足够的动力。

这个问题在合成机油中已经见底,用这种油的车主会选择用一万公里的标准来代替;其实这个极限可能会达到3万公里,因为同样的机油用在汽车文化比较成熟的欧美,最高标准真的那么高,正常用到1.5/2万公里是很常见的。所以合成机油不需要缩短更换里程周期,也不用担心时间周期;因为大部分国产车行驶时间少,停车时间多,停车时机油会流回油底壳,曲轴箱内部剩余空间很小。空气中20.94%的氧气含量非常少,想让两三年后加入抗氧化剂的机油变质,真的不现实。

㈧ 润滑油的主要流向

那主流方式的话,当然可有很多,主要的流向当然是要按照那个低的地方,然后比较留下的比较好一些

阅读全文

与机油文化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