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论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

论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20 16:28:36

1.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有哪些

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形成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冯天瑜教授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地产生了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人类的生命与水息息相关,决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中华民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不光是中华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所有的中国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汉族的祖先崇拜文化,这种文化的由来是可以找到地理环境的因素的。汉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为发达的农业文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促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体(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饭万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对子孙来说已足够应用,家族宗法观念由此得到强化,引出了对祖先的莫大崇拜。”2无论是文学、思想、历史学、经济学、书画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续性,这种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从中华文化产生开始,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中断过,具有明显的延续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
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从远古时期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化石中,我们知道,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东亚大陆的广大地域。“长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这些广大的区域的总面积有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广阔的,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奠定了地理基础。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它们的地理环境非常狭小,当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文明由此中断了。中国则不同,中国文化在广大的区域内发展,内部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在历史上,当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自己的文化。历史上的东晋、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延续了中国文化。即使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清两朝,汉族文化也能对他们潜移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汉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中国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那样在历史上灭绝了。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样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从早期起源开始,就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辽阔而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4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杂多样。中国的南北跨越30个纬度,东西跨越60个经度,南北温差相差近50度,东西年降水相差几千毫米,山脉和河流都有各种走向的,这种自然特点把中国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
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是明证。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渊薮,博大精深;燕赵文化多慷慨悲歌;荆楚文化轻灵精奇;湖湘文化朴质蛮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很不一样,衣食住行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样的。但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统一性,形成了中国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各种文化共存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着特点,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患”。6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第三大特性是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独立的特性。
在地理上,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碍,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上独立成长,虽偶尔有外部文化传入,但都无法改变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
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上成长的。如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道教等,这些思想和宗教流派在世界上自成一体,影响深远。又如汉字,汉字完全是中国人创造的,不像其它的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基本上都是来自腓尼基文字。又如中国的书画艺术,更是中国人的独创。中国的四大发明——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也是由中国人独立创造的。其它的中国文化也是如此。也有外来文化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比如佛教,但“佛教自它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再按照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再宣传自己的理论,当时的中国人是把它看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来处理的。”7经过中国化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经院哲学的佛教,而是中国人自己引申发挥的,与印度本土的佛教大不一样。宗教是这样,其他的思想学说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状态独立地向前发展。
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加上中国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明清两朝基本上是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致使中国很少接受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
五、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深深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处温带大陆,温带气候适中,就使中国民族形成温和的性格,在天人之际和人伦的关系上采取持中的中庸态度。”8
中国的大陆型气候十分明显,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中国东部,河网密布,沃野千里,季风定期带来丰沛的雨水,水热配合良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来署去,周而复始”。9在温带地区,热能和水分比较充足,农业比较发达。在发达的农业条件下,再加上中国物产丰富,人们生活能自给自足。而自给自足的中国人是历来喜爱和平的,不喜欢侵略扩张与动乱,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喜欢采取中庸的态度,对人谦让,对上尊敬,不喜欢与人发生分歧和争吵。这说明温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温和的性格和中庸的态度。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如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建立清的满族。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汉族却采取退让的态度,偏居一隅或服从少数民族的统治。在中国近代,中国多次遭受资本主义的入侵,但中国人却采取忍辱负重的态度,与侵略者签订有害于中国不平等条约。这都是由于中华民族,特别是汉人的温和的性格决定的。而这种温和的性格又是受到了中国温和气候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肯定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具体情况,协调人地关系,从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2. 论述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要比现在大的多,有时往往起了完全隔绝的作用,例如海洋、大江、高山、沙漠、沼泽、丛林都曾是先民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中国的地理环境发杂多样,所以除了农业以外,人们还不得不选择其他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牧业、狩猎、养殖、捕捞、采集、冶矿、手工业、林业等各种产业,并且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相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

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在

狱火炼狼
圣贤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4. 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影响,{一}首先我们的华夏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这种文明区别与希腊的海洋文明(以对外贸易为主讲究民主与公平)而大河文明以农耕(农耕的实用也使得中国古代科学带有明显的实用性)见长,出于防范自然灾害(我国独特季风气候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地形的复杂多样又导致地质灾害频繁)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全全国的物力抵抗灾害(这种明显的集体主义也区别与西方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二}农,牧文明的长期对抗也是推动中华文明前进的重要力量,农耕文明需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三}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对着对海权和陆权的选择,在古代以陆路交通见长的时期加之长期无海患(相对2000多年封建社会来说)。然而现今的现实是除了渤海我国所有的领海都与外国有纠纷。我国对外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海军。美国妄图以岛屿链实现对中国崛起的压制。这种种表明我国的海防严峻,传统的陆权思想亟待改变。
以上只是地理因素对我们文明演进影响的一部分,实际很广

5.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6. 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文化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例如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濒临海湾,多山少平原,航海贸易发展起来,政权、财权、神权的分立,形成“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7. 论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特性产生了哪些影响

首先中华文化的特质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 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有海洋有广袤的陆地。并且海岸线较长,有寒暖流的影响渔业文明较发达。中国跨纬度较大,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蒸发快,加上光照,盐文化发展起来了。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很多优良的港口,航海文明等都相当发达。

  2. 再有就是中国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收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是中国的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大致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有了3个阶梯的形成。受海洋洋流与地势,地理位置的影响,降雨量光照,气候都截然不同。由于西部地势较高,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有了高原文明,在往东地势较低,受降水量及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干燥形成了沙漠、戈壁才有了敦煌石窟。然后就是草原文明了,造就了元朝的大统一。然后就是平原,适合发展农业,致使从古至今农业文明较发达,也是建立国都发展政治经济的首要选择!

  3. 综合使中华文化具有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质。形成了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征!

阅读全文

与论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