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京剧是传统文化还是民间习俗
京剧要严格归类为民间艺术,属于民风的一种。源于民间,反映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韩剧、皮黄江为基础,融合辉剧、方子等艺术种类,在北京形成的新戏剧方式,干隆年间,徽班上京上京,备受官贵人喜爱,民间流传至今,至今已成为我们的国粹
京剧是一种戏曲剧种,传播北京、河北、天津和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国外经常代表中国的戏曲艺术,因此也被称为“国剧”。这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B. 为什么京剧是国粹
说京剧是国粹,因为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京剧是一部凝结了中华文明的网络全书
京剧形成的过程,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京剧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的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更是一部凝结了中华文明的网络全书。
2:京剧汇集百戏之长,扬弃百戏之短
京剧是中国最为普及的剧种;以徽调、汉调为主,融合吸收了多剧种的曲调优点,兼容过程中,扬弃了地方剧种过于晦涩难懂的地域性元素,用唱、念、做、打、舞等具体的表演手法,浓缩地体现中华民族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等文化艺术精髓。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自梅大师起,京剧早就成了外国人了解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一个窗口。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得到了世界的承认与尊重。
3:京剧有着最为完美的表演体系
京剧的综合了唱、念、做、打、翻、舞诸多表演技巧,能完美地表达任何人物、剧情。一桌二凳,既可是皇宫,也可是寒窑,简约而写意,;化妆的写意则具体表现在脸谱的创造与运用上,一眼辨忠奸;服饰的写意则通过蟒、靠、褶、帔、衣、盔、靴明确区分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比如《三岔口》,明明在灯光强烈的舞台上,但通过演员的表演,能让你忘却时空,仿佛这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
C.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当中有哪些行当
京剧的诞生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结语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D. 京剧为何被称为国粹
京剧本身的成熟和对中国文化的审美的代表性,称为国粹毫不意外。 实际上,国粹这个词是在和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才出现的,它要求能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代表性,国粹是对外而非对内的一个词, 因此,广东听粤剧,江浙听越剧,河南听豫剧,京剧的国粹身份,并不妨碍地方戏曲的发展,反而,京剧和地方戏曲的交流很多,所以,京剧是国粹没有问题,但国粹并不是全部,它只是一个切片,具有代表性而已。
首先,京剧不只是代表北京的剧。北京真正的地方戏叫“曲剧”唱腔念白艺术表现手法与京剧是有差异的。京剧的名称也不是亘古就有,而是民国时候诞生的,也叫过平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吸收了各大剧种的表现手法。就其传播的广度而言,非但在北京受众广大,全国各地都有成规模的京剧拥趸,京剧为舞台娱乐时代中国人最主要演出形式。才被成为“国粹”。因而不存在北京本土的戏就是国粹的说法,京戏不是北京的戏,而是戏中的北京。
其次,谈国粹。粹者精华也。我们民族自从有戏以来,就在不断的把自己艺术的精华,把所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贴上去。繁缛的点翠头面,不惜工本。不断磨合,日渐完善的音乐,令人如痴如醉。具有表现力的舞蹈、身段。以及丰富的文学创作,精彩纷呈的故事。无一不是戏曲的重要载体。因而此粹代表了我们民族最精彩,最漂亮,最用过心思的东西。凡是有这些东西的,都可以谓粹。因而我觉得,地方的戏也可以谓之粹。
最后,要看对国粹的定义。
一、由中华民族孕育而生。
从这个角度讲,地方戏是国粹,无论是一声吼动八百里秦川的秦腔,还说江南温婉缠绵悱恻的落地唱书越剧。地方戏受一方水土浸润,而无论是秦、是越、南腔北调,都是地方的观众与艺术家共同创造、完善、欣赏的,地方也是中国,是在我们民族的审美需求下孕育下诞生的,福建土楼、高坡窑洞、平遥古城、徽派建筑无一不是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财富。
二、代表中国艺术精华。
从这个角度讲,地方戏又只能算“地方粹”不能算“国粹”。地方戏代表的是地方,受众会因为方言比如越剧,或是艺术风格比如秦腔受到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地方戏感受地方的魅力,了解地方的文化。但是京剧受众面之广,跨社会阶层之大,是地方戏花雅部都难以比拟的。因而从这个角度讲,福建土楼、高坡窑洞、平遥古城、徽派建筑都不如万里长城更能象征整个中华民族。从这个角度讲,京剧是真正的“国粹”。
E. 京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京剧艺术被称为“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根本换不掉的。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京剧在海内外拥有亿万观众、戏迷和票友,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这足以证明了她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京剧是一门高雅艺术,但她又具有通俗性。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京剧拥有社会各阶层的大批观众和爱好者。
(5)京剧是传统文化的什么瑰宝扩展阅读
京剧的起源期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干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
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
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着名。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
F. 京剧是什么国粹
京剧是文化艺术国粹。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够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的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北京这座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京剧被列入非遗名录,说明他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京剧唱腔优美,抑扬顿挫,角色众多,有生旦净丑四种角色。
国粹: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G. 为什么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到唐代的梨园百戏,再到宋代的南剧,明清的昆曲,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京剧形成的过程,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国文化。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的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网络全书!
H. 传统文化的国粹京剧是怎么来的京剧形成到底多少年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诞生了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和尚小云,有人就问了,这四大名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当年那还是民国的一个戏曲界,搞了一个选举,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投票一样,选出你自己最喜欢的旦角,经过一番紧张的工作筛选之后,最后选出的这四个人。这就联想到了京剧的由来了。
但是,在之后的不断斗争当中,因为毕竟艺术永远都是为外行人员服务的,最后还是大批的外行战胜了昆曲,最终孕育而生了现在的京剧,经过四五十年的时间,在1840年前后形成的,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国粹了。
I.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答案: 解析: 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J.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许金榜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