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着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1)资兴市香花镜塘村有什么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❷ 安稳伏羊节的来历,有什么历史文化典古文和意义
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总结创制的节庆。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
据史典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宰相范鑫曾到今鲁南一带隐居,见鲁南一带草肥水美,便在此地养羊致富。恩泽百姓。在末朝之前,羊肉都是我国宫廷宴席上的主角。到了元朝,北方游牧部落的契丹人统一了中国。
《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见伏天食羊可以使阴阳平衡、寒热互补,有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功效。
在苏北地区大伏天吃羊肉,是一个老传统,有点反季节的味道。近年来这个一地的老传统与沪郊农家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了固定的“伏羊节”。每年小暑起,上海庄行镇都会举行伏羊节。
❸ 九族中的邹族有什么历史文化
邹族又可分为南邹与北邹,南邹指的是南方的”卡那卡那富”与”沙阿鲁阿“族,北邹又称”阿里山 邹”,有”特富野”、”达邦”、”伊姆诸”与”鲁富都”社,而四社中的伊姆诸社与鲁富都社都于本世纪初因恶疾、部落首长绝嗣而废社。阿里山邹族目前有八个 村落,来吉、里佳、乐野附属于特富野社。新美、茶山、山美附属于达邦社。
其生产方式以山地耕作为基本,兼以狩猎、捕鱼及饲养家畜为辅。狩猎曾一度为主要生产,至今狩猎在祭仪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受限与保护野生动物观念的兴起、森林公园的设立、猎物的减少等因素,已少有以打猎为生。农作物以小米、早稻、李、梅、桃、生姜、甘薯为主,其中以竹笋为生产大宗。较特殊的作物有香菇、 板栗、 棕榈、 油桐、山茶、 爱玉子等,嗜好品有粟酒、薯酒、竹筒饭与烟草。邹族人生活比较简朴,或者说比较艰苦,但非常重视祭典和人人能歌善舞却是一大特色。
阿里山丛书《亲近邹族》认为: 阿里山的邹族原住民最早于三千至四千年前已抵达台湾岛活动,邹族人相信所有的人类都是由邹的天神(hamo)所创造,早在传说中的大洪水之前,邹族人已活跃在嘉南平原一带,后因生活习惯及适应狩猎环境,乃逐渐移入深山。 卫惠林、余锦泉、林衡立的《台湾省通志稿卷八同胄志,曹族篇》认为达邦与特富野两大社,在荷人1650年的《台湾土民户口表》上出现Tapangh和Tivora等地名。王嵩山的《阿里山邹族的历史与政治》认为,虽然“种族所属与社会文化内涵,尚末能被认识,但至少我们已可确切知道370年前这两地已建立部落。”
潘英在《台湾原住民的历史源流》中把台湾原住民各族的发源地传说分成三类:一类是高山发源说:有 泰雅族、 布农族、邹族、 排湾族、 鲁凯族、 卑南族、 雅美族等;一类是海外源地说:有 泰雅族、 赛夏族、 布农族、 排湾族、 阿美族、 卑南族、 雅美族、 平埔族等族;一类是平地或海滨发源说:有 布农族、邹族、 阿美族、 卑南族、 雅美族、 平埔族等族。认为 高山族九族仅 阿美族、 赛夏族二族没有高山发源说,仅邹族、 鲁凯族二族没有海外发源说。
❹ 陕西武功县有什么历史文化遗址什么的
后稷遗址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杨陵地区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代,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为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也就是后稷,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教先民种大豆、谷子、麻、麦、瓜,生产技术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后稷又教先民除草、护苗、助长、收获,所以谷粒饱满产量高。他还教先民选择良种。后稷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
在杨凌,现在仍有邰国遗址,而后稷也是杨凌的象征,后稷的教稼台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在杨凌东北,距杨凌十五六里路。武功县武功镇西坡上有后稷祠和姜嫄庙,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举行盛大的祭祀后稷和姜嫄的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游百病,认为上山祭祀后可消灾灭病。
❺ 《海丝古茶诗》的“数杯香荈”的“荈”字有什么历史文化怎么读
数杯香荈,是着名海丝文化诗词《海丝古茶诗》的第七句。
荈,读作荈(chuǎn),是老茶叶的古称,指叶片较大的老茶叶、大叶茶、粗茶。"荈"字是在"茶"字出现之前的茶的古老的专有名字,除指茶外没有其他意义,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南朝梁·顾野王《玉篇》:“荈,茶叶老者”。
海丝古茶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历史悠久,穿越淼淼大海、经历了惊风骇浪、艰难险阻,自带有一种星辰大海、卓尔不凡的韵味。海丝古茶是大叶茶,有一句话“海丝古茶的粗枝大叶,就是茶叶界的金枝玉叶”,所以荈字用来描述广西北海特产海丝古茶比较贴切。
附:海丝古茶诗
作者:郭天英
淼淼南海,巍巍大廉。
天高云淡,海丝古茗。
千载绿华,万里星辰
数倍香荈,百味人生。
人于草木,山水之间。
清壶日月,雅韵自称。
嘉树蕴朴,返璞归真。
大道之间,一页清新。
❻ 请问上海彭浦新村街道那块地区有什么历史文化
民国34年(1945年),地境属宝山县大场区二、十六保和江湾区十六保部分地区。1951年,属宝山县江湾乡民主村、彭浦乡幸福村、庙行乡前进村部分地区。1978年11月,建立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1988年1月,析出1.98平方公里建立临汾路街道。
境内主要河道,东西走向有走马塘(原名钱溪,系五代吴越王钱�开掘)、北长浜,南北向有东高泾、俞泾浦。境内河浜、田宅纵横交错,由于地区闭塞,直至清朝中叶和民国初年,才相继形成颜家宅、杨家宅、塔水桥、翔前宅和香花桥等18个自然村。民国13年后,在东部建造广肇山庄、地逾千亩,又辟筑岭南路,使南北交往逐渐增多。民国25年,筑场中路,是江湾、大场的通道。自然村逐年增多,经过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日军入侵,民房烧毁殆尽,战后,农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至解放前夕,有32个自然村,人口近万人。
1958年始,建彭浦工业区职工宿舍(彭浦新村)。在走马塘北岸修建铁路南何支线,设彭浦站(今北郊站)。共和新路延伸入村纵贯南北。辟闻喜路、平顺路、临汾路、岭南路、曲沃路和保德路等7条道路。在场中路两侧,有上海乳品五厂、长征联营制药厂、闸北运输公司一、二车队、上海飞机制造厂等单位。1980~1984年两次地域扩大,拆迁12个自然村,建造新村住宅和绿化。彭浦公园占地3.27公顷。至1993年底,居民住宅建筑面积达170万平方米,境地绿化面积达22万平方米。基本形成生活、文化设施较全,商业网点比较集中的居民新村。
1993年,有平顺电话局、城市信用社各1家、银行3家,金融证券所3家、市(部)属企业87家、中外合资企业10家、区属工厂8家、商店149家,街道所属工商饮食、服务企业121家,个体工商户53户、集贸市场3处,中学5所、职校1所、小学8所、幼儿园9所、托儿所11所(其中回民托儿所1所),医院5所、卫生站6个,文化馆和娱乐城各1座。
闸北区县志: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zabei/index.html
❼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什么历史文化
广西主要包括以下七大历史文化:
以甑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史前人类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
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居、徐悲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资兴市香花镜塘村有什么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广西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
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其中以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钦州猪脚粉、桂林米粉、防城牛腩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宾阳白切狗、宾阳酸粉、玉林牛巴、玉林云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等为代表。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贺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
❽ 郴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风采它们与郴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有什么关系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阳市及株州市,距省会长沙市350千米。自古以来,郴州拥有着众多美誉,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民歌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等,同时作为“粤港澳的后花园”,郴州的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然而,在我看来,我觉得我的家乡—郴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有多么美丽、经济多么发达或是有多少旅游胜地,她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她拥有着众多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郴州有满、苗、回、蒙古、畲、僮、哈尼、土家、侗、彝、壮、藏、维吾尔、瑶、布依、傣、黎、高山、柯尔克孜、仫佬、仡佬、土、白、纳西、朝鲜等25 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人口8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02%。郴州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郴州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点十分突出,乡土气息浓郁淳朴。郴州传统民俗极为丰富,有安仁赶分社、瑶族起春节、瑶族团圆节、瑶族盘王节、伴嫁哭嫁及遍布农村各地的赶圩场等各色民俗风情,让亲身感受过其民俗的人对其赞不绝口。下面我将从家乡的众多民俗风情中选一些重大的,具有深刻影响的民俗风情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安仁赶分社 安仁赶分社始于宋朝,是为纪念炎帝神农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属全国独有的民俗节日。 相传炎帝神农氏带8名随从到安仁境内尝百草,治百病,教化百姓农耕。后人为纪念神农氏等9仙,在豪山冷水石山处建了一庵取名为“九龙庵”,把神农野炊过的地方取名为“香火堂”,洗过药的池叫“药湖”。后唐时,在宜阳河与永乐江汇合彼岸山清水秀,风景优雅的香草坪建有一
庙,供人祭祀神农氏,人们习俗“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络绎不绝,先有捧售香烛、纸钱者,继而交易草药、藤索、锄柄、斗笠等等,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发展到农副土特产交易。宋咸平五年,徙县治于此,始定每年“春分”、“春社”(一年12个月,农历划分为24个节气,约15天为一节。选择春分节前三天和后三天为社日也称春社举行祭祀活动,俗称“赶分社”)节日在县城南门洲“赶分社”,每次赶分社为期7至10天,其中以草药最具特色。 每年农历春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人们齐集安仁县城,进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药材、谷种、农具、农副产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动。赶分社期间,草药市场上摆满从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各国采集而来,涉及数网络近千种的中草药。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河南、新疆、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近100县的药商每年来安仁“赶分社”时,上市集散草药超过万担,人们配好草药带回,辅以猪脚炆之,食后下田开耕,既壮身强骨,又祛寒除病,相沿至今。近些年来,当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经贸唱戏,“兴千年药市,招天下客商”,使赶分社这一传统习俗焕发了勃勃生机。 瑶族起春节 瑶族起春节,是瑶族人民的春耕纪念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一日,瑶胞手持绿叶青枝,敲锣打鼓,齐集盘王庙,举行祭春活动,祭祀山川大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瑶族团圆节 瑶族团圆节是为纪念瑶族先祖六男六女受封婚配,团圆成亲之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瑶人杀牲庆贺,喜气洋洋。入夜,敲锣打鼓,到村外燃烧篝火,舞动火龙火狮,围堂歌舞,直到深夜甚至通霄达旦。 瑶族盘王节 瑶族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最神圣的传统节日。自农历十月十六日起,瑶人在盘王庙里举行“还盘王愿”的祭祀活动,历时7天7晚或5天5晚。节日期间,既有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也有吟、唱、颂、歌、舞、表演、对白、说笑、与客人对唱等娱乐活动。
伴嫁哭嫁 伴嫁哭嫁是旧时流行全市农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婚礼习俗。伴嫁、哭嫁,在郴州的不同地区,它的叫法也不一样,在嘉禾县称为“坐歌堂”,桂阳县叫做“坐花筵”,苏仙区谓之“坐花园”。伴嫁唱的歌,嘉禾县叫“伴嫁歌”,桂阳县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县叫“哭嫁歌”,汝城县叫“哭喂喂”。名称虽不一致,但内容大体都是一致的,其歌词是出嫁闺女哭诉父母养育之恩,哭诉伴嫁姑娘、姐妹之间的离别之情,更多的是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以及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伴嫁哭嫁歌曲调淳朴简洁,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感很强。演唱时均无乐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轮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哭唱、骂唱等。 赶圩场 郴州自古以来就有赶圩场的风俗。自明代以来,郴州民间在水陆交汇处及城镇周围设置圩场(集市)进行商品交易。交易日期或“一、四、七”或“三、五、八”或“三、六、九”,各地依习俗而定,沿袭至今。像是我们镇,就是每月的一、四、七赶圩。圩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供市民选择,为周边市民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每回赶圩都是热闹非凡呐!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圩场贸易活动日益活跃,成为全市农村商品流通的一个主渠道,形成了一批享誉整个湘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大圩场,如嘉禾县塘村镇圩场、永兴县马田镇圩场、苏仙区良田镇圩场等。 宜章夜故事 宜章夜故事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群众性文化活动。每逢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元宵期间,或单家独户,或多户联合,或以群团、单位组织装演夜故事。“故事”游展时,火把通明,爆竹轰鸣,锣鼓喧天,观看群众人山人海,万人挤街。由于“故事”活动时间在夜间进行,“夜故事”也就由此得名。1995年,省文化厅授予宜章县城关镇为“夜故事艺术之乡”, 临武傩戏 临武傩戏,当地人称之为“神狮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方式,主要通过村落、家族或个人请愿、还愿来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种祈愿的表达 以“傩戏”这一娱神又娱人的戏曲形式为载体盛行起来,并口授心传,代代传承。傩戏形成于大明成化年间,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逐渐恢复。每年只在正月表演,场地都在户外,且不固定。傩戏表演过程中,佛、道、儒家文化交错渗透,具有浓郁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戏剧艺术之源”、“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收集了很多资料,还打电话询问了家乡的一些老人及朋友,因此了解到很多我原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家乡特有的民俗,心中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感,我为家乡有这么悠久的文化传统及多种多样的民俗风情而骄傲。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人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至一个想法,都离不开他生活的土地,一个人和他的老乡身上有同一种味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民俗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地方的民俗对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一定要更多地了解有关家乡的民俗风情,与此同时,还要像其他的人介绍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让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❾ 形容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的古镇能用些什么词语
1、古色古香:拼音是gǔ sè gǔ xiāng,意思是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出自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
2、人杰地灵:拼音是rén jié dì líng,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之地;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翻译: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3、悠久:拼音yōu jiǔ,意思是长久;久远;历史悠久的;因为古老而受敬仰的;由来已久的。
4、钟灵毓秀:形容词,意思是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5、质朴:拼音是zhì pǔ,是一种自然状态,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