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汉乌孙是现在那个省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
② 乌孙分布地区
定居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是中亚塞种人的祖先,他们都操雅利安语的伊朗语支,也就是后来的波斯语。乌孙、康居、栗特、大宛是当时并存的几个大的塞种人国家。
乌孙人属于在北方游牧的雅利安种人,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乌孙最早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今河西走廊一带),为“匈奴西边小国”,后西迁伊犁河流域,成为西域大国。但是在匈奴和大月氏的驱赶下,他们一路西迁,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渡过伏尔加河,侵入俄罗斯草原,被西方史家称为阿兰人。他们在高加索以北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建立了阿兰人的国家。
公元360年,匈奴领袖巴拉米尔率领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在顿河沿岸阿兰人的联军大败于匈奴人,阿兰国王被杀,阿兰人随后被胁迫成为匈奴的附庸,并作为同盟军,随匈奴人西进,西进的阿兰人在随匈奴人进军的过程中逐步脱离了匈奴人的控制,并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民族迁徙,最终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在约409年左右,随着其他日耳曼部落(主要是西哥特人),进入了罗马帝国的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并从此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这支阿兰人和哥特人的混合种族成为了后世加泰罗尼亚人(Catalonia,从词源分析,就是哥特-阿兰人)的先祖。
留在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畔臣服于匈奴的阿兰人,后来皈依了东正教,成为现在奥塞梯人(即今天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南北奥塞梯共和国的主要民族)的祖先。
其余的乌孙部落逐渐分散到其他中亚各民族中,例如哈萨克人。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于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应该是蒙古人种,不是雅利安人,更也有可能是黄种蒙古人与白种雅利安塞人的混血。
补充:
我的看法,由于各民族杂处的时间非常漫长,从公元初到十三世纪,一千几百年的时间里,任何游牧民族在流动迁徙、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多血缘混杂的现象,更何况哈萨克中的乌孙,相对只是后来流散的部分乌孙部落,再经历钦察、蒙古、其他突厥民族,再融入后来的哈萨克,血统不一定纯粹,人口肯定也不占主要地位,否则就不叫哈萨克的乌孙部,而叫乌孙人的某某部了。
③ 古乌孙国的夏都是现在的哪里古时叫什么
乌孙国是东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 period,前 600 - 400)。
位于博格达山北麓 古时也叫赤谷城
④ 汉朝时候的乌苏,匈奴是现在的哪里
一、汉朝时乌孙国在5世纪为柔然【鲜卑部落的一支】 所灭。其后裔已无从考证,已经融入中亚各国。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一个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period,前600-400)。
西汉文帝 时,被匈奴击溃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 被杀害。匈奴冒顿单于 收留乌孙余部,孙儿军臣单于 约于前113年指派猎骄靡 率领乌孙远征伊犁河、楚河流域 的大月氏,乌孙军大获全胜,随后猎骄靡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以族名命名为乌孙国。匈奴通过乌孙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线。虽然军臣单于死后,乌孙国便“不肯复事匈奴”,但是很长时间内一直羁属匈奴。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所灭。
北匈奴攻打拜占庭
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后,三百年后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东、西罗马帝国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人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和三百年后在欧洲出现的匈人时间上的吻合。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不过,近年有考古研究发现,原来认为的匈奴人分支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人尸体的DNA分析,欧洲匈奴人和中国的匈奴人并无直接关联。
⑤ 汉代的乌孙国和月氏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哪些地方。
乌孙国,汉西域国名,乌孙人所建,在今天新疆伊犁河上游流域。
月氏国在西汉被匈奴右贤王打败后,先是迁到今新疆伊犁河上游一带,后又西迁到中亚的妫水(今天中亚阿姆河一带),称为西域一大强国。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
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 period,前 600 - 400)。
月氏(拼音:yuè zhī),亦称肉知(rou ),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这时,月支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
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氏。《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说明月氏的语言很可能属于汉藏语系。
(5)乌孙文化是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
乌孙国
传说难兜靡被杀时,猎骄靡还在襁褓中,被遗弃荒野。乌鸦找肉喂养猎骄靡,狼又为他哺乳。匈奴冒顿单于感到奇怪,认为猎骄靡是神,于是决定养育他。
难兜靡之子猎骄靡长大后“自请单于报父怨”,并得到匈奴单于的帮助,赶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约在西汉文帝后元三年至后元四年(前161年-前160年)举族西迁至那里复国。不过,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对血族复仇(vendetta)是乌孙攻击月氏的原因感到怀疑。
他认为复仇这个原因可能是子虚乌有,只是《汉书》作者为了加强戏剧效果而添加的情节。再者,乌孙族内本来就包含塞人(Saka)及月氏。
乌孙西迁伊犁河下游后,相信猎骄靡得知匈奴单于占用族人原本在河西走廊的牧地,并且设王分治,以自己的族名“昆”命名为“昆邪王”(史书又称“浑邪王”)。匈奴单于的做法触犯“昆”的名讳,于是不用昆命名而改用“乌孙”为部族的名称。
月氏国
秦及汉初,月氏国势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质于月氏。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可能从这时起,月氏便开始弃河西走廊而向西迁徙。
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顿单于再次击败月氏。据冒顿单于于公元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
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这次败后,更西迁到准噶尔盆地。至老上单于时(前174—前161),匈奴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
当月氏离弃河西时,有一小部分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这部分月氏人日后长期留住该地,与青海羌人逐渐融合。
⑥ 古丝绸之路中的乌孙是今天哪里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
⑦ 大汉时的乌孙是指哪里
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
⑧ 乌孙和大夏时现在的什么国家
乌孙国是东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 period,前 600 - 400)。
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首都)设在离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国土包括今天的新疆西北、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及中部。乌孙国在东汉时“东与匈奴接”,《新疆图志.建置志》说绥来(玛纳斯)“汉为乌訾离与乌孙东境”。
今天的阿克苏地区
巴尔喀什湖乌孙国南面和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诸国相接。焉耆、经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以北的天山山区都属乌孙国和特克斯河流域都是乌孙国的势力范围。
乌孙国西面境界方面,《汉书.西域传》称乌孙国“西北与康居、西与大宛”相接。《西域图志》载康居东界是在巴尔喀什湖西岸,而大宛国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和浩罕一带。
今天的塔城前苏联的考古发现伊犁河北岸有大量乌孙墓葬存在,因此乌孙国的疆域曾跨越伊犁河。《西域图志》指出“塔尔巴噶尔(即塔尔巴哈台山(Tarbagatai Mountains),阿尔泰山南,塔城北),当属汉匈奴、乌孙交界处”。母亲为匈奴人的乌孙国贵族乌就屠在内乱时,“曾与诸翕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北山即塔尔巴哈台山(Tarbagatai Mountains),塔尔巴哈台山(Tarbagatai Mountains)北侧为匈奴势力,分隔乌孙国及匈奴。
汉学家松田寿男认为乌孙国并不是天山北麓的国家,而是天山山中的国家[34]。乌孙国的主体位于纳林河、特克斯河和裕勒都斯河三河流域。乌孙国的势力应该未曾达至伊塞克湖以西、楚河流域以及伊犁河上游。
天山北麓与准噶尔盆地南面之间,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分支,穿越乌孙、康居。不过,汉代匈奴控制天山以北地区,路途艰险,商旅尤其是汉人很少采用。魏晋南北朝才渐渐多汉人使用.
大夏 旧太原县的古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正义》注:“大夏,太原晋阳县。”
中亚古国。又译作“吐火罗”、“者(代用字)货罗”、“吐火罗斯坦”。大夏故地在中国西北地区,大夏人生活中心大致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属东伊朗人种。大夏很早就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古籍中对其多有记载。公元前174~前161年,伊塞克湖东岸和伊犁河上游流域的塞种部落受大月氏第一次西迁的冲击,向南迁徙。途中与大夏发生冲突。战败的大夏人除一部分傍南山(今阿尔金山、祁连山山脉)东逃,进入陇西洮河流域外(汉时曾在此置大夏县),大部向西迁徙,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阿姆河以北地区,与同样受大月氏冲击而从伊塞克湖以西迁徙至此的塞种部落汇合,约在公元前145年,他们同一部分塞人冲过阿姆河,占据巴克特里亚(今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将盘踞此地两百馀年的中亚希腊人逐往兴都库什山以南地区。公元前 128年,张骞出使大月氏至阿姆河时,见大夏人定居巴克特里亚,遂以“大夏”之名称呼之,后来的西方史家和阿拉伯人则称之为“吐火罗斯坦”。大夏人在巴克特里亚安顿不久,就被第二次西迁而来的大月氏征服。
括地理志云:“大夏,今并州晋阳及汾、绛等州是。昔高辛氏子居之,西近河。”
⑨ 解忧公主电视剧中的孙乌是现在的什么地域
乌孙所在地: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即现在的新疆昭苏县附近。
乌孙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一个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塞人(Saka,塞人即萨迦或塞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period,前6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