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山文化的先民残骸之谜
如何接近真实的“上山人” ——先民残骸之谜
万年之遥,引发人的遐想无限。
“有没有可能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那样,发现‘上山人’头盖骨之类的遗骸?”
面对这样一个“外行”的问题,蒋乐平表示,专家也在希望通过扩大发掘范围,寻找更多有关“上山人”的“信息碎片”。
去年10月,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浦江召开前夕,考古队发现,在上山遗址的早期地层中,有一片区域泥土湿润,色泽深,偏“肥”。于是,队里在这片区域布了一个“探方”。
惊喜产生了。筛选中,不仅获得几颗“上山人”乳白色的牙齿,还发现了6至7厘米长的尖状器骨椎。
蒋乐平说,通过下一步实验室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上山人”的年龄、寿命,甚至能推断出他(她)生过什么病,吃什么食物。
骨器的发现,也有利于我们研究上山人使用何种生产工具,以及当时有哪些动物与上山人相伴。
此外,蒋乐平还透露,有一些骨盆残片也尚未进行正式鉴定。看来,我们离真实的“上山人”越来越近了。
Ⅱ 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追溯到什么时代
根据已有考古和研究结果来看,种植水稻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三个万年以上的古稻遗址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其中玉蟾岩遗址经年代测定为距今一万二千多年,这时候的稻谷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含有籼、粳特征)之间,因此被认定为是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古栽培稻类型。
后两个遗址的时期要更早一些,属于旧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但没有发现稻谷的碳化颗粒,只是发现了稻谷的植物硅酸体。
以往我们教科书上告诉我们,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水稻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但根据严文明教授的《中国稻作文化起源》来看:“这里发现的稻谷遗存极为丰富,单是1973年冬至1974年春第一次发掘时,就在第4文化层发现约400平方米的稻谷、稻壳和稻草堆积,其厚度从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最厚处达70-80厘米。。。颗粒大小接近于现在的栽培稻,比现在野生稻大得多,加以还有许多稻作农具共存,可以肯定这些稻谷堆积的遗存属于栽培稻的收获品”,说明处于新石器中期的河姆渡时期的稻作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一定的程度了,所以在这之前肯定是有前例的,也就是说河姆渡的稻作农业是被传播过来,不是独立发展而来的。
但,中国那么大,随着考古的发现,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成果被发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中国稻作文化的起源探析,黄剑华
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Ⅲ 万年前的稻米是在哪里发现的
是在上山文化遗址。1月15日至3月14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展览由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组成,展示了考古发现的万年稻米,还有大口盆、陶杯等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特色陶器,带领观众穿越万年历史的变迁。
据介绍,上山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经过考古专家碳14测定,年代距今约11400年至8400年,其中上山文化遗址发现的碳化稻米,被考古学界认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遗址发现的百分之八九十的陶器里面都掺有稻壳,这充分说明一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我们又发现了他们碾磨脱壳的工具,就是石磨盘和石磨棒。通过实验考古,脱壳效果很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表示。
(3)上山文化遗址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扩展阅读
上山文化的义乌桥头遗址
上山文化中的义乌桥头遗址,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精美陶器。资料显示,桥头遗址距今约8000-9000年,自2012年发掘以来,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数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关注。这些彩陶,陶衣鲜亮,以红衣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
其中,还有一些陶器上还绘有不同形状的图符,专家表示,其含义至今仍待解读。另外,桥头遗址当中还发现了符合酿酒工艺的痕迹,证实了1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掌握酿酒的工艺。
Ⅳ 黄帝遗址距今七千年,为什么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呢
中华文明远远超越五千年,是上、下五千年,至少是一万年。
一.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的认识。
地球有多长时间呢?我们知道,是几十亿年,这几十亿年中,和我们中华民族相关的有多少?现在还是未知数。
考古的发现,不只是通过固定的文化遗迹,还有更多的探索和发掘途径,包括文字、民歌和典籍;仅仅是中国的汉字,就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至今仍然还发现有很多文字还不能认识,其中记载了多少更早的上古时期的文化,现在还不得而知。
随后,对酿酒坊的古酒成份分析,发现古酒是用蜂蜜、山楂和稻米制成的,还检测出酒精度的含量是8%,这是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发酵酒。
我们知道,在上古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很落后,当时的人类,我们现在叫做原始人,那时候的人主要以打猎、简单的农业生产和采摘野果为生,人们在生产中发现了用谷物和野果可以发酵,通过发酵的形式来酿酒,所以,上古时期都是发酵酒,一直到了人类的后期,才做出今天的蒸馏酒。
后来有考古学家还根据贾湖遗址古酒的成份,竟然还酿成了古酒,并申请了专利。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们当代人的不断探索,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关中华文明更早的新的遗迹被我们发现。
Ⅳ 万年前的稻米长啥样
万年前的稻米已经碳化,变成黑色。
一粒炭化碳化,静静躺在展柜中。它已有万年历史。“这是我们在上山遗址中发现的第一粒稻米。通过鉴定,它处于驯化状态,是上山稻作文明的代表性遗存。”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
1月15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杭州开幕,万年稻米、世界最早彩陶等重磅展品在展出之列。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2006年正式命名了上山文化,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次展出了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分别代表上山文化早、中、晚三个阶段。
谈到此次展览最大的“明星”,蒋乐平指了指展厅中央一个看似空置的展柜。凑近一看,才能发现有一粒黑色的稻米静卧其中。这是一粒“万年米”,已经碳化,只能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其细微之处。
稻米虽小,但蒋乐平表示,其意义非凡。“通过鉴定,这粒米处于驯化状态,已有万年历史,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驯化证据,也实证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扩展资料
夹炭陶片中都发现稻壳遗存:
在上山遗址出土的大量夹炭陶片中,都发现了稻壳遗存。“陶片断面,都有稻壳的痕迹。”蒋乐平说,这说明一万年前的人民对稻的利用已有了相当规模,上山人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批从事稻作的农人。
除了稻作文明,上山文化另一张“金名片”是彩陶。展览现场,距今9000年的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引人注目。据悉,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虽已距今近万年,但在展柜中,陶器色彩艳丽,仿佛穿上了一件红衣。
“这是独树一帜的彩陶。”蒋乐平指了指一件彩陶上的太阳纹符号,说这不会是人们随意的绘画,可能有太阳崇拜的理念。
对于另一件彩陶上形似八卦的白色线条,他表示,是不是八卦另当别论,但是它与先秦时期的卦象文字和占卜文化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追寻。
Ⅵ 上山文化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据悉,跨湖桥文化发现于萧山,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8000年至7000年,但专家有不同判断,不过目前最保守的看法也认为其年代至迟与河姆渡文化相当。因此,曹锦炎在发布会上很有信心地说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他说,在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Ⅶ 上山文化的介绍
浦江上山遗址代表了一种新发现的、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这种新颖的地域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六年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浦江上山遗址。经发掘证实,一万年前当地人就会种水稻,会用石磨棒和石磨盘磨稻谷脱壳。它将着名的河姆渡等史前文明上溯了3000年。
Ⅷ 上山遗址的发现上山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白马镇傅宅村南浦阳江北岸在改田中就发现了石斧、石镞、红陶三足鼎等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轰动一时。到上世纪80年代初,位于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又传出村民烧砖取土发现了文物的消息。浦江文化部门获悉后立即展开清理与保护工作,于是,一个万古之谜在各级文物工作者的考古研究下,一步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000年秋收的季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博物馆在黄宅镇渠南村塘山背史前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队在考察周围的地形、地貌中,发现了塘山北遗址的墓葬区。2001年2月至5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博物馆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一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土丘上清理了相当于良渚文化中期的古墓44座,这些墓葬的墓向、葬具、葬俗、随葬品组合上具有共同的特征,为一个氏族公共墓地,距今约4500年。与此同时,他们还对墓葬区东北不足300米处一个名叫“上山”的小土丘,进行了考古发掘。在600平方米的面积中发现了大量完全陌生、十分原始的文化遗存。对此,当时的考古专家们还没有特别在意,他们把重点放在了 塘山背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上,他们为钱塘江以南第一次发现良渚文化的墓地而兴奋不已。当时,本报曾以浦江发现距今45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中期的文化遗址进行过报道。那时上山遗址也没有正式命名,只是作为 塘山背遗址(墓葬)的一部分。然后在北边发现了上山遗址。考古队在塘山背墓葬出土的近200件鼎、豆、罐、釜、甑、壶等随葬器物型制及生土地层关系判断,认为它们具备良渚文化的特征。
2003年2月初,北京大学传来测试的惊人消息:上山遗址的年代距今已约9000—11000年!6月,参加上山遗址的考古专家们又对发掘的石器、陶片进行全新分析,结果发现陶胎中有稻壳遗存,经测定属于栽培稻范畴。2004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博物馆联合对上山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用多学科的手段,采取浮选收集植物遗存措施,经过数周的艰苦发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
Ⅸ 上山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
雨过初晴。浦江县渠南村村北的机耕路上,泥土还有几分润湿。几十米外,两处用竹棚防护起来的上山文化遗址现场,干燥温暖。
眼前这幕平凡的乡村景象,在考古专家眼里,却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2001至2006年的三期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距今万年的上山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负责看护遗址的渠南村村民周成远说,虽然“挖掘出来的宝贝”都存放到了浦江县博物馆,来现场“探秘”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不远万里来这里考察的日本教授夫妇。
上山文化,为何如此吸引人?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们能否追寻万年前浙江先民的生活轨迹、生产方式和精神风貌?本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遗址考古队队长蒋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