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创设科学文化环境

如何创设科学文化环境

发布时间:2022-09-08 14:13:45

A. 如何创设探究性科学教育环境

B. 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要知道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造就孩子成材的必经之路。而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在于,在科学的教育原则指导下,家长善于根据子女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机智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他们成长,发展,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场所,也是一个重要场所。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特殊的影响作用。弗洛姆曾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会通过家庭在儿童的心灵上打下烙印。学前儿童基本上都在家庭中生活,在家长的抚育下长大,因此,家庭物质条件,家庭结构,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以及亲子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儿童社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含义 ` 良好家庭教育与社会性发展的涵义 家庭教育环境是指家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它既包含着幼儿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包含着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家庭中的心理氛围,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产生整体的影响。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是指家长源于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而在家庭中对教育环境自觉的把握和利用,是幼儿家长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而对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一种有意识的创设、营造和运用,是家长所施加的多种教育影响的总和。社会性发展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进入社会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的意义 1、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通过教育和训练,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交往中掌握社会规范,转化为一个社会的人的过程。孩子来到人间,他所生存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它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与苍则苍、染与黄则黄”、“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的说法,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决定性的,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应主动地、尽早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在儿童早期智力中的巨大影响 由于孩子生活在父母旁边,便于进行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信念、情绪、行为对幼儿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好模仿的特点,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脸部表情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因此,父母自身的修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生活方式、和睦的家庭氛围,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在儿童品德成长中的作用 主义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由环境和教育决定,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家庭既是孩子生活的环境,又是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纠正起来比较困难。我国着名的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生下来就是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进了学校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岁以后毕了业来到社会谁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染上红色底子,以后再接受好的教育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变黑;但如果第一道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受到好的教育,黑色也难完全褪去,如果再受到不良影响那就是黑上加黑,永远褪不去。因此,幼儿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必备的条件 (1)、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家庭气氛和谐。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融洽,夫妻恩爱感情深厚,家长爱学习,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形成热爱真理、尊重知识、勤奋好学的家庭氛围。 (2)、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享有威信,言行堪为子女表率。在这个环境中,家长鼓励幼儿探索、自主学习,允许幼儿失败,允许幼儿拥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家庭成员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孩子能够自主发展。 (3)、家长有一定文化素养,懂得教育子女的原则和方法。家长还要善于与孩子相处,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能理智的爱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是孩子一个说真话、讲道理的地方,一个平等讨论、富于爱心的地方,一个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地方,一个自尊自律、团结和睦的地方,一个勤劳节俭、勤奋好学的地方,一个行为文明、无不良嗜好的地方,一个鼓励人进步、鼓励人做好事的地方,一个不动非分之念、不占他人和公家任何便宜的地方。 (4)、家长有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家庭成员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应该具备安全、整洁、安静、美观的条件,除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多种需要以外,还应注意为孩子提供较大的活动场地,使孩子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孩子能不受影响、不受干扰,地学习、玩耍,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发挥好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第一、提高家长的社会化意识。如向家长介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每个家长都充分认识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子女实施社会化教育。 首先让家长懂得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了解家庭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了解它对孩子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忽视这项工作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使家长知道家庭良好教育环境是可以自己创设的,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来做到的。因此,这项工作并不困难,而完全取决于家长自己的做法。第二、建立化的家庭。孩子是具有人格的个体,父母应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听取孩 子的意愿,使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谦让和尊重长辈。那种对孩子限制过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专制型和对孩子百依百顺,“拿在手里怕掉”、“含在嘴里怕化” 的溺爱型,以及不关心孩子、放任自流的冷淡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都是不可取的。 让家长懂得: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之间的相互影响,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家长在创设过程中不要羞于向孩子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创设,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不断的变换、创新,使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成为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成为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过程,成为孩子自主发展的过程。 第三、家长应为幼儿创造与其伙戏、交往的场所。由于幼儿之间的经验与能力相似,兴趣与感情相通,彼此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他们既互相吸引与模仿,又彼此竞争与对抗。因此,同伴体交往可以使 幼儿不断进行思想的沟通和行为的协调,使幼儿的知觉、思维、情感与行为都得到更新。这一时期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因势利导。单门独户的家长应该“开放门户”,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幼儿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经常往来,友好相处。在这种同伴体交往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情感,激发幼儿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 的愿望。 创建学习型家庭。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走入现代家庭的领域,要求家长和孩子都要不断地学习,创建学习型的家庭,以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实践中,我们将创建学习型家庭作为契机,创设有利于孩子学习、有利于家长自身素质提高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努力使幼儿家庭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氛围,促进家长、幼儿共同提高。 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设施,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作为一种符,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 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科学教育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启蒙教育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必不可少。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展,一个充满科学信息、引人入胜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1、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巧妙组织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科学”的乐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学器具的准备和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开展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要为幼儿准备好花盆和种子、为帮助孩子了解静电而开展的“跳舞的纸娃娃”,就要帮助孩子准备好纸张、毛皮等实验器材。由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虽然必须具备求真的性质,但并无高、精、深的特点,限于幼儿的实际水平,在选择和准备教学器材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家庭资源,尽量采用低成本、随手可取的材料制成,如设计组织“变废为宝”教育活动时,就可发动家庭收集、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装饰品,使孩子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又如活动《美食节》、《拧瓶盖》、《我们的小鞋子》等,内容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中所需的玩具、食物、鞋子等都可从家中带来。面对自己带来的物品,幼儿有亲切感,从而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发现。 2、开设区角,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条件。 幼儿科学教育仅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班上开设科技游戏区、动植物观察角、科学画廊,科学图书角等,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如设置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室外墙壁布置科学画廊,突出科学教育的主题,可以是科学幻想如《太空世界》,也可以是反应动物生长繁殖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还可以是揭示自然界变化的《四季的变化》等,使孩子置身于科学知识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到科学的熏陶。又如可以设立科学游戏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蒜长胡子”、“蜗牛吃什么”、“让乒乓球转起来”、“谁跑得快”、“搭纸桥”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3、设立种植园地、饲养角,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室外课堂。 幼儿可以从室外的种植园地、饲养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植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了解天气变化,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可以建造种植园地,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种植的基地,可让幼儿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在园地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葱、蒜、萝卜、青菜,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的快乐。又如如可以建造饲养角,饲养鸡、鸭、兔、鱼、乌龟、小蝌蚪、小鸟等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细心照料,学习科学喂养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 二、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向来不是孤立的,它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息息相关,所以“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也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往往在教育中发现这样的情况,如有的孩子在饲养角、种植园地里不愿意动手,因为父母从来就不让他碰这种烂泥巴,“那多脏呀”。又如,有的孩子想做养蚕的实验,但好不容易孵出的蚕宝宝带到家里,让妈妈全部都扔掉,原因是妈妈怕虫子,不让做……。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部分家长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太重视或不理解,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家庭的培养方向不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加强科普宣传活动,请家长一起来关注对孩子的科学行为的引导,这是“家园合作”的基础。 首先应让家长了解科学学科教育的目的和重要作用,通过开家长会、专题讲座、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方法;理解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宣传,才能促使家长关注和参与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 2、请家长也来参与孩子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 创设这样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究的情境,提高家长的科学意识,加深家长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对家园共同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请家长参与评价。 如我们曾对家长作这样一项问题调查:“您的孩子在家经常做以下活动吗?() ①看科普书 ②看科普性电视节目 ③看科普网站 ④做小实验 ⑤做小制作 ⑥做、玩模型飞机、汽车等 ⑦种植物 ⑧饲养小动物 ⑨写观察自然事物的小日记 ⑩其它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这样的调查能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科学学习情况,也使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改进。 4、家庭都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影像资料等,可以请幼儿把这些东西借到学校,这样做可以从幼儿家庭熟悉的内容入手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园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两者的脱节。 5、通过书面通知请家长一起关注和督促老师布置的观察和实验,尤其一些需要中长期观察实验的内容。 如一起栽培、管理植物、饲养动物、观察记录天气变化、气温、风向变化等等。如我们曾经发出这样的通知,“尊敬的家长:您好!最近我们大班的孩子在正在学习如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了让您的孩子对动物的生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请您在最近一个月来指导并督促您的孩子完成这项有意义的观察活动并作好记录。祝愿您和您的孩子在这次的观察活动中收获多多”。结果发现,不让孩子养蚕的家庭少了很多,在观察报告中有的家长还写了观察中发生的趣事及观感等。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活动,有老师正式书面通知家长帮助完成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善于利用好幼儿身边的自然环境 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创设”环境,而且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幼儿身边有利于进行科学教育的环境,因势利导,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可以在春季时设计“可变的天气”、蒙蒙的雾”等主题的学习,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容易被接受、理解,能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好奇和探索兴趣,培养幼儿关心观察自然现象,教会幼儿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养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又如,可以组织多次观察活动让幼儿走出课堂。带着幼儿去田间走走,采摘野花,玩玩泥土,捕捉小虫……,了解田间动植物的名称、生长特征、生活方式。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牛奶加工厂、面包加工厂等,了解我们喝的、吃的是怎样通过先进的生产设施大批量流程生产出来。银行、邮局、电视台、电脑制作中心、农科站等是高打新技术聚集的地方,也可以有目的地带幼儿去看看,让幼儿耳濡目染先进的技术与信息,使幼儿的科技教育由课堂引向大自然、大社会、扩大幼儿眼界,增长见识,萌发孩子的科学兴起与探求知

D. 科学创新需要怎样的文化环境

宽松的政治环境,安定的社会还进去,一定的经济基础

E. 在实现科技自立的路上,如何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简单点说,在科研和产业差距巨大的时候,以文章为导向只会造成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弱化甚至打压文章导向,甚至能解放出一部分人真的去做一些对产业有用的事情。

科技自立自强,无疑是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国际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也是新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更是针对当前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面临的挑战所确定的一项长期战略。因为,只有立足于自立自强,只有在世界科技前沿站稳脚跟,才能应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才能不被压力所压垮。否则,会生存十分艰难,生存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差。

F. 语文课堂上怎样营造科学文化氛围

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往简单里说,也就是教给孩子三件事:练一手好字,有一副好口才,写一篇漂亮文章.往复杂处说,一个孩子碰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一生的福气,甚至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我很认同窦老师的说法,那么,让我们也努力成为一个带给孩子福气的老师吧.虽然我们不一定都会成为像窦老师一样的特级教师,至少我们都想成为一个带给孩子福气的老师.那我们如何带给孩子们福气呢,我想第一要素就是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指教师的素质修养,它一般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识、能力、审美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素养既包括教师本身所独有的内在的特质,同时也包括这些内在特质外化的表现.那么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其基本素养从小而化之的层面来看,他不仅应该成为一名教者,更应该成为“一个行者,一个乐者,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一个读者.”下面我将和大家从语文教师的痴性、诗性、知性、灵性、理性这几个角度探讨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行者无疆,拥有远大的职业境界——谈语文教师的痴性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崧舟有一个特别的笔记本,上面摘录的全是短小精炼、极富人生智慧的故事,这是他从1994年起在病床上开始陆续摘录的.上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驴子的主人想不出好办法去救它,就决定将枯井和驴子一起埋掉.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土落到井里时,驴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发出悲哀的号叫.但是,第二铲土下去时,驴子反而安静下来.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土落下时,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得更高一点.人们不断往井里铲土,驴子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断往上升.终于,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王崧舟说,自己很像这头驴子. 从王崧舟摘抄的这则故事以及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行者,要做一名苦行僧,进而在小学教研领域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我想应该具备以下两点:第一,要有锲而不舍的职业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危机成了迫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地方,教师除了面对下岗的压力外,还要面对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存压力.目前各地方要求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继续教育,每年要修满多少学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很多教师不得不占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这给本来就已经超负荷工作的教师,又加上了一个负担.对于一些不太发达地区的老师来说还有学历压力.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国家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学历能达标,很多老师就得再挤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使广大教师非常劳累.新课程的实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考验.多充电,才不被学生否定.“教师职业危机”的存在不仅仅是“教师岗位的危机”,还体现在教师的“业务素质”危机上.现在,单靠过去的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辅导杂志来备课已捉襟见肘,如果不抽出时间多方位提升自己,就很难适应新课改对开展综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否认,被时代淘汰. 第二,要有客观务实的职业规划在成名教师当中,有些教师不满足于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的积淀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能高屋建领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家”.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从那些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中,我们看到他们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适应阶段、强化教学基本功阶段、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成长的“徘徊阶段”,最后有少数优秀教师 “成名、成家”.尽管我们每个老师并不是都会成长为教学专家,但作为一名教师,专业化发展会让我们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在工作中找到更多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我们的独特性使我们成为重要的人,我们的独特性使得我们被社会需要.所以我们不需要光看那么多成功的书模仿别人,而是应该找出自己的特性,并勇于接受自己的特性(接受自己的性别特征、外表、性格、气质以及作为教师所承担的责任,甚至包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从而有针对性、按步骤地提高自己. 二、乐者无忧,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谈语文教师的诗性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即把人生看作什么,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人生和价值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价值观是被我们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的,因此我们只有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带来正确、积极的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价值观的要求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表述有:“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正确、积极、向上、美好的价值取向,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成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由此看来,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其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要有高尚的品格语文教师由于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我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 第二,要有高雅的品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对美要有独特的鉴赏力,对情要有独有的感受力,对事要有独到的判断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语文教师最好是个诗人.因为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这里处处有美,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高雅的品位,就会以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在美的花园中领略到美,并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地,去感知千姿百态的美,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充满美的因素,荟萃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密切.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炼,提高自身审美鉴赏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语文入手,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开掘并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艺术形式的美或生活内容的美;才能具有丰富的情感,准确的评判力,从而弘扬真善美,针砭假丑恶,将学生带到无限丰富、绚丽的审美境界之中;才能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当然,语文教育虽是言语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所以语文教育同样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技术理性甚嚣尘上的今天,更需要疏浚语文情感教育的源流,用真情之水浇灌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师既要是理性的智者,也应是性情中人.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和学生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的境界.充分地运用美的因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高雅的品味还体现在教师的审美品位上,更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如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前苏联文豪高尔基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其实,课堂教学的启课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着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有个经典的创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那好,现在我想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美的叶子!可以上黑板来画,也可以在下面画.愿意到黑板上来画的同学请自己上来! (几个学生兴致盎然地上台作画,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画.)师:(极富诗意地为学生作画配上独白)一只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舞蹈”,一个个“舞蹈造型”——一片片叶子布满黑板,这仅仅是一片片叶子在展现?不,这是一扇扇心门在洞开,这是一颗颗心灵在舒展,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师:《做一片美的叶子》是篇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见以前所未见,闻以前所未闻,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它很有营养,绝对胜过“脑白金”!想不想好好读一读?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经历了许多事,体味了不少情,而这正是语文教学必须加以关注和利用的资源.理想课堂应是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一起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就像春天的叶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叶子,壮壮的;爷爷就像秋天的叶子,黄黄的……(全场掌声)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我想到“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树’”. 师: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这是不是哪一句古诗改装过来的? 生:是的,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觉得,不管是“护花”还是“护树”,道理都是一样的! 师:这就叫活学活用!孙老师送给你一片枫叶,这片枫叶是我从北京香山上摘来的!(该生双手接过叶子,连声称谢)生:中国是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树,把每一个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己的位置. 师:好!你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大家掌声鼓励! 师:(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很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孙老师的课堂教学,其“设计”并不细腻和华丽,但课堂流程却如此富有诗意!细究之下不难发现,正是由于孙老师精准地掌控了“生成”、“对话”、“情感”等优课“枢纽”,才引领学生一起进入到了曼妙绝伦的境界.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而言,绝不仅仅只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飞扬激情的脉动!他说,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在他看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情感撞击;其二,心灵对话;其三,学会分享. 三、学者无限,拥有宏阔的课程视野——谈语文教师的知性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制定的.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三个维度”来具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同时,也能作为我们认识、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分析框架,成为我们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凭借.既要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更要“落实知识能力”.“三个维度”的设计强有力地引导语文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尤其体现在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我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掌握这些学科知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有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 第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名教师首先具备的基本功是普通话和三笔字,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及时反思、深入教研的专业基本功. 有人说,语文教师既是播音员,也是演员;还有人说,语文教师既是主持人,也是诗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语言表达对于一名语文教师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我就普通话水平提升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普通话学习的体会. 学习普通话首先要熟练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其次要准确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对于不同的地域,这种区别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了这种规律,纠正方言,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了.像我们湖北省内的大多数地方在语音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平翘舌不分,边鼻音不分,前后鼻韵不分,四个音调之分拿捏不准,容易串调、串声等. 要学好普通话,还要不怕嘲笑,持之以恒.只要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以上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平时多与用普通话交流的人接近和沟通,注意时常纠正和校对错误发音,加强与提高听、读能力(最好是大声地朗读象报刊、杂志等,效果较佳),那么学起普通话来就会事半功倍的.总之,把学习普通话的方法做个最简单的小结,就是多听、多练、多记、多读. 在这里,附上几则绕口令,既能针对我们所处的方言区训练普通话,也算作一个放松训练: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成是“实事”,也不要把四十说成是“细席”. 2、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花在粉红墙.黄凤凰,红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3、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4、 坡上立着一只鹅, 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 鹅要过河, 河要渡鹅. 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第二,要有完备的知识素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每位有志教师的更高追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我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人文素养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着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教育素养在学习方式上,《课程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我们将在下一个版块来探讨教师的教育素养. 3、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中《赵州桥》、《李时珍》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海底世界》、《春蚕》等课文又涉及了自然环境知识等等.天真的小学生也许会问语文老师:“天为什么是蓝的”,“血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些涉及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 4、创新素养《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5、信息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学习的资源,并提供给小学生,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就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加深他们对学习的理解. 6、美学素养《课程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 7、实践素养《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角度指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第三,要有完善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题部分.课程观的变革必然带来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为此,教学应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语文教学落实新课程观这一理念,应该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就有多丰富.第一,应充分发掘我们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其次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这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第二,充分发掘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学生本身的知识与经验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对于同伴也是一种资源.通过交流与倾听,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在交互中整合,在交往中探索生命意义、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动的目的.第三,发掘学生生活世界中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反映学生眼中自然世界的自然性资源,也有学生对社会生活认识的社会性资源. 从一开始,于老师挎着盛有水果和蔬菜的篮子走进教室,借助与班主任的简单对白,营造了一个既贴近生活又极其真实的准备招待客人的教学情境.小朋友那新鲜、好奇并略带怀疑的目光,证明了于老师巧妙的导课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锁定了注意力.接着,于老师又从“我买点东西准备中午招待客人”入题,到课中“我该怎样用这些东西招待客人”,至课尾“就按同学们说的去招待客人”,各环节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机与口语交际活动徜徉在环环相扣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中,而且这步步深入的训练,也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语言发展过程.临近课终,于老师又借助班主任的参与,以“借篮”为跳板,出人意料地抛出个“节外生枝”的“分类装篮”问题——用两只篮子装这些东西.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一贯将此喻为“神来之笔”,说它既与生活实况相符,又寓分类的逻辑训练于其中,可谓一石二鸟,为整堂课的结局锦上添花. 四、智者无惑,拥有高超的教育技艺——谈语文教师的灵性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比如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教育学科类知识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避免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教学过程是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是师生人际关系融洽的过程,是人文关怀中爱心的交互,更是教师适时适事地调控教学进程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激动灵活,人性化的教学机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教师教学机智处理得是否得当,不仅成了教学成败,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更是尊重学生,激发个体积极性,转变教学因素的重要手段.

G. 如何营造文化氛围

营造文化氛围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
保持良好文化的秘诀
要保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2.营造信任氛围。在跨国公司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公司的一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展开手脚,发挥潜能。
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个性化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
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4.帮助员工规划他的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
5.团队精神。在外企,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一、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二、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三、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五、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六、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七、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八、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其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
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而且每一位员工又能将其内化为其个人的工作信条,来自觉地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企业又通过给员工描述出一幅生动的令人向往的未来前景目标,成功地完成了这两步已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聚集众人的凝聚力,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感觉像移民一样,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
如何建立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企业在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寻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
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二、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目标的方式。
三、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cul鄄
ture)。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他们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次作业、每位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人每一次都会做到最低成本。
四、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每个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文化也必须由员工来维持和传播。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关心人、尊敬人、发展人。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创设科学文化环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