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回族为什么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

回族为什么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

发布时间:2022-09-09 02:03:24

① 盘点回族的节日文化大全

回族文化 里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回族文化打入了深深的伊斯兰文化色彩,所以回族的重大节日中都有着伊斯兰文化的影子,也是研究回族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那么回族人们都过些什么节日呢?

开斋节:回族的传统节日。阿拉伯语为尔代·菲土尔,尔代意为节日,菲土尔意为开斋。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斋月期间,每日晚和开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应到清真寺沐浴净身,做礼拜。开斋日礼完尔代下殿后,互相攥手以示祝贺回族很重视开斋节,一般都要尽量参加节日聚礼。家长还要带领成年孩子一起礼拜,是为最佳。

古尔邦节:回族的传统节日。又称宰牲节、牺牲节、忠孝节、小开斋。时在希吉来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挂彩旗、张贴标语,装饰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新衣白帽,聚会清真寺,阿訇带领穆斯林面向麦加举行会礼,俗称礼尔代。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届时还要举行摔跤、武术表演等娱乐活动,并由阿訇率领游坟,以悼念亡者。

圣纪节,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又称作“圣忌”。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忌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在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与会者会餐,炸油香,吃打卤面全羊菜等。

盖德尔夜: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斋月)第二十七日夜。盖德尔,阿拉伯语,意为珍贵之夜。亦称盖德晚夕。俗称坐夜。是日穆斯林封够了二十七个斋,是开斋的前一夜。相传,真主安拉于该夜开始颁降《古兰经》。届时礼拜后,阿訇要诵经、讲经。

回族的法图麦节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为纪念穆罕默德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由回族妇女亲自出动,收敛钱粮,选择一个住宅宽敞的回民家里,架几个特大铁锅,熬几大锅杂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请阿匐念经祈祷并赞颂圣女的事迹,回民也叫“女圣纪”。

在伊斯兰教历正月十日举行。阿舒拉源出希伯来文,意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来历一月十日。相传该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看做神圣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后来发展为阿舒拉节。

登霄节不是所有的回民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登霄,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意译,原意为“阶梯”。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瓦尔兹”。

回族节日民俗的特点,第一,回族过节不过年,也不过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节日。第二,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第三,回族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

② 回族有更多的阿拉伯波斯血统吗 居然长得比汉族还汉族,比汉族还清秀。

回族人中部分的有阿拉伯和波斯血统,但更主要的还是汉族血统。
回族有“回爹汉娘”的说法,即母亲一系主要来自汉族女子。经过几百年的血统沉淀,自然更多地表现出汉族人的特征。

③ 中国的回族是怎么形成的

回族的形成与中阿文化交流有关。

早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使者、商人、伊斯兰教士开始来华。这些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突厥族等等被统称为“蕃客”或“蕃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中国沿海城镇和西北地区逐渐定居下来,与汉族或其他民族通婚,繁衍后代,成为土生蕃客、蕃客二代三代。

至宋代中阿海外贸易较唐代有很大发展,且商贸多以香药为主,由于中阿商贸的不断发展,大批阿拉伯人也随之进入中国,从而使得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得以存在和发展,使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中出现了穆斯林居民区,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组织“蕃坊”,贸易区“蕃市”,自己的学校“蕃学”,建立礼拜场所清真寺,在广大汉族的人群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小社会。

公元13世纪,蒙古兵西征欧亚大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突厥族穆斯林进入中原,其中不乏技术之士、医学之流,他们在元代被泛泛地归为“色目人”,在政治地位上优于汉人。虽然居住在中国,但他们的种族、语言、信仰、习俗等,依然保持原有的特性,使他们有别于汉族及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其最主要的是他们均信仰伊斯兰教。

今天的回族就是自唐初至元末的阿拉伯、波斯、突厥族穆斯林人,以及改信伊斯教的部分回鹘人,他们所混血的后裔。也就是说,回族是一个多族源的、混合的民族。

如今,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全国无一省份无回族居住,西北回族人口尤其较多。陕西是回族居住较多的省,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甘肃临夏、天水、西宁及河西走廊,远至新疆昌吉、焉耆等地,都是回回居住地。东北黑龙江、吉林,西南远至西藏也有回族定居。而云南的回族是全国仅次于西北的回族重要聚居区。

(3)回族为什么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扩展阅读

风俗文化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回族的信仰包括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三个部分。日常生活中,履行念、礼、斋、课、朝等五功是信仰的基本功修。

“念”就是男女老少都要学会念清真言。“礼”即礼拜,主要包括日常的晨礼、晌礼、晡礼、昏礼、霄礼等五时拜,每周五主麻的聚礼,以及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两次大型的会礼。“斋”就是斋戒,伊斯兰教历九月来临之际,每日东方发白前进食后封斋,日落后开斋,白天不饮不食,绝性交。

“课”也叫天课,属于“济贫税”,可以散给贫穷者、管理帐务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和无依无靠的人,也可以用于修桥、办教育及其它慈善和公益事业。“朝”即朝觐,伊斯兰教规定凡是身体健康的,经济条件许可,在旅途平安的情况下,不论男女穆斯林,在一生中要去天房朝觐一次。

除了五功以外,还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夫妻要相互敬爱,回族同胞间互相宽忍,朋友间真诚相待等等,这均被视为信仰的一部分。

清真寺是回族举行日常五时拜、主麻聚礼和节日中会礼的地方。清真寺既是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举办宗教教育、传播宗教常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讲坛和经堂,还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公益事业的一个中心。

清真寺是推动经堂教育的重要场所,各地清真寺至今多附设有经堂学校。一般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经堂教育是中国回族教育史上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久的一种宗教教育形式。

尽管回族形成后,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但却以善于经商而着称。回族经营传统商业主要有珠宝业、香料业、医药业、饮食、屠宰业、马贩、驼队、羊皮筏子及其长途贩运业。珠宝业和香料业是回族先民从事的主要行业。

饮食业是回族一项比较普遍的传统行业。俗语说:“回回两大行,小买小卖宰牛羊”;“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回族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等。这说明饮食业是多数回民生计方式。

马贩、驼队也是回族普遍经营的一个传统行业。回民在历史上就喜欢养马、骡、驴、骆驼,还经常贩运牛、羊、马、驴、骡子、骆驼等,包头等地的回民因背靠内蒙古大草原,所以一般回民都以贩卖牲畜为业,从中营利。

同时,大多数“马贩”主要用驴、马、骆驼经常出去搞长、短途贩运,而且走时找几个伴儿一起走,所以,过去回民习惯称马贩为“赶脚”、“马帮”、“驼帮”、“吆骡子”,把赶车、马、骡的人叫“脚户”。

④ 回族有阿拉伯人血统吗

当然有啦。
大约在明朝的时候,很多外国的民族移居到了中国,这些民族中有很多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经过长期的杂居,互相通婚、融合,演变出了回族。

⑤ 为什莫有的回族人有阿拉伯人的外貌特征,有的没有

我就是个回族,有的人说我的眼珠很黑,挺有少数民族人的感觉.但总体来说,特征并不很明显,虽然从我的祖上一直到我父母这代,我们家都是回族.
回族的形成是多族源的,多地源的。就族源而言,回族先人包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中亚人,在形成过程中,还大量地融进了汉、蒙(主要是汉)等族成分。就地源而言,回族并不是在某一地区形成后而散居全国的,在形成时就是多地源、散点式的,西北、中原、东南、云南、海南都是回族发祥地,这些地方的回民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血缘的、经济的联系。现在,泉州、海南、中原地区一些回族家族的族谱一直追溯到元代,是元时由国外迁入当地的。而海南的一些回族家族,据史书记载其迁居此地又可上溯到宋代,来自古占城者居多。
回族形成于元代。
少数民族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就回族来说,共性最少,只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所以,回族的长相的问题与它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因为当时形成时就是散居在各地的,并无特别紧密的联系,又由于当时是多民族融合形成的,那么显示哪个民族的特征更明显也就不一定了。

⑥ 你知道回族传统文化有哪些吗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45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

中国的回族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回族在中国分布最广,也是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少数民族。以汉语为常用语,但是穆斯林之间有着传承下来的一些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译音词汇。
全族信仰伊斯兰教。信教的都是穆斯林。

⑦ 回族跟阿拉伯人有关系吗

回族跟阿拉伯人有关系,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之一。

回族的族源比较复杂。就构成的成份来看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据现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陆续由海路来华,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及长安等城市定居。他们建筑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并建立公共墓地。他们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视为回族的先民。


(7)回族为什么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扩展阅读: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湾省),当代回族通用汉语,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关于回族分布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回族

⑧ 回族中哪一个颜色是最神圣的颜色

回族在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中,对绿色情有独钟。这种心理情节确实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

回族热爱绿色,这无疑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可以讲,崇绿,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的文化心理。绿色,连接起了几大洲的穆斯林,使他们的心愿融汇在一个色彩里。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由默罕默德创传于阿拉伯半岛。成年累月生活在大漠风沙中的阿拉伯人,向往着森林、庄稼、草原。因此,他们对绿色一往情深。在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下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伊斯兰文化,绿色就必然要进入其文化系统中。随着伊斯兰文化的完善及广泛传播,绿色也就进入其信仰系统中。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的绿色文化、绿色意识也带到了华夏大地的回族的文化信仰中,使他们倾心于绿,向往于绿。绿色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印在了他们的心中。这种情节,世世渗透,代代相传。

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清真寺里绿色是主色。无论在回族穆斯林的居室中,还是在清真饭馆、清真小吃摊前挂的“都阿宜”牌、汤瓶牌,也以绿色为主要装饰色彩。由绿色来衬托着其他颜色。回族穆斯林戴着绿色的无沿帽,戴着绿色的盖头,昂首行走于大街小巷,均以披戴绿色的头饰为荣。凡清真寺为新荣任的教长举行庆典时,一般都要郑重地赠送一个绿袍。在这里,绿色代表着一种庄重、崇敬和希望。

回族人民热爱和平,眷恋春天。绿色正是春天的象征。生活里充满绿色,便充满盎然诗意,充满对美好愿望的追寻。

阅读全文

与回族为什么有阿拉伯文化的色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