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目前,新疆已公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4640项。
其中,被选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5项、国家级项目94项,自治区级项目保护单位567个、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81个。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玛纳斯、麦西热甫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新疆公布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654人,被选入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有548名、国家级传承人112名。
玛纳斯
《玛纳斯》是集诗、歌、故事于一体的韵文史诗,是由民间艺人演唱的口头文学,艺人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❷ 新疆还有哪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自治区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是木卡姆说唱艺术。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说唱艺术”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维吾尔人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份和文化意义的词语。
❸ 新疆有哪些文化遗产
新疆是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也是世界唯一四大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汇地,还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大区。
新疆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风貌、沉淀深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民间乐器;难以忘怀的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生产商贸习俗;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五味俱全的饮食文化;风格各异的民居文化、交通习俗;特色鲜明的人生礼俗、岁时节令以及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医药等民间文化遗产,凝结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与理想,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体现。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情操,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生活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民间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许多颇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随时都有消失的危险。留住历史,留住记忆,让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我们自觉主动地担起了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任。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自费“上山下乡”,深入秘境,追踪采访,记录拍摄,历经数十年,我们和当地的原生态部族一起感受了时代的变迁,既亲眼目睹了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给当地人带来的惊奇、喜悦、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了我们尽量陕、尽量完整而客观地记录下这些原生态文化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古代岩画
民间绘画
民间剪纸
维吾尔族刺绣
哈萨克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
柯尔克孜族刺绣
生活器具
民间雕塑
草原石人
民间木雕
砖雕装饰
釉面砖装饰艺术
膜鸣类打击乐器
体鸣类打击乐器
气鸣类吹管乐器
弦鸣类击弦乐器
弦鸣类拨弦乐器
弦鸣类弓弦乐器
维吾尔族“麦西热甫”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
《哈密木卡姆》
《吐鲁番木卡姆》
维吾尔族“赛乃姆”
❹ 中国各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是哪些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 央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香 港
澳 门 台 湾
类 别:
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 艺
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 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医药 民 俗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中国文房四宝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存在。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❺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的南疆地区和北疆的伊犁地区。
3、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
4、《格萨尔》是一部篇幅极其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这是我国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纪以来漫长的岁月里,用集体智慧创作出来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学巨着。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格萨尔》史诗被誉为藏族古代社会的网络全书,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态史诗。有着“格萨尔故乡”美誉的那曲,现有103位说唱艺人,人数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03月,世界最长英雄史诗《格萨尔》文学走进西藏课堂。
5、“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朝鲜族农乐(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朝鲜族农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几大类。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端口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❼ 给3个例子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 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世界着名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❽ 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 说五个
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只有一个,木卡姆艺术 。也就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
新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土地广袤,人杰地灵,风光秀丽。世界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就是中国,但自然的侵蚀,人为的破坏,还有现在对申遗的盲从和急功近利,都使得新疆乃至全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的文化遗产得不到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认可。仍需努力啊。
❾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都有哪些
玛纳斯
江格尔
格萨(斯)尔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曲子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维吾尔族达瓦孜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锡伯族西迁节
塔吉克斯坦族引水节和播种节
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