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有效推进法治型机电文化建设

如何有效推进法治型机电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09 21:12:56

① 浅谈如何建设企业法治文化

(一)在树立法治文化理念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及法治文化建设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用它来指导法治文化建设实践。
二是要强化服务群众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法治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最终达到提高人的法律素质,确立法治精神意识。
(二)在法治文化培育阵地上要有新进展
一是要发挥电视专栏的普及作用。电视等大众媒体是面向百姓进行宣传最有效、最节约社会成本的方式,可快捷地传播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群众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课堂里,而是在网络上、电视里、报纸杂志上。
二是发挥法制书刊的引导作用。法治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唯有能够满足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需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需求、青少年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防范法律风险的需求、农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需求及流动人口依法维权的需求,才能有效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在法治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要完善组织领导责任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依托法治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尽早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相关实施意见,以构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框架。
二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在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应采用财政支持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所需费用。要积极鼓励运用社会化、市场化办法筹集法治文化活动经费,将法治文化宣传过程自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

② 全面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有哪些

建设社主义治文化重要途径几点: 1、推全社树立制意识; 2、推进层领域依治理; 3、建设完备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维权化解纠纷机制; 5、坚持手抓治手抓德治

③ 如何加强本部门,本单位法治文化建设

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特点,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五”普法、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和谐社区评比和党的建设等整体规划中,同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等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积极抓、其他条口协同抓、各个社区自觉抓、列管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保障。要将法治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要将法治文化宣传过程自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采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集法治文化活动经费,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法治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要充分发挥地区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工作者、法制新闻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以及法治文艺骨干等人才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要注重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规律、工作推进方式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的研究探索,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三是整合资源。要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借势、借力、借脑、借资,不断动员各部门、发动全地区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构筑“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履行主管职责,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克服“小马拉大车”的消极心态,学会“借助外力”、“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凝聚各单位、各部门和各阶层力量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从而实现法治文化工作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一化、方式协同化、效益最大化,实现由“主演”到“导演”,由“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④ 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一、要处理好法治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邓小 平早就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既然两手抓,我们就要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法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法治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搞发展。把法治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通过抓法治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法抓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通过抓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同样,搞经济建设也要有利于推动法治建设。我们在抓经济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上基础设施项目,既要敢为人先,迈大步子,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与可能,不通过周密的科学论证,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盲目搞“形象”工程,热衷上“政绩”项目。其结果不但拿不到什么“政绩”,反而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触犯刑律,成历史罪人。这样的教训在社会上并不少见,我们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总的来说,我们要通过抓法治建设,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又通过抓经济建设,促进文明法治建设。


二、要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法治,就是通过依法强制执行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德治,就是通过规范人们行为和过细的思想工作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如果能够把二者之间关系处理好,使之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要以抓法治促德治,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样,要以抓德治为法治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掀起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热潮,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修养,促使遵守法律法规逐渐由外在约束变成广大公民的内在的自觉行动。由此可见,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二者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同时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把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和法律规范这种硬控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符合治理国家的客观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调节人们行为的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要纵横结合,各方协作,齐抓共管

纵横结合,“纵”就是各行业、各战线,如工业、农业、财税和教育等要保证本行业、本战线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横”就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如省、市、县(区)要抓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区),也必须在各行政区域里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就是说,我们既要抓横的依法治理,又要抓纵的依法治理,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抓紧抓好,务求实效。同时,在法治建设中,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必须从建设文明法治社会的大局出发,十分注重抓好协调和合作。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通力合作;出现问题,互相补台。真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整体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⑤ 如何加强基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省委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紧密结合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互动,有利于夯实龙江法治建设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创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当代法治建设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使法治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全省广大公民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主要目标:通过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逐步建设成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建设相呼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集法律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观念。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植入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坚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法治实践,丰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觉接受法治的熏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坚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和特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论坛、法治文化成果展,开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闻”评选,以及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制故事宣讲、法制文艺汇演、法制电影巡映、法制书画展览等法治文化活动,扶持和鼓励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等文化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成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活动,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示工作,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面。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场馆、法治画廊、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力争在3年之内,使法治文化阵地覆盖每个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发挥其功效。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推广优秀法治影视戏曲作品,组织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文艺、法制故事、法制漫画等作品,并适时组织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评奖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平台,运用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促进公民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
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交流新途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优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艺术,力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打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市(地)、县(市、区)以及各系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强化考核措施,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依托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创作、文艺演出专(兼)职队伍。以有文艺文学创作、书画爱好专长的公民为骨干,建立基层业余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演出队伍,扶持民间艺人参与和开展适合基层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我组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基层法治文化活动。
强化保障,确保工作推进。健全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城乡环境改造、市政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培育和树立法治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组织法治文化建设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⑥ 高中政治。我国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国家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文化环境。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3.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依托信息技术大众传媒传递法治文化。
4.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5。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要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促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⑦ 如何加强本单位法治文化建设财政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具有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思想领域、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加强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对于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和经常化的特点,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六五”普法、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文明和谐社区评比和党的建设等整体规划中,同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广电、新闻部门等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制,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积极抓、其他条口协同抓、各个社区自觉抓、列管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机制;
二是落实保障。要将法治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要将法治文化宣传过程自然生成的各种产业化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采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筹集法治文化活动经费,弥补经费的不足,实现法治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统一。要充分发挥地区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工作者、法制新闻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律明白人以及法治文艺骨干等人才资源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法治文化宣传,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要注重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规律、工作推进方式及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的研究探索,创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整合资源。要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借势、借力、借脑、借资,不断动员各部门、发动全地区积极参与和支持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构筑“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序运行”的法治文化工作联动机制。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履行主管职责,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克服“小马拉大车”的消极心态,学会“借助外力”、“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凝聚各单位、各部门和各阶层力量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从而实现法治文化工作主体多元化、内容专一化、方式协同化、效益最大化,实现由“主演”到“导演”,由“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二、创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活力。近年来,鼓楼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高位谋划,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不断拓展普法渠道和载体,社区法律学堂实现了普法工作由零散式、分散式、随意性向阵地化、长效化运作的转变,法治文化广场成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形成了部门联手、全社会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丁山法治文化生活体验馆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提升了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要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发挥地区优势,在巩固、深化和创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巩固法治文化宣传广场。要在现有法治文化宣传广场提挡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进取,不断寻找新的法治文化构建空间,多角度、深层次立体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要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基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禁毒教育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服务中心的同时,不断拓展新型普法宣传阵地、基地,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展厅、法治文化小区、法治主题公园等场地的规范化建设,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物权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妇女儿童保护、低保审批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的法律法规,让居民茶余饭后有法律知识可学,走路散步有法律规定可看,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氛围;
二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中心。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功能,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组织规划部、法治文化产品联合开发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督查部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协会”等的职能作用,注重依托“法律大讲坛”、“高校学生普法讲师团”、“公共安全律师服务团”、“司法执法工作者普法宣传讲师团”和“法治文艺演出团”等专业团队进行法治文化宣传,让群众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灌输式向渗透式、单一化向多样化、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
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馆。要在巩固和深化社区法律学堂品牌优势、平台优势和机制优势的基础上,依托社区办公场所,对社区法律学堂进行提档升级,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文化媒介设施和法治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法治文化生活体验馆。要通过设置“法律(援助)咨询室、人民调解室、禁毒工作室、电子阅览室、关爱之家、法制议事园、电影放映厅、电影文化陈列馆、多媒体播放系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功能室,让居民通过互动性的法治文化生活体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质,引领地区性法治文化建设水平,让法治文化成果惠及民生。
三、创新载体,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能。法治文化建设的难点在于概念虚、基础弱、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必须要下细功夫、实功夫、慢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地区的法治水平。
一是加强融合。要因地制宜设置一批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相融的法治文化设施,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度。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争取民利,通过“万人问卷、千人督查、百事展评”、“百姓点题、政府破题”等形式,梳理法治建设实事项目,依法整治事关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让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 通过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 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
二是抓好结合。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律六进”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机关法治文化、居民群众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企业单位诚信守法的法治理念,不断提升地区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找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相结合,通过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浓烈氛围,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行,与社会进步同步。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以法治理念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以法治精髓主导社会管理创新,用法治精神统帅社会管理创新全局,用法治眼光审视社会管理各种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管理的战略,加快从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要注重克服创新就是突破法律的片面认识,更加注重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整合、要素的集成和方法的改进,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
三是注重整合。要统筹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善于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模拟法庭、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要利用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机开展法治文化广场活动,集中组织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努力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要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推进依法治理、创建法治区(县)和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等活动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大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⑧ 如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具有宣传、教育、引导、激励和娱乐等多种功能,是思想领域、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重要工作,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加强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六五”普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对于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创新机制,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必须要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一是强化责任。二是落实保障。三是整合资源。
2、创新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活力。要扎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要发挥地区优势,在巩固、深化和创新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巩固法治文化宣传广场。二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三是打造法治文化生活馆。
3、创新载体,增强法治文化建设效能。法治文化建设的难点在于概念虚、基础弱、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必须要下细功夫、实功夫、慢功夫,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提升地区的法治水平。一是加强融合。二是抓好结合。三是注重整合。

⑨ ,分析我国应该怎样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弘扬法治文化,重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指针,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要通过普法活动,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把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作为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

二是要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制宣传教育应以切实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为中心目标,将法治"口号"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渗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加强机关法治文化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为普法教育的龙头,着力建设以"法治、民本、廉政、阳光"为核心的机关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深化校园普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校园普法载体,增强校园普法效果。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依法诚信经营,企业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普法效果一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法治理念与法人理念同步增强,从而提升企业诚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质,促进全社会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实现。但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观的真正形成,从根本上讲要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祸害尤烈,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实施中满足了人们的安全、正义和秩序的需要,使损害得到救济,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矫正,其威信才能树立,其权威性、公正性和神圣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义法治价值体系形成的巨大潜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实施为目的、为保证、为重点。虽然说整个法律的实施,是包括着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执法司法和公民群众的普遍守法两个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的执法和司法者却始终处在决定和影响法律实施的主导方面。因此,作为一个必须满足法治要求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实现执法和司法的公正。因为只有执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维护社会公正,而这显然是整个法治文明的基础。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和抓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文艺创作,着力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要把握法治建设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法治文化理论,更好地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过程中,要注重继承吸收传统的法治元素,并大胆借鉴和移植"外来"的先进法治文化,同时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加强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重视发挥执法机关和专业文化团体、业余文艺团体、各级文化馆站的作用,贴近法治实践,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法制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让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



⑩ 如何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

强化法制宣传。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改变人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这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保证作用。宣传、司法等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以宣传法治理念、倡导法治思想、弘扬法律文化为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工作计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律素养,树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从而形成崇尚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法治氛围。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com/s/1YGa5lQGOuhtcT7SOTT0arQ

?pwd=srin 提取码: srin


阅读全文

与如何有效推进法治型机电文化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