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左右的依据是什么
其中依据之一的是大型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中介绍的贾湖骨笛。它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1986年至1987年,这里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而且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Ⅱ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汉族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详见“六艺”),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音乐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国民革命军中广为传唱,有的是用国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词。在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家更是同仇敌忾,写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
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纳了越剧的部分旋律。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首先从香港及台湾地区进入中国,尤其是台湾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大陆中国大受欢迎。
(2)我国音乐文化有多少年可考察历史扩展阅读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法考察。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古代音、乐有别。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Ⅲ 为什么说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要说到音乐文化就不得不说到贾胡骨笛的发现。。。。。。
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极为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用鹤的尺骨制成,多为七孔,取其中保存完整者,用竖吹方法测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此遗址骨笛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经过探索,音色明亮、古朴,有着原始风格的古乐之声已经从贾湖骨笛“散入”现代人的耳鼓。 “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这意味着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中原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乐曲。”李宏说,“这种实践,让我们清楚了贾湖骨笛在音乐文化中所具有的意义。贾湖骨笛已经具备七音阶甚至变化音级,而与之同时期的其他旋律乐器却处于三声以内的音域范围,而七音阶的产生,无疑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我们的实践,强烈冲击了曾经认定的传统音乐以五声为主干的观点,也让我们折服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议的创造力!”
Ⅳ 我国音乐有历史可考的时代是什么时候
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依据是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共计18支,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打击乐器有: 鼓——是原始时期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现在可见的实物有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的□(tu6)鼓、甘肃永登出土的土鼓、商代制作工艺水平最精美的双鸟饕餮纹铜鼓。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属石器时期的产物。现能见到的磬有山西陶寺和夏县东下冯出土的夏磬、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商代虎纹大石磬。 编磬——由几个留组成一套编磐。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留,铭文分别为:“水启”、“天余”、“水余”。 钟——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最早的陶钟,还有三门峡庙底沟也出土了陶钟。它们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商代已有青铜铸成的钟,其类型有钟、铙、镛等。 编钟——现出土的、由多个不同音高的钟组成一组的编钟有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编钟,是三个为一组。 编铙——殷墟妇好(妣辛)墓出土的五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除此之外尚还有伤、铃等乐器。 吹奏乐器有;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骨哨——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了几十支骨苗,它们只是一些小骨管,有三孔和两孔,距今7000年。 埙——是用陶土制成的吹奏乐器。出土乐器中,坝的数量较多。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出土的是一吹孔的埙,距今6000年以上。商代己发展到五音扎坝。 □yu——是一种较古老的吹奏乐器,原始的荡是由是后来排萧的前身。 “和”□——属于编管吹奏乐器,是后来小空的前身。 任何时期乐器的制作是与其生产力密切相关的,比如:原始时期的有些乐器是从生产工具演化来的。夏商时期的乐器是与青铜铸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等等。 我国音乐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其实物依据是1986年-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掘的18只骨笛。 2、在我国周代,人们把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八音。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八音分别是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汉武帝时,官府掌管音乐,搜集民歌的机构叫做乐府。后来人们就把搜集来的民歌叫做乐府。而这种音乐机构的初设是在秦朝。 4、东汉末年及三国初期,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琴家和古琴艺术专着。其中最重要的是蔡邕的《琴操》和嵇康的《琴赋》。 5、在中国的封建帝王中,享有音乐皇帝美誉的是唐朝皇帝李隆基。他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得宝子等都是唐代曲。 6、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末年在这里活动的艺术活动有:小唱、杂剧、影戏等十几种。 7、“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两宋时,这种音乐形式的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这里的“柳”即兴指以创作慢词而称的柳永。在两宋词人当中,附有曲谱的词集流传至今的唯姜夔一人。 8、元代末年,风靡一时的北方杂剧逐渐衰落,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派生出来的许多声腔得到了发展。至明代,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和昆山腔,号称“四大声腔”。 9、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是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 10、1790年,干隆诏令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的徽班艺人与其它剧种艺人进行频繁的交流、吸收各种剧种的艺术营养,逐渐演变出京剧并取代日益衰落的昆曲,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 11、古曲《渔舟唱晚》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诗,此句为:“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2、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本音乐杂志,是由李叔同于1906年在日本创办的《音乐小杂志》。 13、20世纪20年代起,由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长时间流行于中国的城市和乡镇。其代表作品有《小小画家》和《麻雀与小孩》。 14、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如:蒙族的“牧歌”、回族的“花儿”。在20世纪,将“花儿”介绍到中原乃至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是王洛宾;他出生于北平,然而却在西北度过了大半生,为“花儿”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5、1934年,在美籍俄裔钢琴家齐尔品在国立上海音专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得头奖。这首脍炙人口的鼓琴小品从此走向世界。 16、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的优秀音乐家,致力于改进和发展民族音乐。他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有:《光明行》、《良宵》和《空山鸟语》。 17、我国近代优秀民间音乐家、盲人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江苏无锡人。中年之后便以沿街卖艺为生,尤擅长二胡和琵琶的演奏及创作,他着名的二胡曲和琵琶曲分别是:《二泉映月》和《大浪淘沙》。 18、作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在对歌曲中曲调、字音、声韵的处理方面,达到了一般作曲家难以个及的艺术深度。《卖布谣》和《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19、人们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三部大型声乐作品是:《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 20、代表中国歌剧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是40年代中期由延安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大型歌剧《白毛女》。该剧于1945年4月在延安首演,即获成功。 21. 1950年,上海音乐学院尚未毕业的两个学生何占豪与陈刚共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西结合的典范。这部作品在1994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2、“文革”结束后,1987年,第一位访华的西方指挥家是日本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当时他担任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 23、1996年初,留美音乐博士陈佐湟归来,在文化部支持下组建中国最高级的管弦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并担任该团的首任“艺术总监”。 24、80年代后期,中国青年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开始取得世界影响,其中的两个作曲家代表是谭盾和瞿晓松;代表作品为《道极》和《戏韵》。
Ⅳ 中国音乐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
这个好像有好几千年了,早在夏朝中国就有音乐文化,编钟,最早的大型乐器了吧。在商朝的时候就更完备了一点,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不是现在的七音。我认为应该是从商朝开始音乐文化才彻底健全,因为音律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的
Ⅵ 中国音乐史有多少年历史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正式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字记载,始于周朝。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Ⅶ 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至今已有多少年依据是什么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应当说开始有人类的时代就有了音乐。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正式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字记载,始于周朝。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